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音乐剧,大有作为(下)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4年第7期46-49,共4页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在...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在早年就提出过将中国的戏曲样式融入音乐剧的创作构想,认为这样的音乐剧形式可以打造出属于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音乐剧特色。本文共有五个部分,讲述沈承宙对近年来戏曲音乐剧、音乐剧教育的关注,以及他个人多年来对戏曲音乐剧形式的追求。本期刊登文章的后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戏曲 戏曲样式 美国音乐 表演体系 余笑予 斯坦尼体系 上海越剧院
下载PDF
戏曲音乐剧,大有作为(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早年...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早年提出过将中国的戏曲样式融入音乐剧的创作构想,认为这样的音乐剧形式可以打造出属于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音乐剧特色。本文共有五个部分,讲述沈承宙对近年来戏曲音乐剧、音乐剧教育的关注,以及他个人多年来对戏曲音乐剧形式的追求。文章分上、下两期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西方音乐 戏曲 中国音乐 戏曲样式 考察研究 歌舞剧院 莺莺 《小二黑结婚》 刀枪剑戟十
下载PDF
梁启超与20世纪初中国戏曲变革
3
作者 左鹏军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3-31,共9页
本文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及其对20 世纪初中国戏曲变革的影响。指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在样式、题材、人物、情节与冲突、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历史走向,也留下... 本文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及其对20 世纪初中国戏曲变革的影响。指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在样式、题材、人物、情节与冲突、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历史走向,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实践经验和创作教训。他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成就一道,构成了梁启超这座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角色 戏剧冲突 语言 戏曲样式 戏曲题材 梁启超 20世纪 戏曲变革 中国 文学贡献 文学影响
全文增补中
梓潼戏探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诗仁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2期16-20,共5页
梓潼戏是在《中国戏曲志·云南卷》编纂过程中,《文山州戏曲志》编纂人员在深入普查本地区戏曲资料时发现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志书只能实录其事,不作分析,故自1985年发现该剧种至今,虽占有一定资料,但对剧种的来龙去脉仍不甚了了。... 梓潼戏是在《中国戏曲志·云南卷》编纂过程中,《文山州戏曲志》编纂人员在深入普查本地区戏曲资料时发现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志书只能实录其事,不作分析,故自1985年发现该剧种至今,虽占有一定资料,但对剧种的来龙去脉仍不甚了了。本文仅将通过调查所得资料,参照有关典籍加以分析比较,试作探源,以就教于方家。梓潼戏,又名子童戏,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戏曲样式,因搬演梓潼帝君故事,用于求子还愿,祈神赐福而得名。清嘉庆年间,由江西、湖南、四川经贵州迁徙至云南开化府的一些移民将戏书及戏班行头带到云南,嘉庆以降,至民国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潼 戏曲剧种 戏曲样式 坛师 弋阳 编纂人员 阳戏 中国戏曲 清嘉庆 民国年间
下载PDF
一花一语系列包装
5
作者 苏慰 王晓霞 王亚东(指导) 《中国宝玉石》 2020年第S01期58-58,共1页
一花一语系列包装分别有牡丹花、玉兰花和宝相花三种主题,以三种花型的戏曲样式作为包装图案的中心,再提取戏曲剧装元素加以装饰组合。牡丹图案的颜色选取了成熟稳重的燕脂色、露草色和藕荷色等传统颜色。玉兰图案采用了与之高洁气质相... 一花一语系列包装分别有牡丹花、玉兰花和宝相花三种主题,以三种花型的戏曲样式作为包装图案的中心,再提取戏曲剧装元素加以装饰组合。牡丹图案的颜色选取了成熟稳重的燕脂色、露草色和藕荷色等传统颜色。玉兰图案采用了与之高洁气质相符的蔚蓝色、凤仙粉色和藤黄色为主色。宝相图案运用了银星海棠色、深松色和牙色来体现其富丽、珍贵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凤仙 玉兰花 成熟稳重 牡丹花 宝相花 戏曲样式
下载PDF
“趋同”与“新生”——论地方剧种趋同化
6
作者 吕灵芝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7-21,共5页
