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否定、革命与“乌托邦装置”——马尔库塞批判美学探析
1
作者 朱兆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8,共9页
作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关键部分,其批判美学中仍有诸个重要环节尚未被充分关注。引入“乌托邦装置”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揭示马尔库塞对艺术的新定位,并从多方面发掘艺术在政治层面的革命性。为了进一步解析作为“乌托邦装置”的艺术,... 作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关键部分,其批判美学中仍有诸个重要环节尚未被充分关注。引入“乌托邦装置”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揭示马尔库塞对艺术的新定位,并从多方面发掘艺术在政治层面的革命性。为了进一步解析作为“乌托邦装置”的艺术,我们还需要聚焦于审美形式、自律性原则与政治潜能的问题。审美形式现实化了艺术的自律性,使得艺术得以在与社会现实保持距离的条件下超越并对抗现存秩序。艺术的真理及其批判性的政治潜能就保存在审美形式之中。审美形式、自律性原则与政治潜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且均与艺术的自主性有关。它们作为马尔库塞批判美学中至关重要的理论环节,通过产生“异在效应”,展现了艺术反抗世界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批判美学 艺术 否定 乌托邦装置
下载PDF
彼山之玉与此山之石——批判美学之中国效应的研究论纲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国华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4期13-18,共6页
无庸讳言,十九世纪以来,中国被强行拉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从此,适用于我们今天称之为传统体制的那些话语系统,泰半已经失效。要想起死回生,它们往往必须要经过西方化的概念范畴的转换,亦即所谓现代性转换这一道工序,只有... 无庸讳言,十九世纪以来,中国被强行拉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从此,适用于我们今天称之为传统体制的那些话语系统,泰半已经失效。要想起死回生,它们往往必须要经过西方化的概念范畴的转换,亦即所谓现代性转换这一道工序,只有以此重新组织所指称的对象,它们才能恢复解释经验事实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批判美学 后殖民主义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老子的批判美学及其对中国艺术之影响
3
作者 刘昌奇 程玉悦 《艺苑》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老子树立了一个超拔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玄远理想之境——"道",并以此批判现实中的"言"、"欲"、"知""德"、"有为"等。老子美学实是一种批判美学,然而,老子之批判并非绝对地否... 老子树立了一个超拔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玄远理想之境——"道",并以此批判现实中的"言"、"欲"、"知""德"、"有为"等。老子美学实是一种批判美学,然而,老子之批判并非绝对地否定,而是一种"限制性"批判。老子"限制性"的批判美学及其思维方式对中国古典美学、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批判美学 艺术
下载PDF
先锋艺术中的批判美学之维与传统审美之辩——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作品为例
4
作者 孙金琛 《艺苑》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从社会主义先锋美学的视角剖析了俄国“构成主义”艺术与中国“85美术新潮”的关联,将后者纳入到全球艺术运动中重新思考,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等艺术家的装置艺术转变为线索,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内蕴批...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从社会主义先锋美学的视角剖析了俄国“构成主义”艺术与中国“85美术新潮”的关联,将后者纳入到全球艺术运动中重新思考,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等艺术家的装置艺术转变为线索,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内蕴批判美学与传统审美的双重维度。但同时,“错误书写”“概念艺术”及“伪汉字”等表现手法背后存在转型与审美兼容问题,其实质上传达着对“空”与“无”的审美,但这种审美态度是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上的,尤其体现在对全球化的反思及自我身份的焦虑,因此带给观众的便是“悖论性”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传统审美 谷文达 黄永砯 徐冰
下载PDF
审美平等与当代批判理论中的康德美学批判
5
作者 刘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4,219,共10页
审美政治是当代批判理论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路径之一,包括审美平等、审美解放和审美共同体等具体问题。康德美学作为传统哲学美学的代表,在解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时暴露其限度。当代批判理论从康德美学出发,改造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思考... 审美政治是当代批判理论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路径之一,包括审美平等、审美解放和审美共同体等具体问题。康德美学作为传统哲学美学的代表,在解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时暴露其限度。当代批判理论从康德美学出发,改造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思考审美平等的问题。朗西埃在感性平等的维度,将审美共通感阐释为自由运动的感性能力的普遍预设,让惯常感性分配体制下不可见的群体重新显现。巴迪欧聚焦主体平等问题,以康德不确定、无意义的超验理念,引导主体无限开放的思维能力,艺术主体以感觉方式的革新推动政治平等。阿甘本从生命平等出发,反思康德的先验演绎对人与非人之合法性形象的划分,将平等问题奠基于非人的生命感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批判 当代批判理论 审美平等 审美政治
下载PDF
论“气氛转向”的美学批判潜能
6
作者 陈佳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在西方视域下,以“气氛”为转向的美学批判潜能,聚焦于美学领域。气氛美学重新审视西方的主流美学——判断美学,强调复兴美学的初心——感性学,把具有间性和准-物特质的气氛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将自然生态学纳入审美活动,将美学延伸至社... 在西方视域下,以“气氛”为转向的美学批判潜能,聚焦于美学领域。气氛美学重新审视西方的主流美学——判断美学,强调复兴美学的初心——感性学,把具有间性和准-物特质的气氛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将自然生态学纳入审美活动,将美学延伸至社会批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转向 感性 美学批判 社会批判
