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CT、CRP、LPS水平联合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鱼旋 贺清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PS)水平联合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诊断...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PS)水平联合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PN将其分为SAP发生IPN组(29例)与SAP未发生IPN组(49例),同时根据SAP发生IPN组入院14 d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18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入院24 h血清PCT、CRP、LPS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LPS单独或联合诊断SAP发生IPN及预后的诊断效果。结果SAP发生IPN组入院24 h APACHE II评分明显大于SAP未发生IPN组、入院14 d内死亡率明显高于SAP未发生IPN组(均P<0.05);而两组SAP患者性别比等其余基线资料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SAP发生IPN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PCT(10.51±2.12)ng/L、CRP(254.25±38.62)mg/L、LPS(667.22±92.18)U/L水平均明显高于SAP未发生IPN组(t值依次为6.135、4.209、3.943,均P<0.05)。PCT+CRP+LPS联合检测SAP发生IPN的AUC值为0.932,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93.88%,表明三指标联合诊断SAP发生IPN的价值更优。死亡组SAP发生IPN患者入院24 h血清PCT(12.29±2.53)ng/L、CRP(293.62±43.75)mg/L、LPS(789.21±111.23)U/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值依次为3.723、3.431、3.867,均P<0.05)。PCT+CRP+LPS联合检测SAP发生IPN预后的AUC值为0.901,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94.44%,表明三指标联合诊断SAP发生IPN预后的价值更优。结论SAP发生IPN患者血清PCT、CRP、LPS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死亡组患者血清PCT、CRP、LPS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PCT+CRP+LPS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SAP发生IPN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肪酶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孙文英 《内科》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IPN将其分为发生组(n=27)和未发生组(n=71)。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IPN将其分为发生组(n=27)和未发生组(n=71)。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P患者继发IPN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SAP患者中,27例患者发生IPN,发生率为27.5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病原因,以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红细胞压积和血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禁食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胰腺外感染情况、合并低氧血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7 d、APACHEⅡ≥15分、合并胰腺外感染、合并低氧血症均是SAP患者继发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禁食时间≥7 d、APACHEⅡ≥15分、合并胰腺外感染、合并低氧血症均是影响SAP患者继发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救护理措施,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IPN的发生,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在预测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敖雪 邓超 吴生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074-2079,共6页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172例SAP患者作为SAP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患者血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同期选取该院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SAP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血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差异;根据SAP患者后续有无并发IPN分为IPN组和非IPN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SAP患者并发IPN的关系;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oB/ApoA1、LC3和ICAM-1水平用于预测SAP患者并发IPN的价值。结果SAP组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PN组ApoB/ApoA1、MAP1-LC3及ICAM-1水平均高于非IPN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poB/ApoA1(β=2.309,P=0.027)、MAP1-LC3(β=5.447,P=0.037)及ICAM-1(β=0.039,P=0.045)水平均是SAP患者并发IPN的影响因素。血清ApoB/ApoA1、MAP1-LC3及ICAM-1水平预测SAP患者并发I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683~0.840)、0.765(95%CI:0.681~0.848)、0.882(95%CI:0.829~0.935);灵敏度分别为76.1%、68.7%、71.6%,特异度分别为61.0%、89.5%、91.4%。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96.2%。结论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是SAP患者并发IPN的影响因素,并发IPN的患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更高,这些指标对于预测SAP患者并发IPN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引流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贾青青 杨健 张俊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1期3681-3684,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引流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36例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IPN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引流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36例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IPN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内镜手术操作率及复发率,并对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探讨。失访1例,患者出院后未返回该院继续诊治或随访。结果36例患者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引流术治疗IPN的技术成功率为100.0%(36/36)。治疗失败1例,最终予以经皮穿刺引流后好转。临床成功率为97.1%(34/35),非计划再次内镜手术操作率为25.7%(9/35),复发率为5.7%(2/35)。术后9例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0/36),无术后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支架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IPN的内镜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超声内镜 支架 引流术 治疗结果 安全
下载PDF
基于CT和病程分期评估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和预后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宇 张鹏 +2 位作者 杨利 许尚文 肖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33-135,共3页
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又称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预后有直接影响,通常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2周后也就是病程后期,但也可出现在病程早期。当前,对急性胰腺炎病程后期IPN认... 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又称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预后有直接影响,通常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2周后也就是病程后期,但也可出现在病程早期。当前,对急性胰腺炎病程后期IPN认识相对深入,而对早期IPN的认识较少,尤其是早期IPN的CT影像学特征和诊断价值上缺乏研究。目的 探讨基于CT和病程分期评估IPN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92例继发IPN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IPN诊断依靠CT图像存在“气泡征”,根据IPN发生于AP病程分期中的具体阶段,划分为早期(AP发病2周内)和后期(AP发病2周后)IPN组。对比2组年龄、性别、病因、坏死类型、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 ICU滞留时间、有创干预率和病死率。结果 本组92例IPN中,28例(30.4%)发生于AP病程早期、64例(69.6%)发生于AP病程后期。CT影像学上,早期IPN主要表现为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合并“气泡征”,后期IPN主要表现为包裹性坏死(WON)合并“气泡征”。早期IPN患者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64.3%vs.39.1%,χ^(2)=4.978,P=0.026)和多器官功能衰竭(53.6%vs.31.3%,χ^(2)=4.117,P=0,042)的比例较高,ICU住院时间(18.5±5.4 d vs.15.7±4.7d,t=2.511,P=0.014)较长,病死率(53.6%vs.21.9%,χ^(2)=9.066,P=0.003)较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性别、年龄、ICU入住率、有创干预率等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CT和病程分期对IPN进行诊断和分型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早期IPN更容易导致病情危重、复杂化,有必要尽早采取积极干预以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胰腺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程分期
