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晨媛 《四川中医》 2019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5例)采...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痞愈萎汤及埋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87.2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观察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64%,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药物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 消痞愈萎汤 埋线疗法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患者PG、PGR、LI-CD的影响
2
作者 赵源 郎晓猛 +3 位作者 要翠翠 康欣 杨倩 刘建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例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分为中药组和中成药组,每组60例。中药组口服化浊解毒活血方(1剂/d,分2次温服),中成药组口服摩罗丹(每次8丸,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像病情程度、病理(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变化程度、血清PG水平、PGR和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胃镜像和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中药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和中药组PG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2组血清PGⅡ水平和中成药组PG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中成药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与其提升血清PGI水平,下调LI-CD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浊解毒活血方 上皮化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比值 钙黏连蛋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萌 田志华 +3 位作者 陈丁铭 陈敬予 王少丽 刘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分析常用药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利用Excel、SPSS Modeler 18.1和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纳入...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分析常用药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利用Excel、SPSS Modeler 18.1和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再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STRING和Cytoscape等工具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揭示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处方100个,中药187味,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多为脾、胃经。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21味,白术-白花蛇舌草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白术-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核心靶点为肿瘤蛋白p53、蛋白激酶B1和转录因子AP-1等,主要作用通路为肿瘤相关通路、乙型肝炎病毒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个关键成分与3个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健脾理气、清热活血为主,白术-白花蛇舌草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进行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郑邦本应用半白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4
作者 郑波 黄玉静 张文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66-368,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食纳减少,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1]。肠上皮化生(IM)是指在炎症或损伤等情况下导致胃黏膜被肠上皮细胞代替的病理变化,现代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食纳减少,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1]。肠上皮化生(IM)是指在炎症或损伤等情况下导致胃黏膜被肠上皮细胞代替的病理变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肠化生的缓解或治疗对阻断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汤 胃脘胀痛 萎缩性病变 化生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上皮细胞 现代医学研究 胃癌发生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陈永灿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5
作者 黄瑶 马凤岐 +2 位作者 王恒苍 白钰 陈永灿(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过程。通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本病的病机进行探析,临床治疗首先辨别阴阳状态,提出扶阳气、祛阴浊的治疗原则,以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 扶阳气 祛阴浊 陈永灿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陈永灿从“本虚毒结”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浅析
6
作者 黄瑶 王恒苍 +3 位作者 马凤岐 白钰 林雨琪 陈永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并附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陈主任认为“本虚毒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本虚”即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毒结”即浊毒留滞,蕴结隐伏。辨治以寒热错杂为基本面,主张平调寒热,根据虚实偏胜,随证治之。处方以自拟十味泻心汤为主,扶元解毒,如脾虚及肾,加用滋肾之品;兼有气血怫郁,喜用花类疏和;针对痰毒、瘀毒、热毒的不同,分别选用山慈菇、石见穿、猫人参,蜂房、刘寄奴、莪术,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对角药治之。验案辨证为脾虚毒结、寒热错杂,治法为健脾解毒、平调寒热,以十味泻心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毒阻滞、浊滞血瘀,选用蜂房-刘寄奴-莪术角药;复诊因气血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以三花百草饮轻宣开郁;三诊考虑患者年龄增长,肝肾渐衰,且久病伤元,合四君贞元饮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结论]陈主任从“本虚毒结”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虚毒结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临证经验 十味泻心汤 三花百草饮 四君贞元饮 陈永灿
下载PDF