地方剧种趋同的成因考察应从社会的制约、人的审美需求、戏曲艺术发展规律三方面入手。根据一种时代一种戏曲样式的规律,新时期已进入新的戏曲样式孕育阶段,地方剧种的趋同或许就是这种新样式产生的载体和途径。
关键词 地方剧种 趋同 内部关系 外部关系 戏曲样式
下载PDF
苦文化的贫困——论川剧味儿及其文化意蕴
7
作者 余虹 吴兴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4,共6页
味儿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真相。味儿将人卷入艺术之中,艺术也在味中真正地存活起来。在味儿中人与艺术才有真正对话的可能,因为味儿是生命的场所,在此人与艺术的生命才彼此交融,坦诚相待。在味儿中人与艺术的界终消失了,艺术拥有了人... 味儿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真相。味儿将人卷入艺术之中,艺术也在味中真正地存活起来。在味儿中人与艺术才有真正对话的可能,因为味儿是生命的场所,在此人与艺术的生命才彼此交融,坦诚相待。在味儿中人与艺术的界终消失了,艺术拥有了人,人同时拥有了艺术。如果撇开味儿,将艺术对象化,艺术就站存人之外了。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主题、情节、程式等等,这些东西如果不在味儿中生气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对象 文化原型 生气灌注 戏曲样式 棉裹铁 秦香莲 历史真相 宫廷艺术 悲剧意识 渺无踪影
下载PDF
2016年福建省武夷剧作社年会综述
8
作者 姚晓群 牧瓜 《福建艺术》 2016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及时了解全国剧本创作的整体状况,总结我省当下戏剧创作的得失,2016年8月24—27日,福建省武夷剧作社年会在泉州召开。与会专家有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剧本月刊》主编范小宁、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惠平、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 为及时了解全国剧本创作的整体状况,总结我省当下戏剧创作的得失,2016年8月24—27日,福建省武夷剧作社年会在泉州召开。与会专家有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剧本月刊》主编范小宁、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惠平、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明、武夷剧社社长王景贤,及方朝晖、陈欣欣、周祥光、刘作玉、王羚等近四十人。一、关于全国戏剧创作状况的整体面貌25日上午,崔伟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 剧本创作 剧作家 戏曲样式 戏曲体裁 编剧 福建省
下载PDF
大理丹嘎村白族吹吹腔的分析
9
作者 旷李珺 《戏剧之家》 2017年第4期40-40,共1页
吹吹腔是一种具有白族民族特色的戏曲样式,在大理、云龙等白族聚居地广泛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以大理丹嘎村的吹吹腔为例,对这一戏曲样式做出分析。
关键词 吹吹腔 戏曲样式 民族文化 白族
下载PDF
试论《茶山女人》中吴天形象之塑造
10
作者 王皓 《剧影月报》 2022年第2期75-75,共1页
从十八岁接触扬剧这种地方戏曲样式,到考入江都扬剧团;从在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进修学习扬剧艺术表演技巧,到登上舞台成为一名演员,笔者参演了《罗帕记》《马娘娘》《江姐》等大大小小多部剧目,塑造了诸如王科举、朱洪武、方卿、甫志高... 从十八岁接触扬剧这种地方戏曲样式,到考入江都扬剧团;从在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进修学习扬剧艺术表演技巧,到登上舞台成为一名演员,笔者参演了《罗帕记》《马娘娘》《江姐》等大大小小多部剧目,塑造了诸如王科举、朱洪武、方卿、甫志高等不同角色,十余年间,对戏剧艺术之博大精深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参演的这些作品中,《茶山女人》令我印象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姐》 表演技巧 戏剧艺术 扬剧 朱洪武 戏曲样式 茶山 不同角色
下载PDF
学艺为鸿钧 良知为主宰
11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戏曲现代戏之于现代,或表现现代生活,或为创造现代戏曲样式。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戏曲现代戏既不乏经典佳作,又不少冗泛陋制,既有鼎故革新的创构,也有抱残守缺的庸品。如何突破旧式藩篱,用故事、声腔、意蕴感动当代观众?我们或许需要让天... 戏曲现代戏之于现代,或表现现代生活,或为创造现代戏曲样式。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戏曲现代戏既不乏经典佳作,又不少冗泛陋制,既有鼎故革新的创构,也有抱残守缺的庸品。如何突破旧式藩篱,用故事、声腔、意蕴感动当代观众?我们或许需要让天性回归自由,心灵落于真诚,我们或许要打通人性幽微,沉潜心胸,有感而后发。戏曲之美,在于合乎时而达乎情。如果《张富清1948》《信仰》《通达天下》等地方戏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交融,那么《李娃传》的改编则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接洽。性情开涤,日月清朗,在生命与形式,流动与定律,外向扩张与内向收缩中激发创造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地方戏 现代与传统 古典与现代 戏曲样式 激发创造
