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端棻是否在戊戌政变前“托病”请假——兼论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的可靠性及其他 被引量:7
1
作者 冯祖贻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李端棻在戊戌政变前请病假,以至政变初期他是旁观者,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记述了事件经过,并指出"托病"请假以避祸端正是陈的画策。一个时期以来,贵州的评论者或回避此事,或认为是陈的"歪曲"。通过对当时形势及... 李端棻在戊戌政变前请病假,以至政变初期他是旁观者,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记述了事件经过,并指出"托病"请假以避祸端正是陈的画策。一个时期以来,贵州的评论者或回避此事,或认为是陈的"歪曲"。通过对当时形势及陈、李关系,两人为人为官态度等方面表现的分析,陈夔龙的记述应该是是真实可信的,《梦蕉亭杂记》一书史料价值很高。一些同志为尊者讳的作法,既不实事求是也无必要。李端棻的"托病"并不影响对他一生的正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李端棻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 人物评价
下载PDF
戊戌政变研究三题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忠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64,共6页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以及对史料解读的不同,学界对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仍存在一些分歧。从戊戌七月朝局的变迁与慈禧训政的关系看,日益趋新的光绪帝过多看到的是朝臣们“守旧”的一面,从而导致君臣之间关系紧张乃至恶化;御史杨崇伊于八月...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以及对史料解读的不同,学界对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仍存在一些分歧。从戊戌七月朝局的变迁与慈禧训政的关系看,日益趋新的光绪帝过多看到的是朝臣们“守旧”的一面,从而导致君臣之间关系紧张乃至恶化;御史杨崇伊于八月初三日吁请训政是后党策划密谋的产物,慈禧并非不知情;至于康有为在政变后宣称康党在戊戌六月便开始设法联络袁世凯、掌握军队,试图采取军事手段对付后党的说法,恐不可信,策划联袁采取非常措施应是八月初三见到光绪帝密诏后康党作出的冒险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杨崇伊 康有为 袁世凯
下载PDF
戊戌政变后废帝与反废帝的斗争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卫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72,共9页
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以及围绕着这一矛盾而展开的斗争,是晚清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戊戌政变前的帝后党争,已有相当多的文著论及,但对此事件的延续——戊戌政变后的废帝谋动,却尚未见有系统论列。本文就此试作述论。一从甲午前后开始显现... 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以及围绕着这一矛盾而展开的斗争,是晚清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戊戌政变前的帝后党争,已有相当多的文著论及,但对此事件的延续——戊戌政变后的废帝谋动,却尚未见有系统论列。本文就此试作述论。一从甲午前后开始显现的帝后矛盾,到戊戌年间演化成势不两立。终于,在百日维新后期,双方政争以流血杀戮的极端方式摊牌,结果是帝党顷刻瓦解。所存者,只是一个囚困瀛台有名无实的皇帝。不过,这种“名”与“实”不相符的情况仍潜伏着危机。载湉保有的皇帝名义仍在被某些政治势力所利用,并可能成为帝党东山再起的契因。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慈禧 李鸿章 晚清政治史 义和团 康有为 荣禄 百日维新 光绪帝 政治势力
下载PDF
戊戌政变后的社会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敏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戊戌政变后,虽有统治者严酷的言禁,但社会各界仍对相继发生的事件相当关注,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态度。当时参与较多的报纸,如《中外日报》、《国闻报》、《申报》、《知新报》和《清议报》等都刊登了相关报道和文章,从不... 戊戌政变后,虽有统治者严酷的言禁,但社会各界仍对相继发生的事件相当关注,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态度。当时参与较多的报纸,如《中外日报》、《国闻报》、《申报》、《知新报》和《清议报》等都刊登了相关报道和文章,从不同立场对政变作出各种反应和思考。与此同时,包括各级官员、各类知识分子和各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或公开或私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这些出自各方面的舆论,说明政变后的社会舆论比较复杂,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时局的不同主张以及先进与落后势力的复杂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舆论 《申报》 《知新报》 戊戌政变
下载PDF
从《戊戌政变记》看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柳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67-67,共1页
戊戌变法是梁启超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失败不仅给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中对变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 戊戌变法是梁启超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失败不仅给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中对变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戊戌政变记》,不仅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于戊戌变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可以更加客观、更为冷静地审视这场伟大而又悲壮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下载PDF
