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解剖差异对腹腔镜ISR手术时间的影响
1
作者 田顺化 胡恒 +2 位作者 陈保祥 胡航 江从庆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 探索低位直肠癌患者骨盆解剖差异及对腹腔镜下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腹腔镜ISR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基于CT/MRI从轴位、... 目的 探索低位直肠癌患者骨盆解剖差异及对腹腔镜下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腹腔镜ISR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基于CT/MRI从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对骨盆入口、骨盆出口、骨盆深度等17种骨盆参数进行测量,并对男女性骨盆解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7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107例(61.8%),女性66例(38.2%),患者平均年龄为(58.06±9.91)岁,BMI为(22.65±3.15)kg/m^(2),手术时间为(271.53±53.74)min。不同性别患者在骨盆入口、骨盆出口、骨盆深度等15项骨盆参数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坐骨结节间距越小[95%CI(-25.554,-3.671),P=0.009]是男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骶深越浅[95%CI(-166.166,-33.894),P=0.004]、α角越小[95%CI(0.051,5.499),P=0.046]是女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骶深越浅[95%CI(-95.657,-18.082),P=0.004]、β角越大[95%CI(0.258,7.048),P=0.035],δ角越小[95%CI(-6.034,-0.627),P=0.016]、坐骨结节间距越小[95%CI(-18.589,-2.511),P=0.010]、系膜脂肪面积越大(P=0.043)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解剖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影响腹腔镜ISR手术时间的解剖因素在不同性别患者中亦不相同,骶深、β角、δ角、坐骨结节间距、系膜脂肪面积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关注这些骨盆解剖差异,对指导临床决策和提高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内括约肌切除术 骨盆测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手术时间对女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梁家铭 齐志丹 孙铁铮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评估较长手术时间是否会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第1次TKA的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的426... 目的 评估较长手术时间是否会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第1次TKA的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的426例女性患者,年龄50~82岁,平均(66.24±11.58)岁;手术时间28~150 min,平均(64.03±19.17)min。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分低于85分为术后功能受限,其中膝关节功能良好组405例,功能受限组21例。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手术时间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关系,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TKA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组平均手术时间(63.84±20.33)min,平均年龄(63.72±13.92)岁。功能受限组平均手术时间(67.74±18.77)min,平均年龄(68.78±15.98)岁。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HR=1.814,95%CI:1.085~3.033)是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KA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其中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时间 高血压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手术时间及口腔功能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王恪钢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施以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胸大肌位置选择皮瓣,观察组为股前外侧皮瓣,比较不同...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施以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胸大肌位置选择皮瓣,观察组为股前外侧皮瓣,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皮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制作+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外形修复、正常进食、口腔开合功能、口腔容纳水测试、正常吞咽、咀嚼功能、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咬合功能分数,皮瓣成活率和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皮瓣修复患者行不同皮瓣修复术的效果存在差异,股前外侧皮瓣相对比胸大肌皮瓣更具备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口腔功能,安全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皮瓣修复术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手术时间 口腔功能 股前外侧 满意度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时间、岀血量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刘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该手术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我院66例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全髋...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该手术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我院66例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33例),另一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3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呈现更佳表现,并且Harris评分显著更高,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手术时间 岀血量
原文传递
经腹腔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赵佳晖 何菁 +3 位作者 罗勇 侯铸 姜永光 张宁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1期72-79,共8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20例因肾上腺病变行RL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20例因肾上腺病变行RL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瘤体大小、术后病理类型和肿瘤位置等。以手术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140 min)为分界点,手术时间超过140 min的,定义为手术时间延长。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因素对RLA手术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22.86%)出现手术时间延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31 kg/m2、术者经验(≤30例)、手术方式(肾上腺全切)、瘤体直径≥3.6 cm、病理类型(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与RLA手术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31 kg/m2、术者经验(≤30例)、瘤体直径≥3.6 cm和嗜铬细胞瘤,是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病理类型(嗜铬细胞瘤)、性别(男性)、术者经验(≤30例)、BMI≥31 kg/m2和瘤体直径≥3.6 cm为预测因素,AUC为0.735(95%CI:0.678~0.793)。结论RLA手术时间延长与性别、BMI、病理类型、术者经验和瘤体直径等因素有关,术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手术时间延长
下载PDF
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任加琴 王义舜 +2 位作者 林静 杜磊 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目的探索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ARS)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RS治疗的1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期间复合不... 目的探索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ARS)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RS治疗的1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期间复合不良结局,定义为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全因死亡、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重度肝功能障碍和术后感染。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分析,评价发病至手术时间(待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40例患者中,待手术时间中位数为6(0~108)d。107例(76.4%)发生了主要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待手术时间(>14 d)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0.20,95%CI:0.05~0.7)。将待手术时间分为<7 d组,7~14 d组,>14 d组,主要结局指标发生率分别为82.4%,76.5%和52.4%。与<7 d组比较中,>14 d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发生风险降低(82.4%vs.52.4%;校正OR=0.24,95%CI:0.08~0.77);其中7~14 d组神经功能损伤(55.3%vs.23.5%;校正OR=0.54,95%CI:0.18~1.67)和术后感染(30.6%vs.8.8%;校正OR=0.14,95%CI:0.04~0.55)风险显著降低;而>14 d组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风险显著降低(52.9%vs.19.0%;校正OR=0.17,95%CI:0.05~0.64)。血常规检测显示,发病后白细胞增加,第7天后开始下降,而血小板则于第7天后开始上升,二者皆在第14天后于稳定。结论TAAD发病7~14 d、14 d后行TARS手术的临床预后优于7 d内手术的患者,这可能与TAAD患者自身发病后由急性炎症反应逐渐转变为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对TAAD的病理过程研究、分期提供一定参考作用,但基于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手术仍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 手术时间 术后不良事件 风险 预后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窗的潜在价值
