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和致病菌分析
1
作者 施健 朱蓉嵘 朱俭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了解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endogenous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EIE)危险因素、致病菌属分布及其药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7月收治的EIE患者21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发热8例,伴有全身疾病20例(95... 目的:了解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endogenous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EIE)危险因素、致病菌属分布及其药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7月收治的EIE患者21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发热8例,伴有全身疾病20例(95.24%),其中合并糖尿病19例(90.48%),有眼外感染灶13例(61.90%),其中肝脓肿6例(28.57%),肺部感染5例(23.81%)。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15例(71.43%),其中玻璃体液检测阳性11例(52.38%);革兰阴性杆菌1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埃希菌1例),均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和美洛培南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中介,余敏感;葡萄球菌3例,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2例,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和博伊德假阿什利菌。双眼EIE者4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EIE患者21例中术前行眼内注射抗菌药物(intravitreal antibiotics,IVA)14例,手术行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IVA+硅油填充6例、PPV+硅油填充1例,IVA 1例,眼内容物剜除术13例(15眼),破坏性手术率达71.43%。术后随访3~6月,5眼视力提高。结论:EIE主要为细菌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导致EIE的主要致病菌。玻璃体液联合血液、肝穿刺液、尿液培养可提高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亚胺培南联合万古霉素可用于EIE的早期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内源 病原菌 抗生素 耐药
下载PDF
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2
作者 蒋丽 邹怡 李晓敏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构建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风险评估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人180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将病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构建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风险评估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人180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将病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风险评估模型。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人50例校验模型预测能力。结果:1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人并发感染性眼内炎21例,发生率为11.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0 min、术中玻璃体溢出、血清清蛋白<35 g/L为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05,提示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模型有较好拟合度;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13,95%CI(0.765,0.862),灵敏度为0.823、特异度为0.879,约登指数为0.7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值为86.00%,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504。结论: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老年病人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评估模型 护理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CD64指数与PCT水平检测分析
3
作者 訾瑞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CD64指数与降钙素原(PC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将39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列为感染组,并将同期39例白内障术后无感染患者选为对照...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CD64指数与降钙素原(PC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将39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列为感染组,并将同期39例白内障术后无感染患者选为对照组。对感染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取样和菌株培养、鉴定,以此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对所有患者进行CD64指数与PCT水平检验。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与PCT指标,预测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玻璃体样本的阳性检出率(38.46%)高于房水样本检出率(20.51%),送检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82.61%),革兰氏阴性菌4株(17.39%),检出率最高的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56.52%),其次为头状葡萄球菌(13.04%);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CT水平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PCT及联合指标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866、0.951。其中CD64指数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73.3%;PCT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89.7%;两项指标联合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2%、91.1%。结论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主要分布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多,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CD64指数与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CD64指数与PCT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能中等,两项联合指标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 CD64指数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4
作者 王莹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1期42-42,共1页
临床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恢复期间受病理、手术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影响预后。因此,做完眼科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护... 临床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恢复期间受病理、手术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影响预后。因此,做完眼科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护,以保障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常见病 感染性眼内炎 眼科手术 危险因素 青光眼 白内障 术后恢复期 首选治疗
下载PDF
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5
作者 许彦 温立萍 米雪纯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1年12月我院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22145例(32515眼)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产生感染性眼内炎分为感染组(32例,45眼)...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1年12月我院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22145例(32515眼)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产生感染性眼内炎分为感染组(32例,45眼),未感染组(22113例,32470眼)。就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培养病原菌45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溶血性链球菌6株,铜绿色假单胞菌9株,芽孢杆菌10株;单因素:两组年龄、晶状体核硬度、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眼内压、玻璃体溢出、开放性眼球外伤、术后护理不符合医嘱(P<0.05);经Logistic多元分析,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玻璃体溢出、开放性眼球外伤、术后护理不符合医嘱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等为主。且受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玻璃体溢出、开放性眼球外伤、术后护理不符合医嘱等独立危险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药敏性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徐月圆 黄国富 +3 位作者 徐月红 胡福平 胡林爱 杨雪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药敏性,分析影响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眼科住院的207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将患者分...