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土中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志雄 赵华 +3 位作者 王成龙 丁选明 孔纲强 高学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平位移略微增大,增量为0.48%D(D为桩体直径),而加热会引起较大的桩顶水平位移,达到了2.38%D;制冷和加热在初始阶段会引起桩前土压力增大,初始增长阶段结束后,土压力变化较小,多为缓慢增长或基本不变。相较于初始土压力,制冷和加热结束时的土压力基本呈增长趋势,仅个别埋深处土压力减小。制冷过程中,埋深0%L~40%L(L为有效桩长)范围内的弯矩增大,埋深40%L~100%L位置处的弯矩变化较小;加热过程中,埋深0%L~60%L范围内的弯矩均有所增大,0%L~40%L位置处的弯矩增大最为明显。制冷和加热过程中均在20%L处产生了最大弯矩,最大弯矩的增加量分别为9.93%和10.32%。进一步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提出了弯矩计算的理论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水平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砂土 圆孔扩张理论
下载PDF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承载特性
2
作者 邓友生 李文杰 +3 位作者 张克钦 李龙 姚志刚 肇慧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因具有工后沉降小、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铁道工程。与传统桩承结构路基相比,该结构桩土协同工作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其承载特性和土体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刚度差异桩组...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因具有工后沉降小、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铁道工程。与传统桩承结构路基相比,该结构桩土协同工作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其承载特性和土体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力荷载下的桩身应力、桩土应力比、格栅应力、桩侧摩阻力和土体沉降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刚、柔性桩的承载力主要由侧摩阻力提供;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随上部荷载增加呈先增长后稳定趋势,荷载在路基中沿中心桩体向边缘桩体传递,并沿路堤行车方向朝路堤横断面方向扩散;土工格栅和碎石加筋垫层共同工作,协调荷载进行再分配,均衡路基应力分布;路基中心排桩沿横断面方向的土体沉降近似呈盆状分布,刚性桩控制路基土体变形和沉降的性状明显优于柔性桩;选择性布置刚度较大长桩可减小路基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刚度差异桩 桩网结构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环端面不平整条件下衬砌管片抗剪承载特性研究
3
作者 关振长 杨泽龙 +2 位作者 宁茂权 刘浩 郑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3-1543,共11页
在衬砌管片拼装过程中难免出现环端面不平整(或环缝间垫片局部脱空)的情形,进而在顶推力作用下管片容易产生局部开裂破损,严重时甚至危及衬砌结构安全。鉴于此,以衬砌管片抗剪原型试验为基础,在ABAQUS数值分析平台上建立P2型标准块管片... 在衬砌管片拼装过程中难免出现环端面不平整(或环缝间垫片局部脱空)的情形,进而在顶推力作用下管片容易产生局部开裂破损,严重时甚至危及衬砌结构安全。鉴于此,以衬砌管片抗剪原型试验为基础,在ABAQUS数值分析平台上建立P2型标准块管片的精细化模型,管片上部设置千斤顶靴板,底部设置垫片并使右侧垫片脱空。在靴板上逐级施加均布荷载,以分析局部脱空情况下衬砌管片在逐级顶推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探讨环端面不平整条件下衬砌管片的裂缝发展过程及抗剪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推力加载至850 kN,管片脱空端竖向位移达到2 mm,管片内弧面上部出现第1道裂缝,内置钢筋仍处于弹性阶段;加载至1120 kN,脱空端竖向位移达到6 mm,内弧面上出现2道新裂缝,同时第1道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内外贯穿性裂缝,即管片裂缝发展过程大致为内弧面→上环端面→外弧面,且裂缝附近上层纵向钢筋达到屈服强度;考虑到内外贯穿裂缝给衬砌管片带来较大渗漏水隐患,认为P2型标准块管片的抗剪承载力(即屈服荷载)约为1120 kN。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原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所得管片裂缝分布与扩展规律大致一致,抗剪承载力基本相符,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的衬砌设计与掘进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抗剪承载特性 环端面不平整 数值模拟 原型试验
下载PDF
不同嵌岩深度下抗拔桩承载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红军 陈锋 +1 位作者 杨超 周志军 《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以广东省江门市某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对桩基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建立抗拔桩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嵌岩深度增量下抗拔桩的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增加... 以广东省江门市某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对桩基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建立抗拔桩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嵌岩深度增量下抗拔桩的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增加嵌岩深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桩基抗拔承载力,但二者之间并非呈线性增长关系。当嵌岩深度增量为3D时,相较于原试桩的桩顶位移量减小54.2%,抗拔承载力提高105.2%,对桩基抗拔承载力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静载试验 数值模拟 嵌岩深度 承载特性
下载PDF
考虑齿形误差影响的摆线针轮承载特性分析
5
作者 李天兴 夏鑫博 +3 位作者 吴丹 姚建 代震 张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M0002,M0003,共9页
