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机制
1
作者 吕小燕 张瑜 +2 位作者 尚可 杜慧娟 冯五金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96-98,110,129,共5页
目的:从中医“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致UC模型,观察升阳... 目的:从中医“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致UC模型,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对UC大鼠肠黏膜屏障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occludin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结肠组织形态及病理评分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结肠黏膜上皮组织整齐,细胞排列密集,可见杯状隐窝,无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糜烂、溃疡。模型组结肠黏膜上皮缺损,基本无结构完整的隐窝,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结肠黏膜上皮部分中断,与模型组相比缺损面积小,部分隐窝结构破坏,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结肠黏膜组织变化接近中药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屏障蛋白occludin、ZO-1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肠黏膜屏障蛋白occludin、ZO-1表达增加,但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TNF-α、IL-6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肠黏膜TNF-α、IL-6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拮抗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障蛋白ZO-1、occludin,扶正祛邪以恢复肠道免疫平衡,以上可能是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UC的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升阳益胃汤加减方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秦肠溶片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抑制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王雪梅 贺鸣 +3 位作者 张婷婷 李晓华 王鑫 王艳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扶正祛邪方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通过MTT、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扶正祛邪方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通过MTT、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负性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及其相关蛋白E-cadherin,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扶正祛邪方可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提高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PCR结果表明,扶正祛邪方与GSK126联合能抑制EZH2及Bcl-2转录,促进Bax、E-cadherin转录,下调EZH2、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扶正祛邪方能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其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参与调控E-cadherin表达及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通过Bcl-2及Bax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表观遗传 卵巢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从“扶正祛邪”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探析
3
作者 王嘉恒 王丽颖 +8 位作者 王凤 刘大胜 任聪 尹彤 崔梁瑜 赵志伟 孙晨格 井天月 韩学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突发诱因导致的斑块破裂、糜烂,产生心肌缺血,以频发加剧的心前区绞痛为特征的严重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邪盛正虚,斗争剧烈,虚在脾胃受损与阳气亏虚,导致水湿痰浊不化,与瘀...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突发诱因导致的斑块破裂、糜烂,产生心肌缺血,以频发加剧的心前区绞痛为特征的严重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邪盛正虚,斗争剧烈,虚在脾胃受损与阳气亏虚,导致水湿痰浊不化,与瘀血互结于心脉,脉管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受损。日久后痰瘀互结形成的斑块受到突发不良条件的刺激,致血管中斑块从底层糜烂、破裂,成为毒邪,堵塞心脉,发为UAP疾病。治疗时先祛邪后扶正,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其中祛邪除痰、瘀、气滞,用药平和,不用峻猛之品,辅以补气、养血扶正。祛邪后舌腻减退,扶正时补气而不燥,补血养血而不滋腻,若病势转坏,急剧疼痛,亡阴亡阳,那么应中西医配合,救命为主,扶正固脱,使用中医注射液、汤剂、针刺与芳香疗法结合的方式,多剂型、多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扶正祛邪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国医大师徐经世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宫颈癌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可可 张鑫 李崇慧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宫颈癌属于中医妇科学“带下病”的范畴,以往医家多认为其病机是正虚邪实,治疗以扶正驱邪为主。国医大师徐经世通过以往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认为宫颈癌产生的病因在于外感HPV病毒,长久而致任带二脉失去约束,其本在于正气亏虚,肝脾肾... 宫颈癌属于中医妇科学“带下病”的范畴,以往医家多认为其病机是正虚邪实,治疗以扶正驱邪为主。国医大师徐经世通过以往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认为宫颈癌产生的病因在于外感HPV病毒,长久而致任带二脉失去约束,其本在于正气亏虚,肝脾肾功能失调,其标为湿热、瘀毒,属本虚标实证,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机体正气,畅调气血,扶助阳气,祛除实邪,使人体正气复常,行则有序。徐经世遵“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之旨,根据肿瘤的病理特点创扶正安中汤,随证加减而治,为临床诊治宫颈癌提供了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宫颈癌 徐经世
下载PDF
刘铁军运用中药麻黄扶正祛邪经验探微
5
作者 黄旭鹏 王汉 +3 位作者 苏博扬 张芮 王毅 刘铁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刘铁军在临床中发现佐以小剂量麻黄可助鼓舞正气、抗邪外出。通过对麻黄功效的再认识,从辛温通阳、轻清透邪功效出发,以中医阳气、卫气和西医神经系统、现代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揭示麻黄鼓舞正气、抗邪外出之效,拓宽麻黄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麻黄 正气 免疫 扶正祛邪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扶正祛邪滋阴汤结合放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评价
6
