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化瘀方对肝硬化小鼠模型肝细胞消亡与再生的影响
1
作者 朱亭亭 齐婧姝 +5 位作者 郭亚楠 刘洪亮 陶艳艳 赵志敏 李正鑫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5-752,共8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纤维化肝脏肝细胞消亡与再生的影响,及其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Cl4腹腔注射6周诱导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9只,模型组10只,索拉非尼组10只,扶正化瘀方组10只。自造模第4周起,扶正化瘀方组...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纤维化肝脏肝细胞消亡与再生的影响,及其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Cl4腹腔注射6周诱导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9只,模型组10只,索拉非尼组10只,扶正化瘀方组10只。自造模第4周起,扶正化瘀方组、索拉非尼组分别给予4.8 g/kg、4 mg/kg小鼠体质量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测血清肝功能;METAVIR评分系统评价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分期;天狼星红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评价胶原沉积量;免疫组化检测Ⅳ型胶原、CD31与CD32b、Ki67、CyclinD1、谷氨酰胺合成酶(GS)、Wnt2以及H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Wnt2、LRP6、β-catenin、p-β-catenin、CyclinD1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组和索拉非尼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降低(P值均<0.01),METAVIR评分减低(P值均<0.05);Ⅳ型胶原、CD31表达减少(P值均<0.05),CD32b表达增加(P<0.01);肝组织实质病变消亡数量减少,Ki67、CyclinD1表达上升(P值均<0.01);Wnt2、LRP6、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β-catenin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肝组织CD32b与Wnt2共染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结论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改善肝窦内皮细胞Wnt2外分泌功能,激活肝细胞再生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最终逆转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 肝再生 扶正化瘀方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对CCl_(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付亚东 肖准 +7 位作者 胡永红 刘伟 高思琦 周小茜 陈高峰 王晓柠 陈佳美 刘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6-2713,共8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效实验,明确PA方最佳剂量和配伍效应。结果均匀设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5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量-效实验表明,PA方量-效关系呈非线性,与模型组比较,1/4 PA组小鼠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当PA方剂量高于1/4 PA时,PA方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减弱态势。配伍效应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方组小鼠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并优于其成分丹酚酸B和苦杏仁苷单用(P<0.05);PA方可降低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Desmin、Col-Ⅰ的表达(P<0.0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PA方具有显著的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量-效关系呈非线性,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HSCs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 丹酚酸B 苦杏仁苷 肝纤维 配伍效应 TGF-β1/Smad3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平 刘成 +3 位作者 胡义杨 朱剑亮 薛惠明 徐列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59-462,共4页
应用中药桃仁、虫草菌丝、丹参及松黄等组成的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O例,以条件大体一致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该方能显著地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γ-球蛋白;能有效地调整患者异常的血浆支链氨基酸/... 应用中药桃仁、虫草菌丝、丹参及松黄等组成的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O例,以条件大体一致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该方能显著地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γ-球蛋白;能有效地调整患者异常的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的异常;显著地降低患者增高的血清板层素和透明质酸含量;能提高CD_3 ̄+、CD_4 ̄+、cD_4 ̄+/CD_8 ̄+比值,提高NK细胞活性及补体C_3含量,降低呈显著增高的血清IgG及lgM含量。同时还能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异常变化。结果充分表明,扶正化瘀方对肝炎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无论对控制病情的发展,还是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 扶正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影响肝脏胶原生成的拆方配伍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成海 王晓玲 +3 位作者 王臻楠 刘平 顾宏图 胡义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20-622,共3页
将扶正化瘀方拆分为扶正组、化瘀组、虫草组、丹参组及丹参加虫草组。制备各组合药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含药血清对培养星状细胞增殖活化、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复制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全方及拆... 将扶正化瘀方拆分为扶正组、化瘀组、虫草组、丹参组及丹参加虫草组。制备各组合药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含药血清对培养星状细胞增殖活化、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复制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全方及拆方组治疗,观察模型大鼠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与胶原沉积的变化。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其中化瘀药效果最明显;各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星状细胞Ⅰ型胶原mRNA及其蛋白的生成,以扶正组效果最佳。对DMN模型肝纤维化的治疗中,以全方组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与胶原沉积最为明显,化瘀药与扶正药配伍后减轻胶原生成作用增强,全方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说明扶正化瘀方有较好的抑制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基因表达作用,是该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理,其中扶正药重在抑制胶原生成,化瘀药长于抑制星状细胞增殖,而全方具有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扶正化瘀方 肝脏 胶原生成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促进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陆雄 刘平 +4 位作者 刘成海 徐光福 李风华 顾宏图 刘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 中医药疗法 扶正化瘀方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与物质代谢相关蛋白质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莺 刘平 +4 位作者 胡义扬 徐列明 王磊 慕永平 都广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简称中药)组。