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铁调素含量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晋英 周沛 +6 位作者 刘翠 曾漂 岳云 谢奔 胡晓娇 黄泽智 李艳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091-3093,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铁调素(Hepc)含量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IDA患者和33例ACD患者血清Hepc含量,与同期2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epc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 目的评价血清铁调素(Hepc)含量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IDA患者和33例ACD患者血清Hepc含量,与同期2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epc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epc含量为(49.50±29.80)ng/mLI,DA患者血清Hepc含量为(19.73±15.62)ng/mL,比正常组降低了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D患者血清Hepc含量为(119.45±50.97)ng/mL,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了141.31%(P<0.01)。IDA组血清Hepc与Hb呈正相关(r=0.704,P<0.01);ACD组血清Hepc与Hb呈负相关(r=-0.595,P<0.01)。结论 IDA时血清Hepc含量降低,而ACD时血清Hepc含量升高,并且其变化程度与患者贫血程度相关。血清Hepc含量对于鉴别IDA和ACD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调素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复合参数在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病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鹏 王学文 +2 位作者 庄昱洲 刘海宁 史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阐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SF、sTFR/logSF在缺铁及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9例铁相关性贫血患者sTFR ,分为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 (ACD)及... 目的 :阐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SF、sTFR/logSF在缺铁及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9例铁相关性贫血患者sTFR ,分为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 (ACD)及慢性病伴缺铁 (CDID)三组 ,分析sTFR和复合参数及常用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它们在各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IDA组、CDID组和ACD组sTFR浓度分别为 (5 0 .8± 8.2 )nmol/L、(33.5± 6 .9)nmol/L和 (2 2 .7± 9.9)nmol/L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 )。IDA组sTFR与SF呈负相关 (r=- 0 .6 88,P <0 .0 0 1 ) ,与TIBC呈正相关 (r =0 .6 2 5 ,P =0 .0 0 1 ) ,与骨髓红系比例成正相关 (r =0 .889,P <0 .0 0 1 ) ,与其他参数间无相关性。ACD和CDID组的sTFR与其他参数间均缺乏相关性。sTFR及其复合参数在各组贫血诊断中约登指数 (Youdonindex)和ROC曲线下面积的鉴别意义均较其他参数大 ,但sTFR与其复合参数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sTFR在IDA、ACD和CDID三组间差异显著 ,sTFR及其复合参数对区分IDA与ACD以及判断ACD是否合并缺铁有较大价值 ,优于其他常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下载PDF
多虑平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登科 刘兆玉 +3 位作者 苏婷婷 王玉兰 李强 何云绮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4405-440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虑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至2013年1月ACD患者130例,将患者分为A组(仅治疗ACD的基础病)、B组(单用多虑平治疗组)、C组(单用EPO治疗组)、D组(多虑平... 目的探讨多虑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至2013年1月ACD患者130例,将患者分为A组(仅治疗ACD的基础病)、B组(单用多虑平治疗组)、C组(单用EPO治疗组)、D组(多虑平联合EPO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7、14、21、28、35、42、49d持续监测各组患者血红蛋白(Hb)。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检测Hepcidin、IL-6水平。结果输血后,4组重度贫血患者Hb均在治疗后7d出现明显增高;此后,4组均随时间进展而逐渐下降,B、A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但B、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下降幅度最为平缓,其次为C组。输血量比较趋势为D<C<B、A组。各组Hepcidin及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ACD患者,加用多虑平联合EPO可明显改善贫血,提高输血效率及减少输血次数,其机制除了可能与多虑平可降低IL-6及Hepcidin水平有关外,还可能通过未知的机制及途径改善机体对EPO的敏感性或延长红细胞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虑平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病贫血 HEPCIDIN IL-6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可能导致慢性病贫血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潇 周道斌 +4 位作者 段明辉 汪玄 赵永强 沈悌 武永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浓度,CD14+磁珠分选外周血单核细胞,实时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浓度,CD14+磁珠分选外周血单核细胞,实时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IL-6和TNF-αmRNA。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对照(113±21.7)g/L,其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表达高于正常(P<0.05)。初治患者单核细胞hepcidin表达与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IL-6负相关(P<0.05),但和TSAT%,SF及血清TNF-α无关联。结论初治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升高的hepcidin可能导致慢性病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病贫血 HEPCIDIN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小儿慢性病贫血铁代谢与TNFα、IL-6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翟晓文 吴玥 陆凤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TNFΑ IL-6 ACD 肿瘤
下载PDF
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在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恒贵 秦淑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测定以上两种贫血患者标本的红细胞参数:平均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代谢指...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测定以上两种贫血患者标本的红细胞参数:平均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代谢指标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DA组与ACD组比较,IDA组Hb、MCV、MCH、MCHC、SF均明显降低,但TRF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结合检测可以作为IDA与ACD的鉴别诊断简便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参数 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下载PDF
检测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对慢性病贫血及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敏 李晓兰 +1 位作者 赵成艳 富晶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42-543,共2页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慢性病贫血(ACD)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显示,都是小细胞性贫血,仅凭血常规结果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血清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储存铁的情况,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慢性病贫血(ACD)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显示,都是小细胞性贫血,仅凭血常规结果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血清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储存铁的情况,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骨髓铁染色 临床价值 鉴别诊断 检测 小细胞性贫血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与慢性病贫血相关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潇 周道斌 +5 位作者 段明辉 汪玄 张洁萍 赵永强 沈悌 武永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3-409,共7页