大黄[庶虫]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叶涵婷 刘加新 +5 位作者 徐甦 柳冬兵 王欣燕 李莉 徐冰洁 费侃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目的探析大黄[庶虫]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脾虚络瘀型CAG... 目的探析大黄[庶虫]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脾虚络瘀型CAG伴I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大黄[庶虫]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二聚体、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IM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90,P=0.00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PG-Ⅰ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PG-Ⅰ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积分差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CAG伴IM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PG-Ⅰ水平,减轻胃黏膜萎缩与IM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黄[庶虫]虫片 胃复春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林慧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8
作者 李宏霖 陈慧婷 +1 位作者 林慧光 周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8-181,185,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合并肠上皮化生,通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林慧光教授认为CAG主要病机是脾胃气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气逆、热毒、湿浊等复杂病机。其虚实辨证以虚为主,占十之八九,虚中又以气虚为主,在气虚基础上常伴...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合并肠上皮化生,通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林慧光教授认为CAG主要病机是脾胃气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气逆、热毒、湿浊等复杂病机。其虚实辨证以虚为主,占十之八九,虚中又以气虚为主,在气虚基础上常伴气滞、痰湿、血瘀等。CAG治则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治法为益气健脾、理气解毒;经验方“慢萎宁”,从甘、辛、苦3种药味入手,以益气健脾、理气降逆、清热解毒3个方面组方,具有标本并治、邪正兼顾、寒热平调之特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实际疗效。林慧光教授治疗CAG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辨证论治 林慧光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党中勤教授基于“中州不足,瘀毒内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探析
9
作者 李梦阁 党志博 王宇亮 《中医研究》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视为胃癌癌前病变,其防治在临床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疗效较好。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党中勤教授基于多年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视为胃癌癌前病变,其防治在临床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疗效较好。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党中勤教授基于多年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医家见解,提出中州不足、瘀毒内生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机。党中勤教授指出该病的治疗重点有三:首先应固护中州,运脾胃;其次辅以斡旋气机,调肝脾;最后达到行气活血、祛瘀毒的目的。基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因病机特点,党中勤教授提出该病的治疗原则:扶中州当健脾和胃,治宜滋养气血;理气当升清降浊,治宜调理气机;化瘀当行气活血,治宜祛瘀散结。临证多采用健脾理气化瘀法,灵活使用健脾和胃、理气化瘀等治法,辨证论治,使邪去正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党中勤 中医师 中州不足 瘀毒内生 验案
下载PDF
王邦才教授基于“扶土抑木”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临证经验
10
作者 何鹿尘 林展熠 +5 位作者 徐魏钦 虞舒然 潘晓豪 薛霖龙 罗成 王邦才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9期34-37,42,共5页
王邦才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临证经验丰富,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胃,却与肝密切相关,肝气偏盛、横逆侮土致胃失通降,则郁热在里,进一步导致胃热阴伤、胃络受损,继而湿热瘀毒互相胶结,推动该病进展。因此王邦才教授在治疗... 王邦才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临证经验丰富,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胃,却与肝密切相关,肝气偏盛、横逆侮土致胃失通降,则郁热在里,进一步导致胃热阴伤、胃络受损,继而湿热瘀毒互相胶结,推动该病进展。因此王邦才教授在治疗时常围绕土、木二脏,并提出了扶土抑木、和胃降逆以治本,清热养阴、祛瘀解毒以治标的治疗准则,同时兼顾调治Hp四联疗法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病理情况出现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生 王邦才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金实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介绍
11
作者 毕蕊琪 胡家铭 +1 位作者 陈权 孙丽霞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1期4-5,共2页
金实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第五批及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实教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时重视肝与脾胃的关系,善用抑木扶土、补虚泄实等治肝安胃之法... 金实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第五批及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实教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时重视肝与脾胃的关系,善用抑木扶土、补虚泄实等治肝安胃之法。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实 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探讨健脾祛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的运用
12
作者 苏志威 计春燕 +1 位作者 薛娟 孙俊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5期8-1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癌前病变,如何有效阻断和逆转其病理进展是延缓胃黏膜炎性反应阶梯式发展为胃癌的关键。该文对《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理论进行梳理归纳,从理论源流、具体内涵、机制研究等方面阐述慢...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癌前病变,如何有效阻断和逆转其病理进展是延缓胃黏膜炎性反应阶梯式发展为胃癌的关键。该文对《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理论进行梳理归纳,从理论源流、具体内涵、机制研究等方面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痿证的关系,从而运用该理论对脾虚夹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进行辨证论治,以“独取阳明”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从健脾疏肝、活血解毒及补荥通俞、调其虚实论述临床价值,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痿独取阳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痿证 健脾祛瘀法
下载PDF
梅建强从毒犯胃络、瘀阻成积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之经验
13
