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囫囵的、谱和的艺术:黄氏一家与民国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
1
作者 吴晓宇 许哲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39,共6页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帮助下,梳理和分析他们对民国戏剧电影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主要涵盖其对中国导演理论的建设、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的实践以及其中孕育的写意戏剧观的初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发展史 戏剧电影 黄佐临 黄蜀芹 电影符号 黄氏 写实主义戏剧 导演理论
下载PDF
摄影镜头语言、视域在戏剧电影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孙雷 刘则汐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摄影镜头语言和视域是影视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对于戏剧电影的艺术表现和传达影片情感、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究摄影镜头语言在戏剧电影中的应用,并选取三部代表性的国内戏剧电影进行案例分析。
关键词 摄影镜头语言 视域 视角 戏剧电影 情节 氛围
下载PDF
戏剧电影化:夏衍剧作审美价值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斯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夏衍的创作是在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思潮的交汇、冲击、影响中走向成熟的。他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现实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理念。戏剧电影化是夏衍剧作的独创之处,有着特定的"上海语境"... 夏衍的创作是在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思潮的交汇、冲击、影响中走向成熟的。他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现实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理念。戏剧电影化是夏衍剧作的独创之处,有着特定的"上海语境"和"蒙太奇"等电影手法的影响。研究夏衍戏剧创作的电影化倾向,可以窥探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 戏剧电影 上海语境 审美价值 蒙太奇
下载PDF
影剧界一代师表——著名戏剧电影艺术家章泯 被引量:1
4
作者 封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142-156,共15页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和教育家、著名戏剧导演、左翼舞台艺术的奠基人、前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章泯同志逝世十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对中国戏剧和电影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北京电影学院在京召...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和教育家、著名戏剧导演、左翼舞台艺术的奠基人、前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章泯同志逝世十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对中国戏剧和电影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北京电影学院在京召开《纪念章泯同志诞辰八十周年、逝世十周年座谈会》。本刊发表纪念章泯同志的文章三篇,以表示电影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我们的老院长章泯同志的深切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电影学院 剧本 演员 艺术家 戏剧电影 戏剧电影 师表
下载PDF
戏剧电影中接受美学的走向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琴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2-145,159,共5页
八十年代初,接受美学一经介绍到中国,就被许多正困扰在戏剧电影窘境中不得脱身的理论工作者们所采纳,并转而将其思想、观点、方法融入艺术实践之中,于是,接受美学在中国日趋繁荣,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接受美学的局限性已导... 八十年代初,接受美学一经介绍到中国,就被许多正困扰在戏剧电影窘境中不得脱身的理论工作者们所采纳,并转而将其思想、观点、方法融入艺术实践之中,于是,接受美学在中国日趋繁荣,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接受美学的局限性已导致了戏剧电影在实践活动中对自身自足性的疏离,因此,探讨接受美学对戏剧电影的渗透过程以及发展走向,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 接受美学 自足性 艺术实践 渗透过程 理论工作者 实践活动 观众学 思想 文学史
下载PDF
“复活”的荀慧生——一组珍贵戏剧电影史料解逅记 被引量:1
6
作者 宇仙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5-85,共1页
一直遗憾地以为京剧“四大名旦”中,唯有苟慧生未曾留下保存他舞台艺术形象的影片。 然而,日前在上海淮海中路西侧“文华里会所”举行的《孙毓敏舞台生活五十年展演座谈会》上,上海戏曲学校退休编导、76岁的徐希博先生抱病前来播放的两... 一直遗憾地以为京剧“四大名旦”中,唯有苟慧生未曾留下保存他舞台艺术形象的影片。 然而,日前在上海淮海中路西侧“文华里会所”举行的《孙毓敏舞台生活五十年展演座谈会》上,上海戏曲学校退休编导、76岁的徐希博先生抱病前来播放的两部祖传黑白戏曲无声影片录像,不仅让笔者和其他来宾看到了苟慧生29岁时演出《埋香幻》、《钗头凤》的舞台艺术形象,而且还看到了同样拍摄于1929年的另几位京剧大师的宝贵电影镜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史料 京剧 演员 苟慧生 梅兰芳 金少山 《霸王别姬》 孙毓敏 马连良 杨小楼
