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1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帕司他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1
作者 吴纶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91-0094,共4页
了解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综合效果。方法遴选60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期限是2020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治疗方式进行有效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是对照组,而接受依帕司他临床治疗的是研究组。结果 和对照组进行... 了解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综合效果。方法遴选60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期限是2020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治疗方式进行有效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是对照组,而接受依帕司他临床治疗的是研究组。结果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确认,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综合血糖控制水平与功能改善的对应指标都更好(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施以依帕司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恢复肾功能的临床指标,改善机体的血脂水平,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临床效果 血糖波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警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
作者 谭启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5-6,共2页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大大提高,发病年龄大大提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25亿人,患病率达11.9%。正所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这是因为随着病程的推进,长期的血糖...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大大提高,发病年龄大大提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25亿人,患病率达11.9%。正所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这是因为随着病程的推进,长期的血糖控制欠佳将逐渐引起诸多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年龄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糖控制 慢性 糖尿病患病率 有效防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四诊客观参数与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俊红 徐艺峰 +1 位作者 王忆勤 郝一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8-1474,共7页
目的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分析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四诊客观参数与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探寻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四诊客观参数。方法应用中... 目的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分析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四诊客观参数与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探寻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理化指标、慢性并发症的四诊客观参数。方法应用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及问诊信息量表采集、提取2型糖尿病患者四诊客观信息。应用CCA探讨四诊客观参数与2型糖尿病的理化指标以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整体舌色参数RGB、整体面色参数RGB、脉图时域参数h_(1)、h_(3)、As与空腹血糖变化、血压升高及冠心病并发的相关性较为密切。结论在2型糖尿病动态发展过程中,患者的整体舌色参数RGB、整体面色参数RGB、脉图时域参数h1、h3、As对于空腹血糖变化及高血压、冠心病发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四诊客观参数 理化指标 慢性并发症 典型相关分析法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任亚女 董作亮 +2 位作者 罗慧景 张靓男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且长期在天津居住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并发症,分为T2DM合并慢性并发症组(T2DM+C组)(n=26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且长期在天津居住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并发症,分为T2DM合并慢性并发症组(T2DM+C组)(n=261)和单纯T2DM组(T2DM组)(n=139);根据合并的慢性并发症,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KD组)(n=1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n=12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121)和心血管疾病组(CVD组)(n=20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数据,将有差异的结果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T2DM组比,T2DM+C组FT_(3)水平降低,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DM)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尿素(UREA)、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升高;DKD组FT_(3)水平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年龄、BMI、DM病程、UREA、肌酐(CREA)、ACR升高;DR组FT_(3)水平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年龄、BMI、DM病程、ACR升高;DPN组FT_(3)、血脂异常率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年龄、DM病程、UREA、ACR升高;CVD组FT_(3)、FT4水平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年龄、DM病程、UREA、CREA、ACR升高(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T_(3)降低、ACR升高及DM病程增加与T2DM患者发生DKD、DR、DPN、CVD高风险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也与发生DPN高风险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T_(3)单独预测DKD、DR、DPN及C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0.746、0.785、0.783,与DM病程联合预测AUC为0.818、0.830、0.880、0.85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慢性并发症患者FT_(3)水平降低,FT_(3)单独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DM病程联合预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糖尿病 2型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邝楠珍 易菁琳 +2 位作者 侯佳慧 李倩如(综述) 赵新兰(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9-197,共9页
