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现状:一项范围综述
1
作者 褚红玲 李姝润 +1 位作者 李信麟 陈亚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目的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程度与类别交叉为9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患者参与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结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患者参与 医疗质量 实施 范围综述
下载PDF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HIF-1α、ICAM-1变化及其意义
2
作者 陈丽萍 陈艳红 +3 位作者 冯平 张长洪 林卫佳 项保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气道重塑、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气道重塑、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20例ACO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ACOS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哮喘患者90例作为哮喘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0例作为COPD组,对比3组患者的血清YKL-40、HIF-1α、ICAM-1、气道重塑[气道管壁厚度(WT)、气道壁厚度/外径比值(TDR)、气道面积/总横截面积比值(WA)]、免疫功能指标[辅助T细胞1(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并按照病情程度对ACOS组进行分层对比分析。结果ACOS组患者YKL-40[(58.93±11.20)μg/L]、HIF-1α[(98.54±17.04)]μg/L、ICAM-1[(246.8±19.3)μg/L]均高于哮喘组[(32.66±5.94)μg/L、(64.11±10.30)μg/L、(221.0±16.8)μg/L]和COPD组[(45.76±8.14)μg/L、(67.48±9.85)μg/L、(196.3±17.4)μg/L](P<0.05);ACOS组患者WT[(1.10±0.29)mm]、TDR[(27.81±2.82)%]、WA[(46.73±5.11)%]均高于哮喘组[(0.63±0.18)mm、(21.70±2.55)%、(38.49±4.52)%]和COPD组[(0.94±0.22)mm、(24.35±2.63)%、(42.08±5.54)%],Th1[(10.11±2.34)%]、Th2[(2.24±0.56)%]、Th1/Th2[(4.51±0.96)]、Treg[(1.94±0.54)%]均低于哮喘组[(17.82±4.61)%、(2.41±0.58)%、(7.39±1.38)、(3.36±0.72)%]和COPD组[(22.03±4.83)%、(2.91±0.53)%、(7.57±1.43)、(2.61±0.66)%](P<0.05)。重度ACOS患者YKL-40[(72.25±9.81)μg/L]、HIF-1α[(116.63±15.50)μg/L]、ICAM-1[(269.6±18.7)μg/L]、WT[(1.40±0.26)mm]、TDR[(31.02±2.29)%]、WA[(50.56±3.81)%]、Th1/Th2[(7.57±0.77)]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Th1[(6.80±1.56)%]、Th2[(1.82±0.39)%]、Treg[(1.44±0.32)%]低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YKL-40、HIF-1α、ICAM-1诊断COPD发生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26、0.770(P均<0.05)。结论ACOS患者血清YKL-40、HIF-1α、ICAM-1水平升高显著,气道重塑更为明显,免疫功能受到的抑制程度更为严重,并且与病情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阻塞性疾病 重叠综合征 炎症 气道重塑 免疫功能
下载PDF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文芳 周逊 +3 位作者 丁美祝 陈艺萍 刘倩丽 谈馨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前组,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室原有的护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后组,该组患者则在科室引入实施创新改善项目:“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后接受护理管理,2组患者均观察、随访4周,比较2组误吸风险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HI)评分情况、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对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比得出,实施改善措施后,改善后组患者的误吸风险等级明显低于改善前组(P<0.05),2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后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随访4周结果显示,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改善后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明显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对比显示,改善后组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改善前组(P<0.05),患者对误吸相关预防措施的满意度评分较改善前组更高(P<0.05)。结论“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降低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此外,该模式还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疾病 老年患者 吞咽障碍 误吸风险
下载PDF
补肺息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炎症因子、CXCL13和TLR4水平影响
4
作者 陈周明 李炳荣 +1 位作者 骆松梅 张胜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补肺息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因子、TLR4和CXCL13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SCOPD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吸入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观察组在... 目的 探讨补肺息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因子、TLR4和CXCL13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SCOPD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吸入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肺息喘汤。两组治疗周期8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6MWT和CAT问卷评分,炎症因子、TLR4和CXCL13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SCOPD患者FEV1/FVC、PEF、FEV1和6MWT高于治疗前,而CAT评分、TNF-α、IL-6、IL-8、TLR4和CXCL1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8周SCOPD患者FEV1/FVC、PEF、FEV1和6MWT高于对照组,而CAT评分、TNF-α、IL-6、IL-8、TLR4和CXC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肺息喘汤对SCOPD患者治疗疗效显著,可减轻细胞炎症反应,及降低TLR4和CXCL13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喘汤 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 疗效 炎症因子 TOLL样受体4 趋化因子CXC配体13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外周血miR-29b和Klotho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桂珍珍 邱洁 +1 位作者 刘洁 曹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29b和可溶性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39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29b和可溶性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39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9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间、感染组抗感染治疗前后的血清miR-29b、Klotho水平进行对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b、Klotho表达水平对COPD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感染组共检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67.39%、26.09%和6.52%;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血清miR-29b、Kloth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感染组抗感染治疗有效患者miR-29b表达下降,而Klotho表达升高(P<0.05);且治疗有效患者miR-29b低于治疗无效患者,Klotho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9b、Klotho联合预测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高于二者单一检测的0.837及0.852。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miR-29b呈高表达,Klotho呈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对于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可作为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部感染 微小核糖核酸-29b KLOTHO 病原菌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筛查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 蒋永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全球死亡原因的慢性疾病,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由于早期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全球死亡原因的慢性疾病,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由于早期COPD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对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认识不足,肺功能检查普及率低等原因,COPD早期临床诊断和早期有效治疗的比例极低,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间。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肺功能衰退的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住院率,并提高早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OPD进行早期筛查,从而实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该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PD早期筛查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早期筛查 功能检查
