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1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超声测量胃残余量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风险
1
作者 项美姣 傅园花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胃残余量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均接受机械通气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7 d后评估胃肠耐受性,... 目的分析胃残余量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均接受机械通气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7 d后评估胃肠耐受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耐受组77例和不耐受组35例,床旁超声测量肠内营养3 d的胃残余量,比较两组基线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基线和治疗3 d的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与耐受组相比,不耐受组年龄、NUTRIC评分、NLR和胃残余量明显更高,而乳酸清除率更低(均P<0.05)。胃残余量与NLR呈正相关(r=0.456,P<0.05),与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0.623,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胃残余量、乳酸清除率和NLR预测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曲线下面积(ROC)分别为0.774、0.783和0.629,胃残余量联合乳酸清除率预测肠内营养不耐受的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有一定的不耐受率,床旁超声测量胃残余量联合乳酸清除率能够辅助临床准确筛选不耐受的高危患者,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 床旁超声 乳酸清除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肾脏血流动力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
作者 徐维 许继元 +2 位作者 李茂琴 曹健锋 朱莎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1-585,共5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感染性休克病人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12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病历资料,按病人急性肾损伤(AKI)程度分为无AKI组(n=23)、AKI 1~2期组...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感染性休克病人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12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病历资料,按病人急性肾损伤(AKI)程度分为无AKI组(n=23)、AKI 1~2期组(n=46)和AKI 3期组(n=51),对比三组肾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查结果,分析病人肾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依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68),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无AKI组病人相比,AKI 1~2期组和AKI 3期组病人的肾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34.57±5.01)cm/s、(29.32±4.53)cm/s比(54.21±7.00)cm/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12.18±3.01)cm/s、(9.54±2.49)cm/s比(24.87±3.59)cm/s]显著下降(P<0.05);PSV和EDV随AKI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肾血管阻力指数(RI)随AKI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PSV和EDV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AKI分期呈负相关,RI与AKI分期呈正相关。死亡组病人的EDV(11.06±3.00)cm/s显著低于存活组(16.65±5.21)cm/s(P<0.05),RI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病人的基础疾病占比63.24%、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24.87±4.77)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7.12±0.89)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40.38%、(17.21±4.12)分、(5.37±0.54)分](P<0.05);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EDV以及RI均是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方差膨胀因子(VIF)均<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可反映AKI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评估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脏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损害 预后
下载PDF
以感染性休克为临床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连兴基 何子永 +5 位作者 谷文龙 何婷 王衍慧 彭晓辉 刘丽兰 黄玉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0年,加重伴气促4个月余”就诊。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为白色黏痰,每天痰量约80 ml,于早晨和晚上明显加重,自觉体力下降,登3层楼可感气促,曾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0年,加重伴气促4个月余”就诊。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为白色黏痰,每天痰量约80 ml,于早晨和晚上明显加重,自觉体力下降,登3层楼可感气促,曾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右肺上叶、下叶及左肺下叶散在炎症”,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亚甲蓝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
4
作者 张敏仪 陈继桃 +4 位作者 苏薇 王家玲 陈海林 利鸿胜 吴育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B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T_(0))、治疗1 d后(T_(1))、治疗3 d后(T_(2))、治疗5 d后(T_(3))、治疗7 d后(T_(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及无创脉搏氧灌注指数(noninvasive pulse oxygen perfusion index,PI),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T_(2)、T_(3)、T_(4),观察组MAP、HR、SVRI、PVRI、CI、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5.00%(34/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获得更高的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亚甲蓝 治愈率 临床效果 安全性 生命体征
下载PDF
CD64、PCT、SChE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郭圣文 尉玉杰 +1 位作者 王磊 蔡振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CD64、降钙素原(PCT)和胆碱酯酶(SChE)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n=98)与死亡组(n=... 目的探究血清CD64、降钙素原(PCT)和胆碱酯酶(SChE)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n=98)与死亡组(n=20)。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CT、SChE,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血清CD6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D64、PCT、SChE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CD64、PCT水平、APACHEⅡ评分、血清乳酸、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2、7.723、5.246、11.530、6.533、4.426,P<0.05)。生存组血清SChE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β=1.251,OR=3.494)、PCT(β=0.562,OR=1.754)、SChE(β=0.961,OR=2.614)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D64、PCT、SChE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96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0%、94.9%,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D64和PCT水平明显升高,SChE水平明显降低,三者联合诊断可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CD64 降钙素原 胆碱酯酶 预后
下载PDF
连翘苷对感染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与机制
6
作者 张凡 韦焕杰 +4 位作者 李龙 欧阳涛 蔡娟 梁秋玲 曾育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195,共6页
目的 探讨连翘苷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 S6 kinase,p70S6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感... 目的 探讨连翘苷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 S6 kinase,p70S6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感染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2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小鼠通过腹腔注射20 mg·kg^(-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感染性休克小鼠模型,将感染性休克小鼠随机平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 mg·kg^(-1)、10 mg·kg^(-1)、20 mg·kg^(-1)连翘苷)、高剂量+抑制剂组(20 mg·kg^(-1)连翘苷+20 mg·kg^(-1)AMPK抑制剂compound C),每组均12只小鼠。