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2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制吴茱萸炮制前后抗炎、抗氧化、抑菌作用研究
1
作者 刘舒凌 李秀连 +3 位作者 梁灵南 刘玉兰 廖美东 吴燕春 《中国药业》 2025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经黄连炮制前后的抗炎、抗氧化及抑菌作用。方法制备净制吴茱萸饮片、黄连制吴茱萸饮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体内抗炎作用及对脏器指数的影响,将66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对... 目的探讨吴茱萸经黄连炮制前后的抗炎、抗氧化及抑菌作用。方法制备净制吴茱萸饮片、黄连制吴茱萸饮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体内抗炎作用及对脏器指数的影响,将66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B组,醋酸地塞米松5 mg/kg),吴茱萸高、低剂量组(C_(1)组、C_(2)组,5,1 g/kg),黄连制吴茱萸高、低剂量组(D_(1)组、D_(2)组,5,1 g/kg),各11只,灌胃相应药物或20 mL/kg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炎性反应,检测空白对照(G组,接种细胞,含等体积DMEM培养液)及不同质量浓度(4,2,1,0.5,0.25 mg/mL)吴茱萸(E1组、E2组、E3组、E4组、E5组)和黄连制吴茱萸(F_(1)组、F_(2)组、F_(3)组、F_(4)组、F_(5)组)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比较空白组(H组,1 mLDMEM培养液),模型组(I组,含1μg/mLLPS的DMEM培养液1 mL),吴茱萸高、中、低剂量组(J_(1)组、J_(2)组、J_(3)组,含2,1,0.5 mg/mL药液和1μg/mLLPS的DMEM培养液1 mL),黄连制吴茱萸高、中、低剂量组(K_(1)组、K_(2)组、K_(3)组,含2,1,0.5 mg/mL药液和1μg/mLLPS的DMEM培养液1 mL)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纸片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评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C_(1)组、C_(2)组、D_(1)组、D_(2)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D_(1)组、D_(2)组小鼠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B组、C_(1)组、D_(1)组、D_(2)组小鼠脾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D_(1)组、D_(2)组小鼠以上指标分别显著低于C_(1)组、C_(2)组(P<0.05)。与G组比较,E1组和F_(1)组的吸光度均显著降低(P<0.01),E5组的吸光度显著升高(P<0.05)。与I组比较,J_(1)组、J_(2)组、J_(3)组、K_(1)组、K_(2)组、K_(3)组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J_(1)组、J_(3)组、K_(1)组、K_(3)组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J_(1)组、K_(1)组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J_(1)组比较,K_(1)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吴茱萸和黄连制吴茱萸均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743,0.1067 mg/mL。吴茱萸和黄连制吴茱萸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高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3±1.88)mm、(25.00±2.48)mm;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低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83±0.85)mm、(7.17±0.94)mm。吴茱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3 mg/mL,低于黄连制吴茱萸的31.25 mg/mL,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62.5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相同,分别为62.5,125.0 mg/mL。结论吴茱萸及黄连制吴茱萸均有抗炎、抗氧化、抑菌作用,但后者药性更缓和,且抗炎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制吴茱萸 炮制 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唇香草不同部位提取物抑菌作用及成分分析
2
作者 顾伟萍 李渊 石磊岭 《中国药业》 2025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唇香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成分。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梯度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唇香草的花、叶、茎、全草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唇香草的花、叶、茎、全草提取液的总多酚、... 目的探讨唇香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成分。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梯度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唇香草的花、叶、茎、全草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唇香草的花、叶、茎、全草提取液的总多酚、总黄酮、总三萜酸、总游离氨基酸、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唇香草各部位提取液中,茎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及全草提取液(P<0.05),花、叶、全草提取液的MIC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唇香草各部位及全草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小于青霉素钠盐(P<0.05),茎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小于其他部位及全草提取液(P<0.05),花、叶、全草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唇香草花、叶、全草提取液的总多酚、总黄酮、总三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花、叶提取液的总游离氨基酸显著高于茎和全草(P<0.05),各部位提取液的总多糖含量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唇香草各部位及全草提取液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茎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总多酚、总黄酮、总三萜酸、总游离氨基酸等抑菌成分富集在花和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香草 抑菌作用 成分分析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的抑菌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雪晴 张峥嵘 +4 位作者 马丽 孙加燕 查元 慈傲特 朱金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雏菊叶龙胆酮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雏菊叶龙胆酮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后,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耐药性诱导,以荧光染料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碘化丙啶(... 