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常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功能。而大多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时只能延缓其进展,无法完全阻止或逆转。早防早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的重中之重,超声造影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临床上筛查和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常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功能。而大多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时只能延缓其进展,无法完全阻止或逆转。早防早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的重中之重,超声造影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临床上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方法之一。由于造影剂的限制,超声造影技术在眼部等特殊组织的应用还有待商榷。但综合来看,相比其他检测手段,超声造影技术更加准确且无创,有望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田青青 王力弘 +5 位作者 曹卓卓 苏永娥 贾慧萍 郭转 郝金荣 田竹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53-60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的比值(CCR)水平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按CCR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数组、中分位数组、高分位数组。三组间的肌酐、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的比值(CCR)水平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按CCR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数组、中分位数组、高分位数组。三组间的肌酐、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CR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CR水平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CR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性(r值为−0.234,P < 0.01),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相关性。CCR与周围血管病变、肾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CR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的比值(CCR)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艾灸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峻 《光明中医》 2023年第7期1403-1406,共4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医学的艾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发挥着不同于西药的独特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也提出艾灸在治疗糖尿...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医学的艾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发挥着不同于西药的独特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也提出艾灸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以及对艾灸治疗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消渴 糖尿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8
作者 黄元灏 沈媛媛 +2 位作者 韩涛 张冰青 冯文焕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由于生活方式转变和老龄化等因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8岁以上人群达12.8%[1]。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2]。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血清蛋白、血清... 由于生活方式转变和老龄化等因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8岁以上人群达12.8%[1]。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2]。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血清蛋白、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分别代表检测前2~3个月、2~3周及1~2周平均血糖水平[3]。时间点血糖水平需通过检测静脉、毛细血管及皮下组织间液血糖或无创技术监测毛细血管血糖获得,静脉血糖需用医院检测设备检测静脉血,难以用于日常血糖监测;便携式血糖仪采集末梢血检测毛细血管血糖,用于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医院内即时血糖监测,针刺痛感可能降低患者检测积极性;无创葡萄糖监测仪夹手指或耳垂,利用光谱、经皮透析及算法获得葡萄糖数值,无痛感,但存在准确度欠佳等问题[3]。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检测一段时间内连续多点血糖,有效反映患者日常血糖动态变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提供的24 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可能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4],本文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原文传递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9
作者 韦颖华 沈秋月(综述) 邵加庆(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2-448,共7页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直观的指标,可反映血糖控制整体情况。不断有研究证实TIR与HbA1c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相关,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评估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即多数研究提示TIR的降低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高相关,进一步探讨了TIR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持续血糖监测
下载PDF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林伙仙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观察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观察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单项症状积分、血糖水平均较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胰岛素抵抗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应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研究
11
作者 吕国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156-0159,共4页
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患选择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出本院糖尿病科在2021.6-2022.6之间接收的70例合并慢性并发症病患,按照挂号时间的前后排序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对比组与实验组,各小组均是35例,其中,对比组选择的是... 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患选择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出本院糖尿病科在2021.6-2022.6之间接收的70例合并慢性并发症病患,按照挂号时间的前后排序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对比组与实验组,各小组均是35例,其中,对比组选择的是西医治疗模式方案,实验组选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接下来需要对比分析2组病患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干预后,2组病患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优势,P>0.05;而且针对红细胞醛酶还原酶(英文简称“AR”)活性、糖化血红蛋白(英文简称“HbAIc”)等指标而言,实验组远远小于对照组,其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针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率来说,实验组是94.29%明显超过对照组74.29%,其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来说,选择中西医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明显,这对于改善病患的身体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是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急慢性并发症临床分析
12
作者 黄章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48-0151,共4页
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急慢性并发症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非糖尿病肾病组急性、慢... 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急慢性并发症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非糖尿病肾病组急性、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相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更容易发生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非糖尿病肾病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情分布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研究
13