下载PDF
血清hs-CRP、IL-18与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栗朋辉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AP患者98例,按照是否发生IPN分为发生组(n=36)和未发生组(n=62),均采集两组患者血...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AP患者98例,按照是否发生IPN分为发生组(n=36)和未发生组(n=62),均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检测hs-CRP、IL-18水平,并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P患者发生IPN的因素。结果发生组hs-CRP、IL-18水平较未发生组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hs-CRP水平、IL-18水平是影响AP患者IPN发生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AP患者IPN发生的保护因素,hs-CRP水平>15 mg/L、IL-18水平>118 ng/mL是AP患者I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IL-18水平与AP患者发生IPN存在明显关联性,发生IPN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临床可结合多种血清指标检测结果诊断IPN,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NLR、IL-8的表达及其与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魏方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7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其与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PN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2例)、未发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其与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PN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2例)、未发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IL-8水平与AP患者IPN发生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发生组NLR(13.26±2.78)、血清IL-8(136.45±22.36)pg/ml均高于未发生组的(11.52±2.36)、(88.34±1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疾病原因以及是否有机械通气、合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既往有胰腺外伤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患者治疗前NLR、血清IL-8高表达是I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患者NLR、IL-8高表达是IPN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临床应高度警惕并实时调整、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AP患者IP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8 关系
下载PDF
工作坊依托式因时宣教法在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思懿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工作坊依托式因时宣教法在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1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行清创... 目的观察工作坊依托式因时宣教法在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1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行清创引流管自护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工作坊依托式因时宣教法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评分及清创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QDTS中获得内容、指导技巧与效果两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27.44、24.43,P<0.01)。观察组出院后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2.0%,1/50)低于对照组(14.0%,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依托式因时宣教法对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清创引流管自护出院指导质量,降低出院后清创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因时宣教 感染性胰腺坏死 清创引流术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翔 陈洪娇 +3 位作者 王雅纯 黎昌炫 李贻川 夏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期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期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05例SAP患者中有76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其发生率为37.1%。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APACHE II评分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PCT及APACHE II评分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09和0.804,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235.5 mg/L、7.5 ng/ml和15.5分,敏感度分别为81.7%、81.1%和89.0%,特异度分别为77.9%、70.6%和68.4%。结论 CRP、PCT及APACHE II评分的升高对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APACHE II评分 早期预测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判价值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孙广晓 陈勉 +2 位作者 洗丽娜 陈洪娇 杨远征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后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判指标,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18例SAP患者中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116例,发生率36.5%。感染组血脂肪酶、PCT及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脂肪酶、PCT及CR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24和0.840,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592 U/L、6.5 ng/m L和232.0 mg/L,敏感度分别为80.2%、85.3%和89.7%,特异度分别为79.6%、81.6%和82.2%。结论血脂肪酶、PCT及CRP的升高对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湖坤 倪晓斌 +1 位作者 彭启全 吴苏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95-3196,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SAP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SAP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作为细菌感染炎症的实验室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重症急胰腺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坏死 鉴别诊断 实验室指标 感染疾病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党晓燕 丁新爱 孙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降钙素原(PC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降钙素原(PC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52例。分析ICAM-1、PCT、CRP在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ICAM-1、PCT、CRP及Ranson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AM-1、PCT、CRP与Ranson评分均呈正相关(r=0.251、0.223、0.270,P<0.05)。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ICAM-1、PCT、CRP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准确度显著高于ICAM-1、PCT、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 ICAM-1、PCT、CRP在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中均升高,均与Ranson水平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显著增高,可作为诊断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微创手术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叶玲 陈丽群 郑筱姮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8期1058-1060,共3页
