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铈材料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促成骨作用研究
1
作者 谷梦云 鲁丹丹 +1 位作者 邱华 孙晓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7-0191,共5页
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CNPs)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的影响,并探索这些颗粒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BSA孵育法合成CNPs,并通过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RT-qPCR)评估... 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CNPs)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的影响,并探索这些颗粒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BSA孵育法合成CNPs,并通过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RT-qPCR)评估了CNPs对于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龈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 C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显著促进牙周膜细胞和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相较牙周膜细胞而言,牙龈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结论 纳米氧化铈颗粒在适宜浓度下可显著提升牙周相关细胞的成骨活性,为牙周炎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未来研究需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CNPs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深入探讨其临床应用前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颗粒 牙周膜细胞 牙龈细胞 成骨作用 牙周病治疗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梁雨田 张伯勋 +1 位作者 卢世璧 陶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 髓移植 成骨作用 缺损 瘢痕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调节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学东 陈斌 +2 位作者 郑创义 刘钊勇 杜世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71-37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采用常规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及含100 mg/L PNS的成骨诱导液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采用常规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及含100 mg/L PNS的成骨诱导液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茜素红染色方法及ELISA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ALP活性、矿化结节的形成及RANKL的表达。结果骨诱导组、PNS组较培养液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而PNS组高于骨诱导组(P〈0.05);骨诱导组、PNS组ALP活性、钙结节形成高于培养液组(P〈0.01),PNS组高于骨诱导组(P〈0.05);骨诱导组、PNS组RANKL表达低于培养液组(P〈0.05),PNS组低于骨诱导组(P〈0.05)。结论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PN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下调其RANKL表达从而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髓基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成骨作用
下载PDF
乳铁蛋白理化性质及其成骨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孔莹莹 杜明 +1 位作者 刘猛 张兰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18-322,共5页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菌、免疫调节等多功能性的铁结合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近年来,乳铁蛋白在促进骨生长方面的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乳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作用、骨生长的影...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菌、免疫调节等多功能性的铁结合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近年来,乳铁蛋白在促进骨生长方面的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乳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作用、骨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乳铁蛋白作为骨效应分子的应用前景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理化性质 细胞 细胞 成骨作用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袁捷 崔磊 +1 位作者 刘伟 曹谊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11,共4页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阐述了VEGF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积极影响 ,增强其表达的相关条件 ,以及各应用方式的利弊 ;从而展示了VE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损 成骨作用 修复 VEGF 受体
下载PDF
骨髓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综述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彦林 曾才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骨髓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综述李彦林曾才铭早在1869年,Goujon就观察到自体红骨髓异位移植后具有成骨作用。自体骨髓移植后成骨作用显著,不产生排斥反应,来源充足,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且轻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骨髓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综述李彦林曾才铭早在1869年,Goujon就观察到自体红骨髓异位移植后具有成骨作用。自体骨髓移植后成骨作用显著,不产生排斥反应,来源充足,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且轻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骨髓成骨的细胞起源、骨髓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作用 髓移植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方式刺激与运动训练的成骨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振军 马德媛 +1 位作者 ZhangPing HirokiYokota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0,125,共7页
对低频振动,牵张应力,剪切应力,超声波,光、电刺激,药物刺激的成骨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和运动促进的成骨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梳理。结果表明,低频振动,牵张应力,剪切应力,超声波,光、电刺激,药物刺激均可刺激成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其... 对低频振动,牵张应力,剪切应力,超声波,光、电刺激,药物刺激的成骨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和运动促进的成骨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梳理。结果表明,低频振动,牵张应力,剪切应力,超声波,光、电刺激,药物刺激均可刺激成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其生物学机制主要通过骨组织感受力学刺激——应力敏感通道和整合素-细胞骨架结构完成。机械负荷可以激活细胞膜上Ca2+通道引起胞外Ca2+内流,并可促进胞内Ca2+释放,从而促进骨的合成代谢作用。力学信号的转导过程包括力学偶联、生化偶联、信号转导和受体细胞应答等4个阶段。细胞因子和激素含量变化对胞内信号转导有重要影响,如OPG、TGF-β、IGF、甲状旁腺素(PTH)、雌激素、PGE2等。运动可促进骨生长发育,但不同运动方式及其运动强度对骨促进作用是不同的;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女性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丢失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运动 成骨作用 低频振动 牵张应力 机制