作者 李鑫 郭军利 +5 位作者 张玮超 刘嘉祎 杜泽坤 高天慈 陈分乔 梅建强(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因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萎缩伴肠化生。梅建强教授根据胃“宜通宜降”的生理特性和“受纳五谷”的生理功能,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因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萎缩伴肠化生。梅建强教授根据胃“宜通宜降”的生理特性和“受纳五谷”的生理功能,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病因责之外受、内生之毒侵犯胃络,病机关键在于胃络瘀阻成积。梅师临证以解毒通络、行瘀化积为治疗思路,通过解毒邪以通胃络之畅达、行瘀血以化胃体之瘀积,并自拟解毒通络方化裁,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络病 解毒通络方 梅建强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黏膜组织MSI-1、FOXA2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孙俊 薛娟 +3 位作者 计春燕 黄景荣 章诗伟 吉洪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患者胃黏膜组织神经干细胞RNA结合蛋白Musashi-1(MSI-1)、叉头框蛋白A2(FOXA2)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Hp)阳性CAG伴IM患者97例(CAG伴IM组)、Hp阳性CAG不伴IM患者43例(单...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患者胃黏膜组织神经干细胞RNA结合蛋白Musashi-1(MSI-1)、叉头框蛋白A2(FOXA2)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Hp)阳性CAG伴IM患者97例(CAG伴IM组)、Hp阳性CAG不伴IM患者43例(单纯CAG组),取两组胃黏膜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SI-1、FOXA2阳性表达。CAG伴IM患者均予胃黏膜保护药物及抗Hp四联疗法治疗14天。抗Hp治疗结束1个月,根据Hp感染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其中效果良好77例(Hp阴性)、效果不良20例(Hp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AG伴IM患者胃黏膜组织MSI-1表达与FOXA2表达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胃黏膜组织MSI-1、FOXA2阳性表达对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CAG伴IM组胃黏膜组织MSI-1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CAG组,FOXA2阳性表达率低于单纯CAG组(χ^(2)分别为5.875、4.660,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G伴IM患者胃黏膜组织MSI-1表达与FOXA2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23,P<0.05)。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良好者胃黏膜组织MSI-1阳性表达率低于抗Hp治疗效果不良者,FOXA2阳性表达率高于抗Hp治疗效果不良者(χ^(2)分别为5.683、3.99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SI-1阳性表达是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OR=1.152,95%CI:1.074~1.236,P<0.01),FOXA2阳性表达则为其保护因素(OR=0.732,95%CI:0.641~0.83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胃黏膜组织MSI-1、FOXA2阳性表达单独和联合预测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1、0.612、0.721,胃黏膜组织MSI-1、FOXA2阳性表达联合预测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2.742、2.651,P均<0.05)。结论CAG伴IM患者胃黏膜组织MSI-1表达上调、FOXA2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变化与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有关;二者对CAG伴IM患者抗Hp治疗效果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 MUSASHI-1 叉头框蛋白A2
下载PDF
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郭婷婷 李跃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益胃化肠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胃功能指标值[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7、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IL-17、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EGF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CGRP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VEGF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G-17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G、G-17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气虚血瘀型 益胃化 穴位埋线 胃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八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冈健 陈晓梅 +1 位作者 莫日根(指导) 史圣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51-3154,共4页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已显现出一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医八法是由程钟龄提出的最具代表性和概括性的中医内治方法,此病病机复杂,虽医生对此病的病机和治疗各有所见,但在治疗法则上...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已显现出一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医八法是由程钟龄提出的最具代表性和概括性的中医内治方法,此病病机复杂,虽医生对此病的病机和治疗各有所见,但在治疗法则上依然以八法为方向,故此文以八法做分类,总结中医治疗此病的情况,认为中医治疗CAG伴IM确有一定优势。针对CAG伴IM治疗及研究的不足,提出此病的研究方向和建立客观诊断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生 中医八法 综述
下载PDF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7
作者 吴凯瑞 叶宇 +3 位作者 李娇月 裴蓓 李学军 程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66-2475,共10页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治未病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为CAG伴IM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A 68例,治疗组B 67例,均参与6周治疗。(1)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3次/d);(2)治疗组A:予脾胃培源方分证型加减(2次/d);(3)治疗组B:脾胃培源方(用法同组A)联合针刺(1次/d),以足三里、梁丘、公孙、内关、中脘为主穴,据证型选用配穴。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记录OLGA、OLGIM分期,胃黏膜病理疗效,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评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完成6周疗程的患者共19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A:66例,治疗组B:64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48.39%(30/62),治疗组A有效率为69.70%(46/66),治疗组B有效率为71.88%(46/64);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1)。三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PRO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慢性炎症、萎缩、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活动性炎症、发育不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胃脘胀满、胃脘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量表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反酸、消化不良、排便、心理状态、全身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AE、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比传统抗酸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生 脾胃培源方 针药联合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内镜中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8