Hepcidin异常升高引起铁利用障碍是导致慢性病贫血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发现单核细胞也可产生hepcidin,引起铁代谢异常。骨髓瘤患者血清和尿中hepcidin均升高,可能是导致慢性病贫血的病因之一,然而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是否也参与了慢... Hepcidin异常升高引起铁利用障碍是导致慢性病贫血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发现单核细胞也可产生hepcidin,引起铁代谢异常。骨髓瘤患者血清和尿中hepcidin均升高,可能是导致慢性病贫血的病因之一,然而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是否也参与了慢性病贫血的发病,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在慢性病贫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采用常规临床检验自动化方法检测基础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浓度,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14+磁珠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单核细胞,用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IL-6和TNF-αmRNA。结果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表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在初治患者中hepcidin表达水平与铁蛋白和血清IL-6浓度正相关,与TNF-α无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epcidin表达升高,可能参与慢性病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单核细胞 HEPCIDIN 白介素-6 慢性病贫血
下载PDF
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鉴别慢性病贫血与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的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伟 丁大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8期2593-2594,共2页
目的了解贫血红细胞参数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铁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饱和度(ISAT)... 目的了解贫血红细胞参数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铁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饱和度(ISAT)对慢性病贫血(ACD)与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ACD组35例患者与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组33例患者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CV和铁指标SF、SI、TIBC、UIBC、ISAT,两组比较采用非配对组间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CD组与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组比较,红细胞参数MCV、MCH显著减低(P<0.05),RDW-CV显著增高(P<0.05),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指标SI、ISAT显著减低(P<0.05),UIBC显著增高(P<0.05),SF、TI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对ACD与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鉴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 血清铁 铁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80岁以上老年慢性病贫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建华 吴宁 黄方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病贫血 高龄老年人 冲击治疗 临床观察 RHEPO 高龄患者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3种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贞 刘艳 +3 位作者 李艳莲 袁百香 张姗姗 袁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8-439,共2页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Hb含量(Ret-Hb)、低色素红细胞比率(HRBC)、小红细胞比率(MR)等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50例IDA患者、89例ACD患者及256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用Sysmex XE-5000全自...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Hb含量(Ret-Hb)、低色素红细胞比率(HRBC)、小红细胞比率(MR)等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50例IDA患者、89例ACD患者及256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Ret-Hb、HRBC、MR等RBC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IDA组Ret-Hb明显低于AC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0.05),HRBC、MR明显高于AC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0.05)。Ret-Hb、HRBC、M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72、0.965、0.917。结论 Ret-Hb、HRBC、MR在IDA与ACD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 低色素红细胞比率 小红细胞比率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下载PDF
铁代谢指标测定对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絮 冯莹 +2 位作者 赖毅妍 庞缨 李澄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饱和度 (TS)、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sTFR/log(SF)等外周血铁代谢指标对缺铁性贫血 (IDA)、慢性病贫血 (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 (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病例为IDA患者 18例 ,ACD患者... 目的 :了解血清铁蛋白 (SF)、转铁蛋白饱和度 (TS)、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sTFR/log(SF)等外周血铁代谢指标对缺铁性贫血 (IDA)、慢性病贫血 (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 (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病例为IDA患者 18例 ,ACD患者 2 0例 ,其中 10例为ACD/ID患者。SF测定采用微粒酶免疫法 ,TS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 ,sTFR测定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IDA患者的SF值、TS值显著低于ACD患者 ,其sTFR、sTFR/log(SF)值显著高于ACD患者。ACD患者中 ,ACD/ID患者与无缺铁的ACD(ACD/IR)患者间SF值无显著差别 ;但ACD/ID患者的TS值明显低于ACD/IR患者 ,而sTFR和sTFR/log(SF)值则显著高于ACD/IR患者。TS<4 0 %对ACD/ID检出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 6 7% ;sTFR >30nmol/L对ACD/ID检出的敏感性为 90 % ,特异性为 82 % ;sTFR/log(SF) >2 0对ACD/ID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90 %。结论 :新的铁代谢指标sTFR ,尤其是sTFR/log(SF)是传统铁代谢指标的必要补充 ,联合应用上述铁代谢指标可对ACD、IDA和ACD/ID患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低色素性 慢性病贫血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下载PDF
