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青山造山型金-铅矿床成矿机制:矿石和黄铁矿组成约束
1
作者 张志超 龙灵利 +5 位作者 杨立强 王玉往 祝新友 童海奎 李顺庭 马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2-1732,共21页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黄铁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金赋存状态,揭示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为此,选取ZK2103和ZK3701钻孔中不同深度空间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别进行成矿元素全岩测试和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工作。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未见Ce异常,说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且不含海水。矿石相对富集Au、Ag、Cu、Pb、Zn、As、Co、Bi、Sb、W、Ni、Sr、Cd、V元素,而Sn、Mo、Cr元素含量则相对偏低。矿石和围岩中黄铁矿的S/Fe值小于2.0,表现出亏S和富Fe的特征;黄铁矿的Au/Ag值均大于0.5,Co-Ni图解结果指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金主要以纳米粒子形式赋存,少量以固溶体形式存在。金在流体中以Au(HS)-2的形式运移,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Au(HS)-2的稳定性,致使金的沉淀。高硫的成矿流体可以运移部分的铜、铅、锌。在金沉淀后,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致使铅开始沉淀。但由于该流体运移铅、锌的能力有限,青山金铅矿床铅矿体的规模较小。硫-铅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区域上金龙沟矿区和青龙沟矿区围岩中铅锌含量较低,所以未形成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特征 成矿机制 造山型矿床 青山金铅矿床 柴达木北缘
下载PDF
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与动力学背景
2
作者 蒋少涌 马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40,共21页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较之区域钨锡等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程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总结。华夏地块内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包括东华夏武夷山地区的双旗山和何宝山金矿,西华夏云开地区的河台与海南岛的抱伦金矿等。本文重点对上述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发现,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发育浸染状与石英-硫化物型矿化,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为H_(2)O-CO_(2)-NaCl±CH_(4)±N_(2)体系,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220~280℃,成矿流体可能具有变质、地幔或岩浆热液来源;而流体不混溶、热液体系氧逸度升高和铋熔体捕获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华夏地块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期造山型金成矿事件,分别对应陆内造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华夏地块 时空分布 成矿机制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延边赤卫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硕 李志谦 +2 位作者 刘云华 田育功 刘占晋 《黄金》 CAS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赤卫沟金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段的吉黑成矿带,该成矿带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转换部位。矿区内矿体赋存于侵入早白垩世中酸性陆相火山岩中的方解石脉内,金矿物除了以自然金形式产出外,碲化物也是金的主要赋... 赤卫沟金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段的吉黑成矿带,该成矿带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转换部位。矿区内矿体赋存于侵入早白垩世中酸性陆相火山岩中的方解石脉内,金矿物除了以自然金形式产出外,碲化物也是金的主要赋存方式,显示了地幔来源的特点,其与方解石、石英、磷灰石、赤铁矿等火成碳酸岩中常见矿物共生,显示了其成因上的联系;围岩蚀变以碳酸盐化为主,可见典型的霓长岩化蚀变矿物组合,发生了明显的碱交代作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一致的右倾型,显示出明显轻稀土富集特征(w(LREE)/w(HREE)=5.51~9.55),且具有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不相容元素(Rb、Sr、Hf),其中Sr正异常显著。C、O同位素示踪显示,赤卫沟金矿床方解石脉来自幔源岩浆区。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前人成果,认为赤卫沟金矿床含金方解石脉为火成碳酸岩岩浆成因,为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局部伸展环境的产物,在地壳浅部就位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压力降低及发生脱碱作用,金在这一过程中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卫沟金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 C、O同位素 成矿机制 碳酸岩 方解石
下载PDF
黔西南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探讨:来自原位硫同位素的证据
4
作者 何虎军 田冲 +1 位作者 张文高 杨兴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1-800,共10页
