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研究
1
作者 姚飞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53-0056,共4页
综合分析针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内从病历系统中任意选取100例实施胃肠道手术的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用数字标号的方法均等划分为两组,即普通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 综合分析针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内从病历系统中任意选取100例实施胃肠道手术的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用数字标号的方法均等划分为两组,即普通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结果 研究组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较少,占比为2.00%,而普通组切口感染总发生率为18.00%,且研究组患者多数切口愈合良好,甲级愈合率达到86.00%,而普通组切口愈合率为62.00%,研究组显著优于普通组,差距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同样显著优于普通组,差距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者普遍对护理干预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达到98.00%,而普通组对护理干预表示满意的患者较少,总满意率为74.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距明显(P<0.05)。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胃肠道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应用对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2
作者 邱杰 杨民 《系统医学》 2023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应用对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的78例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应用对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的78例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治疗),各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4.522,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hs-CRP(7.21±1.09)mg/L、IL-6(12.29±1.17)n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应用效果较理想,可控制炎症反应,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减轻切口疼痛症状,促进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无张力疝修补术 五水头孢唑啉钠局部应用 手术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探究
3
作者 李彦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26-0129,共4页
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2022.11~2023.5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140例病患分成对照、干预组两组,各70例,分别进行生常规外科、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组间护理情况。结果 在切口感染率指标上,干预组低于对照... 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2022.11~2023.5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140例病患分成对照、干预组两组,各70例,分别进行生常规外科、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组间护理情况。结果 在切口感染率指标上,干预组低于对照组(2.86% vs 15.71%),P<0.05;干预组凝血指标(aPTT、INR)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维持患者相对健康的身体状态,增强自我照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手术切口感染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吕海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 将2022.2~2023.2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分成常规、试验组两组,各37例,分别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各组手术切口感染、护理质量、情绪状态、手术... 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 将2022.2~2023.2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分成常规、试验组两组,各37例,分别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各组手术切口感染、护理质量、情绪状态、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等状况,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5.40% vs 21.62%),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ASA、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好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QLQC-30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期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进行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发生的风险,并且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手术切口感染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围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魏凌云 温济英 +1 位作者 李正梅 邱亿腾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8-850,共3页
目的验证围手术期吸入高浓度氧能降低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并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假设。方法随机、对照、双盲设计。随机分配产妇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手术期间和术后6h内分别吸入80%FiO2,对照组为30%FiO2。两组产妇的手术操... 目的验证围手术期吸入高浓度氧能降低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并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假设。方法随机、对照、双盲设计。随机分配产妇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手术期间和术后6h内分别吸入80%FiO2,对照组为30%FiO2。两组产妇的手术操作、麻醉、抗生素使用等措施标准化。双盲法调查手术切口感染和愈合指标,同时收集产妇基本资料、麻醉及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和感染病原学资料。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0%FiO2组有18例发生感染,切口感染率9.4%。80%FiO2组有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6%。30%FiO2组的感染风险高于80%FiO2组(P=0.019,OR=2.808,95%CI:1.145~6.885)。对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OR=2.323(95%CI:1.217~4.871,P=0.018)。分析围手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愈合的影响,结果30%FiO2组的平均愈合等级较80%FiO2组差(Z=-3.907,P<0.001),OR=2.018(95%CI:1.216~3.669,P<0.001)。结论围手术期吸入80%FiO2能降低剖宫产肥胖产妇的切口感染风险,促进切口愈合,辅助用氧是预防剖宫产肥胖产妇切口感染,改善切口愈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切口感染 肥胖产妇
下载PDF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9
6
作者 宋昭君 张为华 倪卫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636-3637,共2页
骨科住院患者中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手术切口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牵拉、分离、切割等都破坏了局部健康组织的完整性,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患者自身情... 骨科住院患者中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手术切口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牵拉、分离、切割等都破坏了局部健康组织的完整性,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患者自身情况、术前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时间、安放内置物、术中各种检查、术后切口护理等都与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骨科住院患者 无菌 原因分 术后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护理 手术治疗 手术视野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38
7
作者 高新云 罗晓明 +1 位作者 施安娜 何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 335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收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室管...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 335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收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室管理策略。结果 4 335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89例次检出致病菌162株,其中G-杆菌占79.0%,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9.6%、肺炎克雷伯杆菌占22.2%、铜绿假单胞菌占19.8%;G+球菌占15.4%;真菌占5.56%。药敏分析发现G-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G+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强,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多以G-菌为主,并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预防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管理
下载PDF
抗菌薇乔缝线对脊柱后路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旗 陈江 +5 位作者 李晋玉 郑晨颖 白春晓 张帆 于琴生 贾育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由于骨科手术中骨及骨髓组织在术中显露以及骨科内植物的广泛使用,SSI时有发生。感染一旦发生,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据统计,虽然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其他专...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由于骨科手术中骨及骨髓组织在术中显露以及骨科内植物的广泛使用,SSI时有发生。感染一旦发生,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据统计,虽然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其他专业相比并不高,约为O.6%~1.8%,但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发生率却相对较高,达到4.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预防作用 脊柱后路 感染发生率 缝线 抗菌 术后并发症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江蕊 何蕾 +2 位作者 王冠容 王建华 陈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20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探讨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20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探讨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00%(14/100),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2/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使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降低,患者愈合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 开放性四肢骨折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51
10