大鼠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造模,正常组仅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中药组用中药灌胃,取肝组织做病理、羟脯氨酸、蛋白质...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简称中药)组。大鼠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造模,正常组仅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中药组用中药灌胃,取肝组织做病理、羟脯氨酸、蛋白质的分步提取。蛋白质定量后进行二维电泳,凝胶银染,运用PDQUEST2-DE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运用MALDI-TOF-MS鉴定了30多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1)模型组大鼠出现生命活动整体反应(如体重、活动度等)下降;(2)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物质代谢障碍;(3)蛋白质组改变质谱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正常大鼠肝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物质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有:过氯酸可溶性蛋白质、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内质网-60蛋白酶;(4)中药组大鼠肝组织中过氯酸可溶性蛋白质、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内质网-60蛋白酶的表达趋近正常。结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伴有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异常和糖酵解活动增强;中药调节物质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是抗肝纤维化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 扶正化瘀方 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展示 物质代谢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纤维化肺组织MMP-2活性与IV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谭善忠 刘成海 +4 位作者 张炜 陆雄 叶伟成 蔡贞贞 刘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5-839,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影响肺组织MMP-2活性与IV型胶原表达的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分模型对照组、扶正化瘀方组、甲强龙组,每组各14只模型大鼠。另设正常组10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影响肺组织MMP-2活性与IV型胶原表达的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分模型对照组、扶正化瘀方组、甲强龙组,每组各14只模型大鼠。另设正常组10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次日扶正化瘀方组予以4.6 g.kg-1大鼠体重的扶正化瘀方灌胃;甲强龙组予以15 mg.kg-1大鼠体重的甲强龙腹腔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4周。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称量肺重量与计算肺系数,Jamall氏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胶酶图法检测肺组织MMP-2与MMP-9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MMP-2,MMP-9和Ⅳ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系数明显增加,肺组织胶原沉积明显,Hyp含量、Ⅳ型胶原、MMP-2与MMP-9蛋白表达增加,MMP-2活性水平升高,尤其是活性型MMP-2活性升高明显,而MMP-9活性略有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与甲强龙均不同程度减轻模型组肺组织胶原沉积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肺系数与肺组织Hyp含量,降低MMP-蛋白与2活性水平,尤其是活性型MMP-2水平。其中,对肺系数、Ⅳ型胶原蛋白与MMP-2蛋白与活性的抑制作用以扶正化瘀方较为明显。而2种药物对MMP-9蛋白表达与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扶正化瘀方具有良好的抗大鼠肺纤维化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纤维化肺组织的MMP-2蛋白及其活性,以减少组织的炎性破坏;抑制Ⅳ型胶原过度表达,以减少胶原的病理增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肺纤维 基质金属蛋白酶-2 Ⅳ型胶原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经典CCl_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卫真 孟明辉 +3 位作者 孔丽 张庆山 赵素贤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方法复制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干预模型,收集纤维化形成、逆转和干预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血液和肝组织,观察血清指标...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方法复制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干预模型,收集纤维化形成、逆转和干预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血液和肝组织,观察血清指标、肝组织病理、α-SMA表达及肝组织Jak1、Stat3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l4应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逐渐加重,α-SMA及Jak1、Stat3表达逐渐升高,8周时达高峰。8周后随着CCl4停用,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逐渐好转,上述指标亦较前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组第4、6、8周时大鼠血清指标,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Jak1、Stat3表达均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和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扶正化瘀方可通过阻断Jak/Stat通路及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 信号通路 扶正化瘀方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季光 刘平 +2 位作者 刘成 徐列明 洪嘉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20-23,共4页
大鼠灌胃给扶正化瘀方后分离的药物血清,能显著促进正常及损伤肝细胞的增殖,有效地抑制CC14所致损伤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活性,抑制正常及损伤肝细胞的胶原生成率。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药理学 肝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影响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季光 曹承楼 +2 位作者 刘平 胡义扬 刘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 DMN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动物模型 ,检测用药后血清及肝组织指标的变化。结果 :DMN可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表现为 ALT、AKP、γ- GT、AFP的增加 ,Al... 目的 :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 DMN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动物模型 ,检测用药后血清及肝组织指标的变化。结果 :DMN可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表现为 ALT、AKP、γ- GT、AFP的增加 ,Alb含量下降 ,肝细胞异常增生 ,肝癌结节形成 ,肝癌组织 TGF-β1、TGF-β R的表达减少 ;扶正化瘀方具有保护肝细胞 ,抗肝纤维化 ,抑制肝细胞异常增生的作用 ,并能使癌组织周围表达低下的 TGF-β1、TGF-β R含量显著增加 ,古典名方——人参鳖甲丸也具有上述作用 ,其总体疗效略低于扶正化瘀方。结论 :扶正化瘀方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 ,抑制肝细胞异常增生及提高 TGF-β1、TGF- β R表达可能是该方治疗慢性肝病、预防肝癌发生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增殖 扶正化瘀方 人参鳖甲丸 二甲基亚硝胺 肝硬 肝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2
