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氟干预成釉细胞钙稳态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1
作者 黄婷 刘霞 +5 位作者 王烛 陈霆 陈彬 白国辉 吴家媛 田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81-2487,共7页
背景:氟牙症是长期摄入大量氟所导致的牙釉质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高氟干预成釉细胞与钙稳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探索氟斑牙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0.4,0.8,1.6... 背景:氟牙症是长期摄入大量氟所导致的牙釉质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高氟干预成釉细胞与钙稳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探索氟斑牙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0.4,0.8,1.6,3.2,6.4 mmol/L的NaF处理成釉细胞LS824,48,72 h,检测细胞形态、细胞活性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用浓度为0,1.6,3.2 mmol/L的NaF处理成釉细胞LS824 h,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处理24 h后,NaF浓度0,0.4,0.8 mmol/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轮廓清晰;当NaF浓度≥1.6 mmol/L,随着NaF浓度的增加,细胞体积逐渐皱缩变小、细胞数量减少。处理48,72 h后,NaF浓度0,0.4 mmol/L组细胞数量增加,0.8,1.6,3.2 mmol/L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形态变圆、变小,6.4 mmol/L组细胞皱缩变圆悬浮于培养基中,几乎无细胞贴壁。当NaF浓度相同时,处理24 h后LS8细胞的生长状态最佳。CCK-8检测结果显示,当NaF浓度相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减弱;当处理时间相同时,随着NaF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减弱。处理24 h后,随着NaF浓度的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②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参与调控细胞钙稳态的基因:Hsp90b1、Canx、Calr、Hspa5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Cacna1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该结果得到了RT-qPCR检测的验证。③结果显示,NaF对LS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浓度异常增加有关,其机制可能由蛋白质加工合成通路Hsp90b1、Canx、Calr、Hspa5表达上调和钙信号通路Cacna1a表达下调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氟斑牙 成釉细胞 氟化钠 转录组测序 内质网应激 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探针
下载PDF
BRAF V600E在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癌和囊肿中的表达
2
作者 裴婧 张林 +1 位作者 贾云香 陈蔚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表达是否与成釉细胞瘤复发、恶变有关。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癌、囊肿中BRAF V600E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RAF V... 目的:探讨BRAF V600E表达是否与成釉细胞瘤复发、恶变有关。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癌、囊肿中BRAF V600E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RAF V600E在原发性成釉细胞瘤和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囊肿和成釉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减少。免疫组织化学和RT-qPCR检测的阳性率一致。结论:成釉细胞瘤中BRAF V600E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以及是否复发无关,BRAF V600E的表达对鉴别成釉细胞瘤、囊肿、成釉细胞癌有一定指导意义。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许能初步检测成釉细胞瘤中是否存在BRAF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成釉细胞 BRAF V600E 复发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在基于曲面体层片的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敏 慕创创 +1 位作者 张建运 李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1000张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选用ResNet(18、50、101)、VGG(16、19)、EfficientNet(b1、b3、b5)深度学习模型,...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1000张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选用ResNet(18、50、101)、VGG(16、19)、EfficientNet(b1、b3、b5)深度学习模型,对训练集中的800张曲面体层片经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训练后对测试集中的200张曲面体层片进行鉴别诊断。同时,7名口腔放射专业医生对这200张曲面体层片进行诊断,并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87.50%,其中EfficientNet b1准确率最高,为87.50%,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本身之间比较,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训练集)=0.998,P_(测试集)=0.905)。7名口腔放射专业医生(2名高年资医生、5名低年资医生)平均诊断准确率为(70.30±5.48)%,且不同年资医生之间平均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口腔放射专业医生的诊断准确率(P<0.001)。结论基于曲面体层片的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对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曲面体层片 成釉细胞 牙源性角化囊肿
下载PDF
CBCT影像组学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聂根定 梁燕 +2 位作者 王立冬 马文 黎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CB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颌骨囊性病变的患者CBCT资料(包括成釉细胞瘤4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59例)。勾画病变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建立影像... 目的:探讨CB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颌骨囊性病变的患者CBCT资料(包括成釉细胞瘤4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59例)。勾画病变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构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常规影像学特征建立综合模型。分别用训练集、验证集数据进行训练和评价,以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率(ACC)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利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3种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均为81.3%,AUC值分别为0.849(95%CI:0.707~0.991)、0.865(95%CI:0.734~0.996)和0.849(95%CI:0.703~0.995),结合常规影像学特征后的准确率分别为81.3%,81.3%和84.4%,AUC分别为0.877(95%CI:0.751~1.000)、0.873(95%CI:0.747~0.999)和0.889(95%CI:0.765~1.000)。