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圣与尊经——扬雄和刘歆的“复古”路径及其脉络辨析
1
作者 赵培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4,167,共17页
扬雄和刘歆可谓经学发展史上节点式的人物,面对西汉末年博士经学的颓态,他们希望通过“复古”回到儒学最初的根本,然取径相异:扬雄缵绪圣人之所为,广圣道、拟众经;刘歆则在汉代官方立学原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广学、正经、诂经来变革利... 扬雄和刘歆可谓经学发展史上节点式的人物,面对西汉末年博士经学的颓态,他们希望通过“复古”回到儒学最初的根本,然取径相异:扬雄缵绪圣人之所为,广圣道、拟众经;刘歆则在汉代官方立学原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广学、正经、诂经来变革利禄之学的衰局。纵览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可知扬雄希圣拟经的行为实际上同儒学“博采诸学,折中于一”的子学自新精神一脉相承,与司马迁和董仲舒可归为一类,在西汉儒学中自有其位置;刘歆其人其学仍在西汉今文经学统序之中,其援古济今的经学革新努力虽然是中央官学内部的调整,但将儒生的视线从固化了的师法转移回了经典文本之上,有意无意间导引了训经诂圣的后汉经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刘歆 希圣 尊经 复古
下载PDF
论扬雄儒者身份认同下的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
2
作者 李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赋作方面,在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下,扬雄辞赋创作体现出以赋入仕、以赋纳谏的目的;同时继承儒家美刺传统,采用修饰文辞、婉转达意的创作方法;将儒家明哲保身、重视民生的观念纳入创作内容;晚年又因赋不能“用”而“悔赋”。赋论方面,在儒家重文观、中庸观、诗怨观的影响下,扬雄最早认识到了赋文体“丽”的审美本质,率先将“则”作为辞赋的分类标准,创新建构了赋文体“讽谏”的实际功能,在中国赋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儒者身份 辞赋书写 赋论成就
下载PDF
《解嘲》中的“阳”与“阴”——扬雄对西汉末年士人困境的思考与突围
3
作者 沈相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中,传递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所以《太玄》被定位为“俟后世”之书。就消极层面而言,守《玄》是扬雄对现实的被动逃避;从积极角度来说,则是其对天人合一创作环境的主动追求。因此,《解嘲》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扬雄遭遇现实困境时的失望和怯懦,但同时也体现出其触底反弹式的精神突围与超越。较之东方朔《答客难》,《解嘲》不仅揭示了士不遇的深刻原因,也为士人安顿身心提供了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解嘲》 《太玄》 《答客难》 士人文化
下载PDF
扬雄箴体文学讽谏思想的艺术表达
4
作者 杨胜宽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为一个成熟的文体,正式进入文学殿堂。故学习效仿者代不乏人,成为难以超越的箴文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箴体文学 讽谏功能拓展 表达艺术方法 文体典范
下载PDF
应该为扬雄洗冤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殿元 刘宗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扬雄是西汉末至东汉初学术界的著名领军人物,在文学、哲学、语言学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对扬雄的评价在南宋前以褒为主。南宋时,因为理学和当时形势的需要,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否定了扬雄的人品;清初,康熙皇帝为统一中国士大夫... 扬雄是西汉末至东汉初学术界的著名领军人物,在文学、哲学、语言学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对扬雄的评价在南宋前以褒为主。南宋时,因为理学和当时形势的需要,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否定了扬雄的人品;清初,康熙皇帝为统一中国士大夫的思想,亲自上阵批驳扬雄。这一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至今还影响着包括《辞海》在内的工具书对扬雄的评介,应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扬雄评价 封建正统 扬雄洗冤
下载PDF
论朱熹的道德批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以朱熹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的评价为例
6
作者 邵明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各自的历史地位。朱熹的道德批评既有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其作为道学家的身份相关,也是他“道在文先”的观念在其文学批评中的显性反映。朱熹的道德批评至今仍有影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屈原 扬雄 陶渊明 王维 道德批评