铁调素在慢性病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洪劲 陈丽 陈春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4-554,共1页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指在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原发病基础上伴发的一组轻、中度贫血,以无效造血和铁代谢紊乱为特征。hepcidin(铁调素)是在2000年发现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在铁代谢及...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指在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原发病基础上伴发的一组轻、中度贫血,以无效造血和铁代谢紊乱为特征。hepcidin(铁调素)是在2000年发现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在铁代谢及AC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ACD、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调素(hep—cidin)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贮存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慢性病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老年慢性病贫血的诊断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宝安 丁婕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老年性疾病 炎症性贫血 诊断 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老龄化社会 慢性感染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慢性病贫血大鼠铁代谢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强 廖清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慢性病贫血 (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 ,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在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 本研究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慢性病贫血 (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 ,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在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 :ACD组血清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显著增高 ,贫血明显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内铁蛋白、骨髓血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骨髓内铁及肝脏顺乌头酸酶活性降低 ,血清铁蛋白及肝脏储铁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用NOS抑制剂后 ,NO和NOS水平降低 ,贫血改善 ,铁代谢指标介于ACD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O参与了ACD的发病及ACD时铁代谢的调节 ,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及早降低NO水平 ,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曦瑶 刘立根 +2 位作者 李纲 孙丽华 詹其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795-3797,共3页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hepcidin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s TRAIL与AC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37例ACD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hepcidin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s TRAIL与AC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37例ACD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s TRAIL水平、hepcidin水平,后予EPO治疗〔(3~6)万U/w〕,血红蛋白升至120 g/L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水平、hepcidi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s TRAIL与hepcidi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sTRAIL差异显著。ACD患者治疗前后hepcidin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s TRAIL与hepcidin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s TRAIL、hepcidin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s TRAIL可能与ACD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sTRAIL) HEPCIDIN
下载PDF
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铁指标及骨髓内外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成艳 王忠利 何晓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外周血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病例为IDA患者32例、ACD患者67... 目的了解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外周血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病例为IDA患者32例、ACD患者67例,其中41例ACD/ID患者。SI、TIBC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SF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sTFR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67例慢性病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41例,占(61.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SI,TIBC,SF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TFR值在缺铁性贫血组、慢性病贫血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不伴缺铁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病人半数以上存在缺铁。骨髓铁染色是鉴别铁缺乏最可靠的方法。新的铁代谢指标sTFR是传统铁代谢指标的必要补充,联合应用上述指标可对ACD、IDA和ACD/ID患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骨髓内外铁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病贫血患者Hb和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晔 邵红 +1 位作者 程旭 潘湘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伴有血栓形成或血浆D-二聚体很高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ACD患者应用LMWH(4 000U/天,7~15天)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H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观察它们的变... 目的初步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伴有血栓形成或血浆D-二聚体很高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ACD患者应用LMWH(4 000U/天,7~15天)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H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93.51±15.55g/L,明显低于治疗后的100.95±12.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 8,P<0.05)。②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133.09±10.69g/L,与治疗后的135.57±13.09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7,P>0.05)。③治疗前贫血组CRP为49.31±39.07mg/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29.73±39.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 4,P<0.05)。④无贫血组治疗前CRP水平为18.08±16.77mg/L,与治疗后的18.24±12.31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 7,P>0.05)。⑤治疗前后CRP水平与Hb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425 9,P<0.01和r=-0.234 7,P<0.05)。结论LMWH上调ACD患者的Hb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可能机制是下调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LMWH) 慢性病贫血(ACD) C反应蛋白(CRP) 血红蛋白(Hb) 治疗 机制
下载PDF
铁调节蛋白在慢性病贫血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学聚 廖清奎 +4 位作者 何志旭 汪凤兰 罗春华 李钦伯 李丰益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1-622,6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铁调节蛋白 (IRP)在慢性病贫血 (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 ,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 ,增强其免疫反应 ,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铁调节蛋白 (IRP)在慢性病贫血 (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 ,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 ,增强其免疫反应 ,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 2 m RNA水平及 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 ,肝铁、铁蛋白水平升高 (P<0 .0 5〉,与 ACD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 ;ACD大鼠肝组织 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IRP- 2 m RNA表达下调 ,NO水平与 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NO、IRP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铁调节蛋白 关节炎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贫血大鼠骨髓血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强 廖清奎 董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骨髓 大鼠 慢性病贫血 转铁蛋白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