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才子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在小说史上的意味 被引量:1
1
作者 金生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才子是才子佳人小说中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来塑造的人物形象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人格世界的矛盾性 ,表现为体格上是男子之身而取女儿之态 ,性格上是以想望与放弃并存的姿态对待其人生理想 ,品格上是发乎情而止乎礼 ,情礼和谐为一体。才... 才子是才子佳人小说中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来塑造的人物形象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人格世界的矛盾性 ,表现为体格上是男子之身而取女儿之态 ,性格上是以想望与放弃并存的姿态对待其人生理想 ,品格上是发乎情而止乎礼 ,情礼和谐为一体。才子形象上的这种矛盾性设定 ,反映的是创作主体的一种阴柔性审美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形象 理想人格 矛盾性 阴柔性
下载PDF
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章文泓 纪德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该文分析了才子形象模式的基本特征,探讨形成这些基本特征的文化心理动因。文章认为,才子形象模式之所以会形成,1.与作家们的创作心态有关;2.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历史文化传统中富有一定审美文化意蕴的才子形象;3.作家... 该文分析了才子形象模式的基本特征,探讨形成这些基本特征的文化心理动因。文章认为,才子形象模式之所以会形成,1.与作家们的创作心态有关;2.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历史文化传统中富有一定审美文化意蕴的才子形象;3.作家们认同了他们所处时代环境中才子、狂士的人格风貌。文章指出,对于才子形象,我们不能仅从艺术角度简单地否定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形象模式 文化心理 文化审美
下载PDF
《西厢记》与《牡丹亭》才子形象比较
3
作者 孙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7期114-115,共2页
《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一直备受人们的称颂,剧中的佳人形象之间的比较更是得到关注,相反在剧中作为陪衬存在的才子形象却容易被人忽略。虽然他们有很多相似,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追求功名 “痴情”种 才子形象 比较
下载PDF
从笔记小说看柳永不遇才子形象的变异
4
作者 林辰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从比较各笔记小说中对柳永叙述的差异与变化,着重探讨了历史上真实的柳永的官宦形象是如何通过笔记小说的改编而最终衍变成为一个符号和小说家加工的不遇才子的形象,并阐述了这种改编的深层心理原因。
关键词 笔记小说 柳永 不遇才子形象
下载PDF
浅谈明清戏曲作品中才子形象成因
5
作者 李则萱 《艺术科技》 201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明清戏曲作品中才子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了三大特点:女性化、才学的极度夸张和痴情。这些特点的出现与中国美学传统和作者的创作心态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受当时才子佳人小说和观众的审美口味的影响。
关键词 明清戏曲 才子形象 女性化
下载PDF
徐志摩:新月态度,独立立场
6
作者 高明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94-94,共1页
今天,提到徐志摩,很多人马上联想到的,是《再别康桥》里的浪漫诗人形象,是纠缠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多情才子形象,抑或是那个随处鸡汤的哲理散文家形象。徐志摩的人生如昙花一现,去世时不过54岁,却留下诸多传奇。其实... 今天,提到徐志摩,很多人马上联想到的,是《再别康桥》里的浪漫诗人形象,是纠缠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多情才子形象,抑或是那个随处鸡汤的哲理散文家形象。徐志摩的人生如昙花一现,去世时不过54岁,却留下诸多传奇。其实,这些所谓的“主流形象”,并不是完整的徐志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态度 诗人形象 《再别康桥》 才子形象 林徽因 陆小曼 散文家
下载PDF
走出神话的男性
7
作者 王珺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在古代文学长廊中 ,男性一直不是“斗酒诗百篇”的才子形象 ,就是“君子死知己 ,提剑出燕京”的英雄形象。他们是社会的统治者 ,他们的伟岸让人视他们为天神。但新时期的新写实作家却描绘了一群委琐、卑微的男性 。
关键词 男性 男子汉神话 新写实主义 委琐 卑微 古代文学 才子形象
下载PDF
第二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揭晓
8
作者 宗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评选活动 广东省 优秀作品 期刊 才子形象模式 大学学报 思路与对策 价值冲突 科学技术委员会 心理阐释
下载PDF
风雅竹堂寺
9
作者 孙中旺 《江苏地方志》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相传明代吴门才子唐伯虎曾戏作《除夕口占》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末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该诗前半部分诉说了自己除夕之夜一贫如洗的穷困凄楚,后半部分却表现出了无比洒脱的胸怀。一个苦中作乐的才子... 相传明代吴门才子唐伯虎曾戏作《除夕口占》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末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该诗前半部分诉说了自己除夕之夜一贫如洗的穷困凄楚,后半部分却表现出了无比洒脱的胸怀。一个苦中作乐的才子形象跃然纸上。那么诗中所提到的竹堂寺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寺庙呢,百无聊赖的唐伯虎为什么要去竹堂寺看梅花呢,这些就是本文准备谈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 才子形象 唐伯虎 除夕 梅花 洒脱
下载PDF
柳梦梅:“岭南才子”的形象
10
《文史知识》 2007年第3期126-126,共1页
汤显祖写杜丽娘追求灵与肉自主,和李卓吾的哲学主张相呼应。他写杜丽娘回生后的种种遭遇,实际上用以说明魂与梦并非虚幻,说明人生本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他写《回生》、《玩真》,似乎是离开了戏剧矛盾的主线,但对刻画柳梦梅以及... 汤显祖写杜丽娘追求灵与肉自主,和李卓吾的哲学主张相呼应。他写杜丽娘回生后的种种遭遇,实际上用以说明魂与梦并非虚幻,说明人生本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他写《回生》、《玩真》,似乎是离开了戏剧矛盾的主线,但对刻画柳梦梅以及肯定杜丽娘的追求.有着重要作用。柳梦梅是戏曲史上少有的大胆、务实、灵活的“岭南才子”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梦梅 岭南才子形象 杜丽娘 《回生》 灵与肉 汤显祖
原文传递
李渔戏曲中的才子佳人形象与明末清初江南市井风情
11
作者 黄春燕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塑造了诸多不拘一格的才子佳人形象,洋溢着浓郁的市井风情,也蕴含了秘而不宣的情绪.戏中的才子佳人并未曾相互传递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更多是在市井之间释放雅俗交融的生活情趣,无论才子还是佳人都流露出毫无掩...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塑造了诸多不拘一格的才子佳人形象,洋溢着浓郁的市井风情,也蕴含了秘而不宣的情绪.戏中的才子佳人并未曾相互传递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更多是在市井之间释放雅俗交融的生活情趣,无论才子还是佳人都流露出毫无掩饰的市井习气,才子身上不乏商人气质,佳人形象中则蕴含着市民社会的人生体验.机趣的叙事透露出明末清初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江南城市的文化趣味.市廛里巷的才子佳人抚慰了乱世的仓皇,市井情缘反映出载道文艺向娱乐文艺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叙事 才子佳人形象 文化心理 文化趣味
原文传递
“江郎才尽”也许不是“才尽”而是生存智慧
12
作者 杨民仆 《山海经(故事)(上)》 2018年第7期51-52,共2页
南朝的赋家如果排座次,江淹要坐到头把交椅。但他留给后人的,却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而是一个才思枯竭的老人身影。“江郎才尽”成了贴在他身上怎么都撕不掉的标签,是后人绵绵无尽的惋惜,也是冷冷无情的开涮。
关键词 “江郎才尽” 生存智慧 才子形象 赋家 江淹 无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