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徐金梅 张利兵 郁多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目的 分析微小RNA-451(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小细胞性贫血组(n=80)、慢性... 目的 分析微小RNA-451(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小细胞性贫血组(n=80)、慢性感染贫血组(n=80)、健康对照组(n=80)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血清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51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贫血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细胞性贫血组、慢性感染贫血组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1与RDW呈负相关(r=-0.388,P<0.05),与Hb、RBC、MCHC、MCH、MCV分别呈正相关(r=0.402、0.393、0.391、0.360、0.32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735,诊断价值高于红细胞相关参数RDW、Hb、RBC、MCHC、MCH、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RDW、Hb、RBC、MCHC、MCH、MCV、miR-451均为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儿童贫血程度的加重,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水平对儿童贫血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表达降低,且其表达水平与红细胞相关参数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miR-451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和贫血严重程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性贫血 慢性感染贫血 微小RNA-451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创面
2
作者 谢银花 刘瑾 何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9例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敷料组、负压引流组...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9例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敷料组、负压引流组、联合组,各33例。敷料组采用银离子水凝胶外敷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联合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统计三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皮组织形成时间,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7 d、14 d疼痛情况及治疗前、治疗7 d创面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ninases-9,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proteinase-1,TIMP-1)、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arc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水平。结果:三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皮组织形成时间均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14 d,三组VAS评分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三组VEGF、TIMP-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MMP-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联合组血清IL-8、TNF-α、IL-6水平低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联合组SOD水平高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MDA、AOPP水平低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辅料治疗能减少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创面MMP-9含量,增加VEGF、TIMP-1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银离子水凝胶 2型糖尿病 慢性感染伤口 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疗效及抑菌作用分析
3
作者 梁玉祥 郎志刚 +3 位作者 郭强 张旭 何冬 李可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抑菌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伤口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泡沫敷料治疗,实验组予以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比较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抑菌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伤口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泡沫敷料治疗,实验组予以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创面恢复情况(换药次数、创面面积减少量);比较2组治疗后3、7 d疼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7、14 d细菌转阴率及治疗后14 d血清白细胞(WBC)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换药次数分别为(4.39±5.48)次和(11.12±1.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少量分别为(14.98±1.73)cm^(2)和(11.26±1.35)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7 d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对照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100.00%、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WBC、CRP、PCT、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抑制细菌感染,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泡沫敷料 慢性感染伤口 抑菌作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诊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鹏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徐圣康 张劲松 罗斌 赵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59.3±14.3)岁;Schat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2例;所有患者来院时骨折线模糊或骨痂形成。根据患者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期手术仅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控制感染,待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在行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后,感染控制满意,术后无感染复发,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术前术后对侧均无感染,且骨折端愈合良好。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优9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一期仅取出感染侧钢板,联合VSD技术控制感染,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对侧内固定,控制感染效果满意,同时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 慢性感染 单侧取出 双侧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童光东:补肾法调节HBV慢性感染免疫作用应答及机理
5
作者 张美玲 童光东 《肝博士》 2023年第5期10-12,共3页
记者:HBV感染对肝脏免疫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中医如何解释HBV感染的免疫机制?童光东教授:HBV感染容易慢性化,这一现象与年龄有关。成人感染HBV后,慢性化的情况相对较少,仅约占5%左右。主要慢性化的HBV感染发生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其中围... 记者:HBV感染对肝脏免疫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中医如何解释HBV感染的免疫机制?童光东教授:HBV感染容易慢性化,这一现象与年龄有关。成人感染HBV后,慢性化的情况相对较少,仅约占5%左右。主要慢性化的HBV感染发生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其中围产期的慢性化率达到约90%,婴幼儿期的慢性化率约为20%至30%。这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免疫机制如何形成仍不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V感染 补肾法 免疫机制 免疫作用 围产期 HBV慢性感染 婴幼儿期