7
作者 刘硕 陈婷 +2 位作者 黄荣 牛博 刘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625-627,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经跃居中国死因首位。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1]。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经跃居中国死因首位。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1]。近年来更多的专业临床医生投入到研究治疗sICH中来,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脑内出血>30 mL,外科手术明显优于药物[2]。同样一项荟萃分析包括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603例sIC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内出血 荟萃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医生 外科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不同手术体位对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
8
作者 翟亚兰 张晴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54-1656,1660,共4页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患者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传统侧俯卧摆体位、改良侧俯卧摆体位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术治疗的100例听神经瘤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术中采...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患者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传统侧俯卧摆体位、改良侧俯卧摆体位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术治疗的100例听神经瘤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术中采取体位以传统侧俯卧摆体位为主,观察组50例患者术中采取体位以改良侧俯卧摆体位为主,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面部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小脑外1/3切除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Ⅰ级(30.00%)、Ⅱ级(50.00%)、Ⅲ级(18.00%)、Ⅳ级率(2.00%)与对照组(26.00%、48.00%、24.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小脑外1/3切除率观察组(12.00%)高于对照组(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采取改良侧俯卧摆体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会增加小脑切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切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手术体位 手术时间
下载PDF
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蕾 《大医生》 2023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按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延时组(51例)...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按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延时组(51例)与非延时组(6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延时组的年龄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非延时组(P <0.05),两组患者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浸润深度、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MI>24 kg/m^(2)、ASA分级>2级为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LADG治疗期间,需重视肥胖患者面临的延时风险以及ASA分级的指导价值,警惕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端胃癌根治术 手术时间延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欢 徐婷婷 +1 位作者 陈明媚 杨宁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FTR治疗的122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一般情况、内镜治疗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包... 目的探讨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FTR治疗的122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一般情况、内镜治疗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等。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均与EFTR手术时间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型为神经鞘瘤均是EFTR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可通过肿瘤直径和病理分型预测胃固有肌层肿瘤的EFTR手术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胃固有肌层肿瘤 手术时间 预测因素
下载PDF
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鹏 张李 +5 位作者 仁青才让 张彬 丁智才让 吴文辉 鲁明辉 侯宝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甘肃省甘南州人民医院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10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患者的手术中位时间为80 min,将手术时间... 目的分析影响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甘肃省甘南州人民医院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10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患者的手术中位时间为80 min,将手术时间≥80 min的患者作为延长组,共45例;手术时间<80 mi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延长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24 kg/m^(2)、上腹部手术史比例、合并肝硬化比例、胆囊壁厚度<3 mm比例、胆囊萎缩比例、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和中转开腹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BMI≥24 kg/m^(2)(β=0.581,OR=1.788,95%CI=1.299~2.461)、上腹部手术史(β=1.568,OR=4.797,95%CI=2.582~8.912)、胆囊壁厚度>3 mm(β=1.489,OR=4.433,95%CI=2.335~8.414)、术前白细胞>10×10^(9)/L(β=1.626,OR=5.083,95%CI=2.452~10.539)、胆囊萎缩(β=0.185,OR=1.203,95%CI=1.043~1.388)、合并肝硬化(β=0.233,OR=1.262,95%CI=1.020~1.563)和中转开腹(β=1.735,OR=5.669,95%CI=2.886~11.213)是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在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BMI、上腹部手术史、胆囊壁厚度、白细胞计数、胆囊萎缩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从而帮助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良性病变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间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产前分娩恐惧、手术时间与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洪盼 徐玉婷 郭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1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产前分娩恐惧、手术时间与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测量产妇的产前分娩恐惧,测定产妇产... 目的探究产前分娩恐惧、手术时间与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测量产妇的产前分娩恐惧,测定产妇产后出血量,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产前分娩恐惧、手术时间与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前分娩恐惧评分为(38.58±13.74)分,手术时间为(1.12±0.20)h,产后出血量为(928.74±94.16)mL,产后出血组产妇共20例,产后未出血组产妇共82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流产史、宫缩乏力、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前中重度分娩恐惧、手术时间≥1 h(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风险,且其危险因素复杂,与产前分娩恐惧、手术时间呈正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的管控,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产后出血 产前分娩恐惧 手术时间
下载PDF
日间手术时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陆友新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822-2825,共4页
目的:研究日间手术不同时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上午组(8:00~12:00)和下午组(12:01~18:0... 目的:研究日间手术不同时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上午组(8:00~12:00)和下午组(12:01~18:00),每组4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长(TST)、快动眼睡眠(REM)、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浅睡眠及深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数字评分(NRS)及精神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术后第1晚上午组TST、REM、SE、浅睡眠时长及深睡眠时长均高于对照组,且SL、PSQI评分低于下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晚上午组及下午组TST、SL、SE、浅睡眠时长及深睡眠时长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午组REM时长高于下午组,且PAQI评分低于下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晚上午组运动NRS评分低于下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静息状态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晚2组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晚上午组SAS、SDS评分均低于下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晚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午手术相较于下午手术而言可以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情况及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时间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客观睡眠质量