下载PDF
歧见与不可承认之物——对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美学批判
7
作者 陈杨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3年第2期267-286,共20页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承认理论存在两个核心点。首先,霍耐特认为近现代社会的政治运动可以被理解为“为承认而斗争”的规范性活动。其次,这种活动的起因是在原有的规范秩序之中,边缘群体的承认需要未得到满足...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承认理论存在两个核心点。首先,霍耐特认为近现代社会的政治运动可以被理解为“为承认而斗争”的规范性活动。其次,这种活动的起因是在原有的规范秩序之中,边缘群体的承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心理创伤。然而,在当代批判理论内部,以法国哲学家朗西埃以及德国哲学家门克为代表的学者发展出了对于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美学批判。这种美学批判认为“为承认而斗争”的理论模型忽视了人的审美能力对于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而在他们与霍耐特的辩论中,我们能发现批判理论内存在的两种不同方法论,“解释学模式”与“美学模式”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承认理论 美学批判 解释学模式 美学模式
下载PDF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批判美学?
8
作者 孙斌 张艳芬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美学所涉及到的感性方面是在主体以社会为形式的自我展开中生成出来的。因此,美学要考察的不是作为专门产业的美或艺术之类,而是它们如何从作为整体的社会中被生产出来。这个意义上的美学归属于批判理论并因而被称为批判美学。批判美学... 美学所涉及到的感性方面是在主体以社会为形式的自我展开中生成出来的。因此,美学要考察的不是作为专门产业的美或艺术之类,而是它们如何从作为整体的社会中被生产出来。这个意义上的美学归属于批判理论并因而被称为批判美学。批判美学的对象是主体的自我展开如何被感觉所知觉。感觉作为生成性的东西,其范围不是特定的或者说专门的,这一点构成了它与辨认的区别。后者意味着迅速将对象辨认出来以便从它转向下一个对象或行动,这种迅速转向使对对象的感觉成为了不可能。今天的社会分工空前地强化了辨认。与此同时,主体的自我展开过程作为动态的整体使对象获得了其自身的是其所是,前者对于后者而言是不在场的东西。对整体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是模糊的,它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变得强烈。这个不在场的整体的现实形式是社会。社会一方面作为整体使个人获得了自身的是其所是,另一方面又作为主宰使个人失去了自身的是其所是。而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东西的艺术作品使我们得以以社会的方式直面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主体 感觉 社会 非专门性
原文传递
批判美学的中国化批判
9
作者 朱国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的宝玉,我们的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关键词 批判美学 中国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80年代 人文学科 美学理论
原文传递
“批判美学: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高级研修班综述
10
作者 漆飞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72-284,21-22,共15页
2016年9月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行了为期两周的'批判美学: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的高级研修班。研修班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阿列西教授首先从古希腊开始探寻什么是'先锋派艺术... 2016年9月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行了为期两周的'批判美学: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的高级研修班。研修班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阿列西教授首先从古希腊开始探寻什么是'先锋派艺术',而后详细梳理20世纪先锋派运动的发展与脉络。在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当代性的框架内,考察了艺术与美学的诞生,并对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艺术批评作了评述。第二部分,阿列西教授讨论了20世纪先锋运动和美学革命的关系。他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一种'审美先锋派'(aesthetic avant-garde),其范围由欧洲和美国逐步扩展到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南非等地区。20世纪的先锋运动包括第一代先锋派(或经典先锋派)、第二代先锋派(新先锋派)和第三代先锋派(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先锋运动引发美学革命,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我们体验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并且以必要的手段调整我们认知和体验现实的方式。从传统先锋派到新先锋派再到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如意大利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壁画运动、情境主义国际以及NSK'未来国',不仅加强了先锋艺术家与先锋运动的沟通,而且也激活了艺术家与政治团体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先锋艺术 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 美学革命
原文传递
美学批判:一条需要置疑的思想之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兴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78,共3页
