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1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
2
作者 谢艳超 韩国达 +2 位作者 魏志江 成驰 周文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对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1.5%(196例)。按手术类型分层后,胆囊切除术、结肠、胃、直肠、小肠手术发生SSI的老年患者中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切口Ⅲ/Ⅳ类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常见胃肠手术患者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手术切口Ⅲ/Ⅳ类、术中输血、类固醇类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急诊手术、ASA分级≥三级及年龄(P<0.001)。结论 胃肠手术老年患者SSI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预防SSI发生应针对5种以上手术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肠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指南和临床决策的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证据分析
3
作者 雷清梅 欧丽珊 +4 位作者 凌冬兰 程秋辰 张时真 王兆涛 颜红波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总结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预防SSI的循证建议。方法根据6S证据金字塔,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库、指南网、数据库和相关专业学会网站关于成年住院患者SSI... 目的总结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预防SSI的循证建议。方法根据6S证据金字塔,依次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库、指南网、数据库和相关专业学会网站关于成年住院患者SSI预防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由4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指南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其他文献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6篇,临床指南6篇,从诊断、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患者预防策略、医护预防策略、术中术后处理、咨询与教育7个方面汇总了30条最佳证据。结论降低SSI发生率不能采取单一措施,应基于证据制定规范化的感染预防管理方案,临床医护人员应用证据时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患者意愿,制定规范的预防SSI的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工作组 +2 位作者 郝定均 孙宏慧 张永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规范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组织相关专...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为了规范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感染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Delphi法,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易爱玲 耿继兵 徐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16-118,12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SSI发生率为0.85%(46/5 420)。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株(35.42%)。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125,95%CI:1.104~4.090)、合并糖尿病(OR=2.585,95%CI:1.327~5.036)、手术时机(OR=2.209,95%CI:1.306~3.736)、手术时间(OR=2.704,95%CI:1.325~5.518)、住院时间(OR=2.767,95%CI:1.348~5.680)、切口类型(OR=2.159,95%CI:1.128~4.32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0.784,95%CI:0.673~0.995)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利于减少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患者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的疗效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秦琪 宋易坤 李彤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有效率。方法收集78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将患者分成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有效率。方法收集78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将患者分成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总有效率为93.59%;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7.95%(P<0.05);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糖尿病以及IL-6、IL-1β和TNF-α水平等因素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具有关联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具有良好疗效,但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本研究列出的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疗效
下载PDF
胸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7
作者 唐莉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0-0103,共4页
整理探讨胸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设计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此实验以2021.5-2023.5为时间段,通过回顾分析法收集某院接收的实施胸心外科术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症、手术操作... 整理探讨胸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设计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此实验以2021.5-2023.5为时间段,通过回顾分析法收集某院接收的实施胸心外科术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症、手术操作时间、临床住院时间、是否植入物、切口类型等,探讨在以上因素作用下病患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确定不同因素在统一手术部位感染间的内在关系。结果 对于所有病患来说,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是27例(7.50%);病患的年龄、基础病症、手术操作时间、临床住院时间、是否植入物、切口类型等属于不容忽视的危险因子,其之间对比差异,P<0.05;但是性别、术中失血量等则对病患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无任何影响,且其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果 按照手术部位感染对应的常见危险因子的分布情况,需要提前制定一套科学、完善地预防应对策略,这对于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等带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对策
下载PDF
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探析
8
作者 雷桂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9-0061,共3页
探析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对象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筛选,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共计253例,将这部分患者收入研究并采取完全随机的方式分组,小组以对照组... 探析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对象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筛选,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共计253例,将这部分患者收入研究并采取完全随机的方式分组,小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命名。其中归纳入对照组的126例,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归纳入观察组的127例患者,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最终的护理效果,以此作为分析依据。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更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能够针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还可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对此表示认同,护理满意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部位感染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肝包虫病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永玲 王凯 +4 位作者 王梅英 王顺彩 王晓静 武慧荷 刘旭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及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某三甲医院681例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9例发生...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及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某三甲医院681例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9例发生SSI的患者纳入SSI组,其余622例非SSI患者与SSI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类型SSI患者间的平均住院日数和人均各项住院费用。结果 相较对照组,肝包虫病SSI组人均总住院费用增加38 630.00元,平均住院日数延长21.87 d;腹腔感染的人均总住院费用增加43 045.11元,平均住院日数延长22.98 d;切口感染人均总住院费用增加34 117.69元,平均住院日数延长20.97 d。结论 肝包虫病手术患者术后SSI延长患者住院日数,增加住院费用,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落实有效的SSI干预措施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肝包虫病 手术部位感染 直接经济损失