无论在3种模型之间或影像组学模型与综合模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B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用于辅助诊断成釉细胞瘤,指导治疗计划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牙源性颌骨囊肿 影像组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间充质样成釉细胞瘤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语欢 李瑾 +2 位作者 周薇娜 江飞 张娟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间充质样成釉细胞瘤细胞(M-AMC)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对M-AMC功能影响的部分作用和机制。方法: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M-AMC并鉴定,构建非接触M-AMC/BMSC共培养体...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间充质样成釉细胞瘤细胞(M-AMC)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对M-AMC功能影响的部分作用和机制。方法: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M-AMC并鉴定,构建非接触M-AMC/BMSC共培养体系,通过EdU检测M-AMC增殖变化,利用结晶紫染色、Western blot等检测M-AMC迁移、侵袭功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通过原代分离培养得到的M-AMC,主要来源于间质,并具有一定的干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共培养组3、7 d M-AMC增殖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组在24、48、72 h的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出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M-AMC在和BMSC共培养后,自噬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1)。结论:BMSC的旁分泌作用可以上调M-AMC自噬水平,从而促进M-AMC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样成釉细胞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噬 共培养
下载PDF
不同层数的Mask-RCNN模型自动检测成釉细胞瘤效能的比较
6
作者 赖丹琳 许亮 +2 位作者 倪涧钊 朱小峰 黄晓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比较Mask-RCNN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在成釉细胞瘤CT图像检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釉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数据,按照标准将79名患者纳入研究。经过预处理后...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比较Mask-RCNN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在成釉细胞瘤CT图像检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釉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数据,按照标准将79名患者纳入研究。经过预处理后,共得到3566张图像,按照8∶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采用ResNet-18、ResNet-50和ResNet-101模型进行训练,实现肿瘤的自动检测并通过Dice系数、平均精确度AP及检测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ResNet-18及ResNet-50相比,ResNet-101模型自动检测的效果最好,其Dice系数为0.87,平均精确度AP(IOU 0.50∶0.95)为0.74。但该模型所需的检测时间最长,需要0.33 s。结论:不同层数的Mask-RCNN模型均可较好地实现对成釉细胞瘤的自动检测诊断,其中ResNet-101检测效果最好,但相应地需要更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深度学习 Mask-RCNN ResNet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及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7
作者 刘敏 唐恩溢 +4 位作者 刘喆 葛苏蒙 吴朱昊 张兴伟 孙国文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导航技术指导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病灶切除手术及修复重建,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12例,均在病灶切除同时同期完成血管化腓骨移植,... 目的利用计算机导航技术指导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病灶切除手术及修复重建,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12例,均在病灶切除同时同期完成血管化腓骨移植,其中,导航组手术6例,非导航组手术6例,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该术式中的利弊。结果12例手术均为同一名术者完成,导航组固定导航支架及实施导航平均时间约15 min,相较于非导航组,导航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约10 min,手术切除范围与腓骨修复重建匹配度高,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利用下颌骨参考架,在计算机导航技术引导下实施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及修复重建手术,可以使手术快速、精准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技术 成釉细胞 下颌骨参考架 实时导航
下载PDF
上颌窦成釉细胞瘤放射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雨 宋海涛 +1 位作者 张桂芳 孟令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36-538,共3页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一种牙源性上皮肿瘤,虽然AM生长缓慢,但其具有局部侵袭、易复发的特性,属于交界性肿瘤,多次复发容易恶变,常伴有牙齿松动、神经损害、面部严重受损等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AM唯一的治疗手段,...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一种牙源性上皮肿瘤,虽然AM生长缓慢,但其具有局部侵袭、易复发的特性,属于交界性肿瘤,多次复发容易恶变,常伴有牙齿松动、神经损害、面部严重受损等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AM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变,治疗方式有限。我们收治上颌窦AM病人1例,因肿瘤不能手术,选择放疗,效果显著。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以探索不能手术的AM放射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上颌窦 神经损害 交界性肿瘤 牙齿松动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局部侵袭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的成釉细胞瘤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9
作者 杨梦源 陈瑞雪 +2 位作者 蔺孝慧 陆艺文 张旭东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挖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将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可视化软件相结合,探索AM的新治疗靶点。方法本文数据来自GEO数据库,用GEO2R工具分析DEGs,DAVID在线工具进行G... 目的挖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将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可视化软件相结合,探索AM的新治疗靶点。方法本文数据来自GEO数据库,用GEO2R工具分析DEGs,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筑蛋白互作网络图,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CiberSort算法分析AM与正常组织免疫浸润差异。结果最终共筛选出419个共同的DEGs。GO及KEGG分析揭示AM相关通路及生物学功能。最终筛选出FN1等10个核心基因。免疫浸润结果提示AM中巨噬细胞M0的浸润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AM发生的DEGs,其中关键基因和通路有望成为治疗AM的新靶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靶点治疗
下载PDF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2例
10
作者 黄金丽 吴金晓 +5 位作者 付丽娟 黄卓妍 罗孔兰 罗朝巍 杨雨康 郑锦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1403,共3页