高科技时代中的技术理性与文学思维的关系如何?文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迁?美学批判是否值得反思与置疑?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如何凸现技术理性时代中的审美诉求与感性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当下文艺学提出的新课... 高科技时代中的技术理性与文学思维的关系如何?文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迁?美学批判是否值得反思与置疑?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如何凸现技术理性时代中的审美诉求与感性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当下文艺学提出的新课题。本期特邀方汉文、张荣翼、吴兴明、冯黎明、彭修银、郑博超等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笔谈,希望能借此推动文艺理论界对上述问题的研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时代 文艺状况 美学批判
下载PDF
包豪斯与现代技术美学批判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国庆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开创性运动,包豪斯基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机器美学思想蕴涵了现代技术美学批判的深层义理。包豪斯迎合了现代化与工业化趋势的技术理性诉求,并造就了德国制造与设计的辉煌历史。作为世界顶级的包豪斯设计理念,为我...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开创性运动,包豪斯基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机器美学思想蕴涵了现代技术美学批判的深层义理。包豪斯迎合了现代化与工业化趋势的技术理性诉求,并造就了德国制造与设计的辉煌历史。作为世界顶级的包豪斯设计理念,为我国当前在提升综合实力基础上稳中求进、自主创新的科技转型模式提呈了艺术史与技术美学批判的比较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现代主义 技术美学批判 艺术设计
下载PDF
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评姚文放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翔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姚文放 《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 书评 批判美学 美学批判 学术批判 文化批判
下载PDF
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建构
14
作者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肖琼 刘代容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39-147,12-13,共11页
本文旨在对'批判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新的阐述。文章追溯了半个世纪以来对'批判美学'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存在着对艺术抽离的缺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这种作为概念美学的美学延伸到艺术领域,要求与艺术重新建立关系。而... 本文旨在对'批判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新的阐述。文章追溯了半个世纪以来对'批判美学'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存在着对艺术抽离的缺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这种作为概念美学的美学延伸到艺术领域,要求与艺术重新建立关系。而碎片式的美学成了当今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理论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始于一战期间的经典的欧洲先锋派重新引发人们的兴趣,并体现出批判美学的未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结构主义 先锋派
原文传递
第一批判:《三国演义》的美学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翔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共7页
《三国演义》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演变为现代意义的"经典"文本。在审美接受意义上,成为一个非理性吊诡的民间文化事件。然而,它却是官方权力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投影。客观地说,它已经成为民间和官方共同认可的"话语&qu... 《三国演义》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演变为现代意义的"经典"文本。在审美接受意义上,成为一个非理性吊诡的民间文化事件。然而,它却是官方权力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投影。客观地说,它已经成为民间和官方共同认可的"话语"符号,成为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同构和逻辑化的全社会理性共谋。如此而已,它必然性地提升为一个值得我们展开哲学警惕和美学反思的问题。换言之,如果对它缺乏基本的和清醒的美学批判,势必意味着我们民族整体的历史理性的沉沦和审美体验的麻木,意味着我们现代文明的建构依然面临着人本主义的精神断裂和诗性情怀的缺席。《三国演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循环论和战争与正义的悖论,显示整个文本内涵的思维鄙陋,而普世性的人道主义的缺席则构成小说的精神背景的灰暗色调。与此相关的英雄崇拜、权力情结和男性霸权,在另一个场景呈现出对于生命尊严的漠视和对于女性价值的贬损。最后,断裂的时间叙事和破碎的空间结构也影响自身艺术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做出基本的审美判断,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本思想粗俗、艺术上缺乏起码美感的民间流行小说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历史循环论 战争 正义 美学批判
下载PDF
第四批判:《红楼梦》的美学批判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红楼梦》处于古典哲学的"黑铁时代",晚清的历史时间显然是一个哲思欠缺的文化语境,因此历史地与宿命地规定着文本的哲学精神的有限维度。《红楼梦》文本以非理性的方式混合与渗透于儒道释思想而缺失独立的主体意识,人物的... 《红楼梦》处于古典哲学的"黑铁时代",晚清的历史时间显然是一个哲思欠缺的文化语境,因此历史地与宿命地规定着文本的哲学精神的有限维度。《红楼梦》文本以非理性的方式混合与渗透于儒道释思想而缺失独立的主体意识,人物的心理结构消解主体的自觉意识和理性精神,隐喻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双重式微。与此关联,《红楼梦》的悲剧性是有限的,偏重书写自然性的命运悲剧而对心理悲剧表现不足,难以激发接受者的情绪净化和精神提升。因此,《红楼梦》的审美精神是沉沦的、变异的,弥散着情感的阴影,呈现出非常态和非理想主义的审美趣味。《红楼梦》是一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互交织的文本,存在着神话元素和现实主义理念不相和谐的现象,主人公的性心理错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本的美感,其封闭的叙事空间和预设的叙事结果,客观上也使其艺术魅力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批判 辩证理性 哲思的欠缺 有限的悲剧性 封闭的叙事空间
