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皮下负压引流术控制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1
作者 苗润芝 王牧野 王智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估持续性皮下负压引流术(VSD)在处理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VSD治疗组(n=49)和常规治疗组(n=49)。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目的评估持续性皮下负压引流术(VSD)在处理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VSD治疗组(n=49)和常规治疗组(n=49)。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的同时,VSD治疗组患者应用持续性皮下负压引流系统,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引流方法。对两组患者感染控制、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VSD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3~19 d,平均(15.76±1.61)d;常规治疗组患者切口感染愈合时间19~31 d,平均(25.25±3.96)d,VSD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VSD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负压引流能够有效缩短感染控制及伤口愈合时间,加速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负压引流
下载PDF
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临床研究
2
作者 高明 龚建文 +4 位作者 肖俊强 陈博鉴 梁超伦 黄永明 刘文渤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95-100,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TKA术后2周首次复诊时出现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70膝)。研究期间,2组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TKA术后2周首次复诊时出现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70膝)。研究期间,2组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究各32例(64膝)。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针刺组在甲钴胺片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皮肤麻木面积、膝关节活动度(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皮肤麻木面积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膝关节ROM、HSS膝关节评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对2组皮肤麻木面积、膝关节ROM及HSS膝关节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前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1个月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1个月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2个月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2个月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2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因素对皮肤麻木面积的单独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随访6个月,针刺组皮肤麻木面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因素对膝关节ROM、HSS膝关节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针刺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缓解TKA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提高其满意度,但无法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 针刺 满意度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在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韦艳琴 韦宏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7-080,共4页
探讨负压引流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在处理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对62名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负压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在临... 探讨负压引流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在处理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对62名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负压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总有效率达96.77%,远高于对照组80.65%(P<0.05)。此外,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4.28±2.67天)和住院时间(18.24±3.35天)显著缩短,差异显著(P<0.001);并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 (P<0.05)。结论 负压引流术结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负压引流 生理盐水冲洗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皮肤消毒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蒙东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3-0126,共4页
探讨剖宫产术中采用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分别采用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采用特定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以... 探讨剖宫产术中采用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分别采用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采用特定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以往的产妇资料,并比较了两组的年龄、经产妇和初产妇比例等资料以及术后感染情况,包括白细胞指标、伤口观察、分泌物检查等。结果 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在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也更为显著,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更科学合理的皮肤消毒方法能显著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和心理状态,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推广使用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添加皮肤护理措施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皮肤消毒方法 手术切口感染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耿凤勇 王永辉 +2 位作者 黎辉 郑颖慧 冯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37例,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的致病菌,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37例,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的致病菌,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有22例术后出现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率为16.06%。致病菌方面,22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29株,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感染分别占68.97%、31.03%。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而革兰阴性菌则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度。患者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普通负压引流以及置管时间≥10d等均是导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较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因素包括糖尿病、BMI≥25kg/m2、普通负压引流以及置管时间≥10d等。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针对致病菌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治疗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手术切口 引流管 感染
下载PDF
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在开腹胃肠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黎笑媚 陈超 +3 位作者 杨静谊 黄海燕 魏秀文 邓俊晖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在开腹胃肠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开腹胃肠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合并切口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在开腹胃肠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开腹胃肠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合并切口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时疼痛程度四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在治疗开腹胃肠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有效率,减少切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敷料 负压引流 开腹 胃肠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利东 王艳 李瑞莲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1期3029-3030,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应用VSD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25例。结果 25例感染切口均痊愈,切口清洁时间为7~14d,平均11d,切口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细菌培养阴性,其中22例切口愈合,3例二次缝合愈...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应用VSD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25例。结果 25例感染切口均痊愈,切口清洁时间为7~14d,平均11d,切口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细菌培养阴性,其中22例切口愈合,3例二次缝合愈合。结论 VSD治疗体表感染创面,可短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适于在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 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下载PDF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50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利刚 王凤昌 +1 位作者 李孝荣 刘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庆霞 章小庆 林媛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伤口、彻底清创,用水胶体油纱银完全覆盖伤口床基底部和侧壁以保护组织,伤口内填充生理盐水纱布,放置剪有侧孔...