例1女性,47岁,无吸烟史,10年前曾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刮治术。术后10年患者无任何不适。于外院体检行胸部CT平扫发现双肺占位1个月余来我院治疗。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查体:右下颌牙齿缺失,牙槽嵴低平,余未见异常。复... 例1女性,47岁,无吸烟史,10年前曾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刮治术。术后10年患者无任何不适。于外院体检行胸部CT平扫发现双肺占位1个月余来我院治疗。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查体:右下颌牙齿缺失,牙槽嵴低平,余未见异常。复查胸部CT示:双肺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较大者1.2 cm×1.0 cm。全身PET-CT示:(1)下颌骨未见肿瘤复发征象。(2)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影,FDG代谢增高,考虑为双肺多发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成釉细胞 肺转移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成釉细胞瘤靶向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梦源 张旭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8-2155,共8页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治疗首选,但切除术易引起颌面畸形和功能丧失,且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对于多次复发和转移成釉细胞瘤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成釉细胞瘤治疗研究热点集中在以靶向治疗联合手术的综合...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治疗首选,但切除术易引起颌面畸形和功能丧失,且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对于多次复发和转移成釉细胞瘤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成釉细胞瘤治疗研究热点集中在以靶向治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式。在过去十余年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分子靶点如BRAF、SMO被发现,相关药物如维莫非尼已开始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靶向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提高成釉细胞瘤治愈率并减少复发和转移,本文就成釉细胞瘤靶向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靶向治疗 药物应用
下载PDF
31例成釉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12
作者 卢丽雯 杨治立 +5 位作者 李晓娜 郭姗 李艺博 付敬杰 高黎 张彦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癌(A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为1.6∶1,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癌(A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为1.6∶1,发病年龄23~83岁,中位年龄58岁。下颌骨多见,肿胀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8例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16.0个月,平均(55.52±31.14)个月。8例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11例死亡,生存分析显示本组病例5 a生存率为66.86%。结论AC临床表现不典型,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高,预后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诊断 病理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颊黏膜颗粒细胞型成釉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刘莎莎 方程 陈永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19-1121,共3页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来源于牙源性上皮,也可来自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及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根据临床病理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骨外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促结缔组织...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来源于牙源性上皮,也可来自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及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根据临床病理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骨外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其中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又可分为6类变异型: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成釉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成釉细胞 颊黏膜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上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个案护理
14
作者 郑少芝 雷静 周陶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总结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上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个案护理,为颌骨重建术后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21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例上颌骨成釉细胞瘤颌骨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恢复... 目的总结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上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个案护理,为颌骨重建术后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21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例上颌骨成釉细胞瘤颌骨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恢复好,可经口进食,使用辅助用具下床活动,顺利出院。结论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整体康复,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腓骨肌皮瓣 护理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术前、术后表达研究
15
作者 朱浩 郑孟杰 +1 位作者 向嫒嫒 张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RANKL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前、后的表达,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开窗减压治疗前、后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RANKL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前、后的表达,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开窗减压治疗前、后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上皮层中RANKL的表达。结果 2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前上皮中均有RANKL表达,开窗后RANKL表达水平下降,强阳性率显著低于开窗减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KL在成釉细胞瘤囊壁上皮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表达水平降低。RANKL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骨吸收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成釉细胞 开窗减压术
下载PDF
