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镜下Broström术结合线带加固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汪天豪 岳霁贤 +2 位作者 王文成 许同龙 田建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Broström术结合线带加固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全镜下Broström术结合线带加固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Broström术结合线带加固治疗。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方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踝-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价功能,并记录韧带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4~24)个月,平均(19.1±3.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MRI提示韧带愈合,治疗3月、6月和术后12月后VAS评分及AOF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VAS评分及AOFAS评分进一步改善。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Broström术结合线带加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可有效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可早期恢复运动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关节 线带加固
下载PDF
改良Brostr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苟平 张晓文 +5 位作者 俞华军 钟甫华 郭峭峰 沈立峰 黄凯 张春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4期399-400,共2页
踝关节急性外伤或反复扭伤常常会导致韧带损伤,继发踝关节不稳定。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应用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治疗 锚钉 手术 改良 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韧带损伤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修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洪思敏 林海芳 杨春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9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8例,按手术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治...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8例,按手术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总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踝关节状态,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 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
下载PDF
观察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滚韶 徐勤 +1 位作者 罗裕强 黄远翘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究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14例(14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非手术治疗大于6个月症状无缓解,均采用全镜下"... 目的探究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14例(14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非手术治疗大于6个月症状无缓解,均采用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距腓前韧带修复及下伸肌支持带加强)进行治疗,分析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7.5±16.2),术中镜下发现14例患者均存在滑膜炎性增生,其中12例患者有韧带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均行清理;距骨软骨损伤5例,其中单纯行清理4例,清理加微骨折治疗1例;骨赘8例,予切除;游离体1例,予摘除。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关节感染、腓浅和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或线结刺激等并发症,踝关节不稳、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CLAI是可重复实现的技术,具有微创性,可有效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其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临床效果 全镜下Brostrom-Gould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重建手术治疗
5
作者 钱定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522-523,共2页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可以分为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二者有一定的重叠性,通常会合并发生。手术重建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有效手段。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手术治疗 手术重建 运动损伤性疾病 机械性 功能性 重叠性 并发生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7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McConnell贴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步态运动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施轶帆 杨丽旭 +3 位作者 刘莎莎 仲荣洲 刘玲 王陶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的探究无弹性贴布(McConnell贴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患者踝关节步态运动学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健康人群与CLAI患者各25例。通过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进行步态分析,先后进... 目的探究无弹性贴布(McConnell贴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患者踝关节步态运动学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健康人群与CLAI患者各25例。通过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进行步态分析,先后进行赤足状态与McConnell贴布贴扎状态下的步态分析,共采集四组实验数据,使用IBM-SPSS 20.0软件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无弹性贴布对CLAI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伸膝(P=0.015)和屈膝(P<0.001)下踝背屈均少于正常组,试验组屈膝下患侧踝背屈少于健侧(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cConnell贴布,试验组和正常组的步速均有增快(P=0.026)、足初次触地时踝跖屈(P=0.003)与踝内翻(P=0.037)的角度、足初次触地前100 ms至触地后80 ms的踝跖屈最大值(P=0.02)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McConnell贴布贴扎方法可使CLAI患者的足初次触地前后踝跖屈与内翻的角度减小、步速增快,步态表现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 无弹性贴布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三维运动捕捉系统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学忠 王伟 张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5期275-276,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5例。结果所有病例外侧副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重建,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定发生,术... 目的介绍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5例。结果所有病例外侧副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重建,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定发生,术后随访12~37个月,平均随访14.5个月,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腱 关节 外侧不稳定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重建合并伸肌支持带加强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杰 王万明 韩雪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距腓前韧带重建合并伸肌支持带加强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联勤保障第九○○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后,进行小切口距腓前韧带重建和并伸肌支持... 目的评价小切口距腓前韧带重建合并伸肌支持带加强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联勤保障第九○○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后,进行小切口距腓前韧带重建和并伸肌支持带加强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无患者主诉术后仍有不稳定感。