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9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效应
1
作者 胡浩泽 王卢燕 +4 位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赵学平 张鑫 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144 h和34 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0.0106 mg·L^(-1)。研究发现,醚菌酯暴露34 d后,0.00460、0.0115和0.0288 mg·L^(-1)醚菌酯可显著降低仔鱼的体质量,0.0115 mg·L^(-1)和0.0288 mg·L^(-1)醚菌酯能够降低仔鱼体长,而0.180 mg·L^(-1)醚菌酯会增加仔鱼的体长和体质量。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体长的34 d-NOEC为0.00460 mg·L^(-1),34 d-LOEC为0.0115 mg·L^(-1),对早期生命阶段体质量的34 d-NOEC为0.00185 mg·L^(-1),34 d-LOEC为0.00460 mg·L^(-1)。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3、7、14、21和34 d测定斑马鱼胚胎/仔鱼体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水平。研究发现,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导致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此外,醚菌酯长期暴露期间,斑马鱼体内钙离子(Ca2+)水平和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醚菌酯可能通过调控ATP和Ca2+水平、Ca2+-ATP酶活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而诱导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斑马鱼 慢性毒性 早期生命阶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安赛蜜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2
作者 郑思雨 滕晶晶 +3 位作者 杨同金 王岩 夏新 鲍军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8,37,共7页
目的:研究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慢性毒性。方法:按照GB 15193.13—2015的方法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离乳Sprague Dawley(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安赛蜜4500,1500,500... 目的:研究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慢性毒性。方法:按照GB 15193.13—2015的方法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离乳Sprague Dawley(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安赛蜜4500,1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对大鼠进行90 d灌胃染毒,试验结束采血测定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测对比。结果:安赛蜜4500,1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动物一般体征正常,试验末期体重增长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绝对脏器重量、脏体比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血液学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尿液指标值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大体检查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睾丸、心脏、胸腺和肾上腺等脏器的异常改变,组织病理学镜检未发现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安赛蜜在整个试验周期对大鼠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90 d经口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4500 m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赛蜜 大鼠 慢性毒性 经口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3
作者 于树涛 赵才兵 +2 位作者 周荣柱 朱连勤 朱风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57,共7页
为研究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确定三聚氰胺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选择200只22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5组为试验组,试验组蛋鸡三聚氰胺每天染毒剂量分别为8.96、26.89、80... 为研究三聚氰胺对蛋鸡的亚慢性毒性,确定三聚氰胺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选择200只22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5组为试验组,试验组蛋鸡三聚氰胺每天染毒剂量分别为8.96、26.89、80.66 mg/(kg·bw)和241.99 mg/(kg·bw),加入饲料中自由摄入,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试验至90 d,第5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第1和第2组,分别降低8.48%和8.78%(P <0.05)。第5组料蛋比显著高于第1和第2组,分别提高7.47%和7.47%(P <0.05);第4组、第5组产蛋率显著低于第1组,分别降低6.70%和8.93%(P <0.05)。第5组肾脏、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 <0.01)。试验至30、60、90 d,第5组蛋鸡血浆尿酸(UA)、肌酐(CRE)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AST)活性极显著高于第1~4组(P <0.01)。第2组、第3组与对照组蛋鸡产蛋率、蛋重、料蛋比以及UA、CRE含量和ALT、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第3~5组鸡蛋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极显著高于第1组、第2组(P <0.01),第5组极显著高于第4组、第4组极显著高于第3组(P <0.01)。研究表明,三聚氰胺每天对蛋鸡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为8.96~26.89 mg/(kg·bw)。蛋鸡三聚氰胺亚慢性中毒损伤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肾脏。血浆尿酸、肌酐含量和血浆ALT和AST活性以及鸡蛋三聚氰胺含量可作为三聚氰胺亚慢性中毒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蛋鸡 慢性毒性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 肾脏 尿酸
下载PDF
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评价
4
作者 徐梦佳 郭娴 +2 位作者 陈锦萍 郭岚 万益群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5,共8页
