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9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减黄芪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解则红 何丰华 +5 位作者 刘玉姿 吴晔 梁莉婕 李舒 陈永和 洪安婧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减黄芪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加减黄芪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减黄芪健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记录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的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停药1个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8周的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8周的临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停药1个月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黄芪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黄芪健脾汤 脾胃虚弱型 慢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电针不同特定穴对慢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唐坤鹏 吕嘉琪 +4 位作者 文坛 张春青 马梦娜 高婷 闫丽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 探讨电针慢性结肠炎大鼠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结肠炎症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免疫复合致敏法... 目的 探讨电针慢性结肠炎大鼠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结肠炎症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免疫复合致敏法建立慢性结肠炎模型,各腧穴组于造模结束后行相应穴位电针干预,参数为2 Hz/50 Hz,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正常组、模型组只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式进行固定。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情况、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根据结肠黏膜损伤情况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腧穴组大鼠一般状况及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上巨虚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天枢组、大肠俞组和足三里组(P均<0.05)。结论 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均可改善慢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且电针上巨虚的干预效应可能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电针 腧穴特异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石科 黄蓓 余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3,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益脾理肠汤... 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3,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益脾理肠汤内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内毒素(BT)、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进而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益脾理肠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四神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晗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四神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神汤加味水煎服... 目的:观察四神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神汤加味水煎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四神汤加味 马来酸曲美布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电针干预慢性结肠炎大鼠的腧穴特异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坤鹏 吕嘉琪 +4 位作者 文坛 张春青 马梦娜 任华山 闫丽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74-680,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每组...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致敏法结合局部刺激制备慢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腧穴组于造模结束后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50 Hz,电流强度2 mA,每日1次,20 min/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损伤情况;ELSA检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23、IL-17、IL-10水平;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较差,结肠黏膜受损严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L-23、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腧穴电针干预组大鼠病理切片显示,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均明显改善,血清中IL-23、IL-17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肠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各腧穴组间相比,上巨虚组结肠黏膜各层恢复程度更接近正常组,疗效相对最好,上巨虚组与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组比较,其血清中IL-23、IL-17水平明显偏低(P<0.05),IL-10表达水平明显偏高(P<0.01);结肠组织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均可缓解慢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及炎症反应;其中,上巨虚对慢性结肠炎治疗的总体效应优于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结肠炎 腧穴特异性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刘兴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伴脓血便验案
6
作者 韩冬文 刘兴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6-78,I0009,共4页
慢性结肠炎是指原因不明、非特异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因其肠镜图像及病理报告不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故归属于初期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尚无定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用药。慢性结肠炎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 慢性结肠炎是指原因不明、非特异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因其肠镜图像及病理报告不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故归属于初期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尚无定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用药。慢性结肠炎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病程缠绵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兴山教授认为,慢性结肠炎病因复杂,脾虚肠实、寒热错杂为其重要病机。刘兴山教授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伴脓血便经验丰富,口服中药综合调理患者体质,中药灌肠疗法直达病所、见效迅速,内外兼治,在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整理刘兴山教授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伴脓血便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脓血便 休息痢 寒热错杂型 中医综合疗法 中药灌肠疗法 刘兴山教授 验案
原文传递
虎蕨散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7
作者 赵东梅 吴可 谢海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虎蕨散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美沙拉嗪组与联合组,各30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栓治疗,联合组在美沙拉嗪... 目的观察虎蕨散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美沙拉嗪组与联合组,各30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栓治疗,联合组在美沙拉嗪组基础上联合虎蕨散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停药2周后疾病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美沙拉嗪组(93.33%vs.73.33%,χ^(2)=4.320,P=0.038)。治疗4周后,2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美沙拉嗪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10.00%,χ^(2)=0.268,P=0.605)。停药2周后联合组疾病复发率略低于美沙拉嗪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6.67%,P=1.000)。结论在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采用虎蕨散联合美沙拉嗪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虎蕨散 美沙拉嗪栓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经验方肠炎散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9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观察经验方肠炎散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及直肠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液治疗,试验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及直肠滴注肠炎散与温... 目的观察经验方肠炎散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及直肠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液治疗,试验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及直肠滴注肠炎散与温盐水混合溶液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两组血液样本,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及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6.67%,差异显著(χ2=5.192,P=0.023)。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IL-8、TNF-β及T淋巴细胞CD3^(+)、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IL-13及T淋巴细胞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联合经验方肠炎散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更加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方 肠炎 脾虚湿热型 慢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晓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7期118-120,150,共4页
