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引导
1
作者 顾敏 陈春林 《文化产业》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随着数字产品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手机依赖往往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人们忽视现实世界,产生社会焦虑,形成攀比心理,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 随着数字产品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手机依赖往往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人们忽视现实世界,产生社会焦虑,形成攀比心理,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通过倡导社会关注、加强心理干预等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分散 攀比心理 大学生人际关系 社会焦虑 手机依赖 学生群体 人生价值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压力负荷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影响
2
作者 梁晓燕 崔雁娇 左伟彬 《校园心理》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简版压力负荷量表(SOS-S)、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IUS-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对556名...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简版压力负荷量表(SOS-S)、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IUS-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对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压力负荷与无法容忍不确定性、消极应对方式、智能手机依赖呈正相关(r=0.43,0.33,0.36;P<0.01),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消极应对方式、智能手机依赖呈正相关(r=0.35,0.63;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智能手机依赖呈正相关(r=0.36;P<0.01)。②压力负荷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而且存在3条间接路径: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中介效应[Bootstrap95%CI(0.18,0.29)];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Bootstrap95%CI(0.01,0.06)];无法容忍不确定性、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Bootstrap 95%CI(0.01,0.03)]。结论压力负荷越大,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越强,压力负荷也可以通过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增加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负荷 无法容忍不确定性 消极应对方式 智能手机依赖 大学生
下载PDF
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关系: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周阳 肖静 +2 位作者 刘拥军 柳永红 顾云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探索手机依赖在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12所学校发放电子问卷,共纳入9225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 为探索手机依赖在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12所学校发放电子问卷,共纳入9225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体重焦虑”问卷、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简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显示,“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β=0.39,P<0.001);手机依赖在“体重焦虑”不同表现与抑郁症状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比14.29%、14.91%和22.08%。手机依赖在青少年“体重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对体重的高度在意和敏感会使该间接作用占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焦虑 青少年 抑郁症状 手机依赖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线索反应范式下青少年手机依赖的脑电研究
4
作者 卜俊杰 杨丽 +2 位作者 陈向明 刘梦圆 张效初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基于成瘾线索诱发反应理论,本研究分析了存在手机依赖的青少年在成瘾线索反应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发现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存在手机依赖的青少年在线索反应任务中呈现出较低的认知反应,即降低的“P3差异波”,并且这种变化与手机成... 基于成瘾线索诱发反应理论,本研究分析了存在手机依赖的青少年在成瘾线索反应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发现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存在手机依赖的青少年在线索反应任务中呈现出较低的认知反应,即降低的“P3差异波”,并且这种变化与手机成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发现说明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在神经层面上引起神经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建议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以识别具有手机依赖行为的青少年,积极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手机依赖 线索反应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程梦飞 王礼军 丁园园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79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正向...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79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10,P<0.01;β=0.12,P<0.001),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3,P<0.001;β=-0.25,P<0.001);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对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16,P<0.001;β=0.12,P<0.00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能显著预测高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不能显著预测低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3)父母拒绝、过度保护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的前半段路径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07,P<0.05;β=-0.06,p<0.05),相比低情绪智力者,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情绪智力者手机依赖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大。通过该研究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以及高情绪智力者受负面环境的影响提供有益启示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父母教养方式 情绪智力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下载PDF
校园心理剧在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中的调节与干预探究
6
作者 黄洁 李青青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48,53,共4页
高职学生在课堂中频繁使用手机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亟需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深入研究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观察学生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成果,探索校园心理剧干预... 高职学生在课堂中频繁使用手机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亟需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深入研究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观察学生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成果,探索校园心理剧干预对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实现校园心理剧在调控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方面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心理剧 干预 高职学生 手机依赖
下载PDF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王瑞歌 何筱 +2 位作者 曹饴珊 许景超 李文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与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47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6,P<0.05)。童年期不良经历、依恋回避...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与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47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6,P<0.05)。童年期不良经历、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10~0.48,P<0.0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P<0.05)。结论:童年期不良经历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是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手机依赖 成人依恋
下载PDF
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刘洋 马洪林 高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明确同伴关系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326名中学生家庭功能、自尊、手机依赖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比较,利...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明确同伴关系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326名中学生家庭功能、自尊、手机依赖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比较,利用Mplus 8.3软件对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91,95%CI:-0.361~-0.224,P<0.001),自尊在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β=-0.066,95%CI:-0.096~-0.044,P<0.001),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有中介作用(β=0.117,95%CI:0.046~0.188,P=0.001)。结论家庭功能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手机依赖,还可以通过自尊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且自尊的中介效应会随着同伴关系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手机依赖 同伴关系 自尊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师范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9
作者 陈晓丹 张旭东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为探寻师范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挫折感的关系,考察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手机依赖性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和人生意义量表对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628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师范... 为探寻师范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挫折感的关系,考察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手机依赖性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和人生意义量表对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628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师范生手机依赖可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挫折感,人生意义与自我管理能力可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挫折感;(2)师范生人生意义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挫折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师范生自我管理能力在人生意义与学业挫折感之间、手机依赖与学业挫折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手机依赖 学业挫折感 人生意义 自我管理能力 中介模型
下载PDF