下载PDF
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
12
作者 邵浩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第8期25-27,共3页
一位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文豪,一位是明朝末年的中国戏剧家,时光跨越400年,当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的灵感交汇在一起,将会碰撞出怎样绚丽的火花?莎士比亚走进来汤显祖走出去2016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去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 一位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文豪,一位是明朝末年的中国戏剧家,时光跨越400年,当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的灵感交汇在一起,将会碰撞出怎样绚丽的火花?莎士比亚走进来汤显祖走出去2016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去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曾在演讲中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为响应号召,各地都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巨匠 中国出版集团 戏剧大师 纪念活动 《牡丹亭》 临川四梦 《威尼斯商人》 《邯郸记》 斯特拉福 戏曲样式
下载PDF
《红楼梦》与越剧建设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和德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如果把越剧100年分作前后两个50年,《红楼梦》堪称后50年的"第一代表作"。《红楼梦》盛演50年,传唱了50年,感动了50年,使越剧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大剧种,形成了戏曲样式的演变,功莫大焉。在上海的京、昆、越、沪、淮5个戏曲剧... 如果把越剧100年分作前后两个50年,《红楼梦》堪称后50年的"第一代表作"。《红楼梦》盛演50年,传唱了50年,感动了50年,使越剧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大剧种,形成了戏曲样式的演变,功莫大焉。在上海的京、昆、越、沪、淮5个戏曲剧种中,越剧的市场最好。越剧的前景取决于艺术的深度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越剧建设 戏曲样式演变
原文传递
由豫剧《郾城大捷》谈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形式
14
作者 王绍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42,共2页
在戏曲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和新编历史剧相似度很高,但又迥然有异的两种戏曲样式。新编古代戏是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剧情结构、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再创造,在保留原有表演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舞台样式对人物性格、塑造... 在戏曲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和新编历史剧相似度很高,但又迥然有异的两种戏曲样式。新编古代戏是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剧情结构、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再创造,在保留原有表演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舞台样式对人物性格、塑造视角进行新的诠释。新编历史剧则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以创作者的主观视角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新的诠释和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主观视角 尊重史实 戏曲创作 相似度 剧情结构 创作原则 戏曲样式
原文传递
“南戏”名称考释
15
作者 徐顺平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190-205,共16页
以往虽有学者对南戏的名称进行过考证阐释,但尚感不够系统深入,至今仍有一些问题不甚明确或有不同见解,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一"南戏"名称始于元元以前未见有"南戏"名称的记载。根据现有资料。
关键词 戏曲形式 温州杂剧 《南词叙录》 副末 邓聚德 张协状元 戏曲样式 宋人词 《录鬼簿》 芙蓉秀
原文传递
寻找“靠山黄”
16
作者 赵君 《东方艺术》 2012年第A12期98-100,共3页