11
作者 顾宏图 胡义扬 +2 位作者 徐列明 刘平 刘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用CCl_4诱导Wistar雄性大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将其分为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秋水仙碱组,分别灌胃给药,第6周末处死。肝组织标本作HE染色,用PAP法作Ⅰ、Ⅲ...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用CCl_4诱导Wistar雄性大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将其分为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秋水仙碱组,分别灌胃给药,第6周末处死。肝组织标本作HE染色,用PAP法作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同时测肝组织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轻(P<0.01),Ⅰ、Ⅲ型胶原和肝组织Hyp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P<0.05,P<0.001),肝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似略占优。结论: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肝纤维 组织学 中药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调节差异微小RNAs表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清兰 陶艳艳 +2 位作者 吕靖 刘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周。天狼星红染色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应用miRNAs芯片检测各组小鼠肝脏miRNAs表达谱。基于miRNAs表达谱筛选出正常组、FZHY组与模型组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差异miRNAs,即FZHY调控的miRNAs,并以qRT-PCR进行验证。采用Target Scan及PITA数据库对mi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其调控的显著性功能及信号通路。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iRNA差异基因筛选采用随机方差模型的t检验。结果 FZHY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胶原沉积。miRNAs芯片分析共发现3个FZHY调控的miRNAs,分别为:mmu-miR-322、mmu-miR-342-3p和mmu-miR-296-5p。信号通路分析共得到32条这些miRNAs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其中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间隙连接、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2项显著性功能,其中三磷酸尿苷(GTP)酶活性调节、细胞连接、凋亡调节、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及小GTP酶活性调节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结论下调miR-322,miR-342-3p及miR-296-5p表达,从而调节这些miRNAs对应的相关功能,如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凋亡调节及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 扶正化瘀方 微RNAS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对原代培养纤维肝细胞胶原生成及分泌白蛋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季光 刘平 +2 位作者 洪嘉禾 徐列明 刘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对原代培养CCl4纤维肝细胞胶原生成率及白蛋白(A1b)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CCl4肝纤维化模型,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纤维肝细胞,以^3H-TdR掺入,^3H-Proline掺入胶原酶消化,...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对原代培养CCl4纤维肝细胞胶原生成率及白蛋白(A1b)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CCl4肝纤维化模型,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纤维肝细胞,以^3H-TdR掺入,^3H-Proline掺入胶原酶消化,ELISA等方法研究扶正化瘀方的血清药理学作用,结果:纤维肝细胞其增殖功能,A1b分泌功能的均较正常肝细胞低下,而胶原生成率则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纤维肝细胞 胶原 白蛋白 药理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哲浩 崔红燕 +6 位作者 刘成海 刘成 刘平 徐列明 胡义扬 袁继丽 李凤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大鼠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药物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lrosamine,DMN)腹腔注射4周和含汞等重金属的饲料喂饲造模8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肾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大鼠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药物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lrosamine,DMN)腹腔注射4周和含汞等重金属的饲料喂饲造模8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以扶正化瘀方自第5周起灌胃,1次/d,共4周。肾组织HE染色及六胺银(periodicacid-silvermetheramine,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炎症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盐酸水解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观察胶原生成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坏死与脱落,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增宽,大量胶原沉积;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出现皱褶;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含量上升,肾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扶正化瘀方药物组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肾小管炎症坏死与肾间质胶原沉积,减轻肾组织Hyp含量,降低异常增高的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结论:DMN腹腔注射与汞等重金属饲料口服可造成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改善大鼠肾功能,有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肾间质纤维 大鼠 肾组织 观察 含量 肌酐 增加 目的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成海 王晓玲 +2 位作者 刘平 刘成 谭英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不同药物配伍的药效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将扶正化瘀方拆方为扶正、化瘀、丹参、虫草、丹参+虫草等组,制备其大鼠药物血清,温育星状细胞。~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上...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不同药物配伍的药效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将扶正化瘀方拆方为扶正、化瘀、丹参、虫草、丹参+虫草等组,制备其大鼠药物血清,温育星状细胞。~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Ⅰ型胶原含量,并测定细胞层总蛋白含量以校正胶原含量。RT-PCR法观察前胶原α_2(1)mRNA的表达。