目的探讨雏菊叶龙胆酮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雏菊叶龙胆酮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后,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耐药性诱导,以荧光染料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碘化丙啶(PI)检测菌的死活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RT-PCR分析大肠杆菌外输泵基因AcrA、AcrB的表达。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MIC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00μg/mL;MBC分别为200μg/mL、250μg/mL、250μg/mL。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时随着诱导代数的增加,未出现耐药性。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雏菊叶龙胆酮能够透过细胞膜,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死亡的菌细胞数逐渐增加。扫描电镜显示雏菊叶龙胆酮对3种菌的形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肠杆菌细胞菌体的表面形态出现明显的溶解和坍塌,随着浓度的增加,大部分菌体严重皱缩、干瘪、扭曲变形、菌体表面凹凸不平,且可降低大肠杆菌其外排泵基因AcrA、AcrB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佳,主要通过损伤大肠杆菌细胞形态,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且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 抑菌作用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犊牛肠道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辛子怡 曹凯铭 +3 位作者 李昌昊 田絮瑶 崔秀琦 牛俊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2,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犊牛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性能。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试验,以抑菌圈直径值判定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抗氧化试验以1,1-二苯基...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犊牛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性能。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试验,以抑菌圈直径值判定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抗氧化试验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为依据。结果显示:上清液对3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均显著高于菌悬液、无细胞提取物和无菌蒸馏水(P<0.05);菌悬液和无细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次于上清液,显著高于无菌蒸馏水(P<0.05),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无细胞提取物(P<0.05);上清液和菌悬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无细胞提取物(P<0.05);上清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无细胞提取物(P<0.05);还原力排序为上清液>菌悬液>无细胞提取物(P<0.05)。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对犊牛肠道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备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抑菌作用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大蒜原汁抑菌作用的拓展实验
5
作者 奚菲 王天宏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5年第2期82-84,共3页
基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6章第3节“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即连续培养并探究大蒜原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旨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 基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6章第3节“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即连续培养并探究大蒜原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旨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原汁 抑菌作用 纸片扩散法 选择作用 校本课程 拓展实验
原文传递
石菖蒲和艾叶精油对三七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6
作者 凌翠琼 廖洪新 +4 位作者 闻进蕊 聂红艳 张丽燕 王伟 董鲜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41-147,共7页
为探究石菖蒲和艾叶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三七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两种精油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精油成分。随后,利用96孔板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联合用药指数(FICI)。结果表... 为探究石菖蒲和艾叶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三七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两种精油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精油成分。随后,利用96孔板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联合用药指数(FICI)。结果表明,两种精油在50 mg/mL浓度下均对胶孢炭疽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则次之。经GC-MS分析,石菖蒲精油中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其中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为主要成分;而艾叶精油中则有98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素、β-石竹烯、桉油精及桃金娘烯醛占比较大。此外,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最小抑菌浓度与恶霉灵相当。在两两联用实验中,这两种精油与恶霉灵共同使用后,对尖孢镰刀菌展现了加和效应。本研究中的石菖蒲和艾叶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4株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显示出进一步研究的潜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艾叶 精油 最小抑菌浓度(MIC) 生物农药 协同增效 抑菌作用 生态种植 联合用药指数
原文传递
