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朱明轮 崔艳梅 马松涛 《系统医学》 2025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血常规的诊断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CRP、血常规检验,以细菌... 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血常规的诊断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CRP、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RP、血常规检验单独及联合检验的诊断结果。结果细菌培养诊断阳性39例、阴性21例。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灵敏度为97.44%(38/39)、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5.00%(38/40)、阴性预测值为95.00%(19/20)、准确度为95.00%(57/60),均高于单独检验,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4、9.621、11.335、11.625、8.442,P均<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提升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结果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邱梅冰 蓝秋慧 +2 位作者 聂意军 覃婷婷 杨彤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例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收集的53份检验标本(20份血液标本,11份脑脊液标本,22... 目的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例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收集的53份检验标本(20份血液标本,11份脑脊液标本,22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传统微生物培养及mNGS检测。观察不同标本的培养结果,比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和mGS对不同标本的病原体检出情况;观察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菌药应用情况。结果53份检验标本中,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病原体检测阳性13例(24.5%),mNGS病原体检测阳性37例(69.8%),mNGS病原体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P<0.05)。mNGS对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血液病原体检测阳性9例(45.0%),脑脊液病原体检测阳性8例(72.7%),呼吸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阳性20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NGS检测结果指导下,41例患儿调整治疗方案,其中,10例患儿停用抗菌药,17例患儿升级抗菌药,2例患儿降级抗菌药,10例患儿加用其他抗菌药治疗,2例患儿更换抗菌药。结论mNGS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有更高的病原体检测阳性率,mNGS结果对指导临床抗菌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高通量测序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 抗菌药
下载PDF
CRPSAA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观察
3
作者 郭方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21-024,共4页
观察儿童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项目拟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体种类将其分成细菌、支原体、病毒三组(剔除混合感染儿童)... 观察儿童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项目拟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体种类将其分成细菌、支原体、病毒三组(剔除混合感染儿童),各随机选取30人。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观察三组患者外周血 WBC、 NETU%及 CRP水平,比较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个项目中,以细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检测为最高,且均高于正常参考值。支原体感染者三个指标的均值均在正常的参考范围之内。平均水平在病毒感染者中都是最低的,并且都在正常的参考范围之内。而在 WBC、NETU%及 CRP阳性率方面,细菌感染组为63.3%, 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达90%,远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在患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当中,CRP SAA血常规联合检测有着较好的功效,能够及时正确地诊断出疾病,以便医生尽快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SAA血常规联合检测 儿童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诊断
下载PDF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洁 徐俊驰 +3 位作者 强锐 刘轩妙 陈慧 胥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6-1020,共5页
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各种疾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一个结构类似于CD4的负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多数研究认为LAG-3可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和功能,在感染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活动性肺结核、慢性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各种疾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一个结构类似于CD4的负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多数研究认为LAG-3可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和功能,在感染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活动性肺结核、慢性病毒性肝炎、恶性疟疾等)发生发展中具有调节作用,并可作为有效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本文对LAG-3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LAG-3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控
下载PDF
高尔基体应激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樊琪 吴瑶 +1 位作者 祝筱梅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高尔基体(GA)是真核生物中不可或缺的膜细胞器,位于内质网与质膜之间,负责运输、修饰内质网产生的蛋白及脂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内稳态对调控细胞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当高尔基体无法承受蛋白质或脂质加工运输负荷时则进入高尔基体应激状... 高尔基体(GA)是真核生物中不可或缺的膜细胞器,位于内质网与质膜之间,负责运输、修饰内质网产生的蛋白及脂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内稳态对调控细胞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当高尔基体无法承受蛋白质或脂质加工运输负荷时则进入高尔基体应激状态,细胞感知并激活高尔基体相关质量控制机制,通过调节高尔基体结构及功能,为细胞提供重要保护或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称为高尔基体应激反应。了解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机制与结局对于探索高尔基体动力学及其对人类疾病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生理状态下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理状态下高尔基体应激现象及高尔基体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新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应激 高尔基体应激反应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近5年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病原菌对比分析
6
作者 林怡如 纪冰 丁国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近5年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送检的全部病原菌,对来自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菌株的分布、标本来...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近5年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送检的全部病原菌,对来自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菌株的分布、标本来源、耐药率等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非重复菌株25433株,其中来自感染性疾病科826株、来自其他科室24607株。感染性疾病科病原菌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7.72%(229/826)、肺炎克雷伯菌11.50%(95/826)、布鲁氏菌7.51%(62/826),标本来源主要为血液42.86%(354/826)、痰液24.70%(204/826)、尿液17.80%(147/826)。其他科室病原菌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43%(3797/24607)、肺炎克雷伯菌12.08%(2973/24607)、金黄色葡萄球菌11.19%(2753/24607),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28.41%(6991/24607)、尿液10.29%(2531/24607)、血液9.82%(2417/24607)。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5.15%(195/229)、83.09%(3155/379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小于10%。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3.16%(22/95)、32.59%(969/2973),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小于5%,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约为25%。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液标本及痰液标本是病原菌检测的主要来源,规范标本抽取、送检对病原菌的检出意义重大。病原菌的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引起各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率 革兰阴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宏雨 尹延重 +3 位作者 刘旻 孙宏源 刘奉云 黄争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5-100,共6页