论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松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8-74,共7页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 ,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 ,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 ,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 ,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 ,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础 ;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 ,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 ,要求树立“新民”榜样 ,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人权 民权思想 戊戌政变 民主制度
下载PDF
康有为海防建设思想研究—以戊戌政变前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晚清朝野上下开始重视海防建设,一些有识之士更著书立说,以宣传海防思想。康有为作为"戊戌维新"的领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了一整套海防建设思想,从海军力量建设,兵船、舰队管理,海...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晚清朝野上下开始重视海防建设,一些有识之士更著书立说,以宣传海防思想。康有为作为"戊戌维新"的领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了一整套海防建设思想,从海军力量建设,兵船、舰队管理,海军学堂设立等方面,对戊戌政变前国内外海防建设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对近代乃至当代海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海防建设 戊戌政变
下载PDF
论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 姚海燕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接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的新闻观念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某些问题上,他改变了原有的观点;更深入地探讨了一些问题;更广泛地涉及了新闻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这种变化反映...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接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的新闻观念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某些问题上,他改变了原有的观点;更深入地探讨了一些问题;更广泛地涉及了新闻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这种变化反映了梁启超个人对新闻事业理解的深入,以及那个时代的新闻学者对新闻客观规律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形成时期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梁启超 新闻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下载PDF
试论戊戌政变与清末新政间的湖南教育
9
作者 靳环宇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戊戌政变发生后,湖南的教育革新受到顿挫与厄抑,但是在这种反动局面之下仍有许多趋新的特色存在,并且不仅限于教育领域。这一趋新特色的存在有着浓厚的社会原因,虽在当时表现为一种暗潮,却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和潮流。而新旧之争... 戊戌政变发生后,湖南的教育革新受到顿挫与厄抑,但是在这种反动局面之下仍有许多趋新的特色存在,并且不仅限于教育领域。这一趋新特色的存在有着浓厚的社会原因,虽在当时表现为一种暗潮,却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和潮流。而新旧之争是认识当时社会上顿挫与趋新特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湖南 教育 顿挫 趋新
下载PDF
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
10
作者 郭霞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对于这个观点,现代史学家已批驳甚多,结论是否定的。但是对引起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遍阅有关史料,结合前人论述,可以看出,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伊藤博文的访...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对于这个观点,现代史学家已批驳甚多,结论是否定的。但是对引起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遍阅有关史料,结合前人论述,可以看出,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伊藤博文的访华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 慈禧 伊藤博文 戊戌政变
下载PDF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考--时事小说与戊戌政变史再解读
11
作者 陆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7,共8页
清末康梁题材的通俗小说《捉拿康梁二逆演义》,因其成书于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对考察当时舆论环境不无意义。作为一部基于反维新立场的时事小说,《捉拿康梁二逆演义》综合利用见于京报或报刊的上谕、折奏等官书文献,并及各种时事报道乃... 清末康梁题材的通俗小说《捉拿康梁二逆演义》,因其成书于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对考察当时舆论环境不无意义。作为一部基于反维新立场的时事小说,《捉拿康梁二逆演义》综合利用见于京报或报刊的上谕、折奏等官书文献,并及各种时事报道乃至士大夫口耳相传的逸闻,材源不拘新旧,兼备即时性和多样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小说中归在杨深秀、林旭名下的“狱中诗”,与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等主流历史叙事所载的通行版本颇有出入。比勘之下,小说本很可能更接近原貌。历史叙事与小说构思并非截然划界,小说也有可能比史撰更近“真实”,或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对历史叙事进行“再解读”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 戊戌政变 时事小说
