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临床研究
1
作者 高明 龚建文 +4 位作者 肖俊强 陈博鉴 梁超伦 黄永明 刘文渤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95-100,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TKA术后2周首次复诊时出现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70膝)。研究期间,2组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TKA术后2周首次复诊时出现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70膝)。研究期间,2组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究各32例(64膝)。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针刺组在甲钴胺片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皮肤麻木面积、膝关节活动度(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皮肤麻木面积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膝关节ROM、HSS膝关节评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对2组皮肤麻木面积、膝关节ROM及HSS膝关节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前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1个月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1个月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皮肤麻木面积均较治疗2个月缩小,膝关节ROM均较治疗2个月增加,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2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因素对皮肤麻木面积的单独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随访6个月,针刺组皮肤麻木面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因素对膝关节ROM、HSS膝关节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针刺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缓解TKA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提高其满意度,但无法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手术切口周围皮肤麻木 针刺 满意度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乳腺肿物手术切口改进
2
作者 朱建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5-5,共1页
关键词 手术切口改进 乳腺肿物 乳晕周围切口 皮肤外观 肿物切除术 放射状切口 手术瘢痕 整形外科
下载PDF
毫米波治疗外伤性血肿及术后皮肤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夏仙 董菊妹 朱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4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毫米波治疗仪 疗效观察 外伤性血肿 皮肤瘢痕 毫米波照射 外伤血肿 阑尾穿孔腹膜炎 腹部切口 胆囊切除手术 周围神经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征 钟小晶 刘秀容 《中原医刊》 2004年第12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简称负压封闭引流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引流治疗。结果 :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 ...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简称负压封闭引流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引流治疗。结果 :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 ,及时清除术中未能清除的和以后渐进产生的坏死组织 ,阻止了胰酶及其毒性物质的吸收。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完整无损。术后 5~ 7d开始进食 ,平均住院 41d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高效全方位引流 ,与传统引流比较 ,阻断了恶性循环 ,病人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保持有效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 病人 治疗 观察与护理 并发症 坏死组织 周围皮肤 手术切口
下载PDF
百克瑞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3 位作者 王芝云 郑红志 张硕 杨帆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605-3607,3611,共4页
目的评价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非外伤性脑出血开颅+侧脑室引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治疗组术后用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覆盖脑室引流管周围及切... 目的评价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非外伤性脑出血开颅+侧脑室引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治疗组术后用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覆盖脑室引流管周围及切口周围,再给予普通敷料贴覆盖,观察组给予普通敷料贴覆盖引流管周围及切口周围。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染率为6.7%,颅内感染率为0,观察组术后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染率为12.2%,颅内感染率为4.4%,2组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率和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口甲、乙级愈合率为98.9%,观察组为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外用杀菌功能性敷料,能有效预防颅脑术后切口的感染,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 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 颅内感染
下载PDF
先天性下肢多肢畸形一例的手术护理