重症胰腺炎(SAP)是指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肠道及免疫功能失调[1],其发病较为凶险且预后效果多不理想。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是SAP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IPN是引起... 重症胰腺炎(SAP)是指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肠道及免疫功能失调[1],其发病较为凶险且预后效果多不理想。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是SAP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IPN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可达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重症胰腺 感染胰腺坏死 免疫功能 恢复效果
下载PDF
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强 冯斌 +2 位作者 唐才喜 赵志坚 谢智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57-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株洲中心医院6例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先实施经腹腔及腹膜后途径穿...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株洲中心医院6例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先实施经腹腔及腹膜后途径穿刺置管,联合经皮肾镜或胆道镜行胰周感染坏死组织清除,术后再经过胰周置管行贯穿式灌洗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无穿刺及手术并发症,平均接受经皮肾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次,胆道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2.3次,第一次清创术后至拔管时间平均为55 d(36~74 d)。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以上无胰腺坏死感染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肾镜、胆道镜等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的方法治疗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疗效好且安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重症急胰腺 经皮肾镜 胆道镜 贯穿式灌洗引流
下载PDF
感染性胰腺坏死内镜治疗失败后的微创外科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崇崇 王晓辉 +7 位作者 李非 李嘉 李昂 曹锋 王喆 张超 卢炯地 王硕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内镜治疗失败后的微创外科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7例初始内镜治疗失败后接受微创外科清创处理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内镜治疗失败后的微创外科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7例初始内镜治疗失败后接受微创外科清创处理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评估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入组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51.3±12.6)岁。结果入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 d(0~25 d)和23 d(4~52 d)。平均手术次数为(2.38±0.74)次,术中出血量12 mL(2~100 mL),术后支架或猪尾巴管平均取出时间为12 d(8~36 d)。无中转开腹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2例(11.8%),包括腹腔出血1例(5.9%)和胰瘘1例(5.9%);死亡1例(5.9%),死于肺部感染及菌血症。结论感染性胰腺坏死内镜治疗失败后应用微创外科清创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微创外科 内镜治疗 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创 金属覆膜支架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进 涂奎 +1 位作者 王芳 赵礼金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指标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血清炎性指标异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指标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血清炎性指标异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率为33.3%。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血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感染性胰腺坏死微创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锋 李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641-644,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年发病率为15.9~20/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2]。15%~20%的AP患者存在胰腺或胰周组织坏死,其中约1/3的患者发生感染,成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2]。IP...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年发病率为15.9~20/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2]。15%~20%的AP患者存在胰腺或胰周组织坏死,其中约1/3的患者发生感染,成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2]。IPN是AP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微创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置管/内镜下引流、视频辅助清创(video-assisted debridement,VAD)、内镜下清创等已显著改善IPN患者的愈后,获得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微创治疗 胰腺 严重并发症 年发病率 组织坏死 经皮置管 患者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脂肪酶联合检测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黎艳晖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4期154-154,156,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将49例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纳入试验组,将49例非感染...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将49例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纳入试验组,将49例非感染胰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RP、血清PCT及脂肪酶进行检验。结果:经研究,试验组血清CRP、PCT及脂肪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血清PCT及脂肪酶,能够有效鉴别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病症,检验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胰腺 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脂肪酶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经皮肾镜微创治疗进展
19
作者 冯健 蔡守旺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2期11-12,24,共3页
当前,微创手术已逐步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外科治疗的标准化手术方式。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其中的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性高、不干扰腹腔脏器等特点,本文就这一手术方... 当前,微创手术已逐步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外科治疗的标准化手术方式。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其中的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性高、不干扰腹腔脏器等特点,本文就这一手术方式的技术演变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微创治疗 重症急胰腺 感染性胰腺坏死
下载PDF
胰周冲洗引流对感染性胰腺坏死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金建光 马鹏飞 +3 位作者 陈望 张晓辉 孟元普 褚智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通畅的胰周冲洗引流对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胰腺坏死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术后胰周引流管是否通畅分为引流通畅... 目的探讨通畅的胰周冲洗引流对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胰腺坏死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术后胰周引流管是否通畅分为引流通畅组(A组)和引流不畅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外周血IL-6水平、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A组术后IL-6在1、12、24 h时持续升高,术后2~7 d逐渐下降。B组术后1 h^2 d IL-6持续升高,术后3 d开始下降。A组IL-6水平在术后2、3、7 d时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术后1周内两组CRP水平均呈下降状态,术后7 d时A组CRP水平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两组术后1周内WBC计数均逐渐下降,术后7 d时A组WBC计数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1)。结论通畅的胰周冲洗引流能减轻感染性胰腺坏死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胰腺坏死 冲洗 引流 术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