茶黄素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琴 郭云清 +5 位作者 张腾飞 张蓉蓉 胡巧 张文婷 温国元 罗青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39,共5页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茶黄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禽肺炎克雷伯、鸭源鸡杆菌、禽肠炎沙门氏菌、野鸟黏质沙雷氏菌、禽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法研究茶黄素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茶黄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禽肺炎克雷伯、鸭源鸡杆菌、禽肠炎沙门氏菌、野鸟黏质沙雷氏菌、禽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法研究茶黄素的抑菌作用及杀菌作用。结果显示,茶黄素对禽巴氏杆菌、鸭源鸡杆菌等具有抑菌作用,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而对大肠埃希氏菌、禽肠炎沙门氏菌、黏质沙雷氏菌等无作用;茶黄素浓度为128μg/mL时,其对鸭源鸡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当茶黄素浓度为512μg/mL时,其对禽巴氏杆菌C48-1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当茶黄素浓度为512μg/mL时,其对禽巴氏杆菌和鸭源鸡杆菌具有杀菌作用。茶黄素在MBC浓度时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茶黄素是一种天然抗菌剂,具有优良的替抗前景,促进绿色健康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禽致病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干草保存剂的抑菌作用及保存效果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玉芬 魏曼琳 +4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包小平 吴鹏飞 李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0-164,共5页
干草是草食家畜重要的饲料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干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天气情况良好时,晾晒干草是经济有效的保存方法,但干草打捆有时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干草受潮会导致其发霉变质,降低干草品质。因此,... 干草是草食家畜重要的饲料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干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天气情况良好时,晾晒干草是经济有效的保存方法,但干草打捆有时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干草受潮会导致其发霉变质,降低干草品质。因此,使用干草保存剂是目前常用且有效保存干草的方法。适宜的干草保存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霉、抗菌,减少发热并降低干物质损失,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干草营养物质利用率。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干草保存剂,如丙酸和丙酸盐、无水氨和尿素、微生物接种剂及其他化学保存剂对干草的抑菌作用与保存效果进行综述,为干草的合理贮存和品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草 化学保存剂 抑菌作用 生物保存剂
原文传递
藏香对某民族高校宿舍空气的抑菌作用研究
9
作者 刘航 王欣雨 +2 位作者 闫超仁 俞馥郁 方喆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2期89-92,共4页
为研究某民族高校楼层、性别以及藏香使用等相关因素对宿舍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对某民族高校宿舍大学生藏香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然沉降法对某民族高校宿舍108个随机采样点进行空气中细菌浓度的监测。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藏... 为研究某民族高校楼层、性别以及藏香使用等相关因素对宿舍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对某民族高校宿舍大学生藏香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然沉降法对某民族高校宿舍108个随机采样点进行空气中细菌浓度的监测。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藏香在藏族学生宿舍的使用非常普遍,试验分析显示藏族女生宿舍内空气中形成的菌落数显著低于其他宿舍,且藏族女生与藏族男生室内空气中形成的菌落数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藏族女生低层与高层室内空气形成的菌落数具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藏香对某民族高校宿舍空气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宿舍 细菌总数 室内空气微生物 藏香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仲楠 魏家艳 +3 位作者 张国玉 熊继东 强宇靖 李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21-4126,共6页
目的 优化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打孔法评价提取物对大... 目的 优化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打孔法评价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2,综合评分为78.57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分别为1 000、 125、 250、 1 000、 250 mg/mL。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掌叶大黄地上茎。该部位提取物对5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地上茎 提取工艺 抑菌作用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打孔法
下载PDF
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11
作者 杨洋洋 徐云凤 +2 位作者 郭卫平 罗磊 向进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出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将分离得到的目标菌株进行抑菌初筛后,通过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以及酶验证试验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对菌...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出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将分离得到的目标菌株进行抑菌初筛后,通过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以及酶验证试验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通过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测定、生长曲线测定、生物膜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究细菌素粗提物的抑菌特性。[结果]筛选得到一株产细菌素菌株N-11,鉴定为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7.50±0.25)mg/mL,该粗提物能够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处理后细胞形态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结论]试验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良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细菌素 抑菌作用 泡菜
下载PDF
树舌灵芝深层发酵产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谌斌 孙秋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5,共7页