目的分析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70例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吡喹酮进行血吸虫病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观... 目的分析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70例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吡喹酮进行血吸虫病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观察组采取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相比对照组(82.9%)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结肠炎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显著控制血吸虫病病原,改善慢性结肠炎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吸虫病 慢性结肠炎 中西药联合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严光俊教授治疗便秘型慢性结肠炎常用药对浅析
10
作者 彭婕 李洁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6期128-131,共4页
名老中医严光俊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严光俊教授提出“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并以此为基石,在辨治肠道疾病时,通过不断地分析与总结,提出“治肠... 名老中医严光俊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严光俊教授提出“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并以此为基石,在辨治肠道疾病时,通过不断地分析与总结,提出“治肠通降六法”:益气通降法、理气通降法、润肠通降法、清化通降法、温阳通降法、清热通降法,以此六法调理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大肠传导之职,从而调治慢性结肠炎;在临证过程中,严光俊教授通过不断总结,最终将慢性结肠炎总结为“结”“泄”“坠”“胀”“痛”;在遣药组方时,严光俊教授强调运用“药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比如“大腹皮配沉香曲”“白芍配苦杏仁”“黄芪配白术”“蒲公英配三颗针”“黄连配金不换”“肉桂配肉苁蓉”,配伍巧妙,其中还运用了道地药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整理严光俊教授应用药对治疗便秘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以期对名老中医严光俊教授学术思想进行更好的研究与传承,为临床上治疗慢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药对 便秘
下载PDF
基于浊邪辨治慢性结肠炎
11
作者 王蕴毅 傅杰 林敏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2期24-26,共3页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便下黏液甚或脓血,伴里急后重。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故探究中医疗法成为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当务之急。林敏主任医师认为,慢性结肠炎的发生与浊邪关系密...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便下黏液甚或脓血,伴里急后重。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故探究中医疗法成为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当务之急。林敏主任医师认为,慢性结肠炎的发生与浊邪关系密切。本文总结林师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见解及用药经验,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浊邪 中药疗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慢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体会
12
作者 李江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70-0173,共4页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饮食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各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多,尤其是胃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发病虽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但也与此有一定关联性,腹痛、腹泻...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饮食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各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多,尤其是胃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发病虽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但也与此有一定关联性,腹痛、腹泻、脓血便、呕吐等症状给患者造成严重不适感,并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有着复发性较强的特点,对此就需及时对其展开系统性治疗,以此来起到有效控制作用。本次研究是以中医角度分析此病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以及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以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医药 治疗体会
原文传递
慢性结肠炎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胡天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3-0046,共4页
研究慢性结肠炎选择不用治疗法的影响。方法 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选取104例于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数据有差异,P<... 研究慢性结肠炎选择不用治疗法的影响。方法 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选取104例于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 慢性结肠炎采取参苓白术散治疗时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参苓白术散 慢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经结肠治疗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64例
14
作者 张荔群 张鸣青 王爱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9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结肠治疗机 复方黄连灌肠液 慢性结肠炎 灌肠治 中药 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
下载PDF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纯艳 徐进 +1 位作者 纪小亮 孙福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本文综述了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近况,总结了常用中药,指出了中医药治疗结肠炎的优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 内外兼治
下载PDF
魏品康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6
作者 武峰 李宇欣 魏品康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魏品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从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尤擅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治颇有心得,多从脾胃从湿论治,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兹采撷其治疗... 魏品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从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尤擅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治颇有心得,多从脾胃从湿论治,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兹采撷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之一二,以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品康 慢性结肠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分部位保留灌肠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林 陈金泉 林锡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分部位保留灌肠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再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不同剂量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60例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本组治愈16例,显...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分部位保留灌肠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再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不同剂量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60例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本组治愈16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结论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思维及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不同剂量灌肠液的保留灌肠方法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泄泻 宏观辨证 微观辨证 保留灌肠
下载PDF
结肠治疗机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莉 黄裕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723-172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结肠治疗机 中药灌洗
下载PDF
米雅BM与大蒜素合用治疗慢性结肠炎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德立 张郁 陈贵明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药物疗法 米雅BM 大蒜素
下载PDF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温玉玲 张小惠 +1 位作者 韩梅 陶加平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型、虚证(脾肾两虚型、脾虚泄泻型、阴血亏虚型)的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确切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单盲、对照的科研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型、虚证(脾肾两虚型、脾虚泄泻型、阴血亏虚型)的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确切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单盲、对照的科研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分别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疗效、可操作的、安全的、创新的临床外治法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艾灸 慢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