架底金矿床是黔西南玄武岩分布地区较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载金黄铁矿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显示出多期次、多来源的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提出挑战。本文基于野外认识和室内显微镜下的观察,将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划分为三个... 架底金矿床是黔西南玄武岩分布地区较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载金黄铁矿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显示出多期次、多来源的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提出挑战。本文基于野外认识和室内显微镜下的观察,将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划分为三个期次:①成矿前的黄铁矿为草莓状黄铁矿,是沉积期黄铁矿的典型代表;②成矿期的黄铁矿有两种:一种呈自形‒半自形,粒径较大,几十微米到100μm不等,核部有较多的裂隙发育,背散射图像显示核部周围发育有环带,通常呈脉状产出;另一种为均质结构的细粒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粒径大约都在50μm左右,无环带结构;③成矿期后的黄铁矿颗粒较大,多为立方体和不规则状产出,同样也发育有环带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分析方法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进行原位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前无环带黄铁矿δ34S的值为-23.47‰~-19.76‰,表现为较大的负值,显示沉积硫的特征;成矿期的环带黄铁矿以及同期均质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的δ34S值为-1.39‰~4.45‰;成矿期后的环带黄铁矿δ34S的值为-1.57‰~-0.91‰,两者整体均显示岩浆硫的特征,但属于不同阶段的产物。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物质的混入,可能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是铁白云石与富集CO_(2)的流体反应,释放出Fe^(2+)、Mg^(2+)、Ca^(2+)离子,形成白云石,为之后的硫化、黄铁矿化提供必需的Fe质,随后含H3AsO_(3)^(0)、[Au(HS)2]–、富H_(2)S的还原性流体与Fe^(2+)反应形成含砷黄铁矿、黄铁矿,金以Au+的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完成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底金矿床 成矿期次 原位S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基于科学钻探技术的老湾金矿带金成矿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建立 郭鹏 +2 位作者 陈英男 赵焕 魏从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岩体进行了元素丰度及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发现老湾花岗岩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丰度均高于中国二长花岗岩的平均值,且老湾隐伏花岗岩体明显高于老湾花岗岩体。两岩体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老湾花岗岩的元素分布较均匀,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分布离散程度较悬殊且Au、W、Mo局部高度富集,具备形成钼钨矿(化)体的条件。老湾隐伏花岗岩的Au、Bi具有高度相关性,受同一地质因子控制,并具有幔源成因特点,表明老湾隐伏花岗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为老湾地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老湾金矿是处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背景下,受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影响的产物,深源幔源岩浆热液为金成矿提供了主要的金铋物质来源及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老湾(隐伏)花岗岩 元素组合特征 成矿机制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重晶石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忠飞 付勇 +9 位作者 郭川 施春华 刘灵 刘阳 龙珍 罗培麒 刘国栋 姚兰 杨颖 杨黔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15,共26页
重晶石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重晶石矿床具有形成时代多、元素来源复杂、成矿作用多样等特点,目前有关重晶石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系统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厘定了不同类型的典型矿床、成矿时代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元素来... 重晶石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重晶石矿床具有形成时代多、元素来源复杂、成矿作用多样等特点,目前有关重晶石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系统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厘定了不同类型的典型矿床、成矿时代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元素来源、成矿作用及成矿机制。矿床类型方面,重晶石矿可分为沉积型、岩浆热液型、层控型、火山-沉积型和风化(残积)型,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成矿域和劳亚成矿域,其他地区主要是冈瓦纳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其中沉积型是最主要的成矿类型,占重晶石矿床的60%以上。成矿时代方面,重晶石的成矿时代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赋矿岩系以沉积岩为主,其次为岩浆岩。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全球典型重晶石矿床中的S同位素和Sr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多样性、差异复合性等特点。成矿机制方面,重晶石的成矿机理复杂,具有多阶段性、多因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重晶石 矿床类型 成矿机制 成矿规律 综述
下载PDF