下载PDF
戏剧电影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仲呈祥 《粤海风》 2019年第5期44-4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坚守中华文化遗产。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坚守中华文化遗产。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比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对红线女的关怀,对广东粤剧的关怀,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戏曲高度重视、具体指导的光辉典范。今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把戏曲的大奖(最佳戏曲片奖)颁给了《挑山女人》这一现实题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金鸡奖 广东粤剧 戏剧电影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美学精神 传承与发展 红线女 中华戏曲
原文传递
戏剧电影《长生殿》美术创作在教学中的思考
8
作者 孙宗健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1期152-153,共2页
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与剧组主创,笔者全程参与昆剧电影《长生殿》的舞美设计制作与后期制作。宝贵的创作经验值得笔者细致总结,深刻思考,积累经验用于教学。戏剧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电影是西方传入的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与剧组主创,笔者全程参与昆剧电影《长生殿》的舞美设计制作与后期制作。宝贵的创作经验值得笔者细致总结,深刻思考,积累经验用于教学。戏剧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电影是西方传入的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流行文化的推动与传播,将两种艺术形式放在一起,创作出新的艺术样式,是这次拍摄的最大意义。文章通过笔者参与戏剧电影《长生殿》美术设计与制作工作,结合部分创作内容与经验,从四个方面浅谈本次电影美术设计对教学的价值与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美术设计 艺术实践 教学思考
下载PDF
从绅士喜剧到喜剧电影——由电影《无名之辈》引发“戏剧电影”的新思考
9
作者 谭婕欣 吕布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7期4-5,13,共3页
饶晓志,一位贵州籍导演。2009年以一部荒诞喜剧《你好,打劫》获得了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奖”,并开创其独具个人特色的“绅士喜剧”。所谓“绅士喜剧”首先是为迎合商业需要所创立的一个标签,其次在其作品中一贯沿袭了他特有... 饶晓志,一位贵州籍导演。2009年以一部荒诞喜剧《你好,打劫》获得了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奖”,并开创其独具个人特色的“绅士喜剧”。所谓“绅士喜剧”首先是为迎合商业需要所创立的一个标签,其次在其作品中一贯沿袭了他特有的黑色幽默及始终秉承现实的高度关注和对荒诞戏剧独特的诠释。2018年11月16日由他执导的影片《无名之辈》在全国上映,并以7.88亿的票房总成绩,成为一部小成本黑马影片。其作品在戏剧性的人物塑造与电影的叙述方式之间寻求其平衡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晓志 绅士喜剧 黑色幽默 喜剧电影 戏剧电影
下载PDF
影像时代戏剧电影化的可行性探析
10
作者 曹一楠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3期15-17,共3页
随着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关戏剧与电影彼此融合的讨论越来越多,同时,戏剧改革的浪潮让传统戏剧的跨媒介尝试成为可能。笔者将从传统戏剧的影像化形式介入以及电影语言的跨媒介叙事入手,以形式和内容为主体,试谈电影元素引入戏剧的联动... 随着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关戏剧与电影彼此融合的讨论越来越多,同时,戏剧改革的浪潮让传统戏剧的跨媒介尝试成为可能。笔者将从传统戏剧的影像化形式介入以及电影语言的跨媒介叙事入手,以形式和内容为主体,试谈电影元素引入戏剧的联动发展价值和传统戏剧电影化改革的意义。戏剧电影化作为戏剧发展的延伸和创新,通过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途径、电影式的空间元素构筑现代化舞台、电影的视听语言丰富戏剧内容,同时又不抛弃传统戏剧的独立性特征,为再造观剧体验和观剧方式提供创新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 电影元素 跨媒介叙事 戏剧电影
下载PDF
《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
11
作者 徐其超 邓时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14,21,共15页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需要阐述的问题很多,诸如为什么要把戏剧和电影合编为一卷?为什么在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的累累硕果中仅仅采摘了少数几颗果实,而且偏偏选择了这几部作品而不是其他?要说明这些问题,就有...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需要阐述的问题很多,诸如为什么要把戏剧和电影合编为一卷?为什么在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的累累硕果中仅仅采摘了少数几颗果实,而且偏偏选择了这几部作品而不是其他?要说明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动态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作一点比较研究.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在同整体的比较当中决定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只有将其置于作家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经纬和文学时空中,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交错的考察,看看该作家比他的前人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较之同辈人作出了哪些特殊的贡献,对后代人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才能准确地判定他及其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戏剧 文学经典 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剧 三十年代 戏剧电影 话剧