下载PDF
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分析
7
作者 马海梅 张凯 +3 位作者 姜德 郭春华 尤丽 景玉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关键靶点进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参附汤活性成分主要有山奈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等,COPD疾病靶点有10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ABCB1、MMP2及CCND1等19个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参附汤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54条通路影响COPD的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参附汤可能通过调节ABCB1、MMP2及CCND1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慢性阻塞性疾病 炎症反应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降钙素原、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冯平 林卫佳 +6 位作者 张长洪 刘戴维 张志华 杨雅婷 马丽 张秀珑 苏菁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积分、PCT和EOS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治疗结束后1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和EOS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CT和EOS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FEV1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PEF、FEV1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与对照组26.67%(1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能够调节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降钙素原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有助于减少COPD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令胶囊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降钙素原 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 急性发作次数
下载PDF
固定三联吸入制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
9
作者 丁雪茹 李鹏 +3 位作者 刘慧敏 柯昌虎 李华 李志浩 《中国药业》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三联吸入制剂治疗急性加重风险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三联吸入制剂治疗急性加重风险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15日,收集固定三联吸入制剂治疗COPD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使用CHEERS 2022量表评价的文献质量均为高质量,其中6篇为GALAXY COPD模型、3篇为Markov模型、2篇为semi-Markov模型、2篇为决策树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固定三联吸入制剂较单药制剂、双联制剂、多吸入器三联制剂更具成本-效果,其中智利的1项研究表明,固定三联制剂氟替美维降价10%可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纳入研究受不同国家卫生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及国情限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亟需更多高质量的国内药物经济学研究,为我国COPD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吸入制剂 慢性阻塞性疾病 急性加重 药物经济学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基于“脏腑相关”探讨“肺-肠-脑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神志异常诊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琦 李雁 +2 位作者 陈一凡 张思碧 贾子龙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意识障碍等神志异常,其病变与肺、脑关系密切。现代研究发现,肺与肠道、肠道与大脑在生理上密切关联,提出“肺-肠轴”“脑-肠轴”,这与中医学“脏腑相关”视角下的“肺与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意识障碍等神志异常,其病变与肺、脑关系密切。现代研究发现,肺与肠道、肠道与大脑在生理上密切关联,提出“肺-肠轴”“脑-肠轴”,这与中医学“脏腑相关”视角下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脑肠相关”理论相似。COP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肺部气道炎症改变,通过“肺-肠轴”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受损,造成肠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稳态紊乱,使脑肠肽分泌异常;通过“脑-肠轴”引起脑肠互动失衡,间接对神经中枢、大脑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神志改变发生。因此,治疗需兼顾肺肠同治、脑肠同治,应用宣肺化痰、通腑泄浊、醒脑开窍之法,通过中药、针灸及导引功法等调节“肺-肠-脑轴”,改善及预防COPD患者神志异常表现。肠道菌群亦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未来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脑轴” 慢性阻塞性疾病 神志异常
原文传递
外泌体介导的miR-223-3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赵龙 李庆虹 +3 位作者 赵怡 李男 王敏 夏书月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M1巨噬细胞源外泌体(Exo)中miR-223-3p/HDAC2对肺上皮细胞(BEAS-2B)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镜、NTA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M1巨噬细胞外泌体。香烟烟雾诱导BEAS-2B建立COPD模型,将M1-Exo与... 目的探究M1巨噬细胞源外泌体(Exo)中miR-223-3p/HDAC2对肺上皮细胞(BEAS-2B)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镜、NTA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M1巨噬细胞外泌体。香烟烟雾诱导BEAS-2B建立COPD模型,将M1-Exo与COPD模型共培养,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共定位情况,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23-3p对HDAC2靶向调控关系。转染miR-223-3p mimic及inhibitor,qRT-PCR检测miR-223-3p、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DAC2蛋白表达。转染PcDNA及PcDNA-HDAC2,ELISA检测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DAC2、CX3CL1蛋白表达。建立COPD小鼠模型,给予Exo及miR-223-3p mimic干预,评估肺组织改变。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xo出现在BEAS-2B细胞核周围。qRT-PCR显示,miR-223-3p表达在Exo中升高,且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23-3p与HDAC2靶向结合。转染miR-223-3p mimic靶向抑制HDAC2,进而促进CX3CL1蛋白表达(P<0.05)。转染PcDNA-HDAC2可下调Exo源miR-223-3p的炎症反应及CX3CL1蛋白水平(P<0.05)。在COPD小鼠模型中,Exo及miR-223-3p mimic可减轻肺泡破坏程度(P<0.01)。结论M1巨噬细胞上调Exo中miR-223-3p表达,减少对HDAC2靶向抑制进而促进CX3CL1表达,Exo-miR-223-3p缓解COPD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巨噬细胞 外泌体 慢性阻塞性疾病 炎症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毛冰佳 朱玉芬 张繁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及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1.73±0.35)L、(3.53±0.42)L、(452.94±54.79)m,明显大(长)于对照组的(1.46±0.32)L、(2.95±0.38)L、(393.63±47.6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CAT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AS、SDS、CAT评分分别为(38.26±4.12)分、(40.72±5.67)分、(10.23±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2±5.33)分、(52.09±6.24)分、(16.72±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康复依从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稳定期 微信 家庭参与式 风险管理 功能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祁佩红 梁家绪 +2 位作者 李四保 刘志敏 樊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气道异常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为特点~([1])。近年来,我国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气道异常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为特点~([1])。近年来,我国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已超过27%,预计未来40年将持续增高,而且每年可能有540万人死于COPD相关疾病~([2]),COPD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精确诊断以及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稳定期 中医证型 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止喘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14