6
作者 周京凤 《齐鲁护理杂志》 1995年第3期58-59,共2页
1993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为一例下肢多肢畸形的患儿实施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男,50天。因先天性下肢多肢畸形于1993年4月29日入院。查体见发育中等,体重4.5kg,身长55cm。心肺、脊柱、四肢及肛门均正常,在臀... 1993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为一例下肢多肢畸形的患儿实施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男,50天。因先天性下肢多肢畸形于1993年4月29日入院。查体见发育中等,体重4.5kg,身长55cm。心肺、脊柱、四肢及肛门均正常,在臀部多生一下肢,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肢畸形 手术护理 下肢 先天性 肛门周围 刀口 婴儿 阴茎切除术 切口感染 皮肤清洁
下载PDF
对乳腺导管扩张症手术方法的改进
7
作者 盖东和 顾国岳 +2 位作者 韩桂云 苗其云 王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导管扩张症 改良手术方法 1%利多卡因 探针引导 周围水肿 皮肤切口 乳头内翻 放射状切口
下载PDF
3L 粘贴手术巾
8
作者 林欢儿 周国儿 罗苏娥 《天津护理》 1994年第1期22-23,共2页
3L 粘贴手术巾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材料,作者曾将2048例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铺巾方法,一组使用传统布巾;一组使用3L 粘贴手术巾,就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048例,使用3L 粘贴手术巾978例,传... 3L 粘贴手术巾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材料,作者曾将2048例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铺巾方法,一组使用传统布巾;一组使用3L 粘贴手术巾,就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048例,使用3L 粘贴手术巾978例,传统布巾1070例;男性103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资料 周围皮肤 女性 男性 手术 观察结果 切口感染率 手术材料 粘贴 手术感染
下载PDF
脑胶质瘤切口脓性分泌物中分离出头状葡萄球菌头亚种1例报告
9
作者 吴康明 胡其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脓性分泌物 脑胶质瘤 切口周围 葡萄球菌 亚种 离出 皮肤组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免贴妥在骨科手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郭淑梅 孙蓉蓉 +1 位作者 徐德太 赵旭杰 《青岛医药卫生》 1996年第9期37-38,共2页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我们对568例骨科手术后病人伤口换药进行对照使用,其中284例采用“免贴妥”喷洒换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8例手术病人,对其手术后切口(伤口)采用传统纱布换药喷洒“免贴妥”,将568例...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我们对568例骨科手术后病人伤口换药进行对照使用,其中284例采用“免贴妥”喷洒换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8例手术病人,对其手术后切口(伤口)采用传统纱布换药喷洒“免贴妥”,将56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4例,两组切口(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2%和2.8%。 2 使用方法 在病人手术后1~2天第1次换药时使用本品,首先常规消毒切口(伤口)及周围皮肤,待干后,在距伤口15cm处局部喷洒“免贴妥”,使之均匀覆盖截断面并扩喷至周围皮肤约0.5cm,3~5分钟后重复1次,自然干燥成膜后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人中 周围皮肤 切口 四肢活动 对照使用 伤口换药 感染率 截断面 局部喷洒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愈合处硬化萎缩性苔藓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盛基 王昌媛 +2 位作者 周桂芝 王广进 潘富堂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0-310,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躯干、四肢散在淡黄、白色萎缩斑片1年就诊。患者4年前曾行子宫肌瘤摘除术,于下腹部正中遗留-15cm愈合良好的纵行切口.无感染。1年前,无明显诱因,切口愈合处皮肤发白,脱屑,微痒。自涂皮炎平软膏后,脱皮现象减轻... 患者女,55岁。因躯干、四肢散在淡黄、白色萎缩斑片1年就诊。患者4年前曾行子宫肌瘤摘除术,于下腹部正中遗留-15cm愈合良好的纵行切口.无感染。1年前,无明显诱因,切口愈合处皮肤发白,脱屑,微痒。自涂皮炎平软膏后,脱皮现象减轻。6个月前发现腹部、双前臂、手背、双下肢皮肤出现散在的粟粒至绿豆大淡红色、白色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淡黄、白色萎缩性硬化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遂来我院就诊。曾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经药物治疗,现血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于4年前绝经,无其他妇科疾病。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腹部沿切口愈合处成条状白色萎缩斑片,双手背及双前臂见淡红色、白色米粒至绿豆大扁平丘疹,腹部、双前臂、双下肢数个2cm×2cm~3cm×4cm大小不等的白色或淡黄色萎缩性斑片,部分萎缩斑片上见毛囊口扩大及毛囊角栓,周围绕以淡紫红色细线状边缘,边界清楚,触之较硬。普通病理: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变,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一化变,散在少许色素颗粒,真皮中层血管周围轻度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硬化萎缩性苔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萎缩性苔藓 手术切口愈合 子宫肌瘤摘除术 白色萎缩 下肢皮肤 妇科疾病 血管周围 真皮中层 皮炎平软膏 下腹部
原文传递
强化健康教育对腹部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水华 魏明霞 +2 位作者 余诗军 蔡凌 邓八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带蒂皮瓣 皮瓣修复术 术后患者 健康教育 强化 手部皮肤缺损 手术操作 护理工作 周围皮肤 腹部切口
下载PDF
面部皱折舒平术的护理
13
作者 谭代丽 张志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4-215,共2页