称量肺干重及湿重,计算W/D比值;ELISA法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ght chain 3,LC3)-II/I、Beclin 1、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sassociated GTP binding protein 7,Rab7)、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AMPK/m 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抑制剂组小鼠肺组织LC3-II/I比值分别为1.43±0.14、0.73±0.07、0.81±0.07、1.12±0.10、1.39±0.13、0.76±0.08,Beclin1蛋白水平分别为1.05±0.11、0.43±0.05、0.50±0.05、0.76±0.08、0.98±0.10、0.46±0.05,Rab7蛋白水平分别为1.53±0.17、0.67±0.06、0.70±0.07、1.04±0.10、1.41±0.14、0.69±0.06,LAMP2蛋白水平分别为1.47±0.15、0.72±0.07、0.81±0.08、1.09±0.11、1.35±0.13、0.74±0.07,p-AMPK/AMPK蛋白水平分别为0.95±0.05、0.33±0.03、0.39±0.04、0.68±0.07、0.91±0.09、0.36±0.04,p-m TOR/m TOR蛋白水平分别为0.28±0.02、0.94±0.06、0.88±0.07、0.57±0.05、0.30±0.03、0.87±0.09,p70S6K蛋白水平分别为0.32±0.07、0.96±0.04、0.90±0.07、0.69±0.06、0.38±0.04、0.92±0.0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抑制剂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翘苷可能通过调控AMPK/m TOR/p70S6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感染性休克小鼠ALI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 自噬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苏晓颜 万兆星 郭正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59-62,67,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2例,七氟醚组吸入2%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静脉泵注射丙泊酚4 mg·kg^(-1)·h^(-1),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在T_(1)、T_(2)、T_(3)、T_(4)、T_(5)时,七氟醚组BDP、SBP、HR显著低于丙泊酚组(t=12.884、10.297、14.225、6.702、4.263、10.559、15.368、9.401、12.544、4.362、13.676、22.017、19.752、14.115、8.685,P均<0.001)。七氟醚组出血量、苏醒时间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5、2.331,P均<0.05)。术后七氟醚组NT-proBNP水平低于丙泊酚组,LVEF水平显著升高,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3.169,P均<0.05)。同一时间段(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七氟醚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0、3.798、19.470、6.060、4.409、3.559、3.952、4.342、3.973、3.827、10.267、7.205,P均<0.001)。结论相对于丙泊酚组患者,吸入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的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改善心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肠梗阻 感染性休克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消化道穿孔患者感染性休克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诊断效果
8
作者 李炎 朱晓丽 施晓晓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2-475,479,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道穿孔(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诊断DTP患者共188例,将其分为休克组59例和无休克组129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道穿孔(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诊断DTP患者共188例,将其分为休克组59例和无休克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和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平均心率、血钾、血乳酸、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病死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pH值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均显示,LODS≥11分(β=1.468,OR=3.025,P<0.001)、平均心率≥100次/min(β=0.568,OR=1.568,P<0.001)、乳酸≥5.8 mmol/L(β=0.859,OR=1.958,P<0.001)、PCT≥5.0μg/L(β=1.002,OR=2.124,P<0.001)、CRP≥20.0 mg/L(β=0.685,OR=1.647,P<0.001)是DTP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根据β值分别赋值为3、1、1、2和1分,总分8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评分系统预测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56~0.933,P<0.001),高于APACHEⅡ、qSOFA和LODS的AUC值(Z≥3.526,均P<0.01)。结论 DTP患者有较高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入院LODS、平均心率、乳酸、PCT和CRP升高是休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新型评分系统对指导临床早期识别休克高危患者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下载PDF
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赵艳梅 曹孟宸 +1 位作者 王颍源 郭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为败血症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的关系;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与休克组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及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ADMA、IL-6、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9、0.89、0.9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高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有关。结论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乳酸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早期动态Pcv-aCO_(2)及Pcv-aCO_(2)/Ca-cvO_(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0
作者 孙新星 江坤 +1 位作者 张珺 王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_(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_(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_(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5天ScvO_(2)、乳酸及Pcv-a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_(2)/Ca-cvO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_(2)第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_(2)第3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_(2)(第3天)联合APACHE II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早期Pcv-aCO_(2)、血乳酸、ScVO_(2)较Pcv-aCO_(2)/Ca-cvO_(2)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下载PDF
腹茧症腹膜透析后腹腔脓肿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11
作者 陈寒春 曾颖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4期63-64,68,共3页
总结1例腹茧症腹膜透析后腹腔脓肿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术前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感染性休克早期预警,术后再次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快速响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液透析管理,加强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管理。经过4... 总结1例腹茧症腹膜透析后腹腔脓肿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术前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感染性休克早期预警,术后再次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快速响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液透析管理,加强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管理。经过41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腹膜透析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IRAK1和TRAF6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12
作者 李燃 任丽丽 康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6(TRAF6)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性休克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体检...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6(TRAF6)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性休克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感染性休克组患者住院观察治疗28 d后的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100例和死亡组42例,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6 d后的IRAK1、TRAF6表达变化,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动态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IRAK1、TRAF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IRAK1与TRAF6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RAK1、TRAF6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状况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感染性休克组IRAK1、TRAF6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治疗2、4、6 d后两组IRAK1、TRAF6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在各个相应时间点IRAK1、TRAF6相对表达水平均较高,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IRAK1、TRAF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IRAK1与TRAF6呈正相关(r=0.688,P<0.05)。IRAK1、TRAF6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RAK1、TRAF6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IRAK1单独诊断的AUC(Z=2.044,P=0.041),以及TRAF6单独诊断的AUC(Z=2.442,P=0.01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IRAK1、TRAF6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生存及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宣烨菁 黄冰瑛 +1 位作者 唐佳迎 宋剑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91-93,128,共4页