下载PDF
模拟圣人:《汉书·扬雄传》中的身份认同与自传叙事
7
作者 沈相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204,208,共14页
《汉书·扬雄传》是班固抄录扬雄《自序》编纂而成,“雄之自序云尔”之前基本皆《自序》原文,乃扬雄之自我呈现。《自序》在本质上是自传而非书序,扬雄的目的是避免自己“没世而名不称”。由于扬雄在写作时就意识到这篇文字以后会... 《汉书·扬雄传》是班固抄录扬雄《自序》编纂而成,“雄之自序云尔”之前基本皆《自序》原文,乃扬雄之自我呈现。《自序》在本质上是自传而非书序,扬雄的目的是避免自己“没世而名不称”。由于扬雄在写作时就意识到这篇文字以后会被朝廷采用,故文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塑造与自我保护倾向。扬雄模仿孔子经历来安排《自序》的叙事结构,突出反映了其成圣心理。在叙事手法上,他继承了史传的叙事技巧,运用第三人称叙事,试图让文本兼备真实性与客观性。而否定型叙事的运用又开放了文本阐释空间,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参与到文本的创作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自传 儒者 赋家 成圣
下载PDF
扬雄文艺思想的自觉意识
8
作者 张跃月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文艺思想之自觉性,关乎审美主体、文学创作、文艺批评三个方面。当三者都趋于成熟,则可以算作拥有了文艺思想的自觉意识。汉代整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构建出能够代表时代的美学体系,使文艺思想拥有了良好的自觉条件。扬雄“玄—心—文”的... 文艺思想之自觉性,关乎审美主体、文学创作、文艺批评三个方面。当三者都趋于成熟,则可以算作拥有了文艺思想的自觉意识。汉代整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构建出能够代表时代的美学体系,使文艺思想拥有了良好的自觉条件。扬雄“玄—心—文”的文艺回环体系,是汉代文艺自觉迹象的回响,涵盖诸多美学问题。其中,“心声心画”表征审美主体之自觉,“文丽以则”表征文学创作之自觉,“文类模仿”表征文艺批评之自觉。扬雄文艺思想的自觉意识,来源于因革并施的传承性学术建构。这种传承性学术建构,对亟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学界来说,镜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玄—心—文 文论自觉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略论扬雄对夫妻伦理的阐述
9
作者 龙霄 《文史杂志》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号称“汉代大儒”的董仲舒表面上是把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都斥为邪僻之说,其实他的思想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来解释宇宙秩序,解释天的功能,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并将“贵阳而贱阴”之说引申到人事,从而形成了人间的阳尊阴卑... 号称“汉代大儒”的董仲舒表面上是把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都斥为邪僻之说,其实他的思想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来解释宇宙秩序,解释天的功能,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并将“贵阳而贱阴”之说引申到人事,从而形成了人间的阳尊阴卑理论。扬雄认为,正统儒学并没有“男尊女卑”之说。社会人伦必须遵循“天日错行,阴阳更巡”的天道原则,而固定不变且违背“天道”原理原则的“尊卑、贵贱”人伦,是非常错误的。夫妻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于家庭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扬雄反复强调说,人间的人伦,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大不过天道人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夫妻伦理 男尊女卑 天道人性 反复阐述
下载PDF
扬雄《蜀都赋》的物叙事
10
作者 汪涵颖 张小仙 《巴蜀史志》 2023年第6期93-98,共6页
扬雄,今四川成都人,两汉时期著名辞赋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都赋》为其少时居蜀所作,其赋篇幅宏大,辞藻华丽,言尽蜀地自然人文之风采,文似司马相如,后世常以“扬马”并称。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竭力传播巴蜀文化者,《蜀都赋》更是... 扬雄,今四川成都人,两汉时期著名辞赋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都赋》为其少时居蜀所作,其赋篇幅宏大,辞藻华丽,言尽蜀地自然人文之风采,文似司马相如,后世常以“扬马”并称。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竭力传播巴蜀文化者,《蜀都赋》更是文献可查的最早都邑赋,开创了地方创作之先河,对巴蜀的文化传播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巴蜀文化 四川成都人 都邑赋 两汉时期 辞赋家 《蜀都赋》 扬雄
下载PDF
论苏轼诗文对扬雄评价的二重性
11
作者 徐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9-14,共6页