下载PDF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皮下移植的成骨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凯 毛天球 +5 位作者 杨维东 商洪涛 陈富林 顾晓明 陈书军 刘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观察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皮下移植的成骨作用 ,以探索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骨源细胞的可行性。从新生兔骨髓细胞取材 ,体外培养、诱导后 ,使其生长汇合成膜状。将此细胞膜状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植入 4、8周行X线摄片和组织... 观察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皮下移植的成骨作用 ,以探索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骨源细胞的可行性。从新生兔骨髓细胞取材 ,体外培养、诱导后 ,使其生长汇合成膜状。将此细胞膜状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植入 4、8周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 ,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显示 :细胞膜状物皮下成骨作用明显。成骨方式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 ,以膜内成骨为主。说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可以作为良好的骨源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髓基质细胞 皮下移植 成骨作用
下载PDF
自体骨髓加人工陶瓷复合移植物成骨作用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宗礼 李贺达 +3 位作者 杨学琪 徐东明 张淼 王树行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二磷酸三钙人工陶瓷与自体骨髓复合移植物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完全空白组。于右尺骨上段造成人工骨缺损并行髓内针固定,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对比观察骨缺损的修复...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二磷酸三钙人工陶瓷与自体骨髓复合移植物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完全空白组。于右尺骨上段造成人工骨缺损并行髓内针固定,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对比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X线、组织学、力学三项检验均明确显示,人工陶瓷加自体骨髓的复合移植修复的骨缺损,较单纯植入人工陶瓷的骨缺损愈合得早且快。结论:多孔双相人工陶瓷加自体骨髓复合移植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实验表明治疗骨缺损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陶瓷 缺损 复合移植物 成骨作用
下载PDF
胰岛素在氟诱导成骨作用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秀云 王岩 +2 位作者 赵志涛 杨晨 徐辉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121-2126,共6页
采用实时PCR测试了投氟大鼠的骨组织成骨和胰岛素受体等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胰岛分泌胰岛素情况,以及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等变化,利用体外成骨细胞染氟考察了胰岛素受体在成骨细胞内表达及氟联... 采用实时PCR测试了投氟大鼠的骨组织成骨和胰岛素受体等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胰岛分泌胰岛素情况,以及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等变化,利用体外成骨细胞染氟考察了胰岛素受体在成骨细胞内表达及氟联合胰岛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作用影响。结果表明:给予低剂量氟3个月后,大鼠骨组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Runx2(Runt相关转录因子)及胰岛素受体表达显著提高,而高氟组成骨标志基因碱性性磷酸酶、骨钙素、Runx2也明显提高,说明给予大鼠氟3个月能够诱导成骨;给与低剂量氟从1个月到3个月后,大鼠血清的胰岛素浓度明显提高,高氟作用3月后,胰岛素分泌降低,这与高剂量氟给氟3月大鼠胰岛素受体表达明显下降相一致。体外实验中,ρ(F-)=2mg/L和8mg/L氟明显促进了成骨细胞内抗胰岛素受体荧光抗体的强度,而且10μg/mL胰岛素联合ρ(F-)=1mg/L和4mg/L能够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氟ρ(F-)=1mg/L和4mg/L刺激了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体内氟中毒大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氟作用3个月刺激成骨作用的同时,伴随着胰岛素分泌增强,并促进成骨细胞内胰岛素受体表达增多,体外实验也表明了胰岛素刺激成骨细胞增生的作用,这些实验数据说明胰岛素参与了低剂量氟诱导成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学 成骨作用 胰岛素
下载PDF
XW630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费伟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虎 翁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 30在去势大鼠骨组织成骨中的作用。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4组 ,即Sham组、OVX组、OVX加雌酚酮组和OVX加XW6 30组 ,每组 3只。术后 30、6 0、90d各处死 1组动物 ,取两侧胫骨作HE和SEM组织...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 30在去势大鼠骨组织成骨中的作用。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4组 ,即Sham组、OVX组、OVX加雌酚酮组和OVX加XW6 30组 ,每组 3只。术后 30、6 0、90d各处死 1组动物 ,取两侧胫骨作HE和SEM组织学观察 ,取 1侧股骨作三点弯曲力学强度测试。结果 :HE和SEM观察发现 ,OVX组胫骨干骺端术后 30d即呈骨丢失状态 ,并持续至整个观察期。应用雌酚酮和XW6 30治疗后 ,干骺端骨小梁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修复现象 ,整个观察期内XW6 30组成骨活动明显较雌酚酮治疗组活跃。整个观察期内 ,OVX组股骨三点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 ,与S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个治疗组骨强度则呈上升趋势 ,与OVX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XW6 30能有效地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的成骨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质疏松药 成骨作用 质量 去势大鼠 XW630
下载PDF
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勇 张帅 +5 位作者 周勇 闵理 易敏 段宏 屠重棋 严永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091-2094,共4页
