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紫麒 周鸿雲 +2 位作者 赵琼 邓媛 占煜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肠道菌群及共代谢产物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雌雄各半。造模组大鼠以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构建ST...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肠道菌群及共代谢产物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雌雄各半。造模组大鼠以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构建ST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芍药甘草汤组[56 g/(kg·d),以生药量计]、阳性对照药组[乳果糖2.09g/(kg·d)],每组10只。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称定其体重并对粪便性状进行Bristol评分,检测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和肠内容物中GABA、5-HT含量,考察肠内容物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分析GABA、5-HT含量与菌群相对丰度的关联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芍药甘草汤组大鼠体形瘦小、皮毛稀疏粗糙、行动迟缓等一般情况均有所改善,体重、Bristol评分、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5-HT含量、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升高,GABA含量、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该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可与空白组归为一类,但与模型组相距较远;该组脱硫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虽有回调,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硫杆菌门是组间差异因素(P<0.05)。GABA含量与拟杆菌门、蓝菌门、髌骨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5-HT含量与弯曲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可改善STC模型大鼠粪便性状和肠道动力,上述作用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肠内容物中GABA、5-HT含量有关;此外,GABA、5-HT含量可能与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等特定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芍药甘草汤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Γ氨基丁酸 5-羟色胺
下载PDF
中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鑫 陈萌 《江苏中医药》 2025年第4期83-86,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硬、腹胀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明,中药治疗ST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药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因...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硬、腹胀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明,中药治疗ST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药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5-羟色胺(5-H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对STC发挥治疗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多以单一信号通路为主,对相关通路的研究较少,且以动物实验为主,缺乏临床研究。今后可从STC的发病机制入手,以中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STC的疗效及结果为依据,探索中药治疗STC各信号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中药 信号通路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芦荟苷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最适剂量的探索
3
作者 廖伊琦 黄炜锐 +2 位作者 岩迎雪 余祥彬 余越 《海峡药学》 2025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确定芦荟苷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最适剂量。方法通过洛哌丁胺诱导大鼠构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随后将这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六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接受低(5 mg·kg^(-1))、中(10 mg·kg^(-1)...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确定芦荟苷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最适剂量。方法通过洛哌丁胺诱导大鼠构建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随后将这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六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接受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三个剂量的芦荟苷治疗组。各组大鼠均接受为期三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并记录大鼠的体重变化、粪便特性、水分含量,以及肠道蠕动速度,并对大鼠结肠进行了H&E染色和AB-PAS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比各组大鼠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接受中剂量芦荟苷治疗的大鼠在多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包括粪便品质、水分含量的增加以及肠道推进率的提升。结论本研究表明,在10 mg·kg^(-1)的剂量下,芦荟苷对慢传输型便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推荐这一剂量作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苷 慢传输型便秘 洛哌丁胺 便含水率 肠道推进率 剂量效应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4
作者 潘文琪 唐昆 +2 位作者 李明 卢渔 吴健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气滞型ST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两组均常规予以西药琥珀酸普卢卡必利片2 mg/次,临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穴位贴敷治...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气滞型ST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两组均常规予以西药琥珀酸普卢卡必利片2 mg/次,临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20 d,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48 h和72 h排出量及血清生长抑素(SS)、P物质(SP)及胃动素(ML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6%)(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S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肠传输试验48 h、72 h标记物排出量和血清SP、M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可以提高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为便秘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耳穴贴压 慢传输型便秘 气滞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雨祺 张筱慧 +2 位作者 王家恩 冯金宇 王晓燕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57-60,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以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为特征,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肠道菌群作为影响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与STC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通过胆汁酸与5-羟色胺信号系统发挥的胃肠动力调节作用在肠道稳态中表现出平衡倾向、相互... 慢传输型便秘(STC)以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为特征,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肠道菌群作为影响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与STC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通过胆汁酸与5-羟色胺信号系统发挥的胃肠动力调节作用在肠道稳态中表现出平衡倾向、相互拮抗、相互促进等特点,与中医阴阳理论中阴阳的消长平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等基本规律相似。本文从中医阴阳观出发探讨肠道菌群与STC的关系,综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5-羟色胺和胆汁酸水平变化对肠道动力的调节及阴阳相应之法。