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永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97例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98例)和B组(99例)。A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B组采用常规检查护理+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各项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安全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 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满意度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唐建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6-0069,共4页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37例疑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CT、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研究37例患者关节镜检查诊断膝关...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37例疑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CT、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研究37例患者关节镜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25例,超声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24例,漏诊5例,误诊4例;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25例,漏诊4例,误诊4例;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24例,漏诊1例,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CT,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MRI的诊断价值高,可及时筛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促使患者早期治疗,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超声 CT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采取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效果及价值分析
3
作者 孙淑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87-0191,共5页
分析并对比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25例,同步建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与CT检查组,分别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结果 根据手术金标准,核磁共振成像组在阳性准确... 分析并对比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25例,同步建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与CT检查组,分别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结果 根据手术金标准,核磁共振成像组在阳性准确性上有92.00%(115/125),明显高于CT检查组的75.20%(94/125);核磁共振成像组的敏感性为89.60%(112/125),明显高于CT检查组的70.40%(88/125);在特异性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有62.50%(5/8),同样高于CT检查组的25.00%(2/8);同样的,对于骨皮质骨折、隐性骨皮质下骨折以及骨软骨骨折等各类骨折类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符合率相比CT检查组均有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检查满意度与依从性上,得分均优于CT检查组。结论 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相较于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满意度和依从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骨折检测 效果对比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比较
4
作者 张尤佳 王焕勇 +3 位作者 刘宇毅 姜霄鹰 马雪原 彭如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A组)、Ⅲ~Ⅳ级(B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根据心衰特点,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功能下降心衰组(C组)、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组(D组)、收缩功能不全心衰组(E组)、混合性心衰组(F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EF与MRI相近(P>0.05);B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均大于A组(P<0.05),EF均小于A组(P<0.05)。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EF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EDV、ESV、SV、EF与MRI参数中的EDV、ESV、SV、EF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RI均能有效评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二者的左心功能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颖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胰腺癌组(43例)和慢性胰腺炎组(45例)。88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分析MSCT、MRI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 慢性胰腺炎组胰腺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及胰胆管不规则扩张患者占比均低于胰腺癌组,病变累及周围囊肿、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及病变钙化患者占比均高于胰腺癌组(均P<0.05)。MS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1.11%和72.09%;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5.56%和76.74%,MSCT与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5.56%和93.02%,高于MSCT和MRI增强扫描单独扫描检查(P<0.05)。结论 MSCT和MRI增强扫描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李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25-0028,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ASL)在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MRI功能成像和对照组采用MR的常规序列,... 探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ASL)在急性脑梗死6小时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MRI功能成像和对照组采用MR的常规序列,各40例。两组比较MRI的DWI和(或)ASL与MR的常规序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体来看,MRI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样本量需要进一步扩大,以突出两种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优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辉 季承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肌骨超声(MS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US、MRI单独检测及联...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肌骨超声(MS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US、MRI单独检测及联合应用对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分析各检查方式在诊断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及痛风石指标时的差异,观察各检查方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对比各检查方式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能。结果(1)MSUS联合MRI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2)MSUS联合MRI检查对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及痛风石等病变类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3)MSUS联合MRI检查与金标准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59);(4)MSUS联合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SUS或MRI单独检查(P<0.05)。