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曲池、手三里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1
作者 邵斌 王建斌 +2 位作者 金星 陈麟 陈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手三里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灸操作,电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曲池、手三里穴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手三里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灸操作,电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曲池、手三里穴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Brunnstrom分级上肢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比较,电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电针曲池、手三里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卒中 经筋病 手功能障碍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手指拔伸扳法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手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2
作者 王月娜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手指拔伸扳法应用于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上肢功能、体感诱发电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均给... 目的 探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手指拔伸扳法应用于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上肢功能、体感诱发电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指拔伸扳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体感诱发电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上肢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及协同收缩率分别为(6.72±1.75)μV、(9.72±3.42)μV、(28.21±8.81)%,低于对照组的(10.56±2.81)μV、(16.73±3.58)μV、(33.16±9.45)%;观察组手指肌力、患侧手最大握力分别为(3.56±1.12)分、(21.61±10.57)kg,高于对照组的(2.64±1.11)分、(17.13±9.34)kg;观察组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为(2.34±0.55)μV,高于对照组的(1.76±0.51)μV,潜伏期为(19.17±2.12)ms,低于对照组的(22.67±2.21)ms;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52.12±15.32)分,高于对照组的(43.86±14.53)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与手指拔伸扳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手功能,调节体感诱发电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指拔伸扳法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手功能
下载PDF
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系统研究
3
作者 曹大迪 张彦 +2 位作者 邓华送 权家友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106,共7页
为解决手功能康复难题,针对康复科医生手动刺激患者指部缓解痉挛的治疗方法,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平台系统,该系统分为康复训练装置、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3个部分。为治疗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根... 为解决手功能康复难题,针对康复科医生手动刺激患者指部缓解痉挛的治疗方法,文章设计一款基于指部感觉刺激的手功能康复平台系统,该系统分为康复训练装置、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3个部分。为治疗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按压力度设置3种训练模式;根据表面肌电信号设计一种定量评估手功能康复效果的方法,通过识别患者手指伸展的手势情况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样机试验测试,证明该手功能康复系统能够代替医生进行手部刺激训练并能对康复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大大提高按压刺激的精准度和效率。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手功能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肌电信号 生物特性 势识别 系统评估
下载PDF
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艳 崔秀红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慧 王鹏 尤慧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2023年4月2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病房延伸手功能训练,综合组采取... 目的:探讨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2023年4月2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病房延伸手功能训练,综合组采取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修订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综合组FMA、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综合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对其手功能早期康复更有益,可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训练 电针 脑卒中偏瘫 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影响Meta分析
5
作者 余婷婷 沈宇薇 +1 位作者 万国盟 励建安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SRG)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软式康复机器人手套(SRG)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有关SRG干预脑卒中后上肢-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主要结局指标包括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握力、箱盒测试(BBT)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计算其95%置信区间(CI)。根据I 2值判断异质性大小,若P≥0.10,I 2≤50%,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I 2>50%,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6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FMAUE评分明显更高[MD=8.05,95%CI(7.01,9.09),Z=15.20,P<0.000 01],MBI评分明显更高[MD=9.91,95%CI(2.65,17.17),Z=2.68,P=0.007],WMFT评分明显更高[MD=8.39,95%CI(6.99,9.78),Z=11.81,P<0.000 01],握力明显更高[SMD=0.39,95%CI(0.11,0.67),Z=2.75,P=0.006],ARAT评分明显更高[MD=11.18,95%CI(9.10,13.26),Z=10.53,P<0.000 01],BB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3,95%CI(-1.47,2.53),Z=0.52,P=0.60)]。结论 SRG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今后仍需纳入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手功能 软式康复机器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姿态与力测量的手功能自动康复评估方法
6
作者 白敬 王智贤 温秀兰 《测控技术》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脑卒中后约70%的患者存在手部功能障碍,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估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现有手功能评定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指导患者完成目标任务,其评分机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整个评估过程不仅费力... 脑卒中后约70%的患者存在手部功能障碍,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估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现有手功能评定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指导患者完成目标任务,其评分机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整个评估过程不仅费力、复杂,还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目前仍缺乏准确的手功能自动评估系统,开发客观、定量、可靠的测量设备,实现手功能自动评估在康复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柔性阵列式薄膜压力传感器(Flexible Array Pressure Sensor,FAPS)和RGBD相机的自动Fugl-Meyer手功能评估系统。该系统采用Leap Motion双目视觉传感器跟踪手部/手腕的运动姿态,将FAPS分别附着在5种抓握工具上,记录5种抓握方式下手部的力信息。设计包含教学视频的上位机平台,指导患者康复评估动作。分别提取运动姿态和力信息的特征值,设计基于不同条件的逻辑规则分类方法进行每个动作的评定。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用于手部运动功能的康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评估 手功能 柔性阵列式薄膜压力传感器 逻辑规则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及对手功能和炎症的影响
7
作者 王志炜 蓝贤峰 吴学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及对手功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显微...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及对手功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个月手功能、疼痛程度,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力度,术前和术后3 d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降低,研究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和握力力度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小指指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降低,研究组PCT、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患者手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缓解炎症刺激和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表现,术式实用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常规修复术 屈指肌腱损伤 手功能 炎症刺激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外伤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月 陈晓薇 唐迪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69-72,共4页
手是日常生活以及精细活动的基础,该部位神经血管组织交错、肌肉骨骼结构复杂,因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一旦出现外伤,往往会伴随手指短缩、关节僵硬、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多种情况,可能给整个手部的功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手部功能... 手是日常生活以及精细活动的基础,该部位神经血管组织交错、肌肉骨骼结构复杂,因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一旦出现外伤,往往会伴随手指短缩、关节僵硬、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多种情况,可能给整个手部的功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手部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手外伤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因此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尽最大可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尤为重要。目前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方式很多种,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传统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近年来新兴康复技术如脑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手功能恢复。本文就以上治疗方法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能够对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手功能 康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聚焦手功能康复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娃 王俊杰 《家具》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在手功能康复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背景下,探索该领域产品交互设计路径。采用文献定量分析、设计定性调研、交互要素分析与框架设计等研究方法,梳理近5年手功能康复领域交互设计相关文献情况,结合在康复中心的实地调查、以及专业治疗师访... 在手功能康复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背景下,探索该领域产品交互设计路径。采用文献定量分析、设计定性调研、交互要素分析与框架设计等研究方法,梳理近5年手功能康复领域交互设计相关文献情况,结合在康复中心的实地调查、以及专业治疗师访谈,提炼手功能康复产品的交互设计需求;分析手功能康复智能产品系统的交互要素,通过交互框架构建用户康复目标与产品交互目标的联系和提炼手功能康复智能化产品的多通道交互设计要点。阐述了手功能康复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路径,并展示了相应的APP设计方案。为同类和相关智能康复产品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交互设计 设计调研 APP