面部皱折舒平术是LL患者的重要整形美容手术,做好护理极为重要。我们施行此手术4例,用一次法。以美蓝或龙胆紫在额、颞部发缘处绘出切口图,切开后剥离面部皮肤并向切口方向拉紧,切除多余部分,进行缝合。两侧分别进行。其中l例同时行睑... 面部皱折舒平术是LL患者的重要整形美容手术,做好护理极为重要。我们施行此手术4例,用一次法。以美蓝或龙胆紫在额、颞部发缘处绘出切口图,切开后剥离面部皮肤并向切口方向拉紧,切除多余部分,进行缝合。两侧分别进行。其中l例同时行睑裂缩短术。手术效果良好。术前准备摄面部照片以作对照。术前一日修面,女性剃除前发际3~4cm的头发,男性可剃光头。术前一日下午及晚上用l‰新洁尔灭洗头两次,用无菌巾擦干,戴无菌帽,睡前在枕上置无菌巾2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平 整形美容手术 切口方向 无菌巾 睑裂 美蓝 睑部 皮肤麻木 额部皮肤 面静脉
下载PDF
九种小骨窗开颅手术入路的实用性探讨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向宇 柯以铨 +3 位作者 王清华 罗成义 张新伟 徐如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为了减少对颅内病变患者在开颅手术入路过程中的损伤,同时保证病变得到恰当的处理。方法我们对每个病变的手术进行个体化设计,在常规手术入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或重新设计和创新,将皮肤切口、骨窗面积进行缩小处理。结果小骨窗开... 目的为了减少对颅内病变患者在开颅手术入路过程中的损伤,同时保证病变得到恰当的处理。方法我们对每个病变的手术进行个体化设计,在常规手术入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或重新设计和创新,将皮肤切口、骨窗面积进行缩小处理。结果小骨窗开颅成功手术治疗127例颅内病变患者,病变种类涉及脑肿瘤、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炎症病变和血管压迫性功能病变。经过借鉴、探索和改进形成了相对成熟的9种小骨窗开颅手术入路。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病变的部位、种类、大小、距脑表的深度、周围结构和可以利用的自然通道等因素决定小骨窗开颅与否和具体的入路。在眉弓外侧、颞区中后部、窦汇区、乙状窦后区、枕鳞部、矢状中线和大脑凸面各部设计皮肤小切口和做小骨窗(直径2.5~3.0cm)开颅手术,采取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使脑组织回缩增加显露,借助影像资料、解剖标志,立体定向架、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等方法定位病变,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达到既安全有效又创伤较小地消除或解决病变。但如果病变很大、或有严重脑水肿、涉及脑表或颅底广泛、或属于难处理的脑血管病变,一般不适合小骨窗开颅手术。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有其实用性,但也有使用的局限性。手术选择和成功与否取决于病变的特征、个体化手术设计、术者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可以利用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实用性 小骨窗开颅手术 脑脊液外引流 外科手术技术 显微手术技术 颅内病变 个体化设计 脑室内出血 皮肤切口 脑血管病变 重新设计 皮肤切口 手术治疗 病变种类 血管压迫 周围结构 乙状窦后 大脑凸面 影像资料
原文传递
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9
15
作者 谢丰 俞辉国 +2 位作者 童学波 沈丽萍 徐伟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9-371,共3页
目的应用并总结Metaizeau法治疗明显移位的小儿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2003年5月到2004年8月共收治O’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7例,男5例,女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3例,平均年龄12岁;平均... 目的应用并总结Metaizeau法治疗明显移位的小儿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2003年5月到2004年8月共收治O’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7例,男5例,女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3例,平均年龄12岁;平均随访9个月。采用Metaizeau法治疗O’brienⅡ、Ⅲ型骨折。桡骨远端干骺端打入预弯过的克氏针直至桡骨头,将桡骨头复位并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无桡骨头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功能活动良好。并发症为局部钢针刺激皮肤引起疼痛,以及暂时性的桡背侧皮肤麻木。另外有2例因骨折III型移位(移位在80°左右),手术中另一枚克氏针先将桡骨头部分复位后再用Metaizeau法进行复位获得成功。结论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微创,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儿童 治疗 初步 2003年5月 2004年 桡骨头 临床研究 平均年龄 Ⅲ型骨折 桡骨远端 石膏固定 功能锻炼 过度生长 骨桥形成 骨骺早闭 关节周围 功能活动 皮肤麻木 手术方法 克氏针 移位 12岁 干骺端 钙化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例
16
作者 王永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3-33,共1页
[例1]患者男,54岁。1周前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先后两次行肛门脓肿切开引流、抗炎对症治疗,但病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红肿波及会阴、阴囊。查体:神志清晰,呼吸急促,形体疲弱,肛周及会阴部大面积红肿波及阴囊、双侧腹股... [例1]患者男,54岁。1周前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先后两次行肛门脓肿切开引流、抗炎对症治疗,但病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红肿波及会阴、阴囊。查体:神志清晰,呼吸急促,形体疲弱,肛周及会阴部大面积红肿波及阴囊、双侧腹股沟。肛门左右两侧各有一手术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味恶臭,表皮呈青紫色,部分皮肤已坏死,皮下可触及捻发音。血常规:WBC26.8×10^9/L。初诊:肛周脓肿。急诊手术,手术只在肛门两侧肛缘波动明显处及原切口处切开,扩大引流,术后给予足量先锋霉素、甲硝唑静脉点滴。次日清晨换药时见阴囊、双侧腹股沟皮肤红肿加重,小腹部皮肤部分发红,皮下捻发音,部分皮肤呈黑色坏死。当日上午在腰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扩大引流术,术中用探针找到感染的肛瘘内口一并切开,肛周坏死组织呈蜂房状小脓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脓肿切开引流 肛周脓肿切开 皮肤红肿 肛门周围 手术切口 脓性分泌物 对症治疗 呼吸急促 急诊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