背景:注射型人工骨可经皮穿刺注射植入体内,对机体创伤较小,同时该型材料可以任意塑形,能较好地充填骨缺损,但目前临床上尚无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吸收且具有较好促成骨作用的注射型人工骨产品。目的:评估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 背景:注射型人工骨可经皮穿刺注射植入体内,对机体创伤较小,同时该型材料可以任意塑形,能较好地充填骨缺损,但目前临床上尚无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吸收且具有较好促成骨作用的注射型人工骨产品。目的:评估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硫酸钙含量70%)动物体内的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观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外髁处制备直径为5mm、深10mm的骨缺损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对照组未予干预。结果与结论:X射线平片示:实验组骨缺损逐渐被骨痂填充,术后16周,骨缺损处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缺损处修复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示: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新生原始骨小梁长入材料内;术后12周,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术后16周,材料完全被降解吸收,新生骨组织完全修复骨缺损。结果显示注射型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在动物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备一定的成骨活性,可望用作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聚合物 硫酸钙 可注射人工 可吸收人工 成骨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部分脱蛋白骨单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林 韩睿 +3 位作者 王永年 李林芝 曾才铭 赵晓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616-2617,F007,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用部分脱蛋白骨(PDB)来修复兔桡骨缺损,以自体髂骨移植和空白缺损为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部分脱蛋白骨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可见4周时...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用部分脱蛋白骨(PDB)来修复兔桡骨缺损,以自体髂骨移植和空白缺损为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部分脱蛋白骨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可见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24周时缺损区域密度更接近宿主骨,仍存有一些高密度影。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4周和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以后新骨增多;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2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结论:部分脱蛋白骨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损伤 移植 生物相容性材料 成骨作用
下载PDF
镁合金成骨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宇 娄译心 +1 位作者 周延民 赵静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其弹性模量接近人体正常骨组织,并且能够促进新骨形成,因而作为骨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镁合金材料的特点和镁合金的成骨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镁合金 生物降解 成骨作用 机制
下载PDF
珍珠层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桐军 吴东 陈江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1期3538-3540,共3页
由于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各种限制,采用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珍珠层位于贝壳的最内层,由有机质支架包绕文石型碳酸钙构成。许多研究发现其在构造和力学强度上与皮质骨相似。珍珠层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 由于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各种限制,采用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珍珠层位于贝壳的最内层,由有机质支架包绕文石型碳酸钙构成。许多研究发现其在构造和力学强度上与皮质骨相似。珍珠层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通过骨传导和骨诱导机制,促进新骨形成。现就珍珠层与成骨相关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成骨作用 传导 诱导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伟 柏树令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334-338,共5页
大型骨缺损一直是骨外科损伤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寻找理想的骨组织替代物始终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 ,骨组织工程技术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方法... 大型骨缺损一直是骨外科损伤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寻找理想的骨组织替代物始终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 ,骨组织工程技术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方法是 :在体外培养并扩增成骨细胞 ,然后将其种植在体外细胞载体上 ,构建组织工程骨。本文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细胞载体的分类、性质以及成骨细胞与载体复合物进行了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成骨作用 复合移植 缺损
下载PDF
成骨作用与骨量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新梅 王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成骨作用 调控 调节因子 血钙水平 骼系统 肌肉活动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楠 王和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8-79,66,共3页
关键词 基质细胞 成骨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四种载体吸附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练克俭 翟文亮 +2 位作者 丁真奇 郭林新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比较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在兔肌肉中的成骨作用。方法 应用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经过孵育后 ,植入兔股部肌肉内 ,分别于不同时间通过X线及组织学观... 目的 比较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在兔肌肉中的成骨作用。方法 应用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经过孵育后 ,植入兔股部肌肉内 ,分别于不同时间通过X线及组织学观察 ,计算机图像分析 ,评价各不同组织的成骨情况。结果  12周时 ,骨基质海绵组成骨能力最强 ,羟基磷灰石组次之 ,海螵蛸组成骨能力最弱 ,明胶海绵组无成骨能力。结论 骨基质海绵吸附自体骨髓是修复骨折及骨缺损的较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髓细胞移植 成骨作用 载体 基质海绵
下载PDF
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的体内成骨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为望 许永华 +2 位作者 曹宏卿 张保东 卢开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背部右侧皮下,4周取材;同时将该复合物植入兔背部右侧肌袋内,8周取材。两种动物均在对侧相应部位植入单纯TBCc作为对照,并在相应时间内取组织块常规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植入材料在皮下及肌袋处均有成骨细胞大量生长、增殖,并有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将TBCc-POB 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够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涂层 煅烧-细胞复合物 体内成骨作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