作者 张志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71-0074,共4页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并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中医辨证分类,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并探讨中医证型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并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中医辨证分类,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并探讨中医证型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盛伤津证是2型糖尿病早期最常见的证型,而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互结证多见于2型糖尿病中期,阴阳两虚证多见于2型糖尿病晚期,中晚期患者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及各种慢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石节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022-0026,共5页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自我监测和管理十分重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被广泛应用,但随着人们对于血糖监测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这两个指标均无法全面反应患者血糖的全貌,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能够全面正确反应...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自我监测和管理十分重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被广泛应用,但随着人们对于血糖监测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这两个指标均无法全面反应患者血糖的全貌,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能够全面正确反应血糖情况的监测指标。随着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诸多相关研究证实,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试验中的有效终点指标。为了更好的了解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血糖变异性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析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6
15
作者 尹德海 梁晓春 +5 位作者 朴元林 刘世炜 刘晋河 郝伟欣 潘明政 田国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各种中医证型与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归属于:肺胃阴虚热盛、脾气虚、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共7个中医证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各种中医证型与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归属于:肺胃阴虚热盛、脾气虚、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共7个中医证型,对患者兼夹的实证不作证型分类的依据。对各种证型的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和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557例患者中气阴两虚型最多(264例,占47.4%),其次为肾气虚和肝肾阴虚(分别为95例,17.1%和92例,16.5%);兼夹证中,绝大部分患者兼夹瘀血,发生率达89.9%(501例);其次为肝气郁结,占40.4%(225例),兼夹湿热的比例也很高,占32.3%(180例)。各中医证型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其后依次为脾肾气虚、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病程较短者为肺胃阴虚热盛型和脾气虚型。空腹血糖(FBG)水平在肺胃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肾气虚型、脾肾气虚型和阴阳两虚5种证型中均较高,而脾气虚型和肝肾阴虚型FBG水平较低。阴阳两虚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最高,其次为肺胃阴虚热盛型。脾气虚型和肝肾阴虚型HbA1c水平较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眼底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脑梗塞(CI)和动脉粥样硬化症(AS)发生率在脾气虚型和肺胃阴虚热盛型中均较低,与另外5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型中最高;冠心病(CHD)在肾气虚和阴阳两虚型中发生率较高,与其他5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胃阴虚热盛和脾气虚为2型糖尿病早期的常见中医证型;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则见于糖尿病中期,可以出现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阴阳两虚则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琳 张霞 +3 位作者 王颖 孙崴 张萍 苏本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729-773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①收集2005-01/2006-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79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收集个...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①收集2005-01/2006-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79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收集个人资料,测量体脂测量参数(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股围)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血脂、24h尿白蛋白、胰岛素敏感相关指标)。根据国际临床分类法,24h尿白蛋白情况,神经肌电图,彩超检查、头部CT、心电图以及酶学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③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各危险因子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贡献大小。结果:糖尿病患者57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42.3%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4.5%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63.2%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0%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56.6%合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腰股比为糖尿病肾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05,0.019,0.069,6.693,P<0.05 ̄0.01)。②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24h尿白蛋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4,0.158,0.536,0.039,0.006,P<0.05 ̄0.01)。③糖尿病病程、年龄、血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6,0.039,0.608,0.433,P<0.05 ̄0.01)。④年龄、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24h尿白蛋白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85,0.092,0.248,1.153,0.937,0.002,P<0.05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独立保护因素(偏回归系数为0.992,P<0.05)。结论:腰股比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调查分析及中日比较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志刚 马书平 +9 位作者 张菱 张春玲 文世林 付晓英 李全忠 汪新宇 周焰 鲁平 大石まりこ 葛谷英嗣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糖尿病 (DM)初诊时的临床特征和慢性并发症的异同。方法 应用由日本京都病院国家 DM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 ,通过患者来医院就诊的径路 ,对确诊的 DM2进行登录。 结果 初诊时中国人组的平均年龄较日本...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糖尿病 (DM)初诊时的临床特征和慢性并发症的异同。方法 应用由日本京都病院国家 DM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 ,通过患者来医院就诊的径路 ,对确诊的 DM2进行登录。 结果 初诊时中国人组的平均年龄较日本人组小约 6岁 (P<0 .0 1)。DM家族史中国人组低于日本人组 (P<0 .0 1)。中国人组 BMI、空腹胰岛素、HOMA、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微量白蛋白尿者均显著高于日本人组。结论 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两组初诊时已较高 ,但中国人组 JCHD、MAU的患病率高于日本人组。两组遗传背景的差异 ,中国人组 BMI、HOMA和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高于日本人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