针对缺乏考虑齿形误差的承载分析软件,导致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工程状况的问题,提出了1种包含摆线轮齿形误差的摆线针轮副承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准确描述出包含齿形误差的摆线轮实际齿廓,构建并分析了摆线针轮误差齿廓... 针对缺乏考虑齿形误差的承载分析软件,导致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工程状况的问题,提出了1种包含摆线轮齿形误差的摆线针轮副承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准确描述出包含齿形误差的摆线轮实际齿廓,构建并分析了摆线针轮误差齿廓接触分析模型(error tooth contact analysis,E-TCA),得到了初始啮合位置参数及啮合间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齿形误差影响下的摆线针轮副负载接触分析模型,确定了零部件多体接触之间的力矩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利用能量最低原理获取了真实承载特性。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RV-40E型号减速器的摆线针轮承载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齿形误差的影响,啮合齿数减少了1对,啮合应力和传动误差增大了5.3%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 齿形误差 啮合间隙 承载特性
下载PDF
扩底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
6
作者 邓友生 吴阿龙 +3 位作者 陈茁 庄子颖 肇慧玲 董晨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对群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扩底单桩和扩底桩筏结构荷载沉降曲线均为缓变型;扩底桩极限承载力随扩径比增大而逐渐增大,扩径比2.5~3.0时极限承载力增幅变缓,建议扩底桩扩径比取2.5~3.0;由于桩土共同沉降,桩间土压缩,桩土作用更充分,扩底桩筏基础中心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比扩底单桩增大了17.71%;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桩间距为4.5~5.0倍桩直径时群桩效应系数增幅较小,群桩效应较弱,建议扩底桩筏基础桩间距取值不小于4.5倍桩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桩筏结构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群桩效应 扩径比 桩间距
下载PDF
套筒强夯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
7
作者 于克深 王鑫 +2 位作者 徐昊 康逸飞 郭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9,共13页
【目的】随着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对水下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水下挤密砂桩和水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等传统方法具有定位难、制桩难、桩体质量差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方法】借鉴陆上孔内深层... 【目的】随着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对水下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水下挤密砂桩和水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等传统方法具有定位难、制桩难、桩体质量差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方法】借鉴陆上孔内深层强夯施工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出水下套筒强夯复合地基成桩技术,该技术使用套筒阻隔海水进入桩孔,具有定位准、加固深和强度高等优点,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强夯碎石桩与传统碎石桩相结合的工况下,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50%以上,等长度群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长短桩复合地基提升18%;在全部采用强夯碎石桩的工况下,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170%以上,等长度群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长短桩复合地基提升3.7%。【结论】全部采用强夯碎石桩的复合地基比强夯碎石桩与传统碎石桩组合而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更多,在提高承载力方面,采用套筒强夯长短桩复合地基更加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强夯法 软土地基处理 长短桩 复合地基 承载特性 变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砂土中海上倾斜螺旋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8
作者 杨伟华 胡雪扬 +2 位作者 张浦阳 甘毅 陈青山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目的]海上风电产业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道路上最具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文章以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的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承载特性。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基础型式,对其承载特性进行精准研究... [目的]海上风电产业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道路上最具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文章以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的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承载特性。