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晶日基于因机论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对选用
1
作者 王海强 吴思雨 +1 位作者 郑丽红 张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蕴、胃络瘀阻、邪毒互结。谢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审病求因,紧扣病机,因机论治,精准选用药对,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的进展,防止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谢晶日 病机 药对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维 张瑜 +1 位作者 孙胜振 华元鑫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泌素-17(G-17)、丙二醛(MDA)、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和Hp根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 目的:观察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泌素-17(G-17)、丙二醛(MDA)、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和Hp根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胃气滞证Hp阳性CAG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四联疗法,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芍胃康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MDA、PGⅠ和PGⅡ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Hp根除率,观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水平明显升高,MDA、PGⅡ水平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者血清G-17、PG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DA、PGⅡ水平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Hp根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65/70)、92.86%(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57/70)、81.43%(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Hp阳性CAG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功能、氧化应激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并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胃康汤 四联疗法 肝胃气滞证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从“气虚宜掣引之”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思路及方法应用
3
作者 张迪 李富震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姜德友教授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理论,从“气虚”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以“掣引”立论治之法,提出了脾胃同调、体用兼顾、疏肝理肺、温行肾气等辨治思路,以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虚宜掣引之 辨治思路 姜德友
下载PDF
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
4
作者 叶春荣 何友成 +1 位作者 汤水华 严锦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AG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瑞巴派特片,0.1 g/次,每日3次,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益胃宁胶囊,2 g/次,每日3... 目的观察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AG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瑞巴派特片,0.1 g/次,每日3次,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益胃宁胶囊,2 g/次,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监测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均无病例脱落。研究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研究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82.5%)优于对照组(67.5%),研究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胃宁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表现及黏膜病变程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宁胶囊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气虚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孙丽丽 卢明 +2 位作者 王艳 陈洁 郑亚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延伸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评估]、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进行评估]、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进行评估]、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慢性胃炎(QLICD-CG)评分进行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8.00%)和护理满意度(100.00%)均高于常规组(84.00%、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HPLP-Ⅱ、AHSMSRS、QLICD-CG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升高,而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可提高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性激励模式 延伸护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ADAM17和CXCL16表达水平与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张鹏飞 杨小飞 +1 位作者 许怀利 张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7,ADAM-17)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7,ADAM-17)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电集团医院因腹部不适等症状收治的174例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CAG组(n=94)和非CAG组(n=80)。CAG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0)和重度组(n=37)。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DAM17和CXCL16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G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DAM17和CXCL16对CAG的诊断价值。结果CAG组血清ADAM17(79.25±9.34ng/L),CXCL16(4.66±0.58μg/L)水平高于非CAG组(73.94±8.26ng/L,4.03±0.55μg/L)和对照组(53.04±7.20ng/L,1.02±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4,24.854;11.053,55.497,均P<0.05)。重度组CAG患者血清ADAM17(87.17±9.30ng/L),CXCL16(5.14±0.51μg/L)水平高于轻度组(79.12±9.52ng/L,4.65±0.57μg/L)和中度组(68.54±7.89ng/L,4.02±0.6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4,5.152;11.065,4.987,均P<0.05)。血清ADAM17(OR=1.851,95%CI:1.350~2.522),CXCL16(OR=1.682,95%CI:1.233~2.296)是影响CA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DAM17,CXCL16联合诊断CAG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58~0.949),大于单一指标0.843(95%CI:0.801~0.907),0.785(95%CI:0.722~0.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357,12.894,均P<0.05)。结论CAG患者血清ADAM17,CXCL16升高,两者与CAG疾病程度有关,联合检测对CAG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7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下载PDF
杨韶华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7
作者 李洪翠 李连会 杨韶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属于一种癌前疾病,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炎性反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杨韶华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系统疾病,其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属于一种癌前疾病,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炎性反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杨韶华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系统疾病,其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法,疗效确切。此文主要从辨证分型及临证要点等方面总结其思想与经验,以期共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杨韶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
8
作者 陈颖 田耀洲 +1 位作者 林琳 丁金荣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26-152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理进展或逆转其病理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及预防胃癌发生。田耀洲教授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本,气滞、湿郁、瘀血为标,虚、滞、湿、瘀相互胶结推动着疾病的进展,在辨证上推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用药上推崇中西医结合,并擅用经方与药对,精准辨治与用药。田教授开创的自拟方剂芪芝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CAG的临床症状。今将田教授辨治CAG之经验及自拟方剂分享给大家,以期为临床辨治CAG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9
作者 买春阳 张健 闫振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过往CAG入院复查患者,以其中69例CAG患者为胃炎组,4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细胞瘤变患者为低级别瘤变组,34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细胞瘤变患者为高级别瘤变... 目的分析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过往CAG入院复查患者,以其中69例CAG患者为胃炎组,4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细胞瘤变患者为低级别瘤变组,34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细胞瘤变患者为高级别瘤变组,57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胃癌组根据胃癌进展程度分为早期组(n=31)和进展期组(n=26)。200例患者均进行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比较胃炎组、低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胃癌组4组患者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早期组和进展期组患者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使用logistic相关性模型分析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胃癌进展程度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LC26A9基因表达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使用ROC曲线分析SLC26A9基因表达对胃癌进展程度的判断价值。结果胃炎组、低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胃癌组4组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胃炎组>低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胃癌组(P<0.05);早期组患者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期组(P<0.05)。经logistic相关性分析,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胃癌进展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中,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诊断胃癌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95%CI为0.892~0.965,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87.41%,截断值为0.2787;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诊断胃癌进展程度AUC为0.881,95%CI为0.768~0.952,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0.65%,截断值为0.2368。结论胃黏膜SLC26A9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CAG患者疾病恶化为胃癌及其胃癌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SLC26A9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