下载PDF
VSD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小娜 李少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166-0168,共3页
明确VSD(负压引流)联合中药疗法在慢性感染性创面治疗工作中存在的优势。方法 随机划分60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为2组(A组30例仅施以VSD疗法;B组30例施以VSD疗法+连翘养荣汤口服),并对比。结果 B组患者整体疗效(包括炎症因子指标、疼痛... 明确VSD(负压引流)联合中药疗法在慢性感染性创面治疗工作中存在的优势。方法 随机划分60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为2组(A组30例仅施以VSD疗法;B组30例施以VSD疗法+连翘养荣汤口服),并对比。结果 B组患者整体疗效(包括炎症因子指标、疼痛改善情况等等)更佳,呈P<0.05。结论 给予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适量中药口服,能弥补单纯VSD疗法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感染性创面 VSD负压引流 连翘养荣汤 炎症因子指标 VAS评分
下载PDF
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愈合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7
作者 同丽娜 刘甜 孙姣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慢性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慢性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肉芽覆盖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促进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抗菌敷料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慢性感染性伤口 炎性因子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性
8
作者 李俊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23-0025,共3页
探究临床免疫学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医学小样本对比分析法,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之间入我院检验科接收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依据检测方法差异等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和... 探究临床免疫学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医学小样本对比分析法,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之间入我院检验科接收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依据检测方法差异等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检测、临床免疫学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50%(39/40)和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在诊断A型、B型、C型、混合型中的检出率对比分别为,10例(25.00%)和8例(20.00%)、7例(17.50%)和5例(12.5%)、5例(12.5%)和5例(12.5%)、15例(37.50%)和14例(35.00%),总检出率对比为92.50%(37/50)和80.00%(3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诊断的特异性(95.0±3.1)%、敏感性(95.8±2.6)%、准确率(97.3±2.7)%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2.0)%和(85.0±2.5)%、(86.4±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学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检测中的检验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并能在不同分型的患者鉴别上辨识度更高,同时具有极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其重要性突出,可作为有效治疗患者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感染 临床免疫学检测 检测 重要性
下载PDF
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文海 果磊 +2 位作者 王灿 蒲晓姝 魏东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83-388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该院收治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慢性感染性创面以创伤性溃疡、压疮、术后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为主,占80.4%(181/225)。(2)创面细菌培养阳性...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该院收治225例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慢性感染性创面以创伤性溃疡、压疮、术后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为主,占80.4%(181/225)。(2)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1%(196/225),共培养46种,3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0.6%(139/342),革兰阴性菌57.6%(197/342),真菌1.8%(6/3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大肠埃希菌(43株)、铜绿假单胞属(44株)、肺炎克雷伯(27株)等为主,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达37.1%(127/342)。从2007年后慢性创面及多重耐药菌呈迅速增加趋势。(3)201例行局部抗菌药物治疗,208例(49例行再手术)行手术封闭创面治疗,213例治愈,12例因经济等原因未愈出院。结论慢性创面感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注重清创,合理的选择,循环、交替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创面床准备,早期手术封闭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治疗 慢性感染性创面 创面床准备
下载PDF
冠心病与微生物慢性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凤石 胡大一 +7 位作者 孙新玲 葛进 马骏 王娟 徐莉 赵明 李田昌 王金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 )、肺炎衣原体 (CP)和幽门螺杆菌 (HP)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法和ELISA法检测11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_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及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G、CPIgM)和幽...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 )、肺炎衣原体 (CP)和幽门螺杆菌 (HP)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法和ELISA法检测11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_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及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G、CPIgM)和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HPIgM)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100 ,P<0.01);CMVIgM、CPIg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36和0,P>0.05) ;CPIgG、HPIgG和HPIg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6 590、6 372和7.830,P<0.05) ;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CPIgG、HPIgG与冠心病的有发病有关(均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慢性感染 对照组 血清学研究 肺炎衣原体抗体 CRP 巨细胞病毒(CMV) 结论 意义 差别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耀增 吴小闲 +8 位作者 李国桥 符林春 郭卫中 杨书兰 邓文娣 罗红梅 周映云 文静 陈颂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c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c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性感 淋巴结 病理变化 免疫调节剂 慢性感染 艾滋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中不同类型病毒转录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苏勤 张伟 +3 位作者 刘节 王淑芳 Kunio Takegoshi Claus H Schrder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目的:建立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型(fRNA)和顿挫型转录体(trRN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核酸,经PCR及PRT-PCR进行扩增,琼脂糖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印迹验证反应的特异性.