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研究基于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视角
1
作者 杨磊 朱德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41,共6页
作为建设职普融通“双轨”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维,职业教育高考不仅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通过对1019名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 作为建设职普融通“双轨”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维,职业教育高考不仅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通过对1019名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充分彰显类型化教育评价理念;性别、生源类型对考生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影响明显;学生群体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导致整体感知正义较低。为优化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感知正义,职业教育高考要更加重视招生考试各环节的公平性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知正义差异;要加强制度普及和制度正义的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考 感知正义 类型化评价
下载PDF
组织管理中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间的平衡之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松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4,共5页
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判断标准。理性而言,正义的程序不一定实现正义的结果,也未必达到感知正义;结果正义未必根植于程序正义,也不一定符合感知正义;感知正义不一定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未必满足结果正义... 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判断标准。理性而言,正义的程序不一定实现正义的结果,也未必达到感知正义;结果正义未必根植于程序正义,也不一定符合感知正义;感知正义不一定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未必满足结果正义。领导者若只关注其中某一标准,容易进一步加剧整体运行过程的波动性。领导者过度推崇程序正义容易有失人情味,过度推崇结果正义容易丧失原则规矩,过度推崇感知正义容易陷入感性思维,过度推崇单一的正义标准容易诱发极端认知。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所展示出的不同关注点和判断标准,实则为正义感所应具有的不同层面要求和表征,组织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感,领导者所希望展示出的正义形象,应该实现对三种标准的同时满足。具体而言,结果正义需根植于程序正义,以提升结果判断的公平正确性;程序正义需兼顾感知正义,以提升判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感知正义需参考程序正义,以提升主观感觉的客观合理性;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需有助于感知正义,以提升员工对结果论断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组织管理 程序正义 结果正义 感知正义
下载PDF
利用话语:“感受公平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基于江歌案的多平台话语分析
3
作者 徐清 董昊哲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40-52,共13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对江歌案的公共话语样本编码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归纳出以“话语汲取”为中心的感知司法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揭示其基础是以“利用话语”为行动模式的主体间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通过“有效宣称”构建“交往理性”这一打通感知司法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感知正义 话语分析 江歌案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感知正义变化趋势——基于CSS数据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煜清 曾瑜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70-190,共21页
感知正义是大众法律意识的体现,是“分配正义”和“程序正义”在主观层面的折射,受到“国家法律观”和“场景法律观”的双重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分析表明,在2006—2019年的14年间,中国民众对司法和执法公正总体持... 感知正义是大众法律意识的体现,是“分配正义”和“程序正义”在主观层面的折射,受到“国家法律观”和“场景法律观”的双重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分析表明,在2006—2019年的14年间,中国民众对司法和执法公正总体持正面评价,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不同社会群体的感知正义存在差异,但差异在2013年后呈缩小态势;诉讼经验对当事人感知正义产生负向效应,但该负向效应在2013年后减弱。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家庭、互联网使用、地方法治水平等因素对感知正义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向性的显著影响。感知正义的变化主要受到国家法律观的主导、场景法律观的淡化以及个人诉讼经验的影响。要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感知,尚需对感知正义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正义 诉讼经验 全面依法治国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外来工子女学习动机的提升路径:感知教师正义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华女 洪慧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1,共13页
本研究探讨外来工子女感知的教师正义对其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以及学业控制感和求学无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泉州市某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181名4-8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完成自我报告的教师正义、学业控制感、求学无意义... 本研究探讨外来工子女感知的教师正义对其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以及学业控制感和求学无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泉州市某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181名4-8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完成自我报告的教师正义、学业控制感、求学无意义感和学习动机的测量。结果表明,感知的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均正向预测学习动机,学业控制感在该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求学无意义感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的教师分配正义对学习动机无显著预测作用,但可正向预测学业控制感并负向预测求学无意义感。因此,在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既可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通过提高学业控制感和降低求学无意义感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探明上述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教师正义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提出促进教师正义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工子女 感知的教师正义 学习动机 学业控制感 求学无意义感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信任及其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春镇 黄思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4,234,共17页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人工智能会面临不被信任的现实困境。目前,公众对司法人工智能的质疑主要集中于违背“同案同判”原则的“算法歧视”。然而,“歧视”并非人工智能所特有,它往往从过往决策者(法官)裁判中继承而来。在完成诸多特定任务...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人工智能会面临不被信任的现实困境。目前,公众对司法人工智能的质疑主要集中于违背“同案同判”原则的“算法歧视”。然而,“歧视”并非人工智能所特有,它往往从过往决策者(法官)裁判中继承而来。在完成诸多特定任务时,人工智能往往比人类法官表现更优,在决策的准确性、检偏去偏以及不同目标权衡上具有巨大潜力。面对刑事司法中人工智能不被信任的困境时,我们更应关注感知层面的公正匮乏问题。究其根源,导致人们对司法人工智能不信任的因素主要有:司法大数据导致的“不公”易于识别、人工智能缺乏权威合法性和程序中缺乏感知正义。因此,为提升公众对司法人工智能的信任,应坚持具有权威合法性的法官的决策主体地位,同时采用人工智能增强法官能力,提高司法人工智能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司法人工智能 算法厌恶 感知正义 司法信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