下载PDF
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宁东晨 薄德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手术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确诊40例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 目的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手术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确诊40例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术毕之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为(211±46)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650±330)mL,相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较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在术后随访16~37个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为20.00%(4/20),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以行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可以将畸形致病因去除后,对冠状面、矢状面达到较好的固定矫形效果,并且达到360°减压,称得上目前临床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病症有效治疗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 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效果及手术时间分析
15
作者 林春城 苏子剑 孟祥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9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对患者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5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对患者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5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给予对照组患者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水平、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对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改善肝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整体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疾病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 治疗效果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微创拔牙与传统器械拔牙治疗下颌阻生智齿对其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
16
作者 李龙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62-0065,共4页
评估下颌阻生智齿患者分别接受微创拔牙、传统器械拔牙治疗的效果及对手术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口腔科的96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即:观察组(纳入48例,行微... 评估下颌阻生智齿患者分别接受微创拔牙、传统器械拔牙治疗的效果及对手术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口腔科的96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即:观察组(纳入48例,行微创拔牙治疗)、对照组(纳入48例,行传统器械拔牙治疗)],评价组间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Corah牙科焦虑量表(MDAS)、炎性因子、并发症、张口受限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肿胀程度更轻,拔牙窝完整性评分更低,P<0.05;(2)较之对照组,观察组VAS(术后1h及术后7d)、MDAS(术后即刻)、炎性因子(术后7d)以及并发症、张口受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 较之传统器械拔牙,微创拔牙更能缩短下颌阻生智齿患者手术时间,改善张口受限程度、拔牙焦虑感、炎性反应、拔牙创伤、疼痛程度,提高拔牙窝完整性,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传统器械拔牙 下颌阻生智齿 手术时间 并发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早期创伤应激的影响
17
作者 孙腾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1)、对照组(n=61)。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治...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1)、对照组(n=61)。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创伤应激因子[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耗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3 m、6 m 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1d、3d血清ACTH、N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IFF患者更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且手术创伤应激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时间 创伤应激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少丽 蔡珺 +3 位作者 李晓芸 高婉菱 黑子清 黎尚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3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27例,其中手术时间小于120min患者15例为A组,手术时间大于120min患者12例为B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选...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3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27例,其中手术时间小于120min患者15例为A组,手术时间大于120min患者12例为B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选择麻醉前和术中每30分钟为时间点,并记录术毕前最高值,术前、术中每小时和术后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血pH、Na+、K+、和BE值。结果A组患者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术毕前HR最高值明显高于术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BP、CVP逐渐增高,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2组相比B组比A组变化明显(P<0.05);血Na+的浓度术前术后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血K+的浓度和PH值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的增多逐渐下降,2组相比B组比A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以B组明显(P<0.05)。结论长时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由于灌流液的吸收引起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洗液吸收综合征,应进行严密的监测和预防处理,并适当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血流动力学 血生化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间对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任清泉 郭建峰 +2 位作者 杨扬 王启 曹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间对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61例,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2.3岁。按照创伤至接受手术时间分为早期...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间对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61例,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2.3岁。按照创伤至接受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9例)与常规组(32例),早期组为伤后至手术时间<72h,常规组>72h。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疼痛缓解率及并发症,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d的生活质量。结果早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肺部感染率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短(低)于常规组(9.0±3.5)h vs.(13.7±5.3)h、6.90%vs.43.75%、0 vs.28.13%,疼痛改善率显著优于常规组(93.10%vs.65.62%,P<0.05);早期组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方面上均优于常规组患者(50.23±4.31)分vs.(44.56±3.09)分、(80.47±6.19)分vs.(72.39±5.21)分、(58.35±5.41)分vs.(54.00±4.98)分、(76.29±7.06)分vs.(71.32±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应尽快接受内固定术手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时间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晓平 卜建国 蔡秀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长短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组(〈1h)和B组(≥1h),每组20例。围手术期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长短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组(〈1h)和B组(≥1h),每组20例。围手术期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浓度,并观察术后体温、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最高体温A组低于B组[(37.1±0.4)℃VS(37.5±0.7)℃,t=-2.219,P=0.033]。术后疼痛评分A组低于B组[中位数2(2—4)VS4(3—6),,=3.806,P=0.021];血IL-6、CRP、ACTH和皮质醇两组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升高比A组明显。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增强了机体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时间 机体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