南岭加里东期钨锡矿床成矿机制研究:以湘西南落家冲矿床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剑锋 杜云 +5 位作者 熊伊曲 管申进 何红生 周立同 陆文 石金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16,共24页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落家冲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蚀变花岗岩-白钨矿阶段(Ⅰ)、云英岩-白钨矿-锡石阶段(Ⅱ)、石英脉-白钨矿阶段(Ⅲ)和石英脉-硫化物阶段(Ⅳ)。本文选取第Ⅰ阶段的锆石和锡石开展了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对四个成矿阶段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的研究。获得的锡石U-Pb反等时线年龄(433.0±11Ma)与蚀变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30.7±2.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80℃、260-320℃、200-320℃和180-220℃之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则表现为由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陡降,第Ⅱ阶段到第Ⅳ阶段总体变化不大的特点(平均值分别为16.9%、3.9%、4.8%和3.7%NaCleqv)。成岩成矿定年结果、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特征,结合锆石εHf(t)=-7.6--5.0、tDM2=1565-1711Ma,和石英矿物的δ18OH_(2)O值从第Ⅰ阶段(3.97‰-5.34‰)到第Ⅳ阶段(-4.99‰--5.10‰)逐渐降低的特点,以及区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落家冲钨锡矿床是加里东期起源于元古宙地壳重熔的岩浆在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后,流体的沸腾作用以及温度下降造成成矿流体中钨锡等矿质的沉淀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定年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机制 加里东期钨锡矿床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古元古代含石墨变质地层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炳鑫 陈宏强 +5 位作者 赵华平 王金贵 石光耀 陈超 专少鹏 卫书宾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冀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具有良好的区域变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东井子岩组和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为该地区重要的成矿层位,本文对这些含矿地层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地... 冀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具有良好的区域变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东井子岩组和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为该地区重要的成矿层位,本文对这些含矿地层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石墨矿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其原岩是以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及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表明这些含碳岩石的成熟度较高,为温暖潮湿-半干燥气候条件下海陆交互-滨浅海相沉积;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斜长变粒岩,其原岩是以内陆湖-滨浅海相沉积的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形成于半干燥-干燥炎热气候下氧化-弱氧化沉积环境,在沉积过程中伴有热水参与。石墨矿碳质成分均来源于原岩本身的原始沉积的有机碳。矿床受层位、岩相和岩性控制,经区域变质作用,有机碳结晶形成石墨矿,并在断裂的控制下出露于地表或近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石墨矿 地球化学特征 原岩恢复 碳同位素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新疆大喀拉苏伟晶岩型Be-Nb-Ta矿床铍成矿机制研究
9
作者 祁冬梅 王慧慧 +2 位作者 李诺 王文波 张超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S01期31-31,共1页
大喀拉苏1号伟晶岩脉是阿尔泰造山带中重要的伟晶岩型铍矿床。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其矿物学特征可用于指示伟晶岩演化程度;其熔体-流体演化过程可揭示伟晶岩的形成和Be成矿机制。野外工作揭示,1号伟晶岩脉可分为粗粒边缘带(Ⅰ)、块... 大喀拉苏1号伟晶岩脉是阿尔泰造山带中重要的伟晶岩型铍矿床。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其矿物学特征可用于指示伟晶岩演化程度;其熔体-流体演化过程可揭示伟晶岩的形成和Be成矿机制。野外工作揭示,1号伟晶岩脉可分为粗粒边缘带(Ⅰ)、块体中间带(Ⅱ)和晶洞(Ⅲ),对应矿物组合分别为粗粒绿柱石+电气石+微斜长石+石英+磷灰石+石榴子石+白云母±钠长石(Ⅰ带)、块体绿柱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铌钽铁矿+石英(Ⅱ带)、绿柱石+钠长石+白云母+石英(Ⅲ带)。绿柱石、铌钽矿、锆石、云母等矿物的微区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花岗岩到伟晶岩的粗粒边缘带、块体中间带,不相容元素(如Mg,Fe,Rb,Cs,Ta,Hf等)含量逐渐升高,与酸性岩浆结晶分异模式一致,采用瑞利分馏模式模拟计算得出,结晶分异程度达95%时可造成熔体大量富集Be,Nb,Ta,继而晶出绿柱石、铌钽矿等稀有金属矿物。绿柱石、石英中的原生熔体-流体包裹体组合显示,熔体成分包括贫水熔体和富水、P,F熔体,共生流体富含CO2、CH4、NaCl。富水熔体包裹体包含气相、液相和熔体相,其中液相包围气相且体积可达35%,并发育磷灰石、水羟磷铀矿、独居石、磷钙钍石等矿物。贫水熔体包裹体主要包含气相和熔体相,少量包裹体可见液相(占总体积的5~10%),并发育绿柱石、云母、钠长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260℃~320℃和140~198 MPa。综上,大喀拉苏矿床稀有金属富集主要受结晶分异和熔体-熔体-流体不混溶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喀拉苏 伟晶岩 稀有金属 成矿机制 结晶分异 熔体-熔体-流体不混溶 阿尔泰
下载PDF
瓮安县王家院磷矿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及找矿预测研究
10
作者 宋普洪 游家贵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8期96-100,108,共6页