作者 赵东 斯晓芳 +1 位作者 苟小琳 齐萌 《世界肿瘤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索扶正祛邪滋阴汤结合放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选取48例经手术、放疗及化疗后的II至III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采取扶正祛邪滋阴汤内服8周,对... 目的:探索扶正祛邪滋阴汤结合放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选取48例经手术、放疗及化疗后的II至III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采取扶正祛邪滋阴汤内服8周,对照组采取安慰剂(维生素C)内服8周。入组前均给与CT、彩超及肿瘤标记物检查,治疗结束后再给予彩超及肿瘤标记物检查,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定期给与CT、彩超及肿瘤标记物检查,随访期共3年。结果:治疗组2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扶正祛邪滋阴汤内服治疗后,第1年,23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复发,0例转移。总有效率为95.8%。第2年,22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复发,1例转移。总有效率为91.6%。第3年,20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复发,3例转移。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2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安慰剂(维生素C)内服,第1年,22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复发,1例转移。总有效率为91.6%。第2年,19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复发,4例转移。总有效率为79.2%。第3年,16例无复发及转移,2例复发,6例转移。总有效率为66.7%。结论:扶正祛邪滋阴汤结合放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复发及转移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滋阴汤 三阴性乳腺癌 有效率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杨云芳 杨思进 +2 位作者 白雪 邓世宇 黄江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相关指南进行规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祛邪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SAP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治疗组WBC、中性粒细胞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腹痛、腹泻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祛邪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良好,且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生活能力,减少S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脑梗死 急性期 卒中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从扶正祛邪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被引量:3
8
作者 申艳 王可彬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罪犯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易损斑块易破溃或形成血栓是致病和诱发不良事件的高危因子。斑块的稳定与否影响并决定着动脉硬化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受巨噬细胞、多种蛋白酶学分子...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罪犯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易损斑块易破溃或形成血栓是致病和诱发不良事件的高危因子。斑块的稳定与否影响并决定着动脉硬化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受巨噬细胞、多种蛋白酶学分子、细胞凋亡、血管新生、老化及生物力学等多因素影响。现代医学对动脉硬化斑块的防治方式包括以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和以手术或介入的外科治疗,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但也伴随着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增加。传统医学多从瘀、痰、毒、虚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易损性,多强调邪实的重要性而不注重正虚或两者兼顾的情况,作者认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受损、不稳定、破溃、出血等病理特征病机的本质为正虚毒损,正虚与邪实两者兼而有之。正虚为血气不和或不足,营卫失调,正虚失固,邪实为痰、瘀、毒诸邪壅盛侵袭,机体损伤致病,治当扶正祛邪,虚实兼顾,化瘀祛痰,生肌稳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斑块溃疡 正虚毒损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脂质代谢异常探讨扶正祛邪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丽惠 胡凯文 +3 位作者 李靖华 庞皓玥 周相男 周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16-420,共5页
脂质代谢重编程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异常脂质代谢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异常脂质代谢途径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但目前相应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从中医理论来看,异常脂质代谢相当于“浊邪”(痰、湿、瘀等邪气聚集)... 脂质代谢重编程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异常脂质代谢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异常脂质代谢途径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但目前相应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从中医理论来看,异常脂质代谢相当于“浊邪”(痰、湿、瘀等邪气聚集),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其贯穿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始终,且“浊邪”的产生也与恶性肿瘤病机“本虚标实”相吻合,“扶正祛邪”法,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又可调节异常脂质代谢。基于此,本研究以脂质代谢重编程为着眼点,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治疗恶性肿瘤和调节异常脂质代谢(祛除“浊邪”)中的应用和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脂质代谢异常 中医药 扶正祛邪 浊邪
下载PDF
基于DGKα-PA信号轴探讨扶正祛邪方对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祎稀 骆莹滨 +1 位作者 吴建春 李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方调节DGKα-PA信号轴对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H29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3、6、12 mg/mL扶正祛邪方干预48 h,对照组予等体积培养...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方调节DGKα-PA信号轴对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H29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3、6、12 mg/mL扶正祛邪方干预48 h,对照组予等体积培养基常规培养。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292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ELISA检测细胞磷脂酸(P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二酰甘油激酶α(DGKα)、蛋白激酶B(AKT)、p-AKT和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TOR)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细胞PA含量明显减少(P<0.01),DGKα、p-AKT、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以扶正祛邪方高浓度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扶正祛邪方可能通过DGKα-PA信号轴抑制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与抑制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增殖 迁移 磷脂酸 二酰甘油激酶α DGKα-PA信号轴 人肺癌H292细胞
下载PDF