犀角地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入血分证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现代研究发现,该方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首先是抑制炎症反应,犀角地黄汤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阻断病毒和细菌... 犀角地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入血分证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现代研究发现,该方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首先是抑制炎症反应,犀角地黄汤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阻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其次可调节免疫功能,该方剂可调节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再者能抑制病原体复制,犀角地黄汤能影响病毒和细菌的复制过程,切断其传播途径;同时也可发挥抗菌作用,该方剂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抑制细菌的生长繁衍。故犀角地黄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热入血分证的各类感染性疾病,如细菌血流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皮肤感染等。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方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故文章对犀角地黄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感染性疾病 热入血分
原文传递
LncRNAs调控细胞自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爱琴 张震 +2 位作者 张旭 田秉仁 徐雅楠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316-320,共5页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受损细胞器或入侵病原体等异物,降解为生物大分子并回收利用的一种“自清洁”进程。其正常进行不仅有助于维持胞内稳态,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也发挥重要功能。因此,细胞自噬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受损细胞器或入侵病原体等异物,降解为生物大分子并回收利用的一种“自清洁”进程。其正常进行不仅有助于维持胞内稳态,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也发挥重要功能。因此,细胞自噬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胞自噬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型明星分子,通过调控细胞自噬进而在感染性疾病中扮演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LncRNAs调控细胞自噬在感染性疾病中作用及分子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自噬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与药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自噬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cfDNA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颖琦 胥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2期424-429,共6页
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近年研究表明,cfDNA(cell-free DN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检测标志物,有助于识别多种来源和部位的感染,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实践提供新思路。本文总结了利用cfDNA在... 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近年研究表明,cfDNA(cell-free DN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检测标志物,有助于识别多种来源和部位的感染,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实践提供新思路。本文总结了利用cfDNA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一系列文献,以期为今后感染性疾病尽早准确诊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NA 感染性疾病 诊断 研究
下载PDF
噬菌体在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黄浩 李雪林 +3 位作者 韩泽华 常琳 朱鹏飞 向盈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噬菌体具有感染和杀死细菌的能力,现已应用于多种口腔疾病中,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并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新型生物抗菌剂。从噬菌体的概念及应用前景、4种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现有治疗方法、噬菌体在该疾病中的应... 噬菌体具有感染和杀死细菌的能力,现已应用于多种口腔疾病中,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并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新型生物抗菌剂。从噬菌体的概念及应用前景、4种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现有治疗方法、噬菌体在该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等6个方面综述噬菌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为临床上开展噬菌体疗法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疗法 口腔医学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单细胞多分泌蛋白组技术及其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11
作者 周妍阳 胥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5-19,69,共6页
基于IsoLight平台的单细胞多分泌蛋白组技术(single-cell multiplexed secretome proteomics,SCMSP)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液滴分离技术实现单细胞分离,通过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单细胞层面的分泌蛋白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技术。在肿... 基于IsoLight平台的单细胞多分泌蛋白组技术(single-cell multiplexed secretome proteomics,SCMSP)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液滴分离技术实现单细胞分离,通过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单细胞层面的分泌蛋白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中,SCMSP已被广泛用于开发与评估免疫治疗方案、预测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和探索肿瘤进展与预后机制,但SCMS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细叙述了SCMSP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场景,并进一步在感染性疾病中展望了SCMSP的应用前景。总之,先进的SCMSP可用于发现鉴别诊断或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联合多组学系统地研究病程中宿主免疫系统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精准的免疫干预方案,对疾病的机制探索和临床诊疗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蛋白组 肿瘤 感染性疾病 免疫治疗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时佳 张宇丝 +5 位作者 马樱 张春梅 许晓悦 左佳佳 张赟 张正祥 《传染病信息》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重要亚群,由不同来源和成熟度的中性粒细胞组成,并在表型和功能上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或者外周成熟中性粒细胞,并因病毒感染类型不同,发挥...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重要亚群,由不同来源和成熟度的中性粒细胞组成,并在表型和功能上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或者外周成熟中性粒细胞,并因病毒感染类型不同,发挥抗病毒或免疫抑制作用,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低密度中性粒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病毒感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中粒细胞 病毒感染性疾病 表型 功能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钱克莉 袁喆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早期准确检测、鉴定致病病原体对于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监测、防控及诊治至关重要。与传统方法相比,二代测序技术(NGS)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方面其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缩短诊断时间;另一方面,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识别病原体,还可以进一步... 早期准确检测、鉴定致病病原体对于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监测、防控及诊治至关重要。与传统方法相比,二代测序技术(NGS)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方面其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缩短诊断时间;另一方面,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识别病原体,还可以进一步表征微生物组,识别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因此,其在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可能引起广泛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诊治防控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NGS技术及其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治应用,以及展望其未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感染性疾病 测序技术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
14
