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陈皮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
作者 陈家亮 李琪 +5 位作者 周向东 陈小妹 刘峰 刘畅 钟有清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2,共8页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PBA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烟熏联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50 mg·kg^(-1)·d^(-1)Nob或0.35 g·kg^(-1)·d^(-1)4-PBA)干预,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完成药物干预后,采用小动物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L)]和动脉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气道杯状细胞内黏蛋白5AC(MUC5AC)、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UC5AC和ERS相关蛋白肌醇依赖酶1α(IRE1α)、转录激活因子6(ATF6)、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气道杯状细胞大量增生,Cdyn和PaO_(2)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L和PaC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BALF中MUC5AC、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4-PBA组和NOB+4-PBA组大鼠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气道杯状细胞增殖情况均有明显缓解,且BALF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NOB+4-PBA组大鼠的缓解效果最佳。结论:NOB能有效缓解COPD大鼠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S介导的MUC5AC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质网应激 气道黏液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10年发病预测
2
作者 王文星 王璐 +3 位作者 邬超 戴江红 蒋红 高发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结果相对于1990年,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患病率增长35.44%,标化患病率减少27.16%,粗发病率增长38.31%,标化发病率减少28.52%,粗死亡率减少30.59%,标化死亡率减少70.08%。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YLL率由3281.48/10万降至862.37/10万,YLD率由330.33/10万降至240.40/10万,DALY率由3611.81/10万降至1102.77/10万。2019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56%,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71.87%。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31.97%,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27.69%。结论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人口造成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进行早筛查、早预防和早治疗,及广泛开展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对于做好COPD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负担 发病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林珂 张琦婉 +4 位作者 俞颖 吕利杰 毛山 谷伟 叶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访视的11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访视的11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呼吸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版英国医院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结果干预后,两组SGRQ、m MR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RAH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提高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 个案管理模式 呼吸功能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张净 谭春婷 +2 位作者 王珊 石赟 陈颖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2 mg/次,2次/d)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呼气峰值流速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COPD并发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噻托溴铵能倍乐?和噻托溴铵吸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满意度和偏好度研究
5
作者 时国朝 林英翔 +6 位作者 郭禹标 杨汀 郑则广 王玮 王刚 宋元林 陈荣昌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比较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能倍乐■(软雾剂)与噻托溴铵吸乐■(干粉剂)吸入装置的满意度及偏好。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交叉研究。将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分为能倍乐■-吸乐■组与吸乐■-能倍乐■组,用患... 目的比较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能倍乐■(软雾剂)与噻托溴铵吸乐■(干粉剂)吸入装置的满意度及偏好。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交叉研究。将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分为能倍乐■-吸乐■组与吸乐■-能倍乐■组,用患者满意度和偏好调查问卷(PASAPQ)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时PASAPQ的性能评分、PASAPQ总评分、表达偏好的患者比例、PASAPQ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及治疗后愿意继续使用的得分。结果共纳入71例COPD患者,其中能倍乐■-吸乐■组36例,吸乐■-能倍乐■组35例。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性别、年龄,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既往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的使用百分比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8周时,PASAPQ性能评分、总评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在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第8周时,35例(50.7%)患者偏好使用能倍乐■,26例(37.7%)患者偏好使用吸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COPD患者对两种装置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掌握能倍乐■的操作方法后,有偏好使用能倍乐■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吸入装置 患者满意度和偏好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
6
作者 万引 况卫丰 +4 位作者 陈轩 曾招军 张爱妹 李赞华 熊国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IL)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IL)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COPD患者,观察组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10、IL-17表达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IL-10、IL-17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682,P=0.021),IL-10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14,P=0.013),IL-17与肺动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r=0.171,P=0.152)。结论IL-2、IL-10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IL-17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高压 白介素-2 白介素-10 白介素-17
下载PDF
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0 TGF-β_(1) sPD-1和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
7
作者 许腾 郝立君 +1 位作者 刘红春 崔彦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sPD-1配体(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sPD-1配体(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合并反流性疾病,将其分别纳入合并组、未合并组。对比两组肺功能、IL-10、TGF-β_(1)、sPD-L1和sPD-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差异。结果:104例COPD患者中,32例合并GERD,占30.77%。合并组IL-10低于未合并组,其TGF-β_(1)、sPD-1、sPD-L1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FEV1、FEV1/FVC、FEV1%均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ASA-Q问卷咳嗽症状、咳嗽影响、咳痰症状、咳痰影响评分,以及mMRC评分和SGRQ问卷各项目评分、总分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1/3的COPD患者合并GERD,且GERD与患者更为强烈的炎症反应和sPD-1、sPD-L1高表达有关,并伴有更差的肺功能和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反流性疾病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张秀丽 刘涵 乔慧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O_(2))]、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FVC、PEF及FEV1/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O_(2)、SO_(2)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CO_(2)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h1/Th2和Th17/Treg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相比,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片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气分析指标 功能