下载PDF
抗战时期云南话剧教育运动初探——以昆华艺术师范学校戏剧电影科为例
12
作者 周君 《艺海》 2019年第9期112-113,共2页
抗战时期,云南文艺界兴起了一场抗日救亡背景下的话剧教育运动。在该运动中,昆华艺师戏剧电影科通过聘请优良的艺术师资、开设专业的话剧课程、开展广泛的演剧活动,既造就了专业的话剧表演人才,又教育了民众,宣传了抗战,培养了民众的民... 抗战时期,云南文艺界兴起了一场抗日救亡背景下的话剧教育运动。在该运动中,昆华艺师戏剧电影科通过聘请优良的艺术师资、开设专业的话剧课程、开展广泛的演剧活动,既造就了专业的话剧表演人才,又教育了民众,宣传了抗战,培养了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使云南的话剧教育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戏剧电影 话剧教育运动
下载PDF
本市举办戏剧电影剧照摄影展覽
13
作者 承延 《上海戏剧》 1962年第2期36-,共1页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上海戏剧电影剧照摄影展覽》,自二月五日起在上海图书館展出,引起了本市摄影爱好者和戏剧、电影爱好者的兴趣,在十二天内,参观者已达四万...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上海戏剧电影剧照摄影展覽》,自二月五日起在上海图书館展出,引起了本市摄影爱好者和戏剧、电影爱好者的兴趣,在十二天内,参观者已达四万余人次。在展覽会上,展出了近年来上海演出的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 电影工作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摄影学会 京剧表演艺术 周达明 周信芳 袁雪芬 演出过程 道陵
下载PDF
探析“后戏剧电影”中人格贫化的悲剧性创作取向
14
作者 赵宇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后戏剧电影”的创作取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某种趋势,是电影艺术对戏剧艺术的重新思考与运用。2022年,有三部电影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似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马丁·麦克唐纳编剧/导演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托德·菲尔德编剧/... “后戏剧电影”的创作取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某种趋势,是电影艺术对戏剧艺术的重新思考与运用。2022年,有三部电影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似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马丁·麦克唐纳编剧/导演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托德·菲尔德编剧/导演的《塔尔》、鲁本·t·奥斯特伦德编剧/导演的《悲情三角》。它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人物关系单一,更没有复杂的戏剧结构、悬念,而是将所有的篇幅都集中于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人物性格模糊多元,由此展开的情节集中于更加固定的空间。本文将从对人格贫化下人物内心冲突的表达、对经典戏剧中人物性格不一致性的再思考、对固定空间的利用三个层面进行有关于“后戏剧电影”的创作取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 人物性格 人格贫化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戏剧文学的电影改编研究
15
作者 屈炜茗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 2023年第2期65-67,共3页
随着《智取威虎山》等一大批经典戏剧电影涌入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戏剧文学的电影改编上,这也使得戏剧及其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故事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刻画,深受编剧的青睐,进而引发业界对中国戏剧文学电影... 随着《智取威虎山》等一大批经典戏剧电影涌入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戏剧文学的电影改编上,这也使得戏剧及其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故事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刻画,深受编剧的青睐,进而引发业界对中国戏剧文学电影改编发展的探讨。那么,中国电影如何融入“戏剧内容”,戏剧电影如何守正创新,成为当前戏剧电影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 《智取威虎山》 电影改编 戏剧文学 经典戏剧 守正创新 戏剧内容 新世纪中国
下载PDF
戏剧与电影:媒介规定性下的必然差异——以“开心麻花”IP话剧改编电影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5-69,共5页
