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橡胶树褐根病0.5%戊唑醇膏剂的研制
1
作者 田方 梁晓宇 +5 位作者 李坤林 周绍尧 曹志奇 李增平 王萌 张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料、增稠剂、渗透剂和保湿剂进行筛选,制备了一种防治橡胶树褐根病的膏剂。随后,通过对外观、附着性、黏度、pH值、稳定性、成膜性及固含量流失率等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了膏剂的最佳配方为:0.5%(质量分数,余同)戊唑醇、20%纳米硅藻土、2%羧甲基纤维素钠、6%乌迪尔树皮穿透剂、5%凡士林、5%棕榈油、5%乙二醇,余量为水。制备的膏剂为乳白色黏稠状,呈弱碱性,附着性强,黏度高,冷热储合格,成膜薄且有韧性,膜的固含量流失率为13.95%,耐雨水冲刷能力强。0.5%戊唑醇膏剂经过橡胶植株茎基部施药,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结合QuEChERs法检测橡胶根中戊唑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施药后24 h即可在植株根部检测到戊唑醇,96 h含量达到5.49 mg/kg,说明戊唑醇能穿透茎部树皮向下传导至根部。综上所述,膏剂剂型的研制为橡胶树褐根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褐根病 戊唑醇 膏剂 配方筛选 根部检测
下载PDF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的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试验简报
2
作者 张顾旭 陆爽 +1 位作者 武雯 王春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为科学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特以不同浓度的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作为浸种药剂,研究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或4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 为科学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特以不同浓度的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作为浸种药剂,研究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或4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可以安全发芽且发芽率较高;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2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大多无法出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 浸种 发芽率 安全性
下载PDF
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3
作者 赵丽丽 李子钦 +7 位作者 史志丹 牟春雨 皇甫海燕 齐桂强 宋培玲 燕孟娇 皇甫九茹 杨永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为明确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9株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诱导结合药剂筛选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开展了抗药性遗传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致... 为明确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9株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诱导结合药剂筛选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开展了抗药性遗传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致病力、靶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测定等研究。结果显示:119株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范围为0.0121~0.8907μg/mL,平均值为0.2403±0.1365μg/mL,呈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田间抗药性菌株;经室内诱导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19AH-5A、19AH-5C,对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是野生型敏感菌株的5.857和12.903倍;此外,抗药性菌株19AH-5C的生物学特性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而19AH-5A的致病力下降严重;2株抗药性菌株中戊唑醇靶标蛋白的编码基因CYP51的碱基序列与敏感菌株完全一致,未发现可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碱基突变,但在戊唑醇培养条件下,抗药性菌株19AH-5C中靶基因CYP5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3.72倍。油菜核盘菌在戊唑醇选择压力下可产生抗药性菌株,根据119株核盘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研究结果判断,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存在中等抗药性风险,因此使用戊唑醇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应持续开展病原菌抗药性水平监测,同时可将不同作用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田间抗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戊唑醇 抗药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恶苗病防效的影响初探
4
作者 徐柳 关洪丹 +3 位作者 张美英 许佳君 朱爱萍 黄蓓荣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9-120,共2页
为探明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进行水稻种子浸... 为探明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进行水稻种子浸种,在播种后测定了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并于秧苗期调查了恶苗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和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较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均在88%以上,且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 浸种 恶苗病 发芽率 防效
下载PDF
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5
作者 李敏 吴玉星 +1 位作者 李建成 马爱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600 mg/kg)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对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1500倍液和1000倍液(对应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25、300和450 mg/kg)处理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用量条件下,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其中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超过90%,二者差异不显著;2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接近90%。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3种用量处理的防效均高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5%咪鲜胺水乳剂2种单剂处理。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的防效与防治苹果炭疽病常用药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相当;而1000倍液和1500倍液的防效高于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各用量处理均未观察到药害发生,对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有效成分用量225~300 mg/kg为宜,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咪鲜胺 苹果炭疽病 药效试验