为了详细查明瓮安县白岩磷矿周边磷矿资源,为瓮福磷矿区总体规划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贵州省土地矿产资源储备局在瓮安县白岩磷矿东南空白区设立了王家院矿区磷矿勘探项目。通过地质测量、物探剖面测量、钻探工程、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 为了详细查明瓮安县白岩磷矿周边磷矿资源,为瓮福磷矿区总体规划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贵州省土地矿产资源储备局在瓮安县白岩磷矿东南空白区设立了王家院矿区磷矿勘探项目。通过地质测量、物探剖面测量、钻探工程、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勘查人员查明矿区内存在3个工业磷矿体,其中主矿体走向长为1821 m,倾斜延伸为750 m,平均厚为12.64 m,P_(2)O_(5)平均品位为21.46%。经估算,矿区保有资源量为4520万t,伴生的有用矿产资源为氟和碘。王家院矿区磷矿勘探项目为2021年贵州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的代表性项目,是大型矿床周边空白区深部找矿的成功范例。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整体阐述,分析了找矿潜力区,旨在介绍贵州省新一轮战略找矿的新成果,为我国震旦纪陡山沱时期磷矿深部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院磷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找矿预测 瓮安县
下载PDF
紫色“山仔濑石”的颜色成因及成矿机制研究
11
作者 武嘉欣 陈涛 +3 位作者 郑金宇 庄玥 田静琳 黄赵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紫色“山仔濑石”为寿山石的一种,是一种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黏土质玉石。其表层风化为黄色,内部为紫色,属于图章石中较为稀少的颜色品种。本文采用常规的宝石显微镜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 紫色“山仔濑石”为寿山石的一种,是一种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黏土质玉石。其表层风化为黄色,内部为紫色,属于图章石中较为稀少的颜色品种。本文采用常规的宝石显微镜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等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特征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利用全岩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SPSS分析模型对其颜色成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紫色“山仔濑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伊利石,次要矿物为独居石、磷钡铝石、赤铁矿和重晶石;其稀土元素指示性数据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现象,指示其矿物成因与还原的酸性热液蚀变有关;紫色“山仔濑石”的紫色色调深浅与伊利石中Mn含量高低呈现正相关性;紫色“山仔濑石”内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的种类、分布特征和形成温度的不同说明在成矿后期存在多期热液侵入,紫色“山仔濑石”的形成过程与寿山地区的成矿规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山仔濑石” 伊利石 扫描电子显微镜 拉曼光谱 成矿机制
下载PDF
铌钽分异富集成矿机制及铌钽矿物测试新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双 王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70,共20页
铌、钽作为稀有金属,其熔点高、密度大、耐高温、超导性等优异性能使其在人类社会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近20年及未来全球都极为重视的战略资源。了解铌钽在不同岩浆系统中的分异富集及不同类型铌钽矿床的成矿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铌、钽作为稀有金属,其熔点高、密度大、耐高温、超导性等优异性能使其在人类社会多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近20年及未来全球都极为重视的战略资源。了解铌钽在不同岩浆系统中的分异富集及不同类型铌钽矿床的成矿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前人已有研究认为影响铌钽分异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岩浆系统的碱性程度、熔体中水的含量、熔体温度,以及主要含铌、钽的矿物(铌钽铁矿、黑云母、多硅白云母等)的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过程中的结晶与熔融。此外,高浓度的助熔剂(F,Li, Be, P,H_2O)对铌钽分异富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人研究发现一些铌钽矿床表现出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特征,但在铌钽矿化发育区域,常伴有强烈的钠长石化和锂云母化等交代作用现象,因此单一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或热液交代作用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复杂的铌钽成矿作用。铌钽分异富集成矿过程中,结晶分异和热液交代作用占比如何,哪个阶段更加富集铌和钽,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此外,由于其高铀低普通铅的特性,铌铁矿族矿物也被广泛应用于LA-ICP-MS U-Pb定年,常用标样为Coltan139,其激光分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解决铌钽矿物复杂化学分带的激光原位定年问题。铌钽矿物Lu-Hf同位素工作开展较少,未来需继续开展同位素工作以示踪物源并指示铌钽分异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铁矿族矿物(coltan) 分异机制 成矿机制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南方典型宁乡式铁矿沉积特征与成矿机制分析
13
作者 朱伟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100,共14页
宁乡式铁矿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型铁矿,为了探讨其沉积特征与成矿机制,本文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选取采自桂东北、鄂西成矿区的若干矿石样品进行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深入剖析铁质鲕粒的显微组... 宁乡式铁矿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型铁矿,为了探讨其沉积特征与成矿机制,本文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选取采自桂东北、鄂西成矿区的若干矿石样品进行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深入剖析铁质鲕粒的显微组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宁乡式铁矿为混积岩,具有典型的鲕状结构,可划分为砂岩型、灰岩型和混合型等三种类型,赋存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上泥盆统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地层中,含矿岩系总体为一套砂岩、泥页岩和泥灰岩组合,形成于区域海侵背景下的滨海、滨–浅海转换带;矿石中铁质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多集中于0.2~0.5 mm,少数铁质鲕粒的矿物相和主量元素呈圈层状分布,核心可为石英或生物碎屑充填,外部为赤铁矿、鲕绿泥石及胶磷矿环带互层。研究表明矿石的形成可划分为成矿物质准备期、铁质鲕粒形成期和铁矿沉积期三个阶段,强烈的古陆风化作用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在机械沉积作用、胶体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下富集并沉淀,期间经历了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最终压实固结为宁乡式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宁乡式铁矿 沉积特征 成矿机制