10
作者 朱琳 杨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沟通能力、病情应急处理能力、服药管理能力、饮食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感知压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感知压力,提高病情控制率,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 家属赋权理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疾病感知压力
下载PDF
以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梁会卿 陈贤 +2 位作者 陈艳哲 白海燕 孟令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73-0076,共4页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口服西药和化浊解毒法两种治疗方式,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抗幽门螺旋杆菌比较、患者的满意度及胃镜下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浊毒蕴胃证,兼具抗幽门螺杆菌...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口服西药和化浊解毒法两种治疗方式,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抗幽门螺旋杆菌比较、患者的满意度及胃镜下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浊毒蕴胃证,兼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种疗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化浊解毒和胃方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证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浊毒蕴胃证
原文传递
清化益胃汤联合气交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陈淑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17-19,23,共4页
目的:探讨清化益胃汤联合气交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炎症反应及Musashi-1 mRNA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三联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清化益胃汤联合气交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炎症反应及Musashi-1 mRNA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三联治疗,研究组(50例)在三联治疗基础上联合清化益胃汤及气交灸。比较两组疗效、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泌素-17(G-17)及Musashi-1 mRNA的表达,评估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统计药物不良反应与Hp根除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74.00%)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TNF-α、Musashi-1 mRNA表达比对照组低,G-17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根除率(96.00%)比对照组(74.00%)高(P<0.05)。结论:清化益胃汤联合气交灸可提高CAG的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G-17与Musashi-1 mRNA的表达,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清化益胃汤 气交灸 幽门螺杆菌 Musashi-1 mRNA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
13
作者 徐纪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117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117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G17、PG Ⅰ和PG 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CAG脾胃虚寒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香砂六君子汤 穴位贴敷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14
作者 陈彦竹 曾斌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5-0110,共6页
通过文献荟萃,提取相关数据,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计算机对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网、知网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8日,统一两名研究... 通过文献荟萃,提取相关数据,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计算机对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网、知网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8日,统一两名研究人员以Cochrane手册进行风险评估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工具进行质量评估,然后纳入Stata16.0软件和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全部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异质性检验后,I2=%<50%,Q检验的P=>0.1,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固定效应合并的效应RR=(1.3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8.96,P=<0.05,最后检测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显示:Begg’s检验(T=4.44,P=0.002<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本次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存在发表偏移。结论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15
作者 张西洁 娄静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 mg/次,1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g/... 目的:观察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 mg/次,1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g/次,2次/d,口服;呋喃唑酮片,0.9 g/次,3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胃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石斛、麦冬、北沙参、佛手、百合、清半夏、炒鸡内金、醋鳖甲、甘草片)加减治疗,1剂/d,水煎,取药汁4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水平。结果: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0%(32/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CD8^(+)、COX-2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可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阴不足型 滋阴养胃汤 四联疗法 T淋巴细胞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16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陈永灿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17
作者 黄瑶 马凤岐 +2 位作者 王恒苍 白钰 陈永灿(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过程。通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本病的病机进行探析,临床治疗首先辨别阴阳状态,提出扶阳气、祛阴浊的治疗原则,以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扶阳气 祛阴浊 陈永灿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嘉茜 李玟静 +1 位作者 许梦萍 杨家耀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8-14,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白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白芍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白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白芍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CAG的相关靶标信息,并通过Venny 2.1.0取得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别采用Cytoscape 3.7.1、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行可视化处理。借助DAVID数据库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得到白芍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72个,疾病靶点972个,二者交集34个。关键活性成分有山柰酚、β-谷甾醇、儿茶素,关键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白芍主要通过参与凋亡过程阳性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调节癌症的途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eceptor,RAGE)、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等通路来发挥抗CAG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出的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标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已初步揭示白芍抗CAG的作用机制,为CAG在中医药领域的治疗作用及新的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白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19
作者 李君秋 喻晓 +6 位作者 潘洁露 董梦青 张海燕 王睿清 繆虹雨 沈楠 邢练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0-302,共3页
“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是由国医大师张震所创,是以肝为主体,调护脾肾为两翼,能够条畅气机,调气理血,平衡阴阳。文章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行探讨,认识到气机调畅是胃腑功能正常的基础,并依赖于肝... “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是由国医大师张震所创,是以肝为主体,调护脾肾为两翼,能够条畅气机,调气理血,平衡阴阳。文章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行探讨,认识到气机调畅是胃腑功能正常的基础,并依赖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正常和脏腑间相互协调;进一步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肝失疏泄、脾肾亏虚、气血逆乱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应予以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健脾益肾、补虚扶正,化瘀通滞、滋养胃络的治则,并在治疗中关注疾病发展,气血并治。可见,疏调气机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两翼 疏调气机 气机失调 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血并治 治疗思路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探析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
作者 申珮华 鲁海 +2 位作者 汪洋 王玉娟 徐天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0-514,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发病机制不清,病程缠绵。西药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药养胃调胃治胃为一体。中医学认为,中焦为升降之枢纽,衡为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调为要。CAG病机和中焦失衡密切相...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发病机制不清,病程缠绵。西药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药养胃调胃治胃为一体。中医学认为,中焦为升降之枢纽,衡为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调为要。CAG病机和中焦失衡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纳运、升降、燥湿等方面的失衡。基于以上病机,本文探讨针药结合如何通过调衡指导治疗CAG,以求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针药结合 治中焦如衡 培土补中 疏肝和胃 祛湿益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