考察了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SD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3-2014》中的限量法对SD大鼠单次灌胃5000 mg·Kg^(-1)吡哆醇,测试其半致死量(LD 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 考察了白果中内源性组分吡哆醇对SD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3-2014》中的限量法对SD大鼠单次灌胃5000 mg·Kg^(-1)吡哆醇,测试其半致死量(LD 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22-2014》进行实验,分别以3.15、15.8、31.5 mg·Kg^(-1)的吡哆醇连续灌胃SD大鼠28 d,观察大鼠生理状况及体重变化情况,并对大鼠的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切片和氧化应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雌雄大鼠的LD 50均大于5000 mg·Kg^(-1),并且给药组雌雄大鼠的心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肾脏受到轻度影响,肝脏受到一定的损伤,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等。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雌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给药组雌雄大鼠的心脏和肾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肝脏受到一定的损伤,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等;氧化应激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雌雄大鼠相比,中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证实了中、高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肝脏受到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吡哆醇 大鼠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评价
5
作者 张瑜 刘月月 +4 位作者 杨鹏 李克鑫 殷斌 赵增成 林树乾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2期1-8,I001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较长期摄入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选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体重的清营颗粒,连续给药30d。结果显示,10、20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采食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较长期摄入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选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体重的清营颗粒,连续给药30d。结果显示,10、20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采食量、个别血液学指标及脏体比有一定影响,但未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此外,5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未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综上所述,清营颗粒对大鼠的无毒作用剂量(NOEL)为5 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营颗粒 慢性毒性 大鼠
下载PDF
复方功应草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6
作者 张宜诺 凌浩 +3 位作者 颜倩 孙乐乐 赵莉 曾建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1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功应草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取48只ICR小鼠进行预试验和最大给药剂量试验,观察小鼠表现。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方功应草高剂量组[17.4... 本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功应草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取48只ICR小鼠进行预试验和最大给药剂量试验,观察小鼠表现。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方功应草高剂量组[17.4 g/(kg·bw)]、中剂量组[8.5 g/(kg·bw)]、低剂量组[1.7 g/(kg·bw)]和空白对照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记录每周平均体重、采食量和饮水量;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10只大鼠(雌雄各5只)采血,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将大鼠处死后采集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1 d内连续3次经口染毒累积剂量达到30 g/(kg·bw)时,无明显中毒反应,证明复方功应草实际无毒。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复方功应草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均正常,无中毒和死亡情况;每周平均体重、采食量和饮水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学、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变化,对主要器官无不良影响;即复方功应草按照17.4 g/(kg·bw)(相当于靶动物猪推荐给药剂量的51.2倍)剂量连续服用30 d对大鼠安全性较高。本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功应草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无毒性作用,该结果为复方功应草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功应草 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
7
作者 张久弘 陈效 +3 位作者 赵静 许本洪 吴德生 刘建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6期431-438,共8页
目的:研究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照TDCIPP剂量464、1000、2150、4640和10000 mg/kg分别进行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观察1... 目的:研究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对大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照TDCIPP剂量464、1000、2150、4640和10000 mg/kg分别进行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观察14 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TDCIPP按照0、13.3、40、120 mg/(kg·d)的剂量,每天1次,连续灌胃112 d。于试验结束当天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腹主静脉取血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处死大鼠后收集脑、心、肝、脾、肺、肾并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对这些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组织病理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为毒性效应,使用基准剂量法(BMD)评估在特定风险水平下的暴露水平,与无可见有害作用法(NOAEL)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相对更具体和敏感的剂量限值。