作者 徐永勤 徐颖 黄丽华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0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并总结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分别抽选140例手术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根据感染原因,有针对性实施防范措施。结果实施优化管理前,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并总结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分别抽选140例手术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根据感染原因,有针对性实施防范措施。结果实施优化管理前,手术时间>3h、急诊手术、接台手术、参观人数>3人患者感染率较高(27.86%);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15.0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95.71%),与实施前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无菌意识提升,护理技术和与医生的配合程度提高,空气细菌含量降低,手术刀使用时间减少,与护理管理实施前比较,各项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和护理质量,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并优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手术切口感染 护理管理 防范措施
下载PDF
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海武 薛平 +5 位作者 郑强 温子龙 谭夏苗 刘晖 汪普宁 彭和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手术切口感染 胆道手术 感染预防 临床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成本效益比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萍 李妍 +3 位作者 张洁 赵佳 郭领 李伟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SSI)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SSI)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术前血清Alb水平对食管癌术后SSI的预测价值。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SSI发生率为13.77%(53/385),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分别为31、1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血清Alb水平与SSI有关(P<0.05);患者的饮酒史与SSI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和术前血清Alb水平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轻度、中度、重度SSI患者术前血清Alb水平分别为(48.42±1.50)、(43.34±1.36)、(32.90±1.03)g·L-1,不同程度感染患者术前血清Al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Alb水平预测食管癌术后SS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可信区间:0.774~0.862,P<0.05),敏感度为98.1%,特异度为62.7%。结论年龄、BMI、糖尿病和术前血清Alb水平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Alb水平对预测SSI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手术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白蛋白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平 金彩云 +1 位作者 吴钟琪 倪时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 方法 取 2 0 0 2年 1~ 12月手术切口感染分泌物阳性标本 13 7例 ,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 药敏分析仪MicroscanWatRAway 4 0系统鉴定及做药敏试验。 结果  13 7株病原菌分属...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 方法 取 2 0 0 2年 1~ 12月手术切口感染分泌物阳性标本 13 7例 ,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 药敏分析仪MicroscanWatRAway 4 0系统鉴定及做药敏试验。 结果  13 7株病原菌分属于 10个种属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检出率最高 ;药敏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有多重与交叉耐药性 ,万古霉素对G+ 仍保持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结论 手术切口病原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应努力加以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调查 耐药性 病原菌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某中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世萍 乔登嫣 +1 位作者 程麦莉 石丽丽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中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性选用抗菌药物及临床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9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 目的:了解中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性选用抗菌药物及临床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9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细菌153株,检出的菌株中耐药菌株占69.28%。革兰氏阳性菌株54株,占细菌的35.29%,排列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99株,占细菌的64.71%,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都在90%左右。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都超过了75%,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在90%左右,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这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80%,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该中医院手术切口感染菌株的耐药性与其他医院有较大差别,临床医生应该加强手术切口的感染防控,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 手术切口感染 耐药率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红霞 李凤芝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5B期945-946,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分析 对策 普外科
下载PDF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学德 张忠民 颜登国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22-423,共2页
切口感染是胃肠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导致病人切口裂开而需再次手术及全身感染、住院时间延长等,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和身体负担,同时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根源之一。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医生需要重视的问题。胃肠道手术属于污染手术... 切口感染是胃肠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导致病人切口裂开而需再次手术及全身感染、住院时间延长等,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和身体负担,同时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根源之一。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医生需要重视的问题。胃肠道手术属于污染手术,部分患者甚至污染较重,相对而言,较其它部位手术及器官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切口感染尤其常见。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胃肠道手术 相关因素分析 污染手术 全身感染 再次手术 切口裂开 时间延长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肝移植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莎 陈晓阳 +2 位作者 王红 孙平 李洪苓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80%,其中切口感染是肝脏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有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2.8%和3.4%。2005年7月以来,在原有肝...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80%,其中切口感染是肝脏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有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2.8%和3.4%。2005年7月以来,在原有肝移植术前术后医疗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肝移植患者的切口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通过部分改进肝移植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使肝移植术后切口感染率由原来的13.9%降至目前的4.3%,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肝移植术后 护理干预 术后切口感染 感染并发症 预防 术前术后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手术室层流洁净空气质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冠容 纪淑香 +3 位作者 江蕊 周沛红 徐文超 修春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9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层流洁净空气质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普通手术室治疗的10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层流洁净手术室治疗的113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现场观察和回顾性研究法,比... 目的探讨手术室层流洁净空气质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普通手术室治疗的10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层流洁净手术室治疗的113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现场观察和回顾性研究法,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和手术过程中平均沉降菌群数。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术中平均菌落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可降低手术室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稳定手术全程沉降菌落数量,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层流洁净 空气质量 手术切口感染
下载PDF
消毒隔离管理在降低门诊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敏 何剑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强化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管理,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通过评价2010年至2011年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加大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医院... 目的:强化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管理,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通过评价2010年至2011年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加大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控制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结论:加强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手术 消毒隔离管理 手术切口感染
下载PDF
冲击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米智慧 陈世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60-861,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预防 抗生素 冲击络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