在中医阴阳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STC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阴阳理论 5-羟色胺 胆汁酸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益气开秘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动力及MLCK、p‑MLC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孟令昀 肖长芳 +2 位作者 张嘉员 吴静文 姚一博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并完善模型评价,探究益气开秘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2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益气开秘方组,每组7只。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开秘方组小...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并完善模型评价,探究益气开秘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2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益气开秘方组,每组7只。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开秘方组小鼠采用灌胃洛哌丁胺[10 mg(/kg·d)]联合限水法进行造模,造模药物每天灌胃2次,持续给药7 d。期间,实验第3天第2次造模给药后,莫沙必利组[5 mg(/kg·d)]及益气开秘方组[6 g(/kg·d)]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干预5 d;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连续干预5 d。检测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粪便含水率、4 h内粪便排泄粒数和粪便排泄次数,并通过墨迹实验检测肠道推进率;通过吲哚箐绿(ICG)荧光染色实验检测首粒含荧光粪便排泄时间及粪便总荧光强度;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实验检测结肠平滑肌厚度;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粪便含水率降低,4 h内粪便粒数减少,4 h内粪便排泄次数减少,肠道推进率降低,首粒含荧光粪便排泄时间延长,粪便荧光总强度减弱,结肠平滑肌厚度变薄,MLCK和p⁃MLC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开秘方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粪便含水率增加,4 h内粪便粒数增加,4 h内粪便排泄次数增加,肠道推进率增加,首粒含荧光粪便排泄时间缩短,粪便荧光总强度增强,结肠平滑肌厚度增厚,MLCK和p-ML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开秘方能够改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LCK蛋白表达及MLC磷酸化程度,从而改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益气开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肠道功能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选穴规律
7
作者 李梦涵 江钢辉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100-106,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27日收录的穴位刺激治疗STC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R4.4.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10.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44篇文献,提取核心处方195条,涉及腧穴64个,累计频次1036次。使用频次前5的腧穴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胸腹部与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募穴为使用最多的特定穴;针刺是常用的干预措施。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关元;聚类分析得到5组有效聚类群,补泻-腧穴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操作手法以补法和平补平泻为主。结论:治疗STC针刺部位多选用胸腹部,以募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为核心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穴位刺激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原文传递
浮针结合再灌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金群 于永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逐年提高,STC还可以导致其他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如直肠黏膜脱垂、肛裂、混合痔、肠梗阻等,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疾病猝发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并且对人们...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逐年提高,STC还可以导致其他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如直肠黏膜脱垂、肛裂、混合痔、肠梗阻等,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疾病猝发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并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浮针疗法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浮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便秘的治疗。STC是肌肉病变,对于由肌肉所致的功能性疾病,浮针技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改善效果。文章通过讨论浮针疗法治疗STC的中西医理论,分析近年来浮针治疗便秘的临床报道,证实了浮针治疗便秘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快速缓解症状,操作简单安全,依从性高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慢传输型便秘 性疾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杨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13-016,共4页
研究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气阴两虚证患者应用益气养阴汤期间辅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 STC气阴两虚证患者在本院的治疗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通过抽签法将74例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将接受益气养阴汤加减... 研究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气阴两虚证患者应用益气养阴汤期间辅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 STC气阴两虚证患者在本院的治疗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通过抽签法将74例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将接受益气养阴汤加减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辅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期间的相关情况加以观察。结果 治疗后的PAC-SYM评分、结肠传输情况、肠道菌群数量同对照组相比,均是观察组更优,P<0.05;且观察组在传输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安全性比较,P>0.05。结论 在STC气阴两虚证患者治疗中,采用益气养阴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高的有效性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汤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下载PDF
益气健脾通便方与针刺天枢穴联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评估
10
作者 张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深入研究益气健脾促排泄方剂结合针刺天枢穴位在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总计84例,并通过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口服益... 深入研究益气健脾促排泄方剂结合针刺天枢穴位在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总计84例,并通过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口服益气健脾通便方以及针刺天枢穴位的综合治疗,而对照组则仅接受标准的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展现出更高的总体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的便秘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72小时排出的标记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针刺天枢穴的治疗方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干预,结果 显示该疗法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结肠传输效率并缓解了便秘相关症状,因此该治疗方案具备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通便 针刺天枢穴 慢传输型便秘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红 吴容 +1 位作者 张智彬 唐学贵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26-131,159,共7页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更多参考。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电针疗法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更多参考。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电针疗法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结肠传输动力和分泌,发挥通便的作用,主要机制涉及抗氧化应激、调节肠神经递质、调节细胞自噬、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表达、修复受损肠神经元等途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在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具体治疗靶点和机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PI3K/AKT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脑-肠-菌”轴探讨健脾益气自拟方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影响