作者 康林 刘喜 +4 位作者 程浩 周金池 马鹏 窦维佳 刘震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35-1345,共11页
目的:旨在系统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内镜诊断模型(Intelligence-assisted endoscopic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DL-IEDM)对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 目的:旨在系统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内镜诊断模型(Intelligence-assisted endoscopic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DL-IEDM)对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及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DL-IEDM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研究。纳入的研究根据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进行质量评价,通过Rev Man 5.4、Meta-Disc1.4和Stata17.0软件计算合并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等诊断效能评价指标,并和内镜医师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13项研究中,总共图片14447张,其中萎缩性胃炎的图片为6985张,肠上皮化生的图片为1073张。Meta分析后DL-IEDM诊断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93(95%CI,0.91~0.94)、0.90(95%CI,0.86~0.93)、9.2(95%CI,6.5~13.2)、0.08(95%CI,0.07~0.10)、111(95%CI,71~17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95%CI,0.94~0.97)。经过亚组和回归分析发现(1)DL-IEDM在内镜中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AUC值分别为0.96(95%CI,0.94~0.97)、0.95(95%CI,0.93~0.97),两者无显著差异性;(2)使用白光内镜图像构建的DL-IEDM在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性能优于使用图像增强内镜构建的DL-IED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P<0.05);3)内镜视频参与模型的训练或验证可提高DL-IEDM的诊断性能(χ^(2)=7.47,P<0.05)。最后,将DL-IEDM的AUC值与内镜专家和内镜初学者的AUC值进行相互比较发现,DL-IEDM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内镜专家和内镜初学者(AUC=0.96,AUC=0.91,AUC=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1和Z=9.265,P<0.0001)。结论:DL-IEDM对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除此之外,DL-IEDM可以显著提高内镜医师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内镜初学者。然而,为了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在临床得到更为全面的推广应用,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萎缩性胃炎 上皮化生 内镜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ProGRP、CA242、PCT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马晓娟 魏梅 +1 位作者 傅向阳 代秀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血清ProGRP、CA242、PCT水平及与Hp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划分为A组(未感染Hp,26例)、B...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血清ProGRP、CA242、PCT水平及与Hp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划分为A组(未感染Hp,26例)、B组(感染Hp,60例)。根据Hp根治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根治Hp,45例)和预后不良组(未根治Hp,15例)。比较A组与B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ProGRP、CA242、PCT水平,分析ProGRP、CA242、PCT水平与Hp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ProGRP、CA242、PCT单独及联合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Hp感染的价值。结果B组ProGRP、CA242、PC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7、8.288、5.419,P<0.05)。预后不良组ProGRP、CA242、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2、6.897、3.788,P<0.05)。ProGRP、CA242、PCT水平与Hp感染及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关系(r=0.723、0.711、0.688、0.725、0.722、0.70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分别大于ProGRP、CA242、PCT单独诊断的0.899、0.871、0.886(P<0.05)。结论ProGRP、CA242、PCT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及Hp感染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生 PROGRP CA242 PCT Hp
下载PDF
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IL-1β的影响
20
作者 郭婷婷 李海涛 李跃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益胃化肠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疗程1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胃痛、胃脘胀满、纳呆、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神疲乏力、舌质瘀点)评分、胃黏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评分,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计算PGR(PG-Ⅰ/PG-Ⅱ),ELISA检测血清G-17、IL-1β含量。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腺体萎缩、肠化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PG-Ⅰ、G-17水平和PGR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IL-1β含量两组均有所下降(均P<0.05),观察组IL-1β含量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与降低胃黏膜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化生 脾胃气虚兼血瘀型 益胃化方颗粒剂 胃复春 胃蛋白酶原 IL-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