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27日收录的穴位刺激治疗STC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R4.4.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10.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44篇文献,提取核心处方195条,涉及腧穴64个,累计频次1036次。使用频次前5的腧穴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胸腹部与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募穴为使用最多的特定穴;针刺是常用的干预措施。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关元;聚类分析得到5组有效聚类群,补泻-腧穴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操作手法以补法和平补平泻为主。结论:治疗STC针刺部位多选用胸腹部,以募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为核心腧穴。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机郁滞型STC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生物...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机郁滞型STC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肛管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 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水平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更低( P <0.05)。结论: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改善气机郁滞型STC患者便秘症状、中医症候、肛管动力学,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27日收录的穴位刺激治疗STC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R4.4.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10.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44篇文献,提取核心处方195条,涉及腧穴64个,累计频次1036次。使用频次前5的腧穴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胸腹部与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募穴为使用最多的特定穴;针刺是常用的干预措施。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关元;聚类分析得到5组有效聚类群,补泻-腧穴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操作手法以补法和平补平泻为主。结论:治疗STC针刺部位多选用胸腹部,以募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为核心腧穴。
文摘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机郁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机郁滞型STC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肛管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 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肛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阈值水平更低( P <0.05)。治疗前两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联合组PAC-QOL各维度评分更低( P <0.05)。结论:浮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改善气机郁滞型STC患者便秘症状、中医症候、肛管动力学,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