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基础型式,对其承载特性进行精准研究对后续倾斜螺旋群桩基础的普及应用及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桩数、桩间距和倾斜角度等变量对倾斜螺旋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进而得出了多种工况下螺旋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及承载力随桩数、倾斜角度和桩间距的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倾斜螺旋群桩相较于单桩基桩承载力提升了15%左右,群桩效率系数随桩数增加而增大;群桩基础承载力随桩间距呈正相关变化趋势,桩间距越小中心土体压力叠加越显著,在桩间距取值范围内,极限承载力变化幅值为4%左右;倾角越大,倾斜螺旋群桩基础受压承载力性能越优异,群桩受压效率系数也随之增大,受压承载时8°倾角较为高效;受拉拔作用时,倾斜螺旋群桩上部土体受到扰动较小,倾斜群桩基础受桩间距的影响程度更大,群桩中心处土体竖向位移极值深度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上移;受压作用时,倾斜螺旋群桩对土体影响范围更大,桩间相互影响更为稳定,群桩中心处土体竖向位移极值深度与桩间距、倾角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海上风电螺旋群桩基础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及手段,对倾斜螺旋群桩基础尺寸设计及承载力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倾斜螺旋桩 有限元分析 群桩效应 承载特性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对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赖踊卿 孙毅龙 +3 位作者 李炜 戚海峰 许成顺 何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海上风力机结构体系长期经受波浪、风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循环荷载的长期作用会引起桩周地基土体产生棘轮效应及形成密实沉陷区,研究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风力机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 海上风力机结构体系长期经受波浪、风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循环荷载的长期作用会引起桩周地基土体产生棘轮效应及形成密实沉陷区,研究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风力机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平台,建立风力机单桩的数值计算模型,与既有桩基试验开展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引入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引起的桩周密实沉陷简化模型,开展海上风力机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能对比研究,探讨考虑与未考虑密实沉陷区时桩基的变形、弯矩、p-y(土体抗力-桩基水平位移)曲线的差异,分析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实沉陷对单桩的刚性转动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在桩基埋置的浅层区域,桩周密实沉陷区对桩基水平位移影响显著,且引起桩基弯矩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循环荷载 桩基础 承载特性
原文传递
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综述
10
作者 侯振坤 刘宇鹏 +5 位作者 凌造 王道初 李波 侯洁平 苏定立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69-4379,共11页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避开溶洞,但不可避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桩基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现有承载力计算公式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的情况,后续理论研究应考虑多因素协同影响下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物理模型试验的变量较为单一,试验过程中常常忽略水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当重点考虑地下水及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原位实验开展较少,检测获得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后续应开展更多的原位实验、现场破坏实验以获得更全面的桩基承载特性实验数据。数值模拟研究中溶洞模型的建立大多采用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球体等标准尺寸,这与实际地层溶洞三维几何尺寸不符,真实的溶洞几何模型的建立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桩基 承载特性 理论研究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向荷载耦合作用下复合基础承载特性分析
11
作者 姜瑛 亓振 +3 位作者 曹永 王凤云 张迅 王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I0008,共13页
针对水下石油生产系统复合基础在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固定位移比法绘制竖向—倾覆、水平—扭转、竖向—水平—倾覆、竖向—水平—扭转荷载空间内的地... 针对水下石油生产系统复合基础在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分析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固定位移比法绘制竖向—倾覆、水平—扭转、竖向—水平—倾覆、竖向—水平—扭转荷载空间内的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分析不同长径比和桩间距对不同方向荷载耦合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的影响,并分别将归一化处理后的竖向—倾覆、水平—扭转荷载包络线拟合为关于长径比和桩间距的包络线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随竖向荷载分量的增大,基础在二维荷载空间内包络线尺寸有所减小。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通过绘制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对基础设计方案校核和评估,能很好指导工程实践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石油生产系统 复合基础 多向荷载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破坏包络线 耦合作用 承载特性
下载PDF
长期运行引水隧洞开裂衬砌受力影响规律与承载特性
12
作者 李翔宇 王晓兴 +2 位作者 王祝国 赵斌 王海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133,共6页