苏轼在诗歌和散文中对扬雄的态度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方面,他在诗歌之中屡引与扬雄相关的典事,悯惜其遭际,赞扬其学问,认同其“孔颜乐处”式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又在散文中对扬雄“投阁”事加以否定,还认为其识见浅薄,著作“以艰深... 苏轼在诗歌和散文中对扬雄的态度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方面,他在诗歌之中屡引与扬雄相关的典事,悯惜其遭际,赞扬其学问,认同其“孔颜乐处”式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又在散文中对扬雄“投阁”事加以否定,还认为其识见浅薄,著作“以艰深文浅易”,甚至将其视为欺世盗名之徒。宋代对于扬雄的评价急转直下,苏轼对扬雄的批评产生在宋代忠节观念得以强化的背景之中,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扬雄在北宋以前备受推崇,与其相关的典事在历代文人的创作中被不断地接受和传播,凝固成为语码,形成了稳固的象征系统,这些典事被苏轼用入诗歌当中。这是苏轼诗文对扬雄的评价之所以表现出歧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扬雄评价 苏轼诗歌
下载PDF
論濮之珍先生的揚雄《方言》研究——爲賀先生期頤大壽而作
12
作者 華學誠 劉靜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17-27,225,共12页
濮之珍先生揚雄《方言》研究的鮮明特點是,能用語言學的立場和眼光看待《方言》。她在揚雄《方言》研究上的主要貢獻有:科學認定《爾雅》是《方言》的母本,翔實證明《方言》雅詁來自《爾雅》,發現《方言》母題重見現象並揭示其原因,反... 濮之珍先生揚雄《方言》研究的鮮明特點是,能用語言學的立場和眼光看待《方言》。她在揚雄《方言》研究上的主要貢獻有:科學認定《爾雅》是《方言》的母本,翔實證明《方言》雅詁來自《爾雅》,發現《方言》母題重見現象並揭示其原因,反復論定《方言》是一部未完且未定稿。濮之珍先生的《方言》研究成就必將載入當代語言學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揚雄《方言》 語言學史 濮之珍
下载PDF
袁宏道对扬雄“丽则”赋论的继承与发展
13
作者 陈珂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西汉扬雄首次提出了“丽则”赋论,“丽”指文辞的华美和内容的宏大丰富,“则”是扬雄晚年受到经学影响而对赋体过“丽”倾向的反思,扬雄的这一理论成为后世赋文体创作和批评的主要标准。袁宏道辑、王三馀补编而成的《精镌古今丽赋》以... 西汉扬雄首次提出了“丽则”赋论,“丽”指文辞的华美和内容的宏大丰富,“则”是扬雄晚年受到经学影响而对赋体过“丽”倾向的反思,扬雄的这一理论成为后世赋文体创作和批评的主要标准。袁宏道辑、王三馀补编而成的《精镌古今丽赋》以“丽则”为选赋标准,但由于受到明末文学思潮的影响,因此其“丽则”赋论不仅扩大了赋体的表现范围,还对赋体的语言文字形式做出规定,并且袁宏道将真、趣、韵等概念引入“丽则”赋论,带有其“性灵”文学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丽则”说 袁宏道 性灵 《精镌古今丽赋》
下载PDF
从儒家非性观念来看扬雄“丽以则”与“丽以淫”
14
作者 王俊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期35-37,共3页
扬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辞赋具有“丽与则”与“丽以淫”的区别,这一论断符合辞赋创作的实际,并且基本上反映出辞赋发展的总倾向。对于扬雄“丽以则”与“丽以淫”的划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家... 扬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辞赋具有“丽与则”与“丽以淫”的区别,这一论断符合辞赋创作的实际,并且基本上反映出辞赋发展的总倾向。对于扬雄“丽以则”与“丽以淫”的划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家的非性观念,无论是作家主体论还是创作论都具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观。通过对儒家非性观念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扬雄“丽以则”与“丽以淫”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非性观念 丽以则 丽以淫
下载PDF
也论扬雄“美新”
15
作者 王瑰 《关东学刊》 2016年第6期61-67,共7页
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扬雄"美新"事件,主要是指扬雄上《剧秦美新》颂扬王莽新朝政治之美。这与另一文化事件——扬雄"投阁",都发生在王莽新朝建立数年之后,时机上并不是赞美的最佳时机,所以扬雄"美新"不会... 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扬雄"美新"事件,主要是指扬雄上《剧秦美新》颂扬王莽新朝政治之美。这与另一文化事件——扬雄"投阁",都发生在王莽新朝建立数年之后,时机上并不是赞美的最佳时机,所以扬雄"美新"不会是为赞美而赞美。二者之间还应当存在着因果关系和相同的求生目的。据扬雄《答刘歆书》中对他创作《方言》过程的叙述,可以发现扬雄具有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完成《方言》则是他生命里最后一件大事。"美新"的动力是扬雄为完成《方言》争取时间和环境的文化使命感,其性质有如司马迁之于《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扬雄投阁 《剧秦美新》 文化使命 《答刘歆书》 《方言》