早在一百多年前,豫西地区便流传着一句俗谚,曰:"越调底子掺皮黄,罗卷窝里出粗梆。"亦云:"罗戏窝里出粗梆,越调底子掺二黄。"个别字的出入,不影响其相近的含义,内容无非是说河南梆子(豫剧)与罗戏、卷戏、越调、皮黄... 早在一百多年前,豫西地区便流传着一句俗谚,曰:"越调底子掺皮黄,罗卷窝里出粗梆。"亦云:"罗戏窝里出粗梆,越调底子掺二黄。"个别字的出入,不影响其相近的含义,内容无非是说河南梆子(豫剧)与罗戏、卷戏、越调、皮黄等几个剧种的亲缘、融合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界的演员对这句俗谚可谓是耳熟能详,无人不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戏 卷戏 豫西梆子 豫西调 燕长庚 张小乾 铡赵王 戏曲样式 三娘教子 陈三两爬堂
原文传递
广东汉剧的四次繁荣与式微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青 《粤海风》 2017年第6期58-66,共9页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又称北路),二黄(又称南路),为主要声腔的皮黄剧种。舞台语言以"中州音"为准。主要活动在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客家语系地区及粤东潮汕平原。随着东南亚地区华侨的迁流,还涉及马来西亚、新加...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又称北路),二黄(又称南路),为主要声腔的皮黄剧种。舞台语言以"中州音"为准。主要活动在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客家语系地区及粤东潮汕平原。随着东南亚地区华侨的迁流,还涉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毛里求斯等国家。"外江戏"这一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江戏"是指清初以来广东地方对外戏曲样式的统称,"外江班"多指从外地来到本地演出的戏班。同光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 外江班 东南亚地区 皮黄剧 戏班 戏曲样式 声腔 舞台语言 客家语 北路
原文传递
巧借地方戏剧媒介传播核心价值观
18
作者 王君 《新闻窗》 2016年第5期62-63,共2页
一、蒲剧与核心价值观 蒲剧,一般指的是山西省的一种地方戏曲样式,又称蒲州梆子,因兴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又称"南路梆子"。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陕西... 一、蒲剧与核心价值观 蒲剧,一般指的是山西省的一种地方戏曲样式,又称蒲州梆子,因兴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又称"南路梆子"。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陕西、河南等地。每当梆子声响起,蒲剧舞台上的粗犷、豪放的唱腔成为了这种文化的特质,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剧 山西南部 媒介传播 戏曲样式 明代嘉靖 交界地带 戏剧表演 山西地区 艺术传播 戏曲学校
原文传递
通草水彩画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华刚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民间戏曲根本谈不上欣赏,有时甚至觉得聒噪烦心,但却又对这一新奇事物满怀特殊的感觉,也要求制作成画,有的还要求制作成圣诞卡,作为明信片寄回本国。通草水彩画中的中国戏曲样式不自觉地成为了"东方意象"的... 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民间戏曲根本谈不上欣赏,有时甚至觉得聒噪烦心,但却又对这一新奇事物满怀特殊的感觉,也要求制作成画,有的还要求制作成圣诞卡,作为明信片寄回本国。通草水彩画中的中国戏曲样式不自觉地成为了"东方意象"的显著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彩画艺术 民间戏曲 戏曲样式 西方绘画 中国水彩画 澳门艺术博物馆 钱纳利 香港艺术馆 民间画工
原文传递
灵心慧觉 适性随意——看田敬阳演贾宝玉
20
作者 简光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8-59,共2页
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实在是太深邃隽永了,它不仅仍然是当代读者审美享受的佳品,而且也是各种艺术门类审美创造用之不尽的艺术宝藏。继越剧《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电影《红楼梦》以及各种戏曲样式的“红楼”剧目之... 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实在是太深邃隽永了,它不仅仍然是当代读者审美享受的佳品,而且也是各种艺术门类审美创造用之不尽的艺术宝藏。继越剧《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电影《红楼梦》以及各种戏曲样式的“红楼”剧目之后,沈阳评剧院于今年5月文化部主办的“振兴评剧交流演出”中又给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台评剧“红楼”剧目:《宝玉与黛玉》。该院优秀青年演员田敬阳在剧中饰演的贾宝玉以其潇洒不群、落落大方的出色表演获得了广大观众和戏曲专家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戏曲样式 黛玉 古典名著 审美享受 审美创造 表演程式 欧阳奋强 所累 花淑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