作者 张惠叶 王枭 +1 位作者 史惠卿 颜晓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3期206-210,215,共6页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是各类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的有效防治是亟需解决的全球性医疗卫生难题,而快速、准确地识别感染病原体并进行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是感染防治的关键。以病原菌培养为代表的传统检测方法阳性率极低,既往超...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是各类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的有效防治是亟需解决的全球性医疗卫生难题,而快速、准确地识别感染病原体并进行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是感染防治的关键。以病原菌培养为代表的传统检测方法阳性率极低,既往超过70%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不能确定感染病原体,这常常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并造成不良预后[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是一种高通量、无偏移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现逐步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目前mNGS已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抗感染治疗、病原体毒力分析、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就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作简要综述,以期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宏基因组 传统检测方法 病原菌培养 病原体检测 危重病患者 抗菌药物 临床医生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杜莉莉 孙韬 +4 位作者 张铠遵 刘映辰 陈泊宇 韩璐遥 吕金珠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及分泌抗菌物质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其免疫调节功能既可以促进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也可以抑制炎症风暴减轻组织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临床应用规范,输入体内后归巢率及存活率低,可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及肿瘤形成等。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其治疗机制并精准利用其治疗优势,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开发出更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节 损伤修复 旁分泌
下载PDF
中药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评《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第4版)》
16
作者 高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09,共1页
《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第4版)》由王明贵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9151619。我国作为抗生素使用大国,其过度使用不仅导致抗药性的加剧,还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衍生出环境污染、生物安全等一系列连锁问题。为此,... 《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第4版)》由王明贵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9151619。我国作为抗生素使用大国,其过度使用不仅导致抗药性的加剧,还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衍生出环境污染、生物安全等一系列连锁问题。为此,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化。中药在我国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不仅具备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双重功效,在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领域亦展现出显著潜力。中药不仅能有效杀菌、消炎,还能防止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同时具有研发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环保安全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治疗 抗生素使用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 人体健康 毒副作用 环保安全
下载PDF
CRP、WBC及PCT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焦梦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66-069,共4页
探究CRP、WBC、PCT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00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RP、WBC、PCT检验,分析检验效能与价值。结果 CRP、WBC、PC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8.63%、96.30%、98.00%,高... 探究CRP、WBC、PCT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00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RP、WBC、PCT检验,分析检验效能与价值。结果 CRP、WBC、PC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8.63%、96.30%、98.00%,高于CRP(82.19%、51.85%、74.00%)、WBC(79.45%、51.85%、72.00%)、PCT(87.67%、59.26%、80.00%)单独检验,P<0.05;与非细菌感染疾病患者比,细菌感染性疾病CRP、WBC、PCT水平更高,P<0.05;与轻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CRP、WBC、PCT水平更高,P<0.05。结论 CRP、WBC、PCT检验可帮助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WBC PCT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徐金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13-016,共4页
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结果 进行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后,轻度感染患者比例上升,重度感染患者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结果 进行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后,轻度感染患者比例上升,重度感染患者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感染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患者的CRP、IL-6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能够提高预防感染性疾病与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预防 诊断 微生物检验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炎症指标在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勇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21-024,共4页
为了评价血常规结合炎症指标对判断感染性疾病的预后价值。方法 将80例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组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测定,对照组只测定血常规... 为了评价血常规结合炎症指标对判断感染性疾病的预后价值。方法 将80例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组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测定,对照组只测定血常规。两组均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南》。结果 在观察组中,CRP的浓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这表明联合检测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估炎症的反应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白细胞计数,CRP和血小板计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变,且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血常规结合炎症指标可为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提供重要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炎症指标 感染性疾病 预后判断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清金化痰方加减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20
作者 闫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76-079,共4页
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纳入10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病例数相同的两组,病例数均为50例,其中应用解热镇痛、抗生素等基础治疗者设定的组别为对照组,应用基础方+中医方(清... 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纳入10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病例数相同的两组,病例数均为50例,其中应用解热镇痛、抗生素等基础治疗者设定的组别为对照组,应用基础方+中医方(清金化痰方加减)治疗者设定的组别为观察组,统计对比的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肺功能指标。结果 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较对照组数据对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优,用力肺活量(FVC)偏高,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偏高,FEV1/FVC偏高,(P<0.05)。对比两组别数据,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短、咳嗽缓解时间短,痰液减少时间短,CRP水平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 临床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即西医基础方+清金化痰方加减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加突出,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并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中医方案的介入,可有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体现方案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清金化痰方 西医 疗效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