下载PDF
“肺虚络瘀”病机观与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相关性探讨
9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将“肺虚络瘀”病机观为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的核心理论指导以探讨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合对COPD机制的现代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对COPD病理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进行分析与探... 将“肺虚络瘀”病机观为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的核心理论指导以探讨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合对COPD机制的现代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对COPD病理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氧化应激是COPD的重要病机之一;从肺虚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调节失调,提出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虚的微观病理表现基础;氧化应激及其产生的病理改变与“肺虚络瘀”具有相同的病机改变表现;通补肺络法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延缓COPD进程,从这3个方面深入探究COPD的“肺虚络瘀”病机制论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全面阐释COPD“肺虚络瘀”病机观的科学内涵,并从分子机制水平上诠释从肺络论治COPD的作用机制与靶点,为COPD的中医药治疗与其治疗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络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理机制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对比单用钙尔奇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覃家盟 冯洁美 +4 位作者 覃淑娟 陈书平 朱贵朝 吴文彬 韦英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76-79,100,共5页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与单用钙尔奇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与单用钙尔奇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给予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体重指数(BMI)、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指标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BMI、钙、磷、镁、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6MWD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AT评分、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较单用钙尔奇D在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观感受、骨密度值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上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下载PDF
基于MEK/ERK通路研究桂枝茯苓丸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与机制
11
作者 邓秀娟 杨亿然 +4 位作者 张真 谭宇军 刘雨 黄乐 胡学军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通过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32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通过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32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每组8只。另取8只未烟熏的小鼠为空白组。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每分钟通气量(MV)、呼气峰值流速(PEF)和吸气峰值流速(PIF),HE染色评估肺组织炎症,Masson染色观察气道重塑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1A1、COL3A1、MEK1、p-MEK1、ERK(1/2)和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MV、PIF和PEF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和气道重塑,且肺组织COL1A1、COL3A1、p-MEK1、p-ERK(1/2)、p-MEK/MEK和p-ERK(1/2)/ERK(1/2)均高于空白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MV、PEF、PI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肺组织COL1A1、COL3A1、p-MEK1、p-ERK(1/2)、p-MEK/MEK和p-ERK(1/2)/ERK(1/2)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的肺组织炎症和气道重塑改善。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MV、PIF、PEF水平高于桂枝茯苓丸组和PD98059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MV、PIF和PEF水平与PD98059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COL3A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PD98059组(P<0.05),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PD98059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COL3A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肺组织p-MEK1、p-ERK(1/2)、p-MEK1/MEK1和p-ERK(1/2)/ERK(1/2)低于PD98059组(P<0.05),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PD98059组小鼠肺组织p-MEK1、p-ERK(1/2)、p-MEK1/MEK1和p-ERK(1/2)/ERK(1/2)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能显著改善COPD小鼠气道重塑过程,抑制MEK/ERK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桂枝茯苓丸 气道重塑 MEK/ERK通路 PD98059 小鼠
下载PDF
问题导向模式联合预知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璐 杨英 孙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模式联合预知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抽签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预知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模式联合预知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抽签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预知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问题导向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各项指标、SGRQ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导向模式联合预知护理在COPD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模式 预知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疲劳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13
作者 范慧 邓冲 +2 位作者 喻珊 方磷 胡双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疲劳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为今后临床选择和开发高质量工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疲劳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为今后临床选择和开发高质量工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COPD相关性疲劳特异性评估工具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22日。使用“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的标准(COSMIN)指南”对纳入工具的方法学及测量属性特征进行系统评价,综合评定证据等级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8个COPD相关性疲劳特异性评估量表,曼彻斯特COPD疲劳量表(MCFS)为A级推荐,修订版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MFACIT-F)、疲劳影响量表(FIS-25)、COPD和哮喘疲劳量表(CAFS)、疲劳评估工具(TFT)、中文修订版曼彻斯特COPD疲劳量表(MCFS-C)、中文修订版疲劳影响量表(FIS-C)、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为B级推荐。结论MCFS量表有高等证据支持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中等证据支持结构效度,故暂被推荐使用,但适合我国的COPD相关性疲劳特异性评估工具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疲劳 症状组学 评估工具 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的标准指南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邱予骅 吴林梅 +3 位作者 陈美江 梁青莲 罗珍贞 梁志金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概况和动态前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COPD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2.R3软件分析该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关键词...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概况和动态前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COPD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2.R3软件分析该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文献特征,并结合图谱解读其含义。结果:最终纳入655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已形成2个规模较大的合作团队,钱叶长是发文量最高(12篇)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均为12篇)的研究机构;穴位敷贴等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是研究热点;血气指标、肺康复、子午流注、耳穴贴压、肺胀、肺功能等研究热度较高。结论:COPD中医护理技术已取得了阶段性发展,研究热点较为集中,但相关研究深度不足,建议不断丰富COPD病人中医护理研究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在COPD人群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护理技术 可视化分析 穴位敷贴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结构方程分析