结论小切口距腓前韧带重建合并伸肌支持带加强术,能改善踝关节不稳症状,减少踝关节不稳复发,提高踝关节功能,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韧带重建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廷虎 李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rostrom术治疗,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给予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年踝关节影像学指标,多时间点足与踝功能(FAAM)、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随访1年切口愈合、复发情况。结果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短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术后1年,2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降低,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6个月、术后1年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随访1年,2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复发率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术比较,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优化踝关节影像学指标,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 改良Brostrom术 关节功能 关节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鸿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由踝关节外侧结构陈旧性破裂引起的,其患病率约占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病例的10%~30%,其主要症状为行走时常有打软感,踝关节侧方不稳定和反复的肿胀,其中50%~100%的病人需手术治疗.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淑英 褚志凤 +1 位作者 胡云超 施琴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患者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CL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电脑编号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0例... 目的研究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患者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CL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电脑编号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功能锻炼联合加压冷疗,研究组则行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对比2组患肢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功能、踝关节背伸度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踝关节背伸度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CLAI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并发症 加压冷疗 牵张训练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和平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51-53,60,共4页
目的对比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例。A组采用距腓前韧带... 目的对比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例。A组采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B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及踝关节相关指标。结果A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踝关节跖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及踝关节内翻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术后2年内无不稳定复发情况。结论相较于修复治疗,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可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Brostrom法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再认识
15
作者 孙晓明 吴晓兵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改良Watson-Jones方法治疗创伤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26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士庆 邱运芬 +1 位作者 刘洁 刘金云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7A期1813-181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创伤性 治疗 改良 2004年2月 临床常见疾病 关节不稳定 1998年 慢性疼痛 临床表现 心理恐惧 效果不佳 保守疗法 效果满意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研究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改良过的brostrom方法缝合修复,观察组取自体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内翻、距骨前移和倾斜改善方面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建稳定性明显优于修复稳定性。观察组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中的地面步行、稳定性评分以及最大步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主观评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应用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对患者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几率下降,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 关节损伤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中医诊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根东 张世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147-3150,共4页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指由踝关节外侧结构破裂引起的外踝急性损伤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踝关节常有打软感、慢性疼痛、关节外侧不稳和反复肿胀、对踝关节恐惧感、害怕走高低不平道路等。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慢性踝关节外...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指由踝关节外侧结构破裂引起的外踝急性损伤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踝关节常有打软感、慢性疼痛、关节外侧不稳和反复肿胀、对踝关节恐惧感、害怕走高低不平道路等。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继发于踝关节扭伤,属于运动损伤,踝关节稳定与人体运动功能直接相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 关节 慢性 中医病机 中医治法 综述
下载PDF
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燕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对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疗后使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优良率...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对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疗后使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优良率为91.3%,并发症率为5.6%。结论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 外侧不稳定 手术
下载PDF
人工LARS韧带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根 沈阳 +2 位作者 刘铭 刘松波 刘欣伟 《骨科》 CAS 202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LARS韧带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病例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23.1±5.3)岁(18~27岁),左踝19例,右踝11例。由... 目的探讨人工LARS韧带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病例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23.1±5.3)岁(18~27岁),左踝19例,右踝11例。由同一位医生采用仰卧位全关节镜下行外踝Y形人工LARS韧带重建术。观察术后2周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度。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指导病例行相关康复锻炼。结果病人随访时间为(12.6±1.7)个月(12~24个月),全部病例踝关节切口愈合情况佳,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满意。AOFAS评分和Kofoed评分分别由术前(42.20±5.98)分、(66.17±3.31)分提升至术后(80.63±5.39)分、(81.60±4.35)分,VAS评分由术前(7.63±0.85)分降至术后(1.03±0.67)分,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度由术前14.73°±1.46°缩小至术后12个月的2.83°±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项康复锻炼均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应用人工LARS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满意,具有踝关节稳定性好,快速恢复运动等优点,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韧带 慢性关节外侧不 外侧韧带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