自电影诞生并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以来,戏剧就是其创作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灵感之一。但戏剧改编的电影和原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从戏剧的角度看电影,电影即使被说成戏剧的归属之一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大多数剧情片电影都带有太多戏剧... 自电影诞生并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以来,戏剧就是其创作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灵感之一。但戏剧改编的电影和原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从戏剧的角度看电影,电影即使被说成戏剧的归属之一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大多数剧情片电影都带有太多戏剧属性。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看戏剧电影化改编,我们看到了规定这两种艺术的媒介是存在差异的,从传播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改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在跨媒介的内容流动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麻花 戏剧电影 剧情片 话剧改编 戏剧改编 传播效果 跨媒介 重新阐释
下载PDF
西化与外化:一次关于先锋性的回眸——论20世纪80年代探索戏剧与电影的偏误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安华 《艺苑》 2008年第11期14-16,共3页
美国学者理查德·谢克纳在谈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世界的多重困顿时,曾强调:开放与倾覆的历史中,"文化人的使命应是尽可能清晰地在情感上逻辑上表现当前的变化。尽管人们在追求经济与政治的平等,我们需要寻找各种方式来表现个性... 美国学者理查德·谢克纳在谈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世界的多重困顿时,曾强调:开放与倾覆的历史中,"文化人的使命应是尽可能清晰地在情感上逻辑上表现当前的变化。尽管人们在追求经济与政治的平等,我们需要寻找各种方式来表现个性及文化的差异。"(1)显然,容忍差异、揭示变化、彰显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戏剧 先锋性 戏剧电影 探索电影 经济与政治 西化 外化 年代 世纪 探索者
下载PDF
中国戏剧电影美术设计制作实践与探索——以昆剧电影《长生殿》舞美视觉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宗健 《大舞台》 2015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昆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电影是近代大众流行艺术,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电影艺术相融合,尝试创作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本文以戏剧电影《长生殿》为例,浅谈传统戏剧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 昆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电影是近代大众流行艺术,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电影艺术相融合,尝试创作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本文以戏剧电影《长生殿》为例,浅谈传统戏剧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撞击中如何思考创作方式,让传统艺术在新的艺术创作环境下绽放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美术设计 东方美学 “空”与“透”
原文传递
从“丢掉拐杖”、“离婚”到“互动”——电影和戏剧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仲年 孟岩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3-90,共8页
中国电影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戏剧和电影之间既不是"拐杖"关系,也不是"离婚"关系,而是"互动"关系。建国以来戏剧和电影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互之间题材的借鉴和改编,二是创作手法和技巧... 中国电影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戏剧和电影之间既不是"拐杖"关系,也不是"离婚"关系,而是"互动"关系。建国以来戏剧和电影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互之间题材的借鉴和改编,二是创作手法和技巧的相互渗透学习。当下,随着数码技术的出现,影视跟戏剧真的可以"结婚"了。这意味着,它们将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电影越是大制作,越是运用高科技,它就越依赖一个精彩的戏剧故事,哪怕是陈旧的故事。而戏剧越想赢得观众,除了故事好看,更要借助电影与投影的视听魅力。这就是电影和戏剧难解难分的情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电影的关系 戏剧 拐杖 离婚 互动
下载PDF
戏剧化:观念的回归与创作的误区——论一种电影现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2-27,共6页
电影艺术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其独特的与其它艺术门类迥异的思维方式和物质存在方式(使电影得以独立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拍摄性”和“剪辑性”,前者使它区别于除摄影之外的各种艺术样式.后者又使它区别于摄影。当然这种比较... 电影艺术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其独特的与其它艺术门类迥异的思维方式和物质存在方式(使电影得以独立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拍摄性”和“剪辑性”,前者使它区别于除摄影之外的各种艺术样式.后者又使它区别于摄影。当然这种比较的考察不包括产生于电影之后的电视。),而不是曾被“吸收”和“引进”的其他艺术模式(最典型的莫过于戏剧艺术模式)。纵观中外电影史,戏剧电影(指以戏剧艺术模式组织叙事的故事影片)都曾占有过重要位置。由于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奥逊·威尔斯等艺术家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 戏剧 戏剧艺术 电影创作 戏剧电影 现实主义 戏剧冲突 影片 思维方式 电影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