下载PDF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6
作者 薛金龙 张顾旭 +3 位作者 陈时健 陆爽 武雯 王佳吉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为验证UPL公司生产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等,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 为验证UPL公司生产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等,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略优于当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剂,因此该药剂适合在水稻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培玲 金社林 +4 位作者 黄瑾 孙振宇 张勃 贾秋珍 李国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8-642,共5页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苗期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P<0.05),达到88.35%以上.因此,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可在生产上作为小麦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戊唑醇 悬浮种衣剂 种子包衣 小麦条锈病 苗期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永熙 程海燕 +5 位作者 李栋 武杨柳 周春然 周翼璐 董勤勇 潘灿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为评估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膳食风险,开展了8个典型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收获期2种农药残留物在桃中的最终残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通过改进,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残留的分... 为评估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膳食风险,开展了8个典型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收获期2种农药残留物在桃中的最终残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通过改进,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1~4.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进样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06)。添加水平为0.01~4.0 mg/kg时,桃中吡唑醚菌酯的回收率范围为88%~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18.7%,戊唑醇的回收率范围为96%~106%,RSD为0.8%~13.2%。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全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9~13.9 d和5.4~8.9 d;在桃全果中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037和0.053 mg/kg,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0.16和0.24 mg/kg。距末次施药后28 d,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量对风险商(RQ)的贡献率(RQc)分别为0.02%和0.03%,说明通过桃摄入的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较低。对于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ESTI)分别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4%和2%,对于1~6岁儿童分别占2%和4%,短期膳食暴露风险亦处于可接受水平。基于本次规范残留试验结果,总体上可认为,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标签推荐的方式施用,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树上使用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均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戊唑醇 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国内葡萄白粉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
9
作者 高琪 刘梅 +3 位作者 谭海芸 王琦 李兴红 张玮 《农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明确国内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对葡萄白粉病菌CYP51基因第495位点突变A495T的检测,分析国内5个省份分离获得的134株菌株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 为明确国内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对葡萄白粉病菌CYP51基因第495位点突变A495T的检测,分析国内5个省份分离获得的134株菌株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国内葡萄白粉病菌对戊唑醇已出现抗药性,抗性频率为35.07%,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孢子萌发法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_(50)范围为0.085~280.917μg/mL,均值为24.208μg/mL,不同地区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2.5~3304。孢子萌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间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并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粉病菌 戊唑醇 抗药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孢子萌发
下载PDF
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10
作者 李开瑞 刘啸林 +4 位作者 李奉杰 慕建州 涂晓慧 程婷 贾明宏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建立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新鲜玉米籽粒,经过粉碎、初次冷冻干燥、复溶加标、一次混匀、二次冷冻干燥、粉碎、研磨、过筛、二次混匀、均匀性初检、分装,制得一批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 建立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选用新鲜玉米籽粒,经过粉碎、初次冷冻干燥、复溶加标、一次混匀、二次冷冻干燥、粉碎、研磨、过筛、二次混匀、均匀性初检、分装,制得一批玉米粉中戊唑醇基体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8家应用型实验室对其联合定值,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通过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得到玉米粉中戊唑醇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为0.432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302 mg/kg,该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可稳定保存至少26周。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基体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与稳定性,为玉米粉中戊唑醇检测的方法开发、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标准物质 玉米粉 戊唑醇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下载PDF
