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丁香精油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1
作者 白瑕 吴迪 +5 位作者 张华伟 王有斌 蒋琪 宋立亚 李江阔 李东华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提取后的丁香粉末,采用滤纸片法测定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SSDE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aCl溶液质量分数8.8%,料液比(m_(丁香粉):V_(NaCl))1:14(g/mL),萃取液体积比(V_(二氯甲烷):V_(NaCl))1∶3,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预测值为18.31%,验证试验结果为18.29%。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丁香精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均以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和石竹烯为主。SEM图显示,提取后的干燥丁香粉末结构松散,出现孔洞,比表面积增大,SSDE提取后的粉末被破坏程度尤为明显。抑菌试验结果表明,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3种供试菌种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本研究为丁香精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并为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 工艺优化 抑菌效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XP04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稳定性
2
作者 郑暄睿 唐碧瑶 付学鹏 《高师理科学刊》 2025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探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液中发酵产物的抑菌稳定性,对其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采用毒饲法检测Streptomycessp.FXP04发酵产物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效果.培养7 d的抑菌结果表明,Strept... 为探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液中发酵产物的抑菌稳定性,对其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采用毒饲法检测Streptomycessp.FXP04发酵产物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效果.培养7 d的抑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产物在发酵10 d后,对P. infestans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72.57%;在温度为40℃时,对P. infestans的抑制率最高,达到了75.20%,当温度超过100℃时,对P. infestans仍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pH为9的条件下,对P.infestans的抑制率达到了58.87%,在强酸强碱(pH为3,12)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在碱性蛋白酶处理下,对P. infestans的抑制率降到了10.23%;紫外线照射2 h,对P. infestans的抑制率降到了27.74%.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产物具有耐热、耐酸碱以及耐紫外线的能力,有希望开发成微生物制剂,并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FXP04 抑菌效果 稳定性 致病疫霉
下载PDF
3种抗菌药物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3
作者 尹可欣 薛洋 +2 位作者 徐敏杰 单红 庆辉 《水产养殖》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浓戊二醛、标碘和纳米银3种药物对水产养殖常见的6种致病性病原菌不动杆菌T4(Acinetobacter T4)、恶臭假单胞菌T1(Pseudomonas putida T1)、霍乱弧菌G1(Vibrio cholerae G1)、维氏气单胞菌C2(Aeromonas veronii C2...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浓戊二醛、标碘和纳米银3种药物对水产养殖常见的6种致病性病原菌不动杆菌T4(Acinetobacter T4)、恶臭假单胞菌T1(Pseudomonas putida T1)、霍乱弧菌G1(Vibrio cholerae G1)、维氏气单胞菌C2(Aeromonas veronii C2)、嗜水气单胞菌B1(Aeromonas hydrophila B1)和爱德华氏菌A1(Edwardsiella A1)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体外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纳米银、浓戊二醛、标碘,其中纳米银对爱德华菌的MIC和MBC仅为0.001和0.002 g/L。指出,纳米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水产养殖病害预防药物,能在较低浓度下有效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使用时应根据MIC与MBC值综合选择用药量,避免药物残留,影响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效果 药物 病原
下载PDF
百里香酚联合姜黄素的体外抑菌效果
4
作者 阳刚 杨仕群 +2 位作者 杜泽沛 舒刚 向晓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了测定百里香酚联合姜黄素各比例配伍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二者联合应用的最佳比例。采用扩散法,初步确定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配伍范围;再... 为了测定百里香酚联合姜黄素各比例配伍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二者联合应用的最佳比例。采用扩散法,初步确定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配伍范围;再使用等比例稀释法,获得各比例配伍药方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MIC;最后,采用棋盘法验证试验结果,测出百里香酚与姜黄素配伍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MIC。结果表明,百里香酚与姜黄素配伍比例为2∶1时抑菌效果较强;按照2∶1配伍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MIC都为3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酚 姜黄素 联合用药 最小浓度(MIC)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对粪肠球菌抑菌效果的体外实验
5
作者 黄文青 《临床合理用药》 2024年第36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此病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正畸拔牙患者,取离体前磨牙60颗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此病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正畸拔牙患者,取离体前磨牙60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颗。制备灭菌离体牙、粪肠球菌悬