下载PDF
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来自黄铁矿Rb-Sr定年、原位硫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的制约
14
作者 王美云 李杰 +3 位作者 宋明春 张丽鹏 唐宗源 丁正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1515,共15页
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是胶东半岛唯一的一个金、银、铅、锌、铜共生的多金属矿床。与胶东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北地体不同,大邓格矿床处于苏鲁-大别造山带最东端的威海超高压变质带。准确限定大邓格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 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是胶东半岛唯一的一个金、银、铅、锌、铜共生的多金属矿床。与胶东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北地体不同,大邓格矿床处于苏鲁-大别造山带最东端的威海超高压变质带。准确限定大邓格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物质来源对深入理解胶东晚中生代成矿作用及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主成矿阶段矿石中的黄铁矿开展Rb-Sr同位素定年和原位硫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以此限定成矿时限、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结果显示黄铁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09.8±1.7Ma(MSWD=1.4),与该区域的钼、铜等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一致,略晚于胶东大规模金矿爆发的时代(~120Ma)。主成矿阶段的硫同位素在-1.20‰~6.65‰之间,平均值为5.31‰。黄铁矿中富集Cu、Pb、Zn、Co、Ni等亲硫元素和铁族元素,Co/Ni比值介于0.03~1.36之间。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产于伟德山岩体的崮庄岩石单元外围,且成岩、成矿时代一致,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综合分析认为,胶东早白垩世成矿作用受控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热隆-伸展构造环境,俯冲板块向东后撤造成了西早东晚的区域成矿时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 黄铁矿Rb-Sr测年 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 成矿机制 胶东半岛
下载PDF
云南东川铜矿带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制讨论
15
作者 曾瑞垠 王蒙 +3 位作者 王幻 祝新友 张雄 王迪恒 《矿产勘查》 2023年第9期1595-1603,共9页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铜矿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有机质 成矿机制
下载PDF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组合特征及成矿机制
16
作者 付桥林 杜蔺 +6 位作者 勾明明 蔡国盛 黄威虎 曾凡祥 罗勇军 娄经双 巩鑫 《矿产勘查》 2023年第5期718-729,共12页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三江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中。矿床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矿段。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该矿段矿石种类繁多,矿石组合类型由地表向深部分别为孔雀石+蓝铜...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三江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中。矿床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矿段。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该矿段矿石种类繁多,矿石组合类型由地表向深部分别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辉铜矿+石英+褐铁矿、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埋深深度分别为<100 m、100~200 m、>200 m。依据矿石组合类型及蚀变特征,将矿体划分为氧化矿带型(O型)、混合矿带型(M型)、原生矿带型(S型)。矿体组合样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伴生有Ag、Pb、Zn、Bi、Au、Cd、In、Re等多种有益组分,且均与Cu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其成矿机制为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向上运移,随着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等环境变化,热液中成矿元素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形成原生矿石,地表及浅部铜矿石经历了较强的氧化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石 矿石组合特征 成矿机制 大宝山望香台矿段 维西 云南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集区基于超壳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的金成矿机制探讨——来自深反射地震探测的证据
17
作者 于学峰 田京祥 +6 位作者 李大鹏 单伟 熊玉新 耿科 迟乃杰 陈国栋 张岩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1期1-9,共9页