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药敏性,分析影响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眼科住院的207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眼内炎组(n=83)和非感染性眼内炎(n=20667)。统计其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标本中致病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眼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ROC检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83例(0.04%)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83例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株49株,阳性率为59.0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65.31%,革兰阴性菌占比26.53%,真菌占比8.1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加替沙星敏感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敏感性最高,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50岁(OR=2.34,P=0.039)、合并糖尿病(OR=2.751,P=0.016)、手术时间≥10 min(OR=2.649,P=0.021)及白蛋白<30g/L均为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P=1/[1+e(-2.307+0.089×(年龄)+1.012×(糖尿病)+0.974×(切口大小)],Hosmer-Lemeshowχ^(2)=7.685,P=0.079;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预测PIFI的AUC为0.782(P<0.05)。结论感染性眼内炎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万古霉素、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性高。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和手术时间≥10 min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菌谱 药敏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廷军 邱婷婷 姚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0期127-129,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的50例感染性眼内炎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非感染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A水平,分... 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的50例感染性眼内炎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非感染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A水平,分析SAA检测对感染性眼内炎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SAA、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检测检出率明显高于SAA、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单独检测检出率(P <0.05)。联合检测在AUC、95%CI、PPV、NPV、敏感度、特异度方面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 <0.05)。结论 SAA能够为感染性眼内炎辅助诊断提供有效依据,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将SAA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诊断,诊断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冯冬玲 丁向英 +3 位作者 王小艳 马海霞 谢金利 王晓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59-662,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60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并总结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结果3600例白内...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60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并总结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结果36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12例(0.33%),共检出病原菌8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2株。患者术后经相应处理后,视力均有所恢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玻璃体溢出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受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玻璃体溢出等因素影响,临床可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诱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萌 张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0-584,共5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等各类眼科疾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通常是安全有效的,然而感染性眼内炎仍然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虽然该病发生率低,但随着药物...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等各类眼科疾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通常是安全有效的,然而感染性眼内炎仍然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虽然该病发生率低,但随着药物注射数量的增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加。因此,本文就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致病菌、发生机制、临床特征、风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注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感染性眼内炎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斌妮 杨澍 赖小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3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78例患者中,共有20例(11.24%)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其中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合并糖尿病、有开放性眼球外伤、有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5 min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会受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开放性眼球外伤和术中玻璃体溢出的影响,发生感染性眼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11
作者 王莹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1期27-27,共1页
临床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恢复期间受病理、手术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影响预后。因此,做完眼科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护... 临床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恢复期间受病理、手术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影响预后。因此,做完眼科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护,以保障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常见病 感染性眼内炎 眼科手术 危险因素 青光眼 白内障 术后恢复期 首选治疗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陈晓红 程丽霞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I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0月医院收治的92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IE的...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I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0月医院收治的92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I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合并糖尿病、手术用时、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低白蛋白血症、术后眼部卫生情况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用时≥60 min、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术后眼部卫生情况较差均为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IE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IE受合并糖尿病、手术用时、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低白蛋白血症、术后眼部卫生情况等因素影响,可据此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如积极控制血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等,以预防术后发生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院眼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3