扶正祛邪养阴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南 牧辰 +1 位作者 江孝华 秦碧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51-2655,2660,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养阴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养阴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祛邪养阴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间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T细胞(T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评分),不良反应及1年无进展生存期、无进展生存率及1年总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间疾病控制率、1年无进展生存期、无进展生存率及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和CEA)、免疫功能(NK、Tc、和Treg比例)、卡诺夫斯凯计分评分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养阴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气阴两虚型NSCLC患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养阴方 多西他赛 顺铂 免疫功能 无进展生存期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疗效
下载PDF
严桂珍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肺部结节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桂婧 王春娥 严桂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5期18-20,共3页
介绍严桂珍教授治疗肺部结节的经验。其认为肺部结节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毒结聚而成,故在治疗肺部结节方面,主张以健脾益肺、清热化瘀、解毒散结为原则,自拟扶正解毒散结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 介绍严桂珍教授治疗肺部结节的经验。其认为肺部结节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毒结聚而成,故在治疗肺部结节方面,主张以健脾益肺、清热化瘀、解毒散结为原则,自拟扶正解毒散结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桂珍 肺结节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天娇 王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目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正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特点已然成为对其诊治上的挑战。随着中医对疾病的研究和发展,认为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目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正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特点已然成为对其诊治上的挑战。随着中医对疾病的研究和发展,认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治疗上根据辨证施治可总结为清热化痰法、化痰祛瘀法、清热通腑法、补肺健脾法、益气养阴法等,由于老年患者素体较虚,故在治疗上祛邪与扶正并重。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抗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防止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扶正祛邪”思想探讨人参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俨熠 夏坤 +2 位作者 刘师序 王微 李光熙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829-833,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得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和困难。新冠肺炎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所造成的肺损伤极易导致脆弱人群出现重症/危重症和死亡。新冠肺炎脆弱人群符合中医气虚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得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和困难。新冠肺炎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所造成的肺损伤极易导致脆弱人群出现重症/危重症和死亡。新冠肺炎脆弱人群符合中医气虚证,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疫毒内陷,治疗上当注重扶正祛邪。人参乃扶正祛邪的要药,人参及其组方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潜在的多层次、多靶点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可能,能够截断病势,降低脆弱人群重症/危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扶正祛邪 人参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加减治疗失眠症的药效及其对脑组织内GABA ARα1、5-HT1AR、mGluR7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刘艳霞 李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 探究扶正祛邪方加减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 PCPA)失眠模型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对脑组织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1(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subtype α1, GABA ARα1)、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 目的 探究扶正祛邪方加减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 PCPA)失眠模型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对脑组织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1(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subtype α1, GABA ARα1)、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 5-HT1A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7, mGluR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各组小鼠进行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和旷场试验的行为学测试,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GABA ARα1、5-HT1AR、mGluR7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mGluR7/GABA ARα1的比值。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P<0.05),睡眠时间缩短(P<0.05),旷场试验中总的区域路程延长(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脑组织中GABA ARα1、5-HT1AR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mGluR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mGluR7/GABA ARα1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司唑仑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时间延长(P<0.05),总的区域路程减少(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脑组织中GABA ARα1、5-HT1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mGluR7 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m GluR7/GABA ARα1下降(P<0.05)。与艾司唑仑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和总区域路程增加(P<0.05),睡眠持续时间和中心区停留时间减少(P<0.05),GABA ARα1、5-HT1AR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mGluR7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mGluR7/GABA ARα1上升(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总区域路程增加(P<0.05),睡眠持续时间、中心区停留时间减少(P<0.05),GABA ARα1、5-HT1AR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mGluR7 m 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mGluR7/GABA ARα1上升(P<0.05)。结论 扶正祛邪方加减可以改善PCPA失眠模型小鼠的睡眠,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组织内GABA ARα1、5-HT1AR、mGluR7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方加减 失眠 氯苯丙氨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α1 5-羟色胺1A受体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下载PDF