15
作者 丁敏 王冰 贾春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610-613,共4页
目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辨证诊断和证型的量化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调研,应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结构方程对AECOPD中医证候进行系统的... 目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辨证诊断和证型的量化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调研,应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结构方程对AECOPD中医证候进行系统的研究。收集病例资料100例,数据分析软件选择R语言,首先经过探索性分析,利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提取出五个共因子,归纳为F1至F5,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证型辨证命名。结果通过结构方程初步揭示了AECOPD的疾病的五个常见的证型:风寒证、肾虚证、脾虚证、阴虚证、痰湿证,同时分析出了五大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AECOPD结构方程中各因子与临床证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结论AECOPD的基础证型是风寒、肾虚、脾虚、阴虚、痰湿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中医证候结构方程 数理统计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联合基于问题教学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婷婷 王子都 +1 位作者 张朝凤 张智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联合基于问题教学法(PB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医学院选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课程的80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L-PBL组和传...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联合基于问题教学法(PB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医学院选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课程的80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L-PBL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各40名。比较两组授课前后的测验结果,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操作技能;并比较两组课后的自我认知感受和满意度调查、课程改善意见问卷结果。结果课前测验中,CBL-PBL组操作技能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基础理论得分低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测验中,CBL-PBL组在病例分析、操作技能及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课后测验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组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PBL组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师生互动、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教学满意度分数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节省空闲时间分数低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课程改善意见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COPD临床教学效果,并且提高自我认知感受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基于问题教学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实践教学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
17
作者 张静 万黎 +2 位作者 姜玲 徐向静 张代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94-400,共7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肺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首先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小组人员共同查房,同时进行呼吸道管理、康复训练、营养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营养与免疫状况、情绪状况、治疗时间、生活质量及出院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与免疫状况,缓解不良情绪,改正不良的康复行为方式,缩短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防止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营养 免疫 情绪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R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虎 高文鑫 +1 位作者 刘华琼 刘伟丽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HRCT定量评估参数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COPD患者155例,均行肺功能及CT定量扫描检查,根据《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HRCT定量评估参数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COPD患者155例,均行肺功能及CT定量扫描检查,根据《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1~4级。所得CT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COPD患者LAA值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统计分析各组数据提示除右肺中叶,全肺、右肺、左肺及其他各肺叶的LAA%在不同COPD患者GOLD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GOLD 4级的患者分别与GOLD1、GOLD2、GOLD3患者的LAA%在全肺、右肺、左肺、双肺上叶、双肺下叶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预测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三个参数均与各肺叶LAA%有相关性,其中右肺比左肺相关性要高;双肺下叶与气流受限相关性要更高;双肺上叶与弥散相关性要更高。结论:HRCT测量的LAA%参数能够反映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对辅助评估COPD病情严重程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肿 计算机体层成像 功能
下载PDF
血清IL-8、ESM-1、VA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传 于卫民 +1 位作者 王嵘 李丽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血管黏附蛋白-1(VAP-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血管黏附蛋白-1(VAP-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42例(设为SCOPD组)、COPD急性加重期111例(设为AECOPD组),同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IL-8、ESM-1、VAP-1水平。对比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IL-8、ESM-1、VAP-1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肺功能、生化指标、病情程度相关性。评价血清各指标对SCOPD、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SCOPD组血清IL-8、ESM-1、VAP-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AECOPD组高于SCOPD组(P<0.05);IL-8、ESM-1、VAP-1与生化指标、COPD评估测试表(CAT)、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血清各指标联合诊断SCOPD与AE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IL-8、ESM-1、VAP-1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COP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能作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8 内皮特异性分子-1 血管黏附蛋白-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武晓敏 李雷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所有患者于入...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计算DFR。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18例病死,占比17.65%,纳入病死组,其余84例患者纳入生存组。病死组DFR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呈正相关关系(r=0.431,P<0.001)。绘制ROC曲线,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95,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病死患者DFR呈高表达,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