以分离自广西乐业天坑群的树舌灵芝的深层发酵产物(菌丝体、发酵液)为试材,采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树舌灵芝发酵产物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以期为开发防腐、食品保鲜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树舌灵芝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提取... 以分离自广西乐业天坑群的树舌灵芝的深层发酵产物(菌丝体、发酵液)为试材,采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树舌灵芝发酵产物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以期为开发防腐、食品保鲜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树舌灵芝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提取物中均含有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对10种供试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梯度洗脱、分离纯化后得到的30%乙酸乙酯组分(B5)的抑菌能力最高,对10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基本上均最大;B5对藤黄微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25 mg·mL^(-1),对大肠杆菌等5种菌的MIC值为50 mg·mL^(-1),对酿酒酵母的MIC值为200 mg·mL^(-1),对黑曲霉、米曲霉和绿色木霉的MIC值为400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灵芝 深层发酵 提取物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组合物的筛选优化及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13
作者 杨蒙 莫家豪 +6 位作者 张丽芳 张志丹 杨云乔 张歌音 程于梦 黎江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0,共9页
旨在研究由不同单体组成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分级抑菌指数(FICI)、中药单体组合物的筛选、中药单体组合物的剂量配比优化等试验,获得一种由绿原酸、黄芩苷、厚朴酚按照质量比为2∶4... 旨在研究由不同单体组成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分级抑菌指数(FICI)、中药单体组合物的筛选、中药单体组合物的剂量配比优化等试验,获得一种由绿原酸、黄芩苷、厚朴酚按照质量比为2∶4∶1的中药单体组合物。通过测定中药单体组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相对电导率、核酸和蛋白渗漏、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影响,初步探究中药单体组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绿原酸、黄芩苷、厚朴酚、硫酸小檗碱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6.25、6.25、6.25和1.25 mg/mL,不同组分之间存在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绿原酸和厚朴酚联用的FICI为0.5。中药单体组合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大肠杆菌细胞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容物渗漏使菌液的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菌液OD_(260 nm)、OD_(280 nm)值显著升高(P<0.05),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DNA含量变化明显。本研究表明中药单体组合物主要通过破坏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的结构完整性从而实现抑菌作用,为中药复方治疗或预防细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和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组合物 配比优化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14
作者 陈静 赵恒 +3 位作者 蒋静 万芬 张才成 刘东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作用,为LipoLLA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50例幽门螺杆菌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LipoLLA和阿莫西林(AMX)、甲硝唑(MTZ)、左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作用,为LipoLLA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50例幽门螺杆菌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LipoLLA和阿莫西林(AMX)、甲硝唑(MTZ)、左氧氟沙星(LVFX)、克拉霉素(CAM)4种抗生素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估LipoLLA在不同浓度、时间和pH值条件下的抑菌活性。检测LipoLLA处理后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葡萄糖(GLU)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结果LipoLLA的MIC范围为3.750~15.000μg/mL,并与4种抗生素(AMX、MTZ、LVFX和CAM)联合使用时呈现协同抑菌效果。LipoLLA的抑菌效果受浓度、时间和pH值的影响。LipoLLA处理后幽门螺杆菌外膜屏障被破坏,培养基中AST、GLU和ATP水平的上升。结论LipoLLA通过破坏幽门螺杆菌外膜屏障杀灭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且能与传统抗生素联合使用,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 抑菌作用 耐药性
下载PDF
山西多地主产区酸枣叶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与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琰 杜晨晖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7,共6页
试验比较山西多地主产区酸枣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抑菌作用。收集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等主产区的酸枣叶样品,通过醇提物有机溶剂萃取法对酸枣叶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并对不同主产区酸枣叶的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 试验比较山西多地主产区酸枣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抑菌作用。收集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等主产区的酸枣叶样品,通过醇提物有机溶剂萃取法对酸枣叶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并对不同主产区酸枣叶的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对酸枣叶醇提物水溶液的抑菌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酸枣叶醇提物乙酸乙酯相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对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1, 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在不同产区中,晋中地区酸枣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晋南地区最弱。太谷区和平遥县酸枣叶醇提物水溶液的抑菌作用最强。研究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酸枣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且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比其他极性部位高,山西晋中地区的酸枣叶醇提物水溶液抑菌和杀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 抗氧化活性 抑菌作用 DPPH ABTS