衬砌裂缝是引水隧洞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衬砌开裂会对隧洞衬砌承载力和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长期服役的东江水源工程引水隧洞衬砌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检测确定了全洞段裂缝的产状、分布规律和开裂特征。利用ANSYS软件中的软弱薄... 衬砌裂缝是引水隧洞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衬砌开裂会对隧洞衬砌承载力和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长期服役的东江水源工程引水隧洞衬砌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检测确定了全洞段裂缝的产状、分布规律和开裂特征。利用ANSYS软件中的软弱薄层单元,建立了开裂衬砌的三维数值模型,得出贯穿型纵向裂缝的位置变化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系统分析了衬砌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衬砌开裂条件下,衬砌结构局部开裂区的安全系数降低最为显著,尤其是拱肩位置的裂缝对结构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边墙、拱顶裂缝;另外,裂缝的产生会对其他未开裂部位的受力特性及稳定性产生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良好地体现了裂损衬砌对隧洞结构的影响规律,与现场检测结果一致,为长期服役下隧洞结构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服役 贯穿型纵向裂缝 裂损衬砌 现场检测 软弱薄层单元 承载特性
原文传递
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道路板承载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
13
作者 罗磊 尹新龙 +2 位作者 于磊 杨智诚 杨永民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13,共5页
装配式道路板在各类工程均具良好应用前景。为此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特性制备了UHPC装配式道路板,对其承载特性开展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UHPC装配式道路板在承载力试验中,加载至120 kN前未见明显裂... 装配式道路板在各类工程均具良好应用前景。为此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特性制备了UHPC装配式道路板,对其承载特性开展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UHPC装配式道路板在承载力试验中,加载至120 kN前未见明显裂缝,直至360 kN,裂缝宽度激增,挠度增速加快,其破坏极限为368 kN。道路板明显裂缝产生于150kN,此时受拉区混凝土依然工作;荷载超过360 kN后细裂缝形成底贯通裂缝,荷载施加处以及板侧处裂缝达到1.0 mm以上。道路板受压区混凝土在荷载0 kN到120 kN混凝土应变的增幅明显小于后期混凝土应变,且板中部荷载混凝土一直处于弹性应变中,直到预制板破坏。道路板显示出优异的承载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装配式道路版 承载特性
下载PDF
考虑结构参数影响的液黏离合器锥形摩擦副非线性承载特性研究
14
作者 孙浩 崔红伟 +3 位作者 梅碧舟 李冬辉 索一然 张玲卿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锥形变形摩擦副承载特性的影响,建立不同结构参数下锥形变形摩擦副等效接触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屈曲变形仿真,结合Matlab数值模型分析,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摩擦副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基于油膜压力与微凸峰粗...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锥形变形摩擦副承载特性的影响,建立不同结构参数下锥形变形摩擦副等效接触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屈曲变形仿真,结合Matlab数值模型分析,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摩擦副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基于油膜压力与微凸峰粗糙接触模型,探明了10 s软启动过程中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最大总接触压力变化规律,总结出锥形摩擦副在满足实际使用工况条件下最优结构参数的选取方法。结果表明,钢片轴向变形与厚度的增加会使钢片中径变形更加困难,使摩擦副最大总接触压力增加,同时导致摩擦副的非均匀接触及接触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不同内外径比只会影响摩擦副最大总接触压力的分布位置,对其变化规律与数值并无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后续不同结构参数下锥形变形摩擦副转矩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离合器 锥形变形 结构参数 承载特性
下载PDF
矿柱偏心承载特性与失稳破坏机制
15
作者 马强英 王薪荣 +2 位作者 杨宇江 夏治国 路增祥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荷载重心与矿柱截面形心不重合的偏心承载普遍存在于地下开采工程之中。为揭示矿柱偏心压缩承载特性与失稳破坏力学机制,采用一种模拟偏心压缩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五组不同偏心距条件下矿柱轴向压缩试验,得到了偏心压缩时矿柱抗压强度及... 荷载重心与矿柱截面形心不重合的偏心承载普遍存在于地下开采工程之中。为揭示矿柱偏心压缩承载特性与失稳破坏力学机制,采用一种模拟偏心压缩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五组不同偏心距条件下矿柱轴向压缩试验,得到了偏心压缩时矿柱抗压强度及失稳破坏特征。利用MV-XG280相机监测了加载过程中矿柱表面的散斑图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分析了偏心距为1/6矿柱宽度时其表面位移场与应变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矿柱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偏心距增加呈降低趋势,偏心距越大矿柱越容易达到强度极限而破坏,与均匀压缩相比,偏心荷载作用大大降低了其承载能力;2)偏心荷载下矿柱的破坏特征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和大偏心受拉破坏。偏心压缩使矿柱受力和力矩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偏心距越大整体弯曲变形程度越严重;3)偏心距为矿柱宽度的1/6时,位移场及应变场反映了试件变形破裂的演化过程,随着荷载的增加,位移场最大位移区域进一步集中,应变场出现明显的局部化带,形成最终导致矿柱破坏的宏观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 偏心压缩 偏心距 承载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超导磁悬浮列车磁液复合减振装置承载特性研究
16