12
作者 陈念 王永恒 +2 位作者 黄湘俊 刘欢 倪志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216-2221,共6页
目的基于“脑-肠-菌”轴理论,探究健脾益气自拟方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28例气虚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17例)、对... 目的基于“脑-肠-菌”轴理论,探究健脾益气自拟方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28例气虚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17例)、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3例)。空白组仅进行饮食、生活调整;对照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在空白组基础上予健脾益气自拟方干预,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3组均干预6周,对比各组血清脑肠肽[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肠道菌群丰度、结肠传输功能、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Quality of Life,PAC-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均升高(P<0.05,P<0.01),血清VIP水平及PAC-QOL评分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血清5-HT、血清SP水平均升高(P<0.01),肠杆菌、梭杆菌数量、血清VIP水平、PAC-QOL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血清5-HT、血清SP、CSBM水平均升高(P<0.01);肠杆菌、梭杆菌数量、血清VIP水平、PAC-QOL评分均降低(P<0.05,P<0.01),72 h标记物残留粒数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升高(P<0.01)。结论健脾益气自拟方可通过调节“脑-肠-菌”轴,有效改善老年气虚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增强结肠传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自拟方 老年气虚 “脑-肠-菌轴” 肠道菌群 脑钠肽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传输试验
下载PDF
浮针与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动力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刚 徐白莹 +6 位作者 蔡燕英 丁会莉 王燕 王林 胡燕君 王永兵 徐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究浮针与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结肠动力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T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32)、浮针组(n=35)... 目的探究浮针与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结肠动力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T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32)、浮针组(n=35)以及毫针组(n=38)。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治疗,毫针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毫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浮针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浮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CL-90)、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以及肛门肌电变化、结肠动力、血清脑肠肽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29例患者资料,其中24例因无法坚持治疗或随访失联而剔除,最终纳入共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总有效率比较,毫针组、浮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的PAC-QOL、SCL-90、BSFS量表评分以及肛门肌电、结肠动力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毫针组、浮针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脑肠肽水平比较,三组的5-羟色胺(5-H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而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则均降低(P<0.05),且毫针组、浮针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毫针组与浮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或毫针联合生物反馈对STC患者的治疗基本等效,均可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促进结肠动力恢复;且浮针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更适合西医掌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浮针 结肠动力 血清脑肠肽 毫针 生物反馈
下载PDF
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影响
14
作者 刘跟莉 李晓宁 +3 位作者 师帅 李艳 管淑敏 付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剂量灌胃制... 目的观察电针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剂量灌胃制备STC大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4 d。空白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电针组给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50 Hz,电流大小以局部肌肉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药物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混悬液按照1.37 mg·kg^(-1)、1 mL·100 g^(-1)剂量灌胃治疗,疗程同上。观察各组治疗后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D68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空白组显著加长,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5)。HE染色可见造模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出血,组织形态学结构破坏,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和药物治疗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结肠组织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改善STC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修复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运动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15
作者 陈杰 周正旋 +2 位作者 明兰 徐可 王飞 《山西中医》 2024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阴润肠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阴润肠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结肠动力变化、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VIP、5-HT水平、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左半结肠通过时间、全结肠通过时间、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血清S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可提高肠道动力,改善肠道菌群和胃肠激素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老年 养阴润肠方 针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李刚 徐白莹 +8 位作者 蔡燕英 丁会莉 王燕 王林 张贺越 单君 胡燕君 王永兵 徐斌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1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机郁滞型STC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生物...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机郁滞型STC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肛管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 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水平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更低( P <0.05)。结论: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改善气机郁滞型STC患者便秘症状、中医症候、肛管动力学,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气机郁滞 生物反馈 浮针 中医症候积分 肛管动力学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医诊治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近况
17