下载PDF
论扬雄文学思想之“文质相副”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束景南 郝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7,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首先系统提出"文质"说这一重要范畴的,不是流行说法所主张的孔子和刘勰,而是汉代的扬雄。他的这一思想是在传统"文质"说思想的沾溉和以儒兼道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为了要救汉儒以文害质和汉...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首先系统提出"文质"说这一重要范畴的,不是流行说法所主张的孔子和刘勰,而是汉代的扬雄。他的这一思想是在传统"文质"说思想的沾溉和以儒兼道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为了要救汉儒以文害质和汉赋家文丽用寡之病,故扬雄重点论述了其"文质"说中"质"的方面,具体包括"质"是"情","质"是"道","质"是"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文学思想 文质相副
下载PDF
扬雄《方言》及其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学诚 徐妍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除了扬雄《方言》的基本体例和内容之外,着重评述了《方言》的著作权争议情况,介绍了书名、卷数、记载的词语性质和编写方式等问题,并讨论了《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全面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方言》的整理,重点评述了清代以来学者们的《方... 除了扬雄《方言》的基本体例和内容之外,着重评述了《方言》的著作权争议情况,介绍了书名、卷数、记载的词语性质和编写方式等问题,并讨论了《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全面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方言》的整理,重点评述了清代以来学者们的《方言》校理,从而客观地呈现出《方言》整理的历史成就;全面综述了1700年来扬雄《方言》的研究情况,系统评论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研究专题,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方言》 研究述评 语言学史
下载PDF
扬雄《方言》里面的外来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振铎 黄峰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容斋随笔》称此书为《车酋轩使者绝域语释别国方言》,“以‘代’为‘域’,其文独异。然诸本并作‘绝代’,书中所载亦绝无绝域重译之语。洪迈所云盖偶然误记。”洪迈的说法见《容斋三笔》卷十五,《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容斋随笔》称此书为《车酋轩使者绝域语释别国方言》,“以‘代’为‘域’,其文独异。然诸本并作‘绝代’,书中所载亦绝无绝域重译之语。洪迈所云盖偶然误记。”洪迈的说法见《容斋三笔》卷十五,《提要》指出洪氏误记是正确的。但是认为扬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外来词 少数民族语言 扬雄 “吃” 《广韵》 语音形式 近代汉语 李耳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丽则”:扬雄赋论与汉赋嬗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车瑞 刘冠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以"丽则"说为代表的扬雄赋论,对汉赋的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层面成为汉赋走向自觉的重要理论指标。"丽则"说与汉赋自觉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扬雄认识到"丽"乃汉赋的本质特征,并... 以"丽则"说为代表的扬雄赋论,对汉赋的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层面成为汉赋走向自觉的重要理论指标。"丽则"说与汉赋自觉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扬雄认识到"丽"乃汉赋的本质特征,并且将弘丽确定为大赋的文体特性;二是扬雄反思并批判汉赋之"丽淫",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的创作规范;三是汉大赋虽努力适应"丽则"思想而未能实现,从而表现出汉赋体制的惰性;四是后来抒情小赋的出现呼应了"诗人之赋丽以则"的美学主张,既在另外一条路径上实现了汉赋体制的转变,同时也表现出理论影响创作的滞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丽则 赋体 嬗变
下载PDF
扬雄《蜀都赋》词语注商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学诚 马莲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8,共3页
扬雄《蜀都赋》古今注中均有可商者。"稽"、"案"应释为考核、审察,"绝限"指难以逾越的自然险阻,"堪岩"指高峻的山岩,"期牛"指夔牛,"湲"谓水流。
关键词 扬雄《蜀都赋》 词语考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