结果: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TDCIPP对SD大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2000~2300 mg/kg,属低毒物质。在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120 mg/(kg·d)染毒组显著影响雌鼠的体质量增长(P<0.05);40和120 mg/(kg·d)染毒组大鼠肝和肾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40 mg/(kg·d)染毒组雄鼠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120 mg/(kg·d)染毒组雌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40与120 mg/(kg·d)染毒组雄性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40 mg/(kg·d)染毒组雌性大鼠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0.05);40和120 mg/(kg·d)染毒组HE染色显示明显的肾脏病理损伤。基于NOAEL评估TDCIPP最高无可见有害作用剂量为13.3 mg/(kg·d);基于BMD法以肾功能指标血肌酐作为危险度评定中计算参考剂量的基础,其限值为2.696 mg/(kg·d)。结论:TDCIPP急性和亚慢性染毒对大鼠具有毒性作用,肝和肾可能是TDCIPP毒性主要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酯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脏器系数 半数致死剂量
下载PDF
青蒿浸膏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8
作者 王娜 孔子玄 +1 位作者 缪菲 于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561,共7页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3.9、5.1、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3.9、5.1、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给药5 d后,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均出现听力减弱的现象.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3.0、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少于对照组;4个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均少于对照组.5.1、6.8 g/kg组雌、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均明显增大.解剖和病理学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结构和小肠的结构有病变.高剂量青蒿浸膏连续用药28 d对大鼠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肝脏造成毒性损伤,3.0 g/kg为安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浸膏 慢性毒性 安全剂量 SPRAGUE-DAWLEY大鼠
原文传递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9
作者 张思微 聂雅 +2 位作者 刘瑜 高嫣珺 卜仕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4-60,共7页
为评价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急性与亚慢性毒性,进行在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的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将大、小鼠各40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剂量为10 g/kg·bw,对照组灌胃相等体积的溶媒。给... 为评价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急性与亚慢性毒性,进行在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的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将大、小鼠各40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剂量为10 g/kg·bw,对照组灌胃相等体积的溶媒。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于第15天进行大体剖检。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5%、2.5%和1%MBM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连续90 d。试验期间每天进行观察,每周记录体重、摄食和饮水量,于试验第45天和90天每组随机采血10只大鼠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摘取指定脏器计算脏器系数,血液用于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除因操作不当导致一只小鼠死亡外,观察期内未见中毒症状与动物死亡,大体剖检各脏器组织均无异常;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除计划剖检外动物均存活且无中毒症状,虽有个别指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与MBM毒性无关,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变。结果表明MBM在大、小鼠LD50均≥10 g/kg·bw;添加5%MBM于饲料中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无作用剂量至少达到3100 m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毒理学评价
下载PDF
电线电缆燃烧烟气中苯的慢性毒性风险评价
10
作者 曾建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965,共5页
对WDZ-YJ电线电缆和RVVB电线电缆的燃烧烟气中的苯含量进行测定,对苯的慢性毒性风险进行评价。对WDZ-YJ电线电缆和RVVB电线电缆进行燃烧试验,并进行烟气收集;对收集的气体样品进行苯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根据苯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结果,... 对WDZ-YJ电线电缆和RVVB电线电缆的燃烧烟气中的苯含量进行测定,对苯的慢性毒性风险进行评价。对WDZ-YJ电线电缆和RVVB电线电缆进行燃烧试验,并进行烟气收集;对收集的气体样品进行苯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根据苯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结果,对苯的慢性毒性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论燃烧状态是有焰燃烧还是无焰燃烧,当热辐射通量从20kW/m^(2)升至35kW/m^(2)时,WDZ-YJ电线电缆和RVVB电线电缆燃烧烟气苯的慢性毒性风险均高于最低可接受风险10-6。针对典型电线电缆燃烧烟气苯的慢性毒性风险特点,相关火灾事故处置过程中,消防指战员应当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做好个人防护。消防监督员、火调人员在相关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同样要减少口鼻、皮肤等环境暴露,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做好消防慢性职业病个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电缆 燃烧烟气 慢性毒性风险