作者 刘玉 刘春强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性结肠的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以育龄期妇女、年龄较大者多见,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主要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以中药、针刺、...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性结肠的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以育龄期妇女、年龄较大者多见,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主要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以中药、针刺、穴位埋线、综合治疗等方面为切入点,总结近5年来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与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生血通便颗粒对血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及Ca^(2+)/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雯鹏 王真权 +2 位作者 周佳敏 肖俐敏 王军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对血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肌电及Ca^(2+)/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结合尾部放血法建立血虚肠燥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枸橼酸莫沙...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对血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肌电及Ca^(2+)/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结合尾部放血法建立血虚肠燥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和生血通便颗粒组,每组8只,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4 d。观察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况,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结肠肌电慢波频率、振幅及变异系数,测定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Ca^(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结肠平滑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20(p-MLC20)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频率变异系数增加(P<0.01),慢波振幅和振幅变异系数增加(P<0.01);结肠黏膜结构受损,可见炎性改变,糜烂明显,结肠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及Cx43、CaM、MLCK、p-MLC20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和生血通便颗粒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加快、频率变异系数减小(P<0.01),慢波振幅和振幅变异系数减小(P<0.05,P<0.01);结肠黏膜结构较完整,糜烂情况改善,结肠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及Cx43、CaM、MLCK、p-MLC2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生血通便颗粒可改善血虚肠燥型STC大鼠症状,恢复结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肌电节律性、激活Ca^(2+)/CaM/MLC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通便颗粒 慢传输型便秘 钙离子 钙调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生血通便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雯鹏 王真权 +4 位作者 周佳敏 肖俐敏 王适 陆文洪 王军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生血通便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血通便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生血通便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血通便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STC疾病相关靶点,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使用R语言对交集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大鼠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 mg/(kg·d)]灌胃建立STC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莫沙比利组[1.35 mg/(kg·d)]、生血通便颗粒低剂量组[1.44 g/(kg·d)]、生血通便颗粒高剂量组[2.88 g/(kg·d)],每组8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治疗14 d。记录治疗后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Kit)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生血通便颗粒活性成分74个,对应的作用靶点为492个,CASP3(Caspase-3)、Bcl-2、Bax凋亡基因是STC的核心靶点之一,其相关的作用通路为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推进率降低(P<0.01);结肠黏膜萎缩、变薄,黏膜上皮层有缺失,固有层腺体缺损破坏明显,可见炎性改变;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降低(P<0.01);凋亡细胞绿色荧光增加、c-Kit红色荧光减少,ICC凋亡指数升高(P<0.01);结肠组织GRP78、CHOP、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莫沙必利组及生血通便颗粒低、高剂量组大鼠肠道推进率提高(P<0.01);结肠黏膜结构较完整,炎性情况有所恢复,腺体排列较整齐;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升高(P<0.01);凋亡细胞绿色荧光减少、c-Kit红色荧光增加,ICC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肠组织GRP78、CHOP、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莫沙必利组相比,生血通便颗粒高剂量组肠道推进率提高(P<0.05)、c-Kit表达升高(P<0.05)、ICC凋亡指数降低(P<0.05);生血通便颗粒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GRP78、CHOP、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生血通便颗粒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生血通便颗粒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GRP78/CHOP信号通路,调控Bax、Bcl-2、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从而抑制ICC凋亡以达到治疗ST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通便颗粒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滋阴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士宁 樊薛津 +6 位作者 张涵彧 李英 张艳军 庄朋伟 张密霞 尹清晟 郭虹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考察滋阴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小鼠模型,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滋阴润肠方低剂量组(1.3 g/kg... [目的]考察滋阴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小鼠模型,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滋阴润肠方低剂量组(1.3 g/kg)、滋阴润肠方高剂量组(2.6 g/kg)和阳性药组(莫沙比利,3 mg/kg),每组10只。各组小鼠按照相应药物浓度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边造模边给药治疗,每日1次,连续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粪便含水量、首次排黑便时间、肠道传输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酶联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细胞因子受体(c-kit)与其干细胞因子(SCF)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延长(P<0.05),粪便含水量及肠道传输率显著降低(P<0.05),结肠5-HT含量及c-kit、SCF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c-kit、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滋阴润肠方高剂量组小鼠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滋阴润肠方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有升高的趋势;滋阴润肠方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滋阴润肠方低剂量组小鼠具有缩短的趋势;滋阴润肠方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组肠道传输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结肠组织中,滋阴润肠方高剂量组c-kit、SCF 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阳性药组具有上升的趋势;滋阴润肠方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5-HT含量和c-kit、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滋阴润肠方具有提高肠道传输率治疗便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5-HT含量,上调PI3K/Akt表达进而增加Cajal间质细胞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润肠方 慢传输型便秘 5-HT CAJAL间质细胞 PI3K/AK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