地壳结构是认识成矿系统和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基础,是正确揭示胶西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金成矿大爆发机制的金钥匙。为了准确掌握胶西北金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本团队先后在胶西北地区实施了海量深反射地震、大地电磁... 地壳结构是认识成矿系统和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基础,是正确揭示胶西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金成矿大爆发机制的金钥匙。为了准确掌握胶西北金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本团队先后在胶西北地区实施了海量深反射地震、大地电磁和重力剖面工程及深度3266 m深钻探工程,获得横跨胶西北金矿集区三山岛-焦家-招平三条主成矿带的深部探测剖面,精确揭示了胶西北地区深部地质结构,三山岛断裂带与焦家断裂带深部呈反“y”字型交会,发现了板块俯冲挤压引起的大型超壳走滑断裂及莫霍面破裂,建立基于超壳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的巨量金成因模式。本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胶西北金矿集区巨量金成矿作用机制和成矿模式的认识,丰富和完善胶东金矿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深部探测 走滑断裂 成矿机制 胶西北金矿集区
下载PDF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18
作者 李胜虎 熊玉新 +9 位作者 王海芹 李敏 胡笑伟 兰君 李得建 单伟 迟乃杰 舒磊 马晓东 郭广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1期32-41,共10页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碳酸岩型内生轻稀土矿床,其成矿机制目前仍存在结晶分异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及热液蚀变作用等方面的分歧。该稀土矿床中发育大量的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在常压测温过程...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碳酸岩型内生轻稀土矿床,其成矿机制目前仍存在结晶分异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及热液蚀变作用等方面的分歧。该稀土矿床中发育大量的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在常压测温过程中易爆裂或泄露,很难测得它们的完全均一温度等相变数据,导致该矿床岩浆→岩浆—热液→热液完整的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及其热力学性质仍不清楚。此外,稀土在成矿流体演化各阶段的流体中进行高效迁移和富集沉淀的机制,尚缺少原位的微区成分分析和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面的约束。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极大限制了研究人员对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认知。将来,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高内压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开展热液金刚石压腔均一测温,以厘清成矿流体完整的演化过程;对单个包裹体开展原位LA-ICP-MS微区成分分析,以定量刻画稀土在岩浆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分配行为;将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模拟稀土元素与CO_(3)^(2-)、SO_(4)^(2-)和F^(-)等配体络合后进行有效迁移的络合物类型及氟碳铈矿的沉淀机制。最终,阐明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流体完整演化过程及稀土富集矿化机制,为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解决当前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存在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及富CO_(2)流体包裹体等均一温度难以测定的“卡脖子”实验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山稀土矿床 熔体包裹体 富CO_(2)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鲁西
下载PDF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19
作者 坚润堂 孙玉海 +3 位作者 王崇军 段鹏 田章武 李俊刚 《云南地质》 2023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茂租铅锌矿床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δ^(34) S值介于+8.84‰~19.86‰,富集重硫,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投点主要落入基底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暗示其来... 茂租铅锌矿床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δ^(34) S值介于+8.84‰~19.86‰,富集重硫,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投点主要落入基底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成矿主要来源于昆阳群和会理群基底岩石。结合区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赋存在不同时代地层中,成矿流体性质颇为相似,推测该区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成矿与均一化流体的贯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茂租铅锌矿 云南巧家
下载PDF
典型金矿成矿过程及其成矿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凯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22期47-49,共3页
本论文以江西地区为例,对典型金矿的成矿过程、成矿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金矿的定义和分类,并简要描述了金矿分布情况。其次,详细探讨了金矿的矿化阶段和主要矿化类型,包括流体运移和聚集过程。进一步讨论了成... 本论文以江西地区为例,对典型金矿的成矿过程、成矿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金矿的定义和分类,并简要描述了金矿分布情况。其次,详细探讨了金矿的矿化阶段和主要矿化类型,包括流体运移和聚集过程。进一步讨论了成矿阶段的成矿元素来源和输运以及金的沉积和富集机制。最后,阐述了成矿预测和勘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金矿 成矿过程 成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