原文传递
放线菌4-1的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作用和稳定性探究
16
作者 郭宇豪 刘绍波 +1 位作者 葛菁萍 平文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17-123,共7页
旨在挖掘盐碱地菌种资源并对其抑菌功能进行检测。以自行分离的放线菌4-1为候选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种属地位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 旨在挖掘盐碱地菌种资源并对其抑菌功能进行检测。以自行分离的放线菌4-1为候选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种属地位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菌株4-1与紫赤链霉菌(Streptomyces puniceus)最为相似,同源性高达99.93%,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二者亲缘关系最为相近;菌株4-1发酵液的抑菌谱比较广泛,对病原性细菌(6株)和病原性真菌(5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酸碱、热、紫外线对发酵液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当温度高于90℃或pH<4时,发酵液抑菌活性下降。该菌种资源的获得及功能评价,为进一步扩大根际促生细菌种类及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紫赤链霉菌 菌株鉴定 抑菌作用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香芹酚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评价
17
作者 孙伟 袁玉华 余以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1-147,共7页
香芹酚是一种存在于精油中的天然化合物,对多种微生物具有抗菌作用。该研究旨在研究香芹酚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在白腐乳后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中测定了香芹酚对2种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 香芹酚是一种存在于精油中的天然化合物,对多种微生物具有抗菌作用。该研究旨在研究香芹酚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在白腐乳后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中测定了香芹酚对2种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0.3125 mg/mL和0.6250 mg/mL,第24 h的抑菌率分别为94.06%和94.07%。同时考察了香芹酚对菌落形成、孢子萌发、分子泄露和细胞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在白腐乳后发酵阶段添加香芹酚来评估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最小抑菌浓度下,香芹酚显著降低了孢子的萌发率,并导致蜡样芽孢杆菌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细胞膜的破坏,引起核酸、蛋白质和酶的泄露。此外,香芹酚处理组的白腐乳菌落总数、蜡样芽孢杆菌数和孢子数分别减少了84.62%、47.37%和93.15%。因此,香芹酚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抑菌剂,用于控制腐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蜡样芽孢杆菌 抑菌作用 食品微生物 发酵豆制品
下载PDF
甘草炮制对江西产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及抑菌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建琴 张敏 +2 位作者 吴珊珊 杨力 袁金斌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鉴定化学成分,并比较炮制前后挥发油的抑菌能力变化情况。方法:用纸片法测定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鉴定化学成分,并比较炮制前后挥发油的抑菌能力变化情况。方法:用纸片法测定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建立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谱效模型,筛选活性抑菌成分。结果:经测定,经甘草炮制后,吴茱萸中挥发油总量和各主要成分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吴茱萸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无抑制作用,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抑菌趋势与吴茱萸挥发油相同,但抑菌作用明显降低。结论:甘草炮制可使吴茱萸挥发油中的特定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炮制后抑菌作用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甘草炮制 挥发油 成分变化 抑菌作用
下载PDF
酥梨采后灰霉病生防菌株的鉴定及抑菌作用
19
作者 杜静婷 蔺楠 施俊凤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果实伤口试验考察拮抗菌H-1在体外及梨果表面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经鉴定H-I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 H-1在体外条件下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菌丝生长,其中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果实伤口试验表明,1×1011CFU/mL的B.velezensis H-1可完全抑制梨果表面灰霉菌生长。由此可见,B.velezensis H-1可以有效抑制梨果采后灰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酥梨 灰霉病 生防菌株 鉴定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臭椿canthin-6-one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作用
20
作者 赵美荣 李永春 李春颖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4-88,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canthin-6-one生物碱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并通过测定胞外相对电导率、内容物释放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 为进一步研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canthin-6-one生物碱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并通过测定胞外相对电导率、内容物释放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从细胞膜角度分析其抑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canthin-6-one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0μg/mL,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1.85μg/mL。处理后的菌体胞外相对电导率和内容物释放量显著增加,同时菌体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亦有显著升高。这表明canthin-6-one引起了禾谷镰刀菌细胞膜氧化损伤,导致膜完整性丧失及透性增强,从而抑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生物碱 抑菌作用 细胞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