结果: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分泌及α_2(Ⅰ)前胶原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瘀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扶正组对胶原生成及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最强,而全方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扶正化瘀方及各拆方对星状细胞的活化功能有不同的作用影响,全方组有整体优势,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肝星状细胞 肝硬变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继丽 张悦 +4 位作者 姜哲浩 王清兰 陶艳艳 刘成 刘成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 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 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肾功能情况(Cr和BUN),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观察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及VitE组大鼠肾体比(双肾质量/体重)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Hyp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Cr和BUN含量明显下降(P<0.01),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FZHY组比VitE组轻。FZHY组和VitE组肾组织ColⅠ和FN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ColⅠ,P<0.05;FN,P<0.01)。FZHY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1),VitE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ZHY可改善HgCl_2诱导模型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肾间质纤维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增加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知兵 余燕青 +2 位作者 冯德云 谢建萍 刘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灌胃,采取二次重...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灌胃,采取二次重复给药方式,1 h后心脏采血提取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扶正化瘀方组,n=10),同法以三蒸水灌胃10只SD大鼠,提取血清作为对照血清(对照组,n=10)。两组血清均以10%的浓度配成培养基,以其培养体外传代的LSECs,观察不同条件下体外传代的LSECs v WF和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电镜观察LSECs窗孔结构的变化。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扶正化瘀方组体外传代的LSECs表达v WF和CD31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扶正化瘀方组v WF和CD31的灰度值分别为0.548±0.020和0.262±0.010,对照组分别为0.845±0.090和0.383±0.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18,9.61,均P<0.05)。2)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LSECs大部分窗孔处于闭塞甚至消失状态,而扶正化瘀方组LSECs表面窗孔的数目明显增多、增大。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肝窦内皮细胞v WF和CD31的表达,增加细胞表面的窗孔结构,具有潜在的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肝窦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窗孔结构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崔红燕 姜哲浩 +1 位作者 刘成 刘成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 4w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 ;治疗组成模后以扶正化瘀方灌胃 4w ,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 ;检测血清肝功... 为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 4w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 ;治疗组成模后以扶正化瘀方灌胃 4w ,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 ;检测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 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 1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蛋白表达 ,同位素标记底物凝胶法检测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 :扶正化瘀方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与肝组织胶原沉积 ;明显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抑制肝组织α SMA、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13蛋白表达无影响 ,但明显降低PAI 1蛋白表达 ,促进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提示扶正化瘀方可促进肝纤维化大鼠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酶原的激活与活性水平 ,该作用是扶正化瘀方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肝纤维 大鼠 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 抗肝纤维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肝纤维化过程中整合素α5β1动态变化与扶正化瘀方干预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宣红萍 孙保木 +2 位作者 陶艳艳 胡义扬 刘成海 《肝脏》 200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 β1蛋白的变化特点 ,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13 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 β1蛋白的变化特点 ,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13 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又分为 2d、1、2、3、4、5、6周共 7个动态观察点。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 ,共用药 6周。其余大鼠灌以等量生理盐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 ,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 (FN)、α5 β1与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 )表达量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肝纤维化形成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FN、α5 β1与α SMA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 ,早期以FN升高明显 ,而后以α5 β1及α SMA增加较为显著 ,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 ,扶正化瘀方预防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减轻 ,肝羟脯氨酸含量下降 ,FN、α5 β1与α SMA蛋白表达减少。 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脏整合素α5 β1表达逐渐增加 ,肝损伤早期FN显著上升 ,并可通过α5 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N与整合素α5 β1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FN 整合素Α5Β1 鼠肝 大鼠 Α-SMA 肝组织 肝纤维形成 蛋白表达 肝脏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陆雄 叶伟成 +6 位作者 刘平 蔡贞贞 刘成海 张炜 谭善忠 王宝妹 林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扶正化瘀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肺系数和肺组...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扶正化瘀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肺系数和肺组织Hyp含量,改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扶正化瘀方具有明显的抗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中医药疗法 @扶正化瘀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