戊唑醇钴(Ⅱ)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11
作者 李洁 裴晓燕 马海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合成了一种钴(Ⅱ)配合物[CoL_(4)Cl_(2)],并研究了该类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采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其在温度283.15~353.15 K范围内的摩尔比热容(C_(p,m)),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其摩尔比热容,并计算了该实验温度范围下的热力学数据... 合成了一种钴(Ⅱ)配合物[CoL_(4)Cl_(2)],并研究了该类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采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其在温度283.15~353.15 K范围内的摩尔比热容(C_(p,m)),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其摩尔比热容,并计算了该实验温度范围下的热力学数据H_(T)-H_(298.15 K)和S_(T)-S_(298.15 K)。此外,采用DC08 Calvet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测定了[CoL_(4)Cl_(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该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在298.15 K时,在DMF中的溶解焓为45.61±0.7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Ⅱ)配合物 戊唑醇 晶体结构 摩尔比热容 溶解焓
下载PDF
新疆枣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12
作者 宋月凤 王静茹 +2 位作者 国立耘 赵思峰 朱小琼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_(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_(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91)、(0.764±0.178)、(0.776±0.421)μg/mL。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EC_(50)频数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其平均EC_(50)值可以作为敏感基线。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戊唑醇与异菌脲、咪鲜胺及咪鲜胺与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株的抑制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084、0.161。综上所述,3种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因此,生产中可以将3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戊唑醇 异菌脲 咪鲜胺 敏感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志伟 魏秀华 +6 位作者 于海涛 宋顺 刘亚男 张桂珍 张国栋 王文华 王开周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7期93-96,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450、675、900 mL/h... 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450、675、900 mL/hm^(2)(制剂用药量)于扬花末期喷施1次,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依次为37.06%、47.25%和50.00%;于扬花初期、末期间隔8 d喷施2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依次为61.27%、72.60%和84.84%。喷施该杀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与不喷施对照相比,喷施1次增产比例分别为18.54%、21.49%和22.13%,喷施2次增产比例分别为23.77%、25.05%和28.43%。防治小麦白粉病可根据发病程度,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扬花初期和末期连喷2次,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丙硫菌唑 戊唑醇 白粉病 田间防效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效果研究
14
作者 唐树怀 邓毅书 +4 位作者 刘艳春 浦恩堂 吴志云 代雪芳 马强 《蔬菜》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影响,通过对黄花菜进行戊唑醇残留浸泡试验,实验室内模拟加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水洗、焯水、浸泡、水洗—焯水—浸泡)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影响,通过对黄花菜进行戊唑醇残留浸泡试验,实验室内模拟加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水洗、焯水、浸泡、水洗—焯水—浸泡)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单独水洗、焯水、浸泡处理时,戊唑醇浓度与去除率呈正相关,戊唑醇残留量越高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明显;处理时间和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率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增加,去除率增大;3种处理方式中焯水对黄花菜中戊唑醇的去除率最高,去除效果最好,焯水7 min,去除率最高可达83.05%;水洗时间0~3 min、焯水时间0~3 min、浸泡时间0~30 min期间去除率变化幅度高,去除速度最快,之后去除率变化幅度均变缓,趋于稳定;建议鲜食黄花菜的加工流程为:水洗3 min→焯水3 min→浸泡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式 黄花菜 戊唑醇残留 去除
下载PDF
基于胆汁酸稳态干扰研究戊唑醇暴露对大鼠阿替洛尔口服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陶全 徐雨静 +4 位作者 张宇峰 陶雨晨 庄绪镇 尹登科 杨晔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495-502,共8页