下载PDF
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梦 朱强 +1 位作者 王文彦 张越巍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总结并评估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 目的 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总结并评估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在2014—2020年每年度结束时回顾性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于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年度,分析可能导致感染率升高且可实施感染控制干预措施的因素,并依据该结果在下一年度进行特异性感染控制及持续监测,形成监测-感染控制-再监测-再感染控制的模式,并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20年共实施了Ⅰ类切口手术758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感染率为0.54%。年龄、手术级别、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放置植入物、接受术前化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2014年、2016年、2018年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2016年、2018年末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方式、病种构成及医疗技术操作;实施针对性感染控制措施后,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乳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发现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长期目标性监测可明确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据此进行精准化感染控制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下载PDF
肝胆胰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康复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艳 彭钊 +2 位作者 范文芳 邝微微 袁才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2480-2482,共3页
目的:构建肝胆胰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预测模型,针对风险因素采取对应康复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122例择期行肝胆胰手术患者作为建模组,其中发生SSI 22例,无SSI 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构建肝胆胰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预测模型,针对风险因素采取对应康复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122例择期行肝胆胰手术患者作为建模组,其中发生SSI 22例,无SSI 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SI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96例肝胆胰手术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进行风险分层,给予康复管理,建模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SSI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SSI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肥胖,常规皮肤准备方法、围术期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h、手术室探视、连续使用同一手术室与无SSI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础疾病、围术期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h和手术室探视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验证组SSI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建模组的18.03%,且住院时间短,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胰手术后SSI风险高,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可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风险分层并提供恰当的康复管理策略,预防SSI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康复管理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排异反应性渗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12
作者 李春玲 沙辉 +5 位作者 李乔 杨植树 田刚 董玉 严宇 牛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约占全部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0%,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死亡风险上升2~11倍[1],也是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日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患者 死亡风险 实验室指标 费用增加 排异反应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手术部位感染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4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10 位作者 汪恺 沈恬 庄莉 孙丽莹 丁小明 金洁 俞立飞 吴盛海 谢琴芬 范广晗 徐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3,48,共14页
近年来,我国实体器官移植事业蓬勃发展,移植数量和疗效均显著提升。手术部位感染(SSI)仍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本共识聚焦SSI管理基本原则、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特殊病原体感染管理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内容,汇聚全国器... 近年来,我国实体器官移植事业蓬勃发展,移植数量和疗效均显著提升。手术部位感染(SSI)仍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本共识聚焦SSI管理基本原则、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特殊病原体感染管理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内容,汇聚全国器官移植学、感染病学、重症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家意见,系统阐述我国器官移植SSI管理相关经验,旨在规范各移植中心SSI的防控措施,降低我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S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手术部位感染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子强 袁水斌 +4 位作者 王勋松 张宾 季洁 魏甜 王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基于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协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 目的基于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协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24507例,21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0.86%,其中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41例(67.14%)。共分离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68.08%),革兰阴性菌28株(29.79%),真菌2株(2.13%)。采用PSM成功匹配210对,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年度、科室、是否急诊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术前住院日数≥6 d、手术持续时间≥3 h、清洁-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保护因素是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PSM可以减少常规数据收集研究的选择偏倚,均衡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有助于医院充分利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的大数据探索个体化控制的管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倾向性评分匹配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变化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城榕 王峰 +3 位作者 庞思思 李鹏 艾热夏提·吐洪江 曲玉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4-2270,共7页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影响因素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影响因素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4,sCD14)水平变化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21年01月我院15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SSI分为两组,感染组(n=35)与非感染组(n=11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分析胃癌根治术后SSI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对SSI的诊断价值。