下载PDF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编纂思想略论
12
作者 舒习龙 詹灵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梁启超撰著的《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中。在编纂思想上,作者确立了具有比较系统和严密的指导思想,即确立“史迹集团”,以扩大纪事本末体的记... 梁启超撰著的《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中。在编纂思想上,作者确立了具有比较系统和严密的指导思想,即确立“史迹集团”,以扩大纪事本末体的记载范围和强化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确立“以传记之法,来改造纪事本末之体”,重视伟人在纪事本末中的作用;重视史论,阐明作者对历史进程的观点和看法。《戊戌政变记》在编纂方面的实践,表明它是纪事本末体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过渡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编纂思想 梁启超 纪事本末体 辩证认识 指导思想 比较系统 逻辑联系 历史进程 作者 代表作 传统型 史书
下载PDF
戊戌政变后蔡元培辞官直接动因考析
13
作者 陈向科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5-66,共2页
戊戌政变后,蔡元培毅然弃官归里,直接动因在于戊戌政变的刺激:崇拜之人如谭嗣同喋血,皇上遭囚禁,师友被革职。他愤懑却又无可奈何。这促使他认识到"清廷之不足为","无可希望"。愤激之余,惟有离京返乡探索救国之他路。
关键词 蔡元培 戊戌政变 谭嗣同 翁同稣 张元济
下载PDF
戊戌政变前康有为的军事改革思想研究
14
作者 陈旭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7-100,共4页
康有为的军事思想是近代军事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社会形势下逐渐形成的。康有为认为救亡图存必须大力发展军事,并针对国内危机和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发展建议和对策。本文以戊戌政变之前为中心从改... 康有为的军事思想是近代军事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社会形势下逐渐形成的。康有为认为救亡图存必须大力发展军事,并针对国内危机和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发展建议和对策。本文以戊戌政变之前为中心从改革兵制、创建新式军事学堂、改革军械、加强军队后勤保障建设等方面对戊戌政变前康有为的军事思想做一定的剖析。对康学研究、近代军事思想及当代军事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军事 戊戌政变
下载PDF
关于戊戌政变二三事之管见 被引量:9
15
作者 孔祥吉 《历史档案》 1983年第3期99-105,共7页
戊戌政变是晚清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是慈禧、荣禄等封建顽固派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这一事件的结果,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维新志士的被杀戮以及顽固派的重新上台执政。
关键词 慈禧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 光绪帝 维新派 荣禄 袁世凯 训政 颐和园 光绪皇帝
下载PDF
浅谈袁世凯叛变与戊戌政变之关系
16
作者 程秀梅 《天府新论》 2005年第B11期254-255,共2页
戊戌政变时袁世凯确实出卖了维新派,把维新派的计划告诉了荣禄,但这并不是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只是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关键词 袁世凯叛变 戊戌政变 维新派 荣禄 清朝末年
下载PDF
从教科书的编写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戊戌政变》一课为例
17
作者 张丽媛 陈志刚 《教育科学文摘》 2009年第3期49-50,共2页
1.对慈禧太后的定性 教科书描述为慈禧落后守旧、顽固不化,在一开始就反对变法,并且在变法之初处处对光绪帝进行掣肘。最后绞杀变法。但慈禧真的在一开始就反对变法吗?
关键词 教科书 能力的培养 戊戌政变 历史思维 编写 慈禧太后 变法 光绪帝
下载PDF
戊戌政变后中日结盟事件始末及其分析
18
作者 唐奇芳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戊戌政变后,在中日有关人员的策划下,清政府曾经派出刘学询、庆宽到日本谋求中日结盟,但最终失败。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其他学者未曾提到的材料对于这一事件的始末进行某些整理和补充,并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戊戌政变 刘学询 庆宽出使 中日结盟
下载PDF
戊戌政变轶闻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传儒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7-53,46,共8页
一九二五年,余入清华园,从梁新会先生受学。以整理讲稿之故,每周必相见几次。新会健谈,讲学之余,有时涉及往事。一九二七年,新会患便血症,割肾,缠绵数月,辍讲。息影天津意租界私第养疴。是年夏,余自北京经天津南下,新会留住若干日,每晚... 一九二五年,余入清华园,从梁新会先生受学。以整理讲稿之故,每周必相见几次。新会健谈,讲学之余,有时涉及往事。一九二七年,新会患便血症,割肾,缠绵数月,辍讲。息影天津意租界私第养疴。是年夏,余自北京经天津南下,新会留住若干日,每晚必围坐园庭,听讲故事。偶有所问,亦不厌详答。其间,涉及戊戌政变的掌故甚多,有许多与文献所载有出入,有的甚至与文献相反,有的又为文献所不载。兹赘录之,以补文献之不足。一、袁世凯覆雨翻云戊戌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关键性的一件大事。假如维新运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戊戌政变 康有为 南海 慈禧太后 谭嗣同 光绪 公度 维新运动 总理衙门
下载PDF
激进改革与温和改良的较量——戊戌政变新探
20
作者 张秀丽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刺激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帝后的权力之争,但同时也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政见之争,是一场关于奉行康有为的激进主义还是继续坚持温和的自强改革路线的政争。因此,政变以后变法得以在洋务自强运动的基础上继续施行。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慈禧 激进主义 改良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