作者 张爱萍 陈珏 +5 位作者 王素梅 颜小明 崔益敏 王颖 张玉玲 李为春 《河北中医》 2025年第3期410-413,418,共5页
目的观察止喘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肺病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 目的观察止喘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肺病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止喘灵注射液,均持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0/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d和治疗7 d时,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7 d时低于本组治疗4 d时,且治疗4 d和治疗7 d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喘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且不会导致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和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止喘灵注射液 功能
下载PDF
陈斯宁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总结
15
作者 李瑞祥 朱洽彬 +2 位作者 冯洁 王浩舟 田洋 《广西中医药》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陈斯宁教授认为“脾虚痰阻”为其中医核心病机,创新性地提出“重视脾胃,培土生金、理气化痰”的中医防治COPD理论框架,治疗强调分期辨证论治,从肺、脾、肾三脏的整体调节着手,遵循燥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陈斯宁教授认为“脾虚痰阻”为其中医核心病机,创新性地提出“重视脾胃,培土生金、理气化痰”的中医防治COPD理论框架,治疗强调分期辨证论治,从肺、脾、肾三脏的整体调节着手,遵循燥湿化痰、清热化痰、补肺脾肾等核心治疗原则,强调未病先防,临证用药灵活应变,合理化裁,取得了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陈斯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09-012,共4页
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包括缩... 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联合个性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EV₁、FVC、FEV₁/FVC)、呼吸肌功能指标(MIP、MEP)及生活质量评分(CAT量表)。结果 干预组FEV₁提高至(1.68±0.42)L,FVC提高至(3.05±0.71)L,MIP提高至(58.35±9.58)cmH₂O,MEP提高至(75.83±11.86)cmH₂O,CAT评分降低至(15.24±3.86)分。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COPD稳定期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生活质量,为COPD稳定期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 呼吸训练 营养支持 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17
作者 王红 王青 +3 位作者 张建薇 孟丽君 田婷 邓慧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评价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的多组分运动干预方案。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72例稳定期老年C... 目的评价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的多组分运动干预方案。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72例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组分运动干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Fried衰弱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mMRC评分、Fried衰弱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而言,坚持规律的多组分运动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康复措施,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人衰弱程度,还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运动 慢性阻塞性疾病 衰弱 老年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陈洁 张晓丰 钟明媚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09例AECOPD病人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48)和生存组(n=861),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住院期间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09例AECOPD病人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48)和生存组(n=861),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回归模型对住院死亡的预测能力。利用R评估病人年龄与院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优势比(OR)=1.20,95%置信区间(CI):(1.09,1.31)],前一年住院次数[OR=1.49,95%CI:(1.12,1.9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OR=1.07,95%CI:(1.02,1.11)],家庭无创通气[OR=5.92,95%CI:(1.37,25.58)],糖尿病[OR=5.49,95%CI:(1.32,22.77)]是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五项独立危险因素预测AECOPD住院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8,0.93),临界值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52。利用分段回归模型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显示最佳拐点年龄为85岁,大于85岁病人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OR=2.50,95%CI:(1.40,4.30)]。结论年龄、前一年住院次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家庭无创通气、糖尿病是AECOPD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发现AECOPD病人中有死亡风险的人群,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能会减少住院短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死亡 危险因素 年龄 无创通气
下载PDF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陆晓玲 李宗菊 +3 位作者 吴晨 管兵如 钱璐 唐婷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9-184,196,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浙江医院确诊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5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6例)和对照...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浙江医院确诊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5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稳定期吸入剂+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肺益肾方加减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s,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咳嗽能力评分、咳痰难度评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监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8周,FEV1、FEV1%均有升高,CAT评分、咳嗽难度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咳嗽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FVC治疗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在治疗4周、8周,CAT评分降低、咳嗽难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咳嗽能力、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FVC在治疗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益肾方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对肺康复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肾气虚 益肾方 功能 慢性阻塞性疾病评估测试 咳嗽能力 体质量指数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