取代表性产物克... 目的:建立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型(fRNA)和顿挫型转录体(trRN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核酸,经PCR及PRT-PCR进行扩增,琼脂糖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印迹验证反应的特异性.取代表性产物克隆,测序.结果:在HBV慢性携带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在上述不同poly(A)位点成熟的病毒RNA.血清中fRNA的检出与e抗原阳性和较强的病毒DNA信号相对应,与转氨酶活性呈正相关,这一血清学指标反映了病毒复制;而trRNA的检出与e抗原阳性和转氨酶活性无关,不象fRNA那样依赖于血清中病毒DNA的量.二者检出率随年龄有不同变化,前者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减低乃至转阴;而后者在10-20岁期间检出率升至80%,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在某些表面抗原阴性血清中,也能检测到trRNA和不在上述两个位点成熟的病毒RNA.这些转录体在某些隐源性肝硬变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也存在.结论:病毒转录体的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定目前尚不认识的HBV感染期,可用来更准确地区分复制期和非复制期以及检出隐匿性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感染 血清 病毒转录体 检测 乙型肝炎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慢性感染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惠玲 包安裕 +4 位作者 王高华 蒋明森 刘忠纯 董惠芬 郭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弓形虫所致慢性感染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同系雌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20℃贮存15d后取出,37℃快速复苏,腹腔接种实验组小鼠(7.7×105个/只);对照组小鼠腹... 目的探讨弓形虫所致慢性感染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同系雌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20℃贮存15d后取出,37℃快速复苏,腹腔接种实验组小鼠(7.7×105个/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2月后作莫里斯水迷宫实验,记录游泳轨迹;并作脑组织匀浆涂片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实验组小鼠脑组织匀浆涂片可见弓形虫包囊,平均密度为15个/HP;海马及邻近脑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游泳总路程均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实验组的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均长于对照组(P<0.01)。③实验组小鼠在60s内搜索策略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结论腹腔接种经处理的RH株弓形虫可以致小鼠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慢性感染 水迷宫 空间学习 记忆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邢汉前 辛绍杰 +6 位作者 赵景民 陈黎明 李保森 游绍莉 赵军 周光德 潘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29-1534,共6页
目的: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T、B 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HBV 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在肝内分布情况, 及HBsAg、HBcAg... 目的:了解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T、B 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HBV 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在肝内分布情况, 及HBsAg、HBcAg在肝细胞内表达状况,并与6例正常肝组织、17例免疫活动期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浸润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t=4.504,8.272, 4.742,P均<0.01),但明显少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 7.079,6.866,6.316,P均<0.01);疫耐受期患者肝脏汇管区CD4/CD8比值小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3.46,P<0.05), 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无差异(P>0.05);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B细胞数明显少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4.76,P<0.01), 但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免疫活动期患者(t= 8.76,P<0.01). 结论:肝组织内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B 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肝内HBV 清除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浸润量低,与免疫耐受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期 B淋巴细胞 组织内 感染患者 HBV慢性感染 CD4/CD8比值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正常肝组织 HBcAg CD3^+ CD4^+ T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CD8^+T 慢性乙型肝炎 淋巴细胞浸润 HBV感染 HBsAg 活动期 淋巴细胞数 变化特点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静 段宏 +3 位作者 沈彬 裴福兴 屠重棋 李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松动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 1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松动患者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8岁 ( 4 5~ 6 5岁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 30分 ( 2 4~ 38分 ) ,血沉平均为 5 5mm /hr( 35~74mm/...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松动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 1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松动患者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8岁 ( 4 5~ 6 5岁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 30分 ( 2 4~ 38分 ) ,血沉平均为 5 5mm /hr( 35~74mm/hr)。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8例行一期翻修手术 ,4例行二期翻修手术。结果 :10例术中标本细菌培养阳性 ,2例阴性 ,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术后平均随访 18个月 ( 6~ 30个月 ) ,感染均未再复发。术后血沉均恢复正常 ,Harris评分平均 82分 ( 78~ 89分 ) ,较术前提高 5 0分 (t检验 ,P <0 .0 2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松动的治疗是选择Ⅰ期翻修或Ⅱ期翻修术 ,取决于感染程度和致病菌的类型、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慢性感染 翻修
下载PDF