下载PDF
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11
作者 王春燕 张珊滋 +4 位作者 王宁 贺元 郭瑛 李安林 田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高FRLE组SD大鼠分别灌胃1.5、3.0、6.0 g/kg FRLE,空白组SD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大鼠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FRLE对小鼠的LD50大于66.7 g/kg,MTD为60 g/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各脏器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异常。研究表明,FRLE属无毒级,大鼠长期服用未发生毒性反应,药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蔷薇果 大鼠 小鼠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原文传递
理中汤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12
作者 周桂梅 黄曙院 陆世银 《大众科技》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理中汤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理中汤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以180.0 g/(kg·d)的剂量分3次小鼠灌胃理中汤水提液,连续观察14 d内的毒性反应。亚慢性毒性试... 目的:研究理中汤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理中汤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以180.0 g/(kg·d)的剂量分3次小鼠灌胃理中汤水提液,连续观察14 d内的毒性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6.0、12.0、24.0 g/kg),SD大鼠分别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90 d。实验结束大鼠经麻醉后采血测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采集实体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小鼠在最大给药量180.0 g/(kg·d)下未表现出任何毒性反应,解剖也未发现明显可见的病理变化。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SD大鼠的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和对照组SD大鼠的肝脏、肺脏及肾脏等器官组织均未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理中汤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用药也未发生亚慢性毒性反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汤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用药安全
下载PDF
“兔高效杀菌灵散”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13
作者 贾忠山 贾冬舒 +1 位作者 关天颖 陈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221-223,共3页
“兔高效杀菌灵散”系复方氟哌酸制剂,氟哌酸(诺氟沙星)为人医新型抗菌剂,为了治疗家兔的大肠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特研制此药,因“兔高效杀菌灵散”系复方制剂,特对其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和测定“兔高效杀菌灵散”对大白鼠的行... “兔高效杀菌灵散”系复方氟哌酸制剂,氟哌酸(诺氟沙星)为人医新型抗菌剂,为了治疗家兔的大肠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特研制此药,因“兔高效杀菌灵散”系复方制剂,特对其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和测定“兔高效杀菌灵散”对大白鼠的行为、体重,饮食欲状况以及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应用“兔高效杀菌灵散”对大白鼠各组织器官肉眼及组织学变化,观察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探索“兔高效杀菌灵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 大肠杆菌病 实验动物 饮食欲 巴氏杆菌病 造血功能 血清尿素氮 不良反应 封闭群
下载PDF
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
14
作者 王心如 徐锡坤 邱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1996年第2期41-42,共2页
一、亚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动物生命的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毒性试验。目的是(1)进一步确定受试物的毒作用性质。靶器官以及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Maximum non—effect dose or con-cent... 一、亚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动物生命的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毒性试验。目的是(1)进一步确定受试物的毒作用性质。靶器官以及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Maximum non—effect dose or con-centration.ED。orEC。);(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毒性 安全性毒理学 新化学物质 评价程序 慢性毒性试验 代谢试验 第三阶段 最大无作用剂量 白蛋白 总蛋白
下载PDF
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灿 沈根祥 +3 位作者 胡双庆 朱英 张洪昌 曹国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8-255,共8页
氯霉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曾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虽然目前已被列入我国渔药禁用清单,但在水环境中仍被大量检出。为探究氯霉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氯霉素对其急性毒性和慢... 氯霉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曾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虽然目前已被列入我国渔药禁用清单,但在水环境中仍被大量检出。为探究氯霉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氯霉素对其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同时建立了氯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通过实测浓度分析确保实验过程中氯霉素浓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氯霉素对大型溞的48 h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129.5 mg·L^(-1),95%置信区间为124.4!150.9mg·L^(-1),对溞类的急性毒性为低毒;长期暴露能抑制大型溞的产溞数量,以繁殖量为毒性指标,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1.25 mg·L^(-1),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为2.50 mg·L^(-1);各暴露组实测浓度范围在配制浓度的80%~110%,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实验获得的急慢性毒性数据,计算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比(ACR),发现利用慢性毒性求得的ACR值比利用急性毒性EC10求得的ACR值更接近推荐值。