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
10
作者 吴昕怡 阴山燕 +3 位作者 赵雪帆 李金树 兰雪姣 姚梓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手机依赖心理干预,安慰剂组接受与手机依赖主题无关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正常生活,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3组被试均使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中文版作为测评工具,同时结合个体的日均手机使用时长来共同探究干预前后各组实验数据的差异。结果:在前测中,各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不存在显著差异(MPAI前测:F=0.79,P>0.05;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前测:F=1.51,P>0.05)。但在后测中,实验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且都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1)。干预后1个月追踪测量显示,实验组各项数据依然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水平,帮助其尽早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回归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团体心理干预 大学生 认知-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职校学生手机依赖分析及管理对策
11
作者 孙仁喆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职业学校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传统的管控方式往往只治标而不治本,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指导,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对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 职业学校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传统的管控方式往往只治标而不治本,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指导,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对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管”与“教”相结合的理念,旨在降低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他们对于学习活动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校学生 手机依赖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关于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依赖行为探因的文献综述
12
作者 朱琳琳 《科技传播》 202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国内外学界关于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依赖行为的研究成果愈加丰富,文章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系统把握与分析我国农村场域下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依赖行为的现实情况与形成原因,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发展和积极老龄化... 国内外学界关于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依赖行为的研究成果愈加丰富,文章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系统把握与分析我国农村场域下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依赖行为的现实情况与形成原因,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发展和积极老龄化的进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手机依赖 原因探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探讨
13
作者 姜政敏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3期178-181,198,共5页
为了改变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使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某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人际关系 手机依赖 大学生
下载PDF
高中校园内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干预措施的实践研究——以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例
14
作者 马丽娜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高中生群体手机依赖的现状,并探讨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干预措施。结果表明:高中生手机依赖行为比较普遍,其中低年级学生有手机依赖倾向的人数高于高年级学生;本研究所采用的心理拓...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高中生群体手机依赖的现状,并探讨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干预措施。结果表明:高中生手机依赖行为比较普遍,其中低年级学生有手机依赖倾向的人数高于高年级学生;本研究所采用的心理拓展训练、班级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心理拓展训练 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制
下载PDF
小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及家庭应对策略初探——以疫情后两所农村小学高段孩子为例
15
作者 丁庆庆 胡超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7期4-6,共3页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手机成为农村小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工具;疫情后农村小学生手机持有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孩子也更多了。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让...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手机成为农村小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工具;疫情后农村小学生手机持有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孩子也更多了。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让学生能专心在学校学习,保护学生视力,防止其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探寻孩子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同时,由于使用手机最主要是在家庭中,所以从家庭角度出发探寻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心理原因 家庭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朱志红 文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初一的学生,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存在学校间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相关显著,其中,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希望在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情感温暖 手机依赖 希望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 求助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郑航月 夏小林 王凤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求助的关系,使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的68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检出率为37.1%,主要表现有:感到失落时用手机来缓解失落的情绪、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时间长、曾...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求助的关系,使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的68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检出率为37.1%,主要表现有:感到失落时用手机来缓解失落的情绪、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时间长、曾被告知在使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大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总体表现较为积极;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执行性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回避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工具性求助-老师存在显著负相关。手机依赖对回避求助的预测力最佳,能解释12%的变异量,其次是执行性求助,能解释10%的变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手机成瘾 学业求助 学习策略
下载PDF
父母低头行为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父母拒绝的中介作用
18
作者 隋阳 刘幸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3期18-22,共5页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父母拒绝—接受理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父母拒绝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中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采取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和父母拒绝量表对广东省五所中学502名初...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父母拒绝—接受理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父母拒绝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中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采取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和父母拒绝量表对广东省五所中学502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发现: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与父母拒绝、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拒绝三者均呈正相关;父母拒绝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显著;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中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加入中介变量父母拒绝,父母拒绝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中学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拒绝是父母低头行为和中学生手机依赖关系的重要桥梁,父母低头行为能够通过父母拒绝对中学生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低头行为 父母拒绝 手机依赖 亲子关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交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红坡 刘俊岐 +4 位作者 张丹丹 李俊芝 王晓艺 郭彦霞 高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究网络社交、网络社会支持、心理素质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和预防手机依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法,使用网络社交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心理素质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8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 目的:探究网络社交、网络社会支持、心理素质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和预防手机依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法,使用网络社交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心理素质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8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大学生网络社交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42,P<0.001);(2)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交与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受到心理素质的调节(高心理素质组β=0.04,SE=0.04,95%bootstrap CI=[-0.04,0.12]),低心理素质组β=0.14,SE=0.04,95%bootstrap CI=[0.06,0.22])。结论:网络社交能够通过获取网络社会支持增加手机依赖风险、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缓解上述变量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 网络社会支持 心理素质 手机依赖
原文传递
大学生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手机依赖和无聊感倾向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云飞 王鑫泽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控制 手机依赖 睡眠拖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