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内包囊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安裕 王惠玲 +3 位作者 王高华 董惠芬 郭毅 蒋明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包囊在慢性感染小鼠不同脑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AH株弓形虫包囊腹腔感染小鼠20只,饲养3月后取小鼠脑组织,分离出大脑皮层、海马、中脑、小脑和脑干各部分,逐一称重,用PBS液制备成脑组织匀浆(体积均为2 ml)。从每只小... 目的观察弓形虫包囊在慢性感染小鼠不同脑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AH株弓形虫包囊腹腔感染小鼠20只,饲养3月后取小鼠脑组织,分离出大脑皮层、海马、中脑、小脑和脑干各部分,逐一称重,用PBS液制备成脑组织匀浆(体积均为2 ml)。从每只小鼠的每种脑组织匀浆中各吸取30μl匀浆液,涂片3张,每张10μl,瑞氏染色,显微镜下(10×40)计数弓形虫包囊个数,并用方差分析比较单位浓度(mg/ml)不同脑组织的匀浆液所含包囊的个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单位浓度(mg/ml)不同脑组织的匀浆液所含包囊的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海马和大脑皮层处最多,脑干和小脑处最少。结论弓形虫包囊在慢性感染小鼠不同脑组织内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主要集中于海马和大脑皮层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慢性感染 包囊
下载PDF
骨科慢性感染的细菌学分析及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春梅 王智良 赵新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了解骨科慢性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的选择。[方法]本文对129例骨科慢性感染病灶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48株致病菌,细菌检出率37.21%,在分离出... [目的]了解骨科慢性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的选择。[方法]本文对129例骨科慢性感染病灶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48株致病菌,细菌检出率37.21%,在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占66.67%,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其次对头孢三代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占33.33%,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未发现对利福平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2/8)。有81例慢性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中未分离出病原菌,占本组62.79%。[结论]骨科疾病中慢性感染常见,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细菌耐药问题仍是目前临床的严重问题,加强对细菌的培养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析及 细菌学 合理使用抗生素 伤口分泌物 慢性感染病灶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细菌培养 常见病原菌 抗生素使用 细菌检出率 复方新诺明 耐药性监测 耐药情况 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
下载PDF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 被引量:17
18
作者 储德节 胡志雄 +2 位作者 郭水根 马力 孙书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Cpn慢性感染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和阿奇霉素(500mg.d-1)治疗,连续服用5d、...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Cpn慢性感染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和阿奇霉素(500mg.d-1)治疗,连续服用5d、停用23d为1个疗程,重复3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检测肺功能的FEV1/FV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pn-IgG和Cpn-IgA。结果:65例均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治疗前(2.60±0.50)分,治疗后(1.70±0.28)分,P<0.05];FEV1/FVC(%)也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57±9)%,治疗后(60±7)%,P<0.05];Hs-CRP较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4.54±0.65)mg.L-1,治疗后(3.80±0.5)mg.L-1,P<0.05];Cpn-IgG阳性率和Cpn-IgA阳性率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COPD患者Cpn慢性感染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阿奇霉素 肺炎衣原体 慢性感染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与血清病毒载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蕊 王玉梅 +3 位作者 石理兰 冯国和 马力 窦晓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研究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HBV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的关系.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42例HBV阳性患者及健康献血员10 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培养72 h 后收集细胞.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标记方法(terminal d... 目的:研究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HBV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的关系.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42例HBV阳性患者及健康献血员10 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培养72 h 后收集细胞.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标记方法(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并用HBV-PCR定量试剂盒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对不同组的PBMC凋亡及血清HBV-DNA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凋亡情况及血清HBV-DN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TUNEL法与FCM检测HBV阳性患者PBMC,证实PBMC存在凋亡,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中度组与肝硬化组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为(29.3±9.3%,24.8±10.8%, 28.8±5.0%),与健康对照(18.0±6.4%)比较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HBV-DNA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最高(14.3±24.8×107cp/L),与其他组比较病毒含量明显增高(P<0.05).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其PBMC 凋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r=0.338,P=0.014(P<0.05). 结论: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存在凋亡,其凋亡率较健康组明显增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病毒含量最高, 其凋亡率亦最高.凋亡状况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与其血清病毒载量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慢性感染 PBMC凋亡 血清病毒载量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标记方法
下载PDF
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20
作者 喻伟 沈小辉 刘志刚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225-1227,1231,共4页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的效果。方法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的效果。方法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髓内钉组采用扩髓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痂生长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5),术后针道感染、关节伸直受限、马蹄足畸形、断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骨痂生长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髓内钉组高于钢板组(P<0.05)。结论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合并慢性感染,能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更好地促进骨痂生长及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不愈合 慢性感染 髓内钉 膝关节功能 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