目的:探索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2023年8月,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病区规范化培训护士5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探索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2023年8月,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病区规范化培训护士5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名学员,在护理技能培训导师的指导下接受限时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练习,试验组学员采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练习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的考核,并对两组学员的满意度、再次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信心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培训后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的满意度和再次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信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和信心方面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 模拟教学
下载PDF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刘科蓝 朱宇 +1 位作者 胡维 蒋益鹏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3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3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氧代谢指标[乳酸(Lac)、氧合指数(O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液体总入量、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6 h,两组ScVO_(2)、OI、Lac、液体总入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ScVO_(2)、OI、液体总入量升高,Lac降低,观察组ScVO_(2)、OI高于对照组,Lac、液体总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方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氧代谢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肺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重症超声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心室-动脉耦联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董妍 王宋 +1 位作者 田静 许红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关重要。心室-动脉耦联(VAC)将心室及动脉系统描述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为重症医生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全面直观的视角。运用VAC动态评估患者血流...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关重要。心室-动脉耦联(VAC)将心室及动脉系统描述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为重症医生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全面直观的视角。运用VAC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个体化诊疗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左心室-动脉耦联相关参数及其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对VAC的影响,以期优化现有医疗方案,为临床管理感染性休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动脉耦联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综述
下载PDF
PICCO指导液体复苏用于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周敏 臧宝赫 范昊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复苏用于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107例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3)。观察组通过PICCO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按常规观察...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复苏用于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107例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3)。观察组通过PICCO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按常规观察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与血压、氧合指数、液体输注量与正平衡量、血清炎性与心肌损伤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复苏6、12、24 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时,液体输注量、液体正平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12、24 h时液体输注量、液体正平衡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24 h时,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6 h时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时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指导液体复苏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循环功能,相较于常规目标导向指导可加快乳酸清除,提高复苏达标率,减少累计液体输注量,减轻炎性反应与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下载PDF
比阿培南不同给药时间对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的影响
17
作者 欧阳慕梅 李甜甜 张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不同给药时间对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收的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取...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不同给药时间对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收的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取比阿培南常规30 min输注治疗,观察组(n=40)采取比阿培南2 h输注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评分,测定患者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比阿培南常规30 min输注用药相比,延长2 h输注用药治疗急性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器官功能损害,改善健康状况,而且延长用药时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比阿培南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AVP-Time变化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维华 宋昭光 +2 位作者 温思聪 吴平宇 秦珊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浓度随病程变化情况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ICU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AVP分泌调节异常分为正常组(n=36)及异常组...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浓度随病程变化情况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ICU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AVP分泌调节异常分为正常组(n=36)及异常组(n=44),按照28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43)与生存组(n=37)。收集患者入院后成功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入ICU后1、6、12、24、36、48、72及96 h血浆AVP水平,绘制AVP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28d病死率及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BNP及AVP分泌调节情况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血浆AVP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80例患者28 d死亡43例,死亡率为53.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BNP>13000 pg/mL及AVP分泌调节异常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BNP、AVP分泌调节情况及联合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94、0.728、0.677、0.858,均有显著诊断价值(P<0.05)。联合诊断优于BNP及AVP分泌调节情况单独诊断(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AVP-Time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AVP分泌调节异常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且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AVP-Time AVP 预后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伯东 付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type 2,PAD2)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江市第...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type 2,PAD2)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9)、中度组(n=51)和重度组(n=13),另外选取103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PAD2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肌酐(137.52±9.01μmol/L vs 112.22±8.67μmol/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74.58±5.19 vs 86.02±5.34)×109/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35,15.591,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42.47±6.22 ng/ml)高于对照组(38.59±5.3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5,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F=3.777,176.582,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59,P<0.05);血肌酐(OR=1.927)、PAD2(OR=1.803)及APACHEⅡ评分(OR=1.657)均为发生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小板计数(OR=0.781)则是发生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AD2诊断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73%(95%CI:0.701~0.826)和90.29%(95%CI:0.851~0.935),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且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 感染性休克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