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伤口、彻底清创,用水胶体油纱银完全覆盖伤口床基底部和侧壁以保护组织,伤口内填充生理盐水纱布,放置剪有侧孔的16号硅胶吸痰管,用透明薄膜密闭伤口,持续伤口VSD(调节压力为-16.67^-60.0 k Pa)治疗,每2~3 d更换敷料,待创面100%红色肉芽组织后二期缝合。结果 12例患者持续VSD 2~5次,二期缝合后全部愈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简单、方便,价格低廉,能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改良 深部手术切口 感染 二期缝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心脏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亮华 郑少逸 +4 位作者 赖文 刘族安 黄志锋 孙传伟 李汉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心脏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心脏术后切口感染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4例患者采用VSD治疗,设为VSD组;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心脏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心脏术后切口感染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4例患者采用VSD治疗,设为VSD组;106例患者使用普通负压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术后持续感染、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负压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SD组患者持续感染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2周愈合患者比例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愈合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治疗心脏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可以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心脏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真空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根 俞一峰 李森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2944-29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vs(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vs(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vs(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川岛氏引流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2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斌 阎兴治 +2 位作者 向道康 张大国 刘秀伦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胸骨正中 引流治疗 心脏手术 疗效观察 切口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裂开 感染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凤云 张东昌 张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持续负压吸引。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引流80例同类患者手术切口,比较负压组与传统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负压组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在切121拆线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负压组与传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消除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宏文 王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腹部手术切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Redon真空负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采用橡胶引流管... 目的:探讨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腹部手术切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Redon真空负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采用橡胶引流管或皮片引流。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5例(5.00%),对照组切口感染17例(17.00%),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平均拆线时间、人均医疗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效果确切,能减少感染,消灭空腔,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有效的、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真空技术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自制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器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防治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建中 谢元才 +2 位作者 叶林娇 肖美萍 钟鼎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76-276,共1页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drainage...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全方位、高效能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防止感染,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次性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2008年以来应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无1例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 一次性注射器 切口感染 Ⅲ类切口 临床疗效 引流 防治
下载PDF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同时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廉晓宇 李晓飞 +1 位作者 任成涛 杨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6期380-380,共1页
目的 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 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 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腔引流成功治疗的8... 目的 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 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 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腔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末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腔。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连用3日,每日复查CSF。结果 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 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 采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产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 治疗 颅内感染 术后 皮肤切口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志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感染,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感染,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治疗全程平均所需(9.6±2.2)d短于对照组的(12.1±2.3)d,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平均时间(5.2±2.3)d短于对照组的(7.4±2.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可缩短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负压引流管在腹部急诊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襄瑜 曾长青 黄良祥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腹部急诊手术中,放置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45例腹部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67例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78例无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 目的探讨在腹部急诊手术中,放置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45例腹部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67例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78例无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6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例(1.49%),对照组78例患者中切口感染7例(8.97%),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6例切口愈合者中甲级愈合63例(95.45%),对照组71例切口愈合者中甲级愈合58例(81.69%),甲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4.82±8.73)天,对照组(19.13±13.11)天,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减少腹部急诊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甲级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负压引流 急诊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阑尾手术切口内置引流条预防感染的体会
19
作者 张利 陈佳 杨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276-277,共2页
1995-01~1998-05,我院施行穿孔性阑尾切除术53例,其中27例切口内置橡皮条引流,有1例切口感染;26例切口内未置橡皮条引流,有7例切口感染,说明切口内置橡皮条引流可以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 阑尾手术 切口感染 切口引流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郁珲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第5期4030-4031,共2页
目的观察并研究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30)给予实施负压封闭... 目的观察并研究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30)给予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方法,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清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 67%也明显比对照组的20. 00%要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胸壁切口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