结论肌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于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可以提高对各关节部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识别率,同时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与金标准具有较强一致性,诊断效能要优于单一检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 病变部位 病变类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金倩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37-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评估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腕关节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评估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腕关节损伤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对骨折、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对关节脱位、骨挫伤及移位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对骨折、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对关节脱位、骨挫伤及移位骨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检查时间与费用低于核磁共振及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与费用低于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单一的诊断方式,能够获取更为确切的诊断结果,可以切实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进而积极促进腕关节损伤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损伤 诊断符合率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9
作者 马万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和复查,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4例,无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0例。...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和复查,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4例,无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0例。所有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00%、97.06%、93.75%,均高于多层螺旋CT的66.67%、76.47%、7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多层螺旋CT优,除清晰地反应病变状况外,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值得今后临床诊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跟腱外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赵国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77-0080,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与CT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效果,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两组各包含50例的病例进行诊断,使用MRI和CT技术分别对其完成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误诊... 通过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与CT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效果,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两组各包含50例的病例进行诊断,使用MRI和CT技术分别对其完成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误诊率。结果 MRI技术相较于CT技术在诊断准确率上优势明显(98.00% vs 60.00%),而在漏诊误诊率方面,MRI技术也显著优于CT技术 (2.00% vs 40.00%)。在不同创伤类型的检出率方面,MRI方法也普遍优于CT方法。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外伤 核磁共振成像 CT技术 诊断准确率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董向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5-0008,共4页
观察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50例的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扫描检查组、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扫描... 观察核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50例的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扫描检查组、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80.00%对比100.00%],更低,p<0.05。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的临床漏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16.00%对比0.00%],更高,p<0.05。CT扫描检查组的乳腺癌误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4.00%对比0.00%],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96.00%对比80.00%]更高,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漏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2.00%对比16.00%]更低,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误诊率,对比CT扫描检查组[2.00%对比4.0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的乳腺癌临床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乳腺穿刺病理活检组[96.00%对比100.00%;2.00%对比0.00%;2.00%对比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可用于诊断乳腺癌,但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CT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董金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颅脑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82例样本是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划分CT组(41例),MRI组(41例)。观察各类疾病检验率、发病位置检测、准确率、漏诊率、敏感度。结果 发病位置检测情况两组对比...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颅脑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82例样本是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划分CT组(41例),MRI组(41例)。观察各类疾病检验率、发病位置检测、准确率、漏诊率、敏感度。结果 发病位置检测情况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各类疾病检验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诊断做为金标准,对比准确率、漏诊率、敏感度(P<0.05)。结论 颅脑疾病患者运用MRI这种检查方式具有较佳的效果,因为它可以对疾病的位置、类型进行精准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诊断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格日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21-0124,共4页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均为400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进行...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均为400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进行疾病的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以及扫描征象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进行检查后,实验组的腰间盘突出的扫描征象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由于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势,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应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CT检查 饮食护理 应用
下载PDF
乳腺肿瘤诊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效果及准确度研究
14