研究表明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低,但具有慢性毒性效应,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硝酸镧对大鼠肝脏的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颖 陈东 +3 位作者 陈爱军 刘渤 孙淑艳 聂毓秀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大鼠为对象 ,连续用生理盐水和 2 0 ,10 ,2 ,0 .2 ,0 1mg·kg- 1 La(NO3) 3灌胃 6个月后 ,观察了体重、肝体比变化 ;检测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 谷氨酰转移酶含量的变化 ;应用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 以大鼠为对象 ,连续用生理盐水和 2 0 ,10 ,2 ,0 .2 ,0 1mg·kg- 1 La(NO3) 3灌胃 6个月后 ,观察了体重、肝体比变化 ;检测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 谷氨酰转移酶含量的变化 ;应用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不同剂量La(NO3) 3对大鼠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2 0mg·kg- 1 La(NO3) 3组动物体重增长缓慢 ,0 1mg·kg- 1 La(NO3) 3组动物体重增加较快 ;2 0mg·kg- 1 La(NO3) 3组肝脏汇管区有炎细胞浸润 ,有些肝细胞胞质内有少量的脂滴 ,糖原减少 ,线粒体基质密度增高 ,有电子密度高的致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硝酸镧 肝脏 大鼠 慢性毒性实验 生物效应 安全
下载PDF
硫酸锌慢性毒性胁迫下克氏原螯虾的组织病理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权 王建国 +2 位作者 陆宏达 熊良伟 安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37mg/L组从浸浴第7天开始肝胰腺、触角腺、鳃组织出现出血、细胞坏死等病变,随浸浴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坏死细胞比例增大。40.37 mg/L组第14天时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第21天时精巢、卵巢严重出血,精、卵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肝小管结缔组织增生,大量脱落的细胞塞满管腔使肝胰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红棕色颗粒状斑点。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硫酸锌浸浴21 d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触角腺、鳃、性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表明其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因此长期暴露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环境中会严重威胁克氏原螯虾的生存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硫酸锌 胁迫 组织病理 慢性毒性
下载PDF
涕灭威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厚勇 李丽 +2 位作者 陈玉莉 徐明 段云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13,共1页
关键词 涕灭威 慢性毒性作用 检测分析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最高容许浓度 慢性阈浓度 慢性毒性 杀灭作用 机体健康 车间空气 身体健康 实验研究 杀螨剂 小剂量 建议值 接触者 杀虫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棉子安全性评价──鲤鱼慢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松 黄骏麒 +6 位作者 周宝良 倪万潮 肖松华 李谷 游文章 吴建开 赵小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1-245,共5页
为评价转Bt-基因抗虫棉脱酚后棉仁粉用作鱼饲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进行了12用的鲤鱼慢性毒性试验。对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成活率等营养学指标的观察以及对鲤鱼的血像、生化、遗传、病理组织等毒理学指标的分... 为评价转Bt-基因抗虫棉脱酚后棉仁粉用作鱼饲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进行了12用的鲤鱼慢性毒性试验。对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成活率等营养学指标的观察以及对鲤鱼的血像、生化、遗传、病理组织等毒理学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就上述所观察的指标,含抗虫棉棉仁粉和含泗棉3号棉棉仁粉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转Bt-基因抗虫棉棉仁粉经脱棉酚处理后,对水生动物无毒性作用,与常规棉棉仁粉一样可用作水生动物饲料的蛋白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转Bt-基因 抗虫棉 慢性毒性 抗虫性
下载PDF
芦荟全叶粉90天亚慢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宇红 冯永全 +5 位作者 汪会玲 杨华 冯小莲 于洲 徐海滨 严卫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0-593,共4页
为了观察芦荟全叶粉长期食用对健康的影响 ,选用健康断乳SD大鼠 88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2只 ,雌雄各半 ,分别给予芦荟全叶粉 0、2、4、8g kgBW (按 0、2 5%、5%、10 %比例 )掺入基础饲料喂饲 90天。结果表明 ,芦荟全叶粉使大鼠排... 为了观察芦荟全叶粉长期食用对健康的影响 ,选用健康断乳SD大鼠 88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2只 ,雌雄各半 ,分别给予芦荟全叶粉 0、2、4、8g kgBW (按 0、2 5%、5%、10 %比例 )掺入基础饲料喂饲 90天。结果表明 ,芦荟全叶粉使大鼠排便量增加 ,粪便松软 ;雄性 8g kgBW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缓慢 (P <0 0 1)、食物利用率降低 (P <0 0 1) ,4g kgBW剂量组食物利用率下降 (P <0 0 5) ,体重影响不明显 ,2g kgBW剂量组和雌性各剂量组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无影响。雄性 8g kgBW剂量组和雌性各剂量组肾 体比值增大 (P<0 0 1) ,4、8g kgBW剂量组睾丸 体比值增大 (P <0 0 5)。芦荟全叶粉对大鼠血液学指标 ,尿NAG酶 ,血清转氨酶、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无影响 ,8g kgBW剂量组血清BUN升高 (P <0 0 1)。病理检查 ,除 2g kgBW剂量组结肠粘膜无色素沉积外 ,各剂量组均可引起肾小管上皮、肠系膜淋巴结、结肠粘膜固有层色素沉积和肠系膜淋巴结增生 ,而肝、脾、睾丸 (或卵巢 )等脏器未见有意义的病理改变。本实验条件下 ,芦荟全叶粉有作用剂量为 2g kgBW (芦荟甙 11 8mg kgB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全叶粉 保健食品 大鼠 慢性毒性 草药 食物利用率 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