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霓芝 王立新 +7 位作者 毛炜 林启展 刘旭生 徐大基 李芳 庞嶷 包昆 卢富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组160例、单纯辨证对照组80例及西药对照组8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综合疗法组予中医辨证分型、口服院内制剂及中医辨证结...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组160例、单纯辨证对照组80例及西药对照组8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综合疗法组予中医辨证分型、口服院内制剂及中医辨证结肠透析。单纯辨证对照组予辨证分型治疗,西药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肾功能、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药综台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单纯辨证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结沦:中医药综合疗法疗效高于西药对照组及单纯辨证组,能明显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医药疗法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建海 刘余友 +3 位作者 王道义 杜辉 邓奇 彭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26-226,共1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病例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急诊和住院CHF患者40例,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病例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急诊和住院CHF患者40例,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功能的分类方法确定心功能Ⅰ~Ⅲ级,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Ⅱ、Ⅲ度AVB,低血压支气管痉挛不作为入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靳春兰 沈雁 +2 位作者 韦红 刘国良 魏月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65-567,共3页
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心气虚是病理基础,心阳虚是疾病发展的标志,心肾阳虚则是疾病的重笃阶段,瘀血、水停是病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病理状态。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却不局限于心。其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 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心气虚是病理基础,心阳虚是疾病发展的标志,心肾阳虚则是疾病的重笃阶段,瘀血、水停是病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病理状态。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却不局限于心。其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中医药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焦希斐 蒋士生 韩育明 《湖南中医杂志》 2005年第5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医病机 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综述 学术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治疗 肾脏移植手术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实质损害 代谢废物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晨萍 李毅平 李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树东 孟宪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88-488,共1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方法:调查4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验室诊断结果,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进行NIH分类和疗效判定,加入中医分型,应用中药...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方法:调查4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验室诊断结果,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进行NIH分类和疗效判定,加入中医分型,应用中药丹蒲胶囊治疗4-12周。结果:按NIH分类,Ⅱ型64例(13.3%),ⅢA型268例(55.8%),ⅢB型148例(30.9%),治疗12周后按CPSI症状评分判定:临床治愈162例(33.8%),显效(CPSI减少〉15)249例(51.8%),有效(CPSI减少〈15)48例(10%),无效21例(4.4%)。结论:进行前列腺炎的诊断分类简单易行。CPSI是一种较好的疗效评价方法,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疗法 评价标准 丹蒲胶囊/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项心怡 刘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 盆腔置管灌注 慢性盆腔炎/针灸疗法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付敏 孙增涛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稳定期以祛痰理肺、温肺益肾、培土生金等法治疗;急性期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温阳化饮、健脾化痰等法治疗。可以延缓或遏止肺功能的继续恶...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稳定期以祛痰理肺、温肺益肾、培土生金等法治疗;急性期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温阳化饮、健脾化痰等法治疗。可以延缓或遏止肺功能的继续恶化,减少或减轻急性发作,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祛痰理肺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雄伟 冯松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454-455,共2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 肾虚 风邪外袭 湿浊内蕴 辨证分型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靶点治疗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伟 孙增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626-627,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理的不断认识,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并凸显出其独有的优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减轻炎性细胞在肺局部浸润、调整氧化/抗氧化、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改善血黏稠度和肺通气...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理的不断认识,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并凸显出其独有的优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减轻炎性细胞在肺局部浸润、调整氧化/抗氧化、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改善血黏稠度和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作用,尤其对于阻止病情发展,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 炎症细胞 炎性介质 综述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洁 任世禾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8期786-788,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不外两端,内因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寒、热、燥、湿等邪气入侵,损伤肺气,致痰邪壅滞,气道不利,上逆为咳。病机为肺气不清,痰瘀交阻。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宣肺解表、活血化瘀、清热燥湿,并配合外治疗法,如...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不外两端,内因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寒、热、燥、湿等邪气入侵,损伤肺气,致痰邪壅滞,气道不利,上逆为咳。病机为肺气不清,痰瘀交阻。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宣肺解表、活血化瘀、清热燥湿,并配合外治疗法,如穴位贴敷、雾化吸入、穴位注射等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穴位贴敷 雾化吸入 穴位注射 祁自忠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平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89-68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炎/中医药疗法 血尿 滋阴清热 凉血止血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 被引量:7
13
作者 尤菊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51-252,共2页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为天气、饮食失常,内因是脾肾亏虚,伤及肺气。治疗上治风,顺应其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时而治,重在祛风,兼顾散寒、清热、润燥、化湿,并参入利咽之品;治痰,重在化痰,法宜清化或温化,或清温并用,久者...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为天气、饮食失常,内因是脾肾亏虚,伤及肺气。治疗上治风,顺应其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时而治,重在祛风,兼顾散寒、清热、润燥、化湿,并参入利咽之品;治痰,重在化痰,法宜清化或温化,或清温并用,久者应加行气活血药;治虚,重在治脾肾,以绝生痰之源,关键是补益肺脾之气和滋养肺肾之阴。三者治疗,应互相参透,相互配合,临症不可拘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中医药疗法 治风 治痰 治虚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睿甜 刘新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57-559,共3页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内因为根本,在外因的作用和诱发下发生或加重,形成由肺及心、由心及肝脾肺肾同病的一种危重疾患。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肝脏,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兼见心血虚或心阴虚;标实为...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内因为根本,在外因的作用和诱发下发生或加重,形成由肺及心、由心及肝脾肺肾同病的一种危重疾患。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肝脏,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兼见心血虚或心阴虚;标实为瘀血,痰饮阻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专法专方等治疗,常收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成药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妙 陆曙2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919-92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爱武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6期581-582,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多与久咳、久哮、久喘、久痨、长期吸烟和复感外邪有关。病机特点表现为本虚标实:久病肺虚为本,损及脾肾及心,气虚阳虚间见;痰瘀壅滞,气还肺间为标,痰浊瘀血并存。痰瘀热毒始终贯穿COPD的整个病程。通过中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多与久咳、久哮、久喘、久痨、长期吸烟和复感外邪有关。病机特点表现为本虚标实:久病肺虚为本,损及脾肾及心,气虚阳虚间见;痰瘀壅滞,气还肺间为标,痰浊瘀血并存。痰瘀热毒始终贯穿COPD的整个病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补虚、化痰、逐瘀、解毒、通络等方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 COPD 痰瘀热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证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伯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证心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疏敏 陈安民 +1 位作者 程志 韦润红 《中医研究》 2007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作用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中医辩证治疗分型个体化治疗。结果;中医分型治疗cAA使造血功能恢复疗效稳定。结论:本疗法是治疗、根治cAA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遣方用药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常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8-479,共2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诊疗疾病的重要特色,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应结合相关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特点来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辛开苦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学军 杨智海 +1 位作者 黄小军 李旭英 《中医研究》 2007年第10期2-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阶段、分期,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个体化治疗,以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多法联用,多途径用药。结果:通过非生物型人... 目的:探讨运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阶段、分期,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个体化治疗,以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多法联用,多途径用药。结果:通过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够有效减少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毒素吸收,抑制炎性反应综合征;改善肝功能,防止人工肝治疗后黄疸快速反弹;延长人工肝治疗间歇时间,部分清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HBV-DNA负荷量等。并且中医药能有效防治非生物型人工肝并发症。结论:两者的联合治疗运用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提高疗效、减少非生物性人工肝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应用 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