作者 熊外来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2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眼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石城县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 目的:分析医院眼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石城县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4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有45例,感染发生率为47.87%;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占60.9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株(占35.9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和真菌2株(占3.12%);药敏试验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多西环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替考拉宁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0%)。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高发,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存有较大的差异性,临床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术后及时采集EFV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避免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泡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郑建奇 郑晨轩 +2 位作者 王玉洁 周清华 李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37-739,747,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0例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18例(1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和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住院时间、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0 min、手术过程中发生玻璃体溢出、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是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0 min、手术过程中发生玻璃体溢出、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是术后并发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超声乳化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干预措施分析
15
作者 沈晓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10-0113,共4页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SC)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提供参考,以降低术后眼内炎发生率。方法 分析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C患者资料分析,调查眼内炎发生现状,并分析眼内炎发...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SC)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提供参考,以降低术后眼内炎发生率。方法 分析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C患者资料分析,调查眼内炎发生现状,并分析眼内炎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982例SC患者中有17例(0.24%)术后发生眼内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β=1.338,OR=3.812,95%CI=1.468-9.897)、年龄≥70岁(β=1.203,OR=3.329,95%CI=1.171-9.458)、手术时间≥1h(β=1.468-9.897,OR=7.890,95%CI=2.570-24.226)、术中玻璃体溢出(β=3.673,OR=39.376,95%CI=11.289-137.336)、血清白蛋白<35g/L(β=1.411,OR=4.099,95%CI=1.558-10.785)是SC患者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C患者术后眼内炎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结合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对策,可能预防患者发生眼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老年白内障 危险因素 预防干预措施
下载PDF
某三甲眼科医院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16
作者 刘娜 葛金玲 +4 位作者 杨骁 李菲 李翠霞 毕迎雪 李韵秋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眼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年间共调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116...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眼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年间共调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116019例,急性细菌性眼内炎发生26例(0.022%),感染率逐年下降。共检出病原菌13株,经治疗后视力可部分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年龄大于65岁发病率最高,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多见;早期病原学检验、规范化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学特点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胡淑英 汪振芳 +2 位作者 谭素芬 陈绮华 胡穗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1-542,共2页
目的 研究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中心 1992~ 2 0 0 1年 10年间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 5 4 82 2例 (眼 )白内障手术 ,其中感染性眼内炎 2 5例 (眼 ) ,感染率为 0 .0 4 6 % ,2 4例标本送检... 目的 研究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中心 1992~ 2 0 0 1年 10年间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 5 4 82 2例 (眼 )白内障手术 ,其中感染性眼内炎 2 5例 (眼 ) ,感染率为 0 .0 4 6 % ,2 4例标本送检 ,17例培养阳性 ,病菌检出率 70 .83% ,革兰阳性球菌占 82 .35 % ,>6 0岁患者占 72 % ,8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经治疗后 92 %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且恢复部分视力。结论 我中心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 0 .0 4 6 % ,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菌属 ,条件致病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铁 解成志 谢同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28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株(25.00%),铜绿假单胞菌9株(25.00%),芽孢杆菌8株(22.22%)。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多见。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老年 病原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大卫 范永 +2 位作者 韩学军 张燕 贺忠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玻璃体切割组19例,视力提高7例,1例炎症不能控制眼球摘除;非玻璃体切割组15例,视力提高7例,4例炎症不能控制行眼球摘除。结...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玻璃体切割组19例,视力提高7例,1例炎症不能控制眼球摘除;非玻璃体切割组15例,视力提高7例,4例炎症不能控制行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注药治疗 感染性眼内炎 手术 玻璃体
下载PDF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和致病菌临床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王伟 徐海峰 +2 位作者 原公强 潘晓钢 董晓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了解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内 2 13例感染性眼内炎住院患者的资料 ,对病因及其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外伤是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占 85 .92 % ;在儿童组占 98.67% ,其中一次性废弃注... 目的 了解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内 2 13例感染性眼内炎住院患者的资料 ,对病因及其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外伤是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占 85 .92 % ;在儿童组占 98.67% ,其中一次性废弃注射器致伤者最多占 3 3 .3 3 %。内眼手术后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组占 2 9.2 7%。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细菌 ,分别占 48.49%和 2 5 .3 5 % ;真菌占 2 1.2 3 %。细菌感染对环丙沙星敏感者最多 ,为 96.0 8% ,头孢唑啉次之。经治疗后92 .49%的患者炎症得到控制 ,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应重视眼外伤预防 ,加强一次性注射器管理。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流行病学 诊断 外伤感染性眼内炎 病因 致病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