作者 伊建辉 周诗林 +2 位作者 齐浩然 李新康 王东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提升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提出了一种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研究了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性能计算方法及流程,分析了不同场作用时的承载特性。研究得出随超导体数量的增加承载力变大,且存在一个最优的超... 为提升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提出了一种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研究了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性能计算方法及流程,分析了不同场作用时的承载特性。研究得出随超导体数量的增加承载力变大,且存在一个最优的超导体数量值,为了获得高承载力应该保证永磁盘宽度与超导体直径基本相等,永磁盘厚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承载力增加幅值变小;液氮润滑膜压力在超导体中心处有最大值,随着转速的增加液氮润滑膜厚度增加、温升提高;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后可以降低液氮润滑膜的压力及温度,随着转速的升高可以大幅提升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磁液复合 减振装置 承载特性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粉煤灰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17
作者 周盛全 徐秋伟 +2 位作者 冯绍童 戴晨 李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69-4678,共10页
为研究粉煤灰单桩复合地基竖向循环承载特性,开展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桩身及土体变化情况,分别从桩顶累计沉降、土压力、桩身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桩顶累计沉降前期呈现快速增长,而循环荷载比临... 为研究粉煤灰单桩复合地基竖向循环承载特性,开展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桩身及土体变化情况,分别从桩顶累计沉降、土压力、桩身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桩顶累计沉降前期呈现快速增长,而循环荷载比临界值为0.6,将后期沉降变化划分为稳定型和增长型两种趋势;桩侧土压力主要影响桩身上半部分土体,并沿竖向和径向均出现衰减现象,且竖向衰减更为明显;对桩端阻力强化系数Z和桩侧阻力弱化系数D分别进行拟合,可得到对实际工程中不同循环周期下桩端、桩侧阻力强弱变化情况分析,具有参考依据的函数方程;循环荷载下的桩端/桩侧荷载分担比呈现动态变化,循环周期的增加,将会存在桩端所占承载比例超越桩侧所占比例的占比反超点,循环幅值越大,出现反超点所需的循环次数也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模型试验 复合地基 承载特性 荷载分担比
下载PDF
永临结合U形槽在黏土地基中的承载特性
18
作者 袁宇 高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以常用于铁路隧道与传统路堤过渡段的U形槽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不同长宽比条件下永临结合U形槽的竖向、水平和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其破坏模式,并提出无量纲承载力系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永临结合U形槽结构的竖向破坏... 以常用于铁路隧道与传统路堤过渡段的U形槽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不同长宽比条件下永临结合U形槽的竖向、水平和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其破坏模式,并提出无量纲承载力系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永临结合U形槽结构的竖向破坏模式仍类似于Prandtl破坏模式;黏土强度梯度和接触面摩擦因数的降低将减小土体的激发范围,相比于传统U形槽,竖向承载力最大增幅可达到51%。在水平极限荷载作用下,底部弧形区域与两侧的楔形剪切区域共同组成了W形的破坏模式;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永临结合U形槽水平承载力提高幅度从1.0倍增长至2.3倍;当长宽比较小时,弯矩极限承载力只存在底部勺形破坏模式;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楔形破坏模式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均质黏土地基中,楔形破坏模式并不明显,主要以边墙底部土体和侧壁土体组成的勺形破坏区域为主;随着长宽比增加,永临结合U形槽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从1.4倍增长至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永临结合 U形槽结构 黏土地基 承载特性
下载PDF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19
作者 赵芳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2期364-368,374,共6页
文中依托西安某公路桥梁工程,采用有限元法,结合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结果,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桩径及桩长,对比研究了桩周黄土产生湿陷和未产生湿陷两种情况下的桩基受力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当桩长为20 m、桩径为0.8 m时,桩... 文中依托西安某公路桥梁工程,采用有限元法,结合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结果,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桩径及桩长,对比研究了桩周黄土产生湿陷和未产生湿陷两种情况下的桩基受力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当桩长为20 m、桩径为0.8 m时,桩周土未湿陷时极限承载力为3 500 kN,桩周土湿陷时极限承载力为3 300 kN,承载力减小了5.71%.当桩长为17.5 m、桩径为1.2 m时,桩周土未湿陷时极限承载力为6 000 kN,桩周土湿陷时极限承载力为5 700 kN,承载力减小了5%.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承载能力随有效桩长的增大而增大,且相较于增加桩长,增加桩径时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较大,且沉降量较小,表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增加桩径更有益于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桩基础 自重湿陷性黄土 有限元分析 承载特性 桩身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