作者 贾伟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8-0181,共4页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乳腺肿瘤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0例乳房肿块患者,为进行疾病诊断前后开展CT和MRI影像检查,评价组间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不同类型乳腺肿瘤疾病诊断结...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乳腺肿瘤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0例乳房肿块患者,为进行疾病诊断前后开展CT和MRI影像检查,评价组间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不同类型乳腺肿瘤疾病诊断结果。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对比CT与MRI的检测结果,其中MRI诊断准确性(93.33%)、灵敏性(95.83%)、特异度(83.33%)远高于CT诊断(56.67%、66.67%、16.67%),MRI在DCI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优势相较其他类型乳腺肿瘤更加明显,且P<0.05。结论 MRI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性指标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通过MRI技术能够获取多层面、清晰的影像学图像,有助于医师做出准确的诊断,降低疾病误诊率与漏诊率,及时开展早期肿瘤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临床诊断 CT 核磁共振成像 准确度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夏福涛 罗凤斌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疑似腰椎骨折患者,采取MRI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单一与联合诊断腰椎骨折的效果及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共69例... 目的探讨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疑似腰椎骨折患者,采取MRI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单一与联合诊断腰椎骨折的效果及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共69例腰椎骨折,其中24例为粉碎性骨折、34例为压缩性骨折、11例为骨折脱位。采取MRI联合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10%、63.64%、92.50%;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高于单一MRI检查与单一CT检查,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度高于单一CT检查,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应用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
16
作者 王世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5-0088,共4页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脑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均进行MRI、CT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①手术病理诊断:良...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脑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均进行MRI、CT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①手术病理诊断:良性59例(73.75%)、恶性21例(26.25%);CT诊断:恶性9例(11.25%)、良性71例(88.75%);MRI诊断:恶性19例(23.75%)、良性61例(76.25%)。MRI诊断恶性率高于CT(P<0.05)。②MRI敏感度94.92%、特异度90.48%、准确度93.75%高于CT的敏感度81.36%、特异度42.86%、准确度71.25%(P<0.05)。③MRI诊断转移瘤符合率88.89%(8/9)高于CT的33.33%(3/9),组间对比(x2=5.844,P=0.015);MRI诊断胶质细胞瘤符合率91.67%(11/12)高于CT的50.00%(6/12),组间对比(x2=5.042,P=0.024)。结论 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图像清晰、分辨率和安全性高等优势,用于诊断脑部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脑部肿瘤 恶性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17
作者 杨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93-0196,共4页
探讨以脑梗塞为基础的临床诊断中,组织开展CT,MRI扫描项目,对其表现形式的诊断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从本次研究的河北省故城县医院,选择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拟将80例疑似为脑梗死的病患当作被审查的客体,全部拓展CT和MRI... 探讨以脑梗塞为基础的临床诊断中,组织开展CT,MRI扫描项目,对其表现形式的诊断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从本次研究的河北省故城县医院,选择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拟将80例疑似为脑梗死的病患当作被审查的客体,全部拓展CT和MRI扫描,以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作为黄金标准,认识掌握起、其诊断效力。结果 80例拟疑似为脑梗塞的病例,其中66例为阳性,14例为阴性;CT扫描中53例为阳性,10例为阴性;MRI阳性62人,阴性13人。结果 表明CT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效能指标为80.30%、特异性效能指标71.43%、符合率效能指标78.75%、阳性、阴性预测值效能指标分别为92.98%、43.48%;MRI检查的效能指标分别对应为93.94%,92.86%,93.75%,98.41%,76.47%;显示MR在敏感性效能指标,特异度效能指标,准确性效能指标和阴性预测值效能指标上都比CT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MRI与C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的图像质量(3.56±0.86)分、伪影评分(3.87±0.91)分,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应为(4.59±0.36)分、(4.48±0.28)分,比较存在差异化(P<0.05);统计总计病灶数为57个,CT检查病灶数目为43个,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灶数目为55个,比较具有差异化(P<0.05)。结论 在脑梗死的诊察中,MRI项目比单纯的CT检查更能准确地诊断脑梗死,方法 有着更高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且影像质量更高,利于得到更高的病灶检出数目,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18
作者 陈秀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伤,且能够提供多平面的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尤为出色。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和精细化。与此同时,MRI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需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还需掌握MRI相关的技术知识,以协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护理要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诊断 护理综述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效果及准确率研究
19
作者 张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01-0004,共4页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研究从我院影像科接纳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时间范围2023年6月13日—2024年3月13日,一共选择68例做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三天内全部完成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并对患者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研究从我院影像科接纳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时间范围2023年6月13日—2024年3月13日,一共选择68例做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三天内全部完成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涉及患者影像学、病理诊断结果等,采取回顾性分析,最终分析患者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方式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及差异等。结果 ①病理诊断显示68例脑梗死患者中,皆为阳性,通过比较CT检查出脑梗死62例,阴性6例,MRI检查出脑梗死65例,阴性3例。②本次68例脑梗死患者中,MRI检查出有66例,其敏感度为97.06%、特异性为0.00%、准确率为97.06%。CT检出57例,敏感度为83.82%、特异性为0.00%、准确率为83.82%。因此可知MRI 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比CT检查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接近病理检查结果,比CT检查更高,在临床上能够有效诊断出脑梗死患者病灶情况,并具备CT检查不具备的优势,能够为医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长期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诊断效果 准确率 特异性
原文传递
探讨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作者 黄兴海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海扶刀手术以治疗子宫肌瘤的5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超声造... 目的 研究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海扶刀手术以治疗子宫肌瘤的5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行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肌瘤病灶数量(个)、肌瘤体积(cm^(3))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68%);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达9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仅为8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上述对比的组间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度好、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在医院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 海扶刀手术 子宫肌瘤 超声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