下载PDF
康德前批判期与批判期美学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德鸿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4-85,共2页
康德的美学思想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美学两个阶段,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存在。全面掌握康德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康德美学思想形成历史,就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研究。本篇通过比较分析其思想体系的异同,发现两者在对美和崇高... 康德的美学思想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美学两个阶段,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存在。全面掌握康德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康德美学思想形成历史,就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研究。本篇通过比较分析其思想体系的异同,发现两者在对美和崇高的思考内容和创作风格上的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前批判期与批判美学 美感 崇高感
下载PDF
论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食霖 屈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9,共10页
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文艺美学批判、物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日常生活批判为理论重心的几个阶段,并表现为文艺美学批判理论、物化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等具体的理论样态。然而,不同... 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文艺美学批判、物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日常生活批判为理论重心的几个阶段,并表现为文艺美学批判理论、物化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等具体的理论样态。然而,不同的具体理论样态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文艺美学批判是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铺垫,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内在统一性,日常生活批判是对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发展。不同向度的具体理论样态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卢卡奇以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的文化批判理论。重新认识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并发掘其当代价值,对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文化批判 文艺美学批判 物化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
下载PDF
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
19
作者 吴海庆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1-64,共4页
晚明时期,佛教与心学合流,在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造成了"重内轻外"的内转局面,轻视奔腾不息的现实生活自身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当时以正统儒者自居的王船山为了维护正统儒家的理念,对佛教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与美学批... 晚明时期,佛教与心学合流,在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造成了"重内轻外"的内转局面,轻视奔腾不息的现实生活自身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当时以正统儒者自居的王船山为了维护正统儒家的理念,对佛教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与美学批判。作为这种批判的成果,船山指出,人类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道的体现,人们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发掘美、创造美,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佛教 心学 美学批判 审美价值 王船山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读图时代的影像传记的美学批判——观《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的思考
20
作者 孙建光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3期49-51,共3页
读图时代,受众对传记作品的美学欣赏无疑是直接和感性的。影像传记作为影视素材,深受观众追崇。影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凸现的暴力场面、婚外恋和主人公的"准则英雄"式悲剧命运的解构等为影像传记的美学批判提供了介质。... 读图时代,受众对传记作品的美学欣赏无疑是直接和感性的。影像传记作为影视素材,深受观众追崇。影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凸现的暴力场面、婚外恋和主人公的"准则英雄"式悲剧命运的解构等为影像传记的美学批判提供了介质。无论读图时代目前如何繁盛,我们都要以理性的心理去洞悉个中的道德伦理,用美学批判的阳光审视读图时代的作品,而影视编剧和导演也应该在考虑商业性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影视传记作品的创作而不要践踏人性的道德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高尔察克 影像传记 美学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