成釉细胞纤维瘤与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鸣 王洁 +1 位作者 王兆元 韩有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观察成釉细胞纤维瘤 (ameloblasticfibroma ,AF)及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ameloblasticfibrosarcoma ,AFS)的间质成份 ,探讨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14例肿物 (AF 11例 ,AFS 3例 )切片经HE染色 ,光镜下观察 ,5例新鲜标本 (A... 目的 :观察成釉细胞纤维瘤 (ameloblasticfibroma ,AF)及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ameloblasticfibrosarcoma ,AFS)的间质成份 ,探讨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14例肿物 (AF 11例 ,AFS 3例 )切片经HE染色 ,光镜下观察 ,5例新鲜标本 (AF 3例 ,AFS 2例 )取材后电镜观察。结果 :11例AF中有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2 7 3% ,复发时间分别是术后半年、1年、10年。 3例AFS中 1例为原发 ,2例为AF恶变而来。组织病理学显示AF中成釉细胞上皮成分散布于富含纤维粘液样结缔组织中 ,间质成分主要为成纤维细胞 ,此外 ,可见组织样细胞和纤维组织样细胞及少量未分化间叶细胞。AFS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密集增生 ,胞核浓染 ,核浆比例失调有明显异型性 ,其中 2例成釉细胞上皮成份明显减少或缺如。结论 :AF间质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活性 ,经各种刺激可恶变为AFS。AFS中的上皮减少和缺如可与间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恶变有关。AFS间质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纤维瘤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牙源性肿瘤 病理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CBCT影像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林太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成釉细胞瘤(AME)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KC)锥形束CT(CBCT)检查的影像对比。方法:以46例AME及OKC患者为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ME组(n=23)和OKC组(n=23)。均接受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比两组影像学区别。结果:AME组与OKC组... 目的:研究下颌骨成釉细胞瘤(AME)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KC)锥形束CT(CBCT)检查的影像对比。方法:以46例AME及OKC患者为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ME组(n=23)和OKC组(n=23)。均接受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比两组影像学区别。结果:AME组与OKC组病灶发生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AME组与OKC组病灶内部分隔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AME组骨壁不连续率为82.61%(19/23),高于OKC组(43.48%[10/23],P<0.05)。AME组牙根吸收率为78.26%(18/23),高于OKC组(17.39%[4/23],P<0.05)。AME组牙齿移位率为26.09%(6/23),与OKC组比较无差异(13.04%[3/23],P>0.05)。结论:CBCT可通过骨壁连续性、牙根吸收情况鉴别AME及O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牙源性角化囊肿 锥形束CT
下载PDF
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冰 赵怡芳 +2 位作者 张文峰 蒋自强 孙志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例下颌支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活检术同期施行负压吸引术,进行定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待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负压吸引术后5个月,...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例下颌支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活检术同期施行负压吸引术,进行定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待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负压吸引术后5个月,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平均缩小67%,病变区解剖结构接近正常。刮治术后,病理诊断4例为Ⅲ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为Ⅱ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增生明显,纤维囊壁组织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刮治术后6~61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负压吸引术作为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初期治疗能较快地缩小病变范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联合二期刮治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最大限度地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型成釉细胞 负压吸引术 刮治术 下颌骨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
下载PDF
右侧下颌骨罕见巨大成釉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添 李亚娣 +3 位作者 宋玉 马瑞 韩雅丽 黄永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3-84,共2页
在临床上,约80%的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发生于下颌骨,多发生于磨牙区和升支部。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颌骨膨隆、压迫性生长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少数病例可继发感染,并出现疼痛。AM虽为良性肿瘤,但具有很强的... 在临床上,约80%的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发生于下颌骨,多发生于磨牙区和升支部。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颌骨膨隆、压迫性生长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少数病例可继发感染,并出现疼痛。AM虽为良性肿瘤,但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性,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50%~90%[1]。近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罕见巨大成釉细胞瘤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肿瘤/外科学 下颌骨/外科学 成釉细胞瘤/外科学 成釉细胞瘤/诊断 截骨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典型巨大成釉细胞瘤1例
20
作者 陈炼 牟方彪 邹克强 《巴楚医学》 2023年第2期17-19,共3页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上皮肿瘤,常见于颌骨内且体积较小。本文报告经典型巨大成釉细胞瘤1例,患者左下颌区有一肿物,左面部明显膨隆,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及-6.4 cm×5.0 cm椭圆形瘤块影。该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后效果明显,...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上皮肿瘤,常见于颌骨内且体积较小。本文报告经典型巨大成釉细胞瘤1例,患者左下颌区有一肿物,左面部明显膨隆,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及-6.4 cm×5.0 cm椭圆形瘤块影。该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后效果明显,本文详细介绍该病例的诊疗经过,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手术治疗 基因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