目的:基于胆汁酸(Bile acid,BAs)稳态干扰,探讨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Tebuconazole,TEB)对阿替洛尔(Atenolol,AT)口服吸收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连续28 d灌胃给予大鼠3 mg/kg TEB,建立大鼠TEB暴露模型;LC⁃MS/MS检测正常和TEB暴露大鼠... 目的:基于胆汁酸(Bile acid,BAs)稳态干扰,探讨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Tebuconazole,TEB)对阿替洛尔(Atenolol,AT)口服吸收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连续28 d灌胃给予大鼠3 mg/kg TEB,建立大鼠TEB暴露模型;LC⁃MS/MS检测正常和TEB暴露大鼠小肠内容物中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与牛磺脱氧胆酸的水平;正常和TEB暴露大鼠分别灌胃给予AT(10 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经眼眶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检测AT血药浓度变化,使用DAS药动学软件拟合获得AT的药动学参数;以正常大鼠建立肠循环灌注模型,分别以正常和TEB暴露大鼠小肠内胆汁酸水平配制含荧光黄肠灌注液,检测肠组织对荧光黄的吸收和渗透能力,以及肠灌注后的氧化应激和ZO⁃1表达水平。结果:TEB暴露增加了肠道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与牛磺脱氧胆酸的水平(P<0.001);与正常大鼠相比,TEB暴露大鼠的AT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P<0.05),达峰时间显著延迟(P<0.05);TEB诱导的BAs稳态变化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该作用与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相关。结论:TEB暴露可通过干扰肠道BAs稳态影响阿替洛尔口服吸收行为,可能会影响AT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阿替洛尔 胆汁酸 药动学 紧密连接蛋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微塑料对戊唑醇在蚯蚓体内富集的影响
16
作者 崔宁 李青益 +1 位作者 王金佩 张婉菁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5-69,共5页
选取蚯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蚯蚓体重、体内的戊唑醇浓度以及BSAF值,探究微塑料对戊唑醇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添加10 mg/kg戊唑醇的对照组中,蚯蚓体内戊唑醇的富集浓度为5.6~17.5 mg/kg;向对照组中额外加... 选取蚯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蚯蚓体重、体内的戊唑醇浓度以及BSAF值,探究微塑料对戊唑醇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添加10 mg/kg戊唑醇的对照组中,蚯蚓体内戊唑醇的富集浓度为5.6~17.5 mg/kg;向对照组中额外加入0.2%(m/m)聚氯乙烯后,蚯蚓体内富集的戊唑醇浓度升高,富集浓度为6.0~18.4 mg/kg;加入1.0%(m/m)聚氯乙烯后,戊唑醇在蚯蚓体内的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富集浓度为7.1~25.6 mg/kg,且微塑料的加入可显著降低蚯蚓的体重。生物-土壤富集因子(BSAF)值也表明,微塑料存在条件下,可显著增加蚯蚓对戊唑醇的富集。本研究旨在为评估戊唑醇及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安全使用三唑类农药和大田地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蚯蚓 戊唑醇 生物富集
下载PDF
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析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钊 张常庆 +2 位作者 侯影 余德勉 梁观凤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28-33,共6页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Kromasil C_(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表明,啶氧菌酯、戊唑醇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和0....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30%啶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Kromasil C_(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表明,啶氧菌酯、戊唑醇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和0.99992,标准偏差分别为0.0001和0.0002,变异系数分别为0.14%和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6%和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氧菌酯 戊唑醇
下载PDF
HPLC法分析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含量
18
作者 谭正莹 龚会琴 +1 位作者 杨鸿波 代前冲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采用HPLC法建立检测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PDA检测器,对试样中的戊唑醇和肟菌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该分析方法中戊唑醇和肟菌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采用HPLC法建立检测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PDA检测器,对试样中的戊唑醇和肟菌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该分析方法中戊唑醇和肟菌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48%和0.5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100.3%。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是检测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含量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肟菌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住友化学推出杀菌剂inpyrfluxam+戊唑醇复配产品
19
《中国农药》 2023年第12期56-56,共1页
近日,住友化学透露,其最新推出的ExcaliaMax(inpyrfluxam+戊唑醇)杀菌剂已在巴西获得登记,用于防治谷物和种子腐烂病以及大豆茎折病。此类疫病可严重降低谷物质量及生产力,特别是在马托格罗索州地区。
关键词 戊唑醇 杀菌剂 腐烂病 疫病 复配产品 谷物 生产力
下载PDF
君丝特土壤微生物菌种和碧护、戊唑醇拌种剂对饲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唐玮琦 杨春桃 +3 位作者 廖晓蓉 程明军 伍文丹 李洪泉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了探究君丝特土壤微生物菌种和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拌种对饲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熟化土壤上撒播不同比例君丝特土壤微生物菌种和用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拌种的燕麦、箭筈豌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胚芽长、... 为了探究君丝特土壤微生物菌种和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拌种对饲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熟化土壤上撒播不同比例君丝特土壤微生物菌种和用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拌种的燕麦、箭筈豌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胚芽长、胚根长、地上部干重。结果表明,使用君丝特微生物菌种和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拌种对饲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适量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燕麦、箭筈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当燕麦、箭筈豌豆、碧护、戊唑醇拌种剂比例为1 600∶960∶1∶1时,燕麦、箭筈豌豆种子地上部分的生物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丝特 碧护 戊唑醇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