基于扶正祛邪法探析骨肉瘤的治疗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晶 周大标 李林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7期21-23,共3页
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是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化疗药物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肾毒性。在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指导下,化疗药物联合中药使用可以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中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具有促进癌细... 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是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化疗药物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肾毒性。在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指导下,化疗药物联合中药使用可以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中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具有促进癌细胞凋亡,增强自噬、抑制癌细胞线粒体活性的作用,同时具有化疗增敏,减少剂量的效果。中药及其复合方剂的使用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可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中药 扶正祛邪 放化疗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易修珍“扶正祛邪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思路浅析
17
作者 杨丽娟 周建惠 +1 位作者 李兴艳 赵淑媛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修珍教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脏腑虚惫、湿痰瘀久积成癥的病机特点,提出扶正祛邪并举以治疗虚实夹杂之证,强调注重肝脾肾功能的恢复,辅以祛湿化痰逐瘀,达到正胜邪退之目的,为中医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修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中医扶正祛邪法干预COPD气道重塑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辰蒋玥 韩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56-3458,3455,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中医肺胀、喘证等研究领域,为一种以气道重塑为特征的进行性气流受限慢性疾病,正虚邪实是其发病根本,正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邪实为瘀血痰浊互结阻塞气道。中医治疗本病溯本求源,把握整体,以扶正祛邪之大法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中医肺胀、喘证等研究领域,为一种以气道重塑为特征的进行性气流受限慢性疾病,正虚邪实是其发病根本,正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邪实为瘀血痰浊互结阻塞气道。中医治疗本病溯本求源,把握整体,以扶正祛邪之大法辨证论治,扶正以补肺健脾、益肾清肝为要,兼顾益气、活血、通腑、祛痰、平喘以祛邪,随证扶正,适时祛邪,不偏不废把握主次,此为中医治病精髓所在。该文对近3年COPD气道重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COPD气道重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入手,提出“扶正祛邪”法在该病治疗中应贯穿始末。以期能为早期干预COPD气道重塑的精准与个性化治疗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气道重塑 扶正祛邪 正虚邪实
下载PDF
刘勤主任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大肠癌经验撷菁
19
作者 吴晶晶 刘勤 刘静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4期4764-4767,共4页
大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由于目前西医治疗有许多不良反应,人们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不佳,而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刘勤主任认为大肠癌虽然病位直接表现在肠... 大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由于目前西医治疗有许多不良反应,人们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不佳,而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刘勤主任认为大肠癌虽然病位直接表现在肠道,但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脾胃为气血生化的来源和气机升降的枢纽,若其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失于运化,水湿不化,而致“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聚集,日久聚而成积。该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疗当治病求本,治以“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兼顾,使祛病邪不伤正气,扶正气不恋邪气,最终实现阴阳平衡。文章通过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治疗、日常调护、病案举隅方面介绍刘勤主任治疗大肠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蕈 大肠癌 扶正祛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方证探析
20
作者 蒋宇彤 刘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糖尿病肾病后期多气阴亏虚而痰浊瘀血内生。本虚标实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即气阴两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具有养阴功效的古方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而形成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补充人体气阴之虚,也可祛除瘀血等... 糖尿病肾病后期多气阴亏虚而痰浊瘀血内生。本虚标实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即气阴两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具有养阴功效的古方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而形成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补充人体气阴之虚,也可祛除瘀血等实邪。文章通过益气养阴通络方论述运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否可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以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扶正祛邪 益气养阴通络方 六味地黄丸加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