分析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与感染程度(IP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糖尿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均为胃癌根治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对SSI诊断价值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诊断SS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4、0.768、0.777。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构建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胃癌根治术后SSI患者IPS评分为(13.89±6.5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胃癌根治术后SSI患者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根据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分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高水平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SSI发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糖尿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且临床检测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在SSI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胃癌根治术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MCP1 CA72-4 SCD14
下载PDF
新疆某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程林 尹颜新 +3 位作者 余强 于金有 陈小康 左伯军 《农垦医学》 2023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掌握新疆某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查找该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制定集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少数民族... 目的:掌握新疆某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查找该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制定集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少数民族聚集地区4所医院收治的所有剖宫产患者(包含急诊和择期),按照《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对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30天内的手术部位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剖宫产手术患者7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0.51%;剖宫产SSI易发生在术前HB(g/L)≤120g/L、术前白蛋<40g/L,体重指数≥28(kg/m2)的患者中。结论:通过对该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了解了该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现况、危险因素以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集束化防控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该地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因素分析
下载PDF
日间手术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键 缪传文 +1 位作者 顾春红 傅晟静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评估日间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防控体系的应用效果,探讨构建日间手术SSI防控体系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基于《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并结合日间手术的特点,构建了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日间手... 目的 评估日间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防控体系的应用效果,探讨构建日间手术SSI防控体系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基于《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并结合日间手术的特点,构建了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日间手术SSI防控体系。选择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日间手术的1 103例腹股沟疝患者,以2021年3月应用日间手术SSI防控体系的时间点为界分成两组,应用前为对照组(705例),应用后为观察组(398例),采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SSI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SSI防控体系的应用可以降低SSI发生率,提升日间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防控体系
下载PDF
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燕 王慧 +3 位作者 赵晓勇 朱宝启 郭翔 姜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ASAⅠ—Ⅳ级。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Lasso回归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等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本研究中发生SSI的有17例(1.85%),训练集中有10例(1.55%),验证集中有7例(2.54%)。列线图模型中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低白蛋白血症(OR=36.928,95%CI 6.585~235.997,P<0.001)、肥胖(BMI≥28.0 kg/m^(2))(OR=4.994,95%CI 1.202~24.781,P=0.032)和术后3天内切口渗出(OR=6.133,95%CI 1.473~28.775,P=0.014)。该模型的C指数为0.879(95%CI 0.760~0.998)。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分析显示当SSI发生风险阈值>1%时,该列线图更具临床价值。结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肥胖及术后3 d内切口渗出是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外科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宽勇 匡荣康 +4 位作者 杨海涛 冯文军 曹传扬 刘力杨 强光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接受择期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江北医院普外科2015年9月至2022年10月接受择期胃癌根治术的235例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 目的:分析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接受择期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江北医院普外科2015年9月至2022年10月接受择期胃癌根治术的235例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老年胃癌病人术后SSI的风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GNRI对SSI的预测价值。结果:35例病人术后出现SSI,其中浅部切口感染9例,深部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15例,感染率为14.89%,切口微生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低GNRI、低BMI、低白蛋白水平、手术持续时间长与SSI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持续时间长和低GNRI是预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低GNRI对术后SSI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37,灵敏度82.86%,特异度74.50%,最佳截止值为96.35)。结论:GNRI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老年胃癌病人术后SSI的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胃癌根治术 手术部位感染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在急腹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堃 唐城 +1 位作者 张辉 熊凌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急腹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3例急腹症术后发生SS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SSI处理方式的不...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急腹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3例急腹症术后发生SS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SSI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9)。观察组予切口清创+VSD治疗,对照组予切口清创+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5.91±1.33)d、住院时间(15.00±5.44)d、换药次数(2.98±1.39)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95±2.89)d、(20.31±7.74)d、(6.67±2.5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78±2.31)×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10±7.57)%、C反应蛋白(19.18±10.71)mg·L-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46±2.28)×10^(9)L^(-1)、(79.65±3.87)%、(40.40±16.57)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SSI予VSD治疗能有效缩短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手术部位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