下载PDF
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英群 何平平 +3 位作者 陈莉 刘梦琪 刘雅婷 田丹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154例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骨科病人功能...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154例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45.09±11.2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疼痛程度、运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断指再植康复期病人手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需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功能锻炼 手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太极云手联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丽英 王杰宁 +1 位作者 于小明 陆琰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太极云手训练结合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机器人辅助训练。...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太极云手训练结合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机器人辅助训练。两组的训练频率为60min/天,5天/周,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腕手部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箱块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握力和捏力来评估受试者的手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WMF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腕手部分、BBT、握力和捏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太极云 机器人辅助训练 手功能 康复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汪强 毛忠南 +4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柳驰 王欣 范秀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腕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与西医治疗相比,针灸作为典型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针... 腕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与西医治疗相比,针灸作为典型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从传统针灸疗法、电针疗法和针灸联合其他疗法等方面论述了目前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穴位选择以及痉挛期腕手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等,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针刺 痉挛期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仇慕磊 王传杰 +1 位作者 陈本梅 蒋理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强度指数(motricity index,M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EP、CMCT、FMA、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MEP、CMCT、FMA、M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手功能
下载PDF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王敏 仇爱珍 +1 位作者 吴野 孟露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rPMS,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组块测试(BBT)和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对患儿上肢和手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抓握能力、协调性明显改善,且UEFT总分、BBT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抓握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UEFT总分、BB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ini-MAC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ni-MAC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IL-6 hs-CRP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段秋霞 杨淑平 李育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荣军医院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荣军医院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冲击波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手腕控制功能和手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指标[IL-6、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手腕控制功能、手功能FMA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冲击波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血清IL-6、hs-CRP水平,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冲击波 脑卒中 手功能 认知功能 细胞白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96例
16
作者 满慧静 杨静 +2 位作者 刘亚静 孙明君 王利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头针促使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95例患者(脱落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9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隔药灸联...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头针促使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95例患者(脱落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9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隔药灸联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运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者的腕手功能。对比两组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变化。运用肌电信号检测仪测定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 iEMG)。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估患者腕关节的痉挛程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4.75%,高于对照组的85.26%(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FM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iEMG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iEMG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程度显著减轻,且研究组痉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PY、IL-6低于治疗前,CGRP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的NPY、IL-6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灸联合头针可提高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康复,减轻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头针 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 腕关节功能 活动度 痉挛程度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和手功能的闭环康复疗效分析
17
作者 高佳佳 王鹤玮 +6 位作者 刘兰兰 夏小迪 纪兆颖 王晓文 刘强 曹叶凡 陈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闭环康复”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而对照组则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和注意力无效对照干预,总共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积木盒障碍测试(boxing and blocking test,BBT)、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评定,并采用手心理旋转测试评价患者干预前的运动想象能力。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5名和36名患者完成研究的所有干预和评定。治疗后两组FMA-UE、BBT、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3.545,P<0.001),试验组FMA-UE总分和近、远端子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8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FMA-UE的远端子项目评分变化值与治疗前心理旋转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76,P<0.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患者的基线运动想象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穴位电刺激 阶梯式运动想象 上肢 手功能
下载PDF
小组工作提升手功能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18
作者 何晓红 贾娟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手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手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过程中,往往因自我效能感低而难以积极应对康复挑战。医务小组工作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代表了医学范式从传... 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手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手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过程中,往往因自我效能感低而难以积极应对康复挑战。医务小组工作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代表了医学范式从传统生物医学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对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和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干预具有先天契合性。文章以正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多科协作模式对X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10名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小组工作干预。通过观察、访谈和量化分析等方法,跟踪小组成员的康复过程,并运用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手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评估工具,评估小组成员的康复进展和自我效能感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工作干预,小组成员的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同时手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所减轻,这表明小组工作干预在提升手功能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康复效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障碍 自我效能感 正强化理论 小组工作干预
下载PDF
对侧功能性电刺激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手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敏杰 金星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鑫 王建建 柯明慧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后序贯进行任务导向型训练(30例)。于入组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表面肌电图(sEMG)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上肢、腕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RMS比值、FMA、WMFT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同步组各项评定较分步组更高(P<0.01,0.05)。结论: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手功能 双侧对称运动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20
作者 金昊 熊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评估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镜像组(n=20)、联合组(n=20)。三组均采用... 目的:评估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镜像组(n=20)、联合组(n=20)。三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镜像疗法,联合组增加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手部分(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和镜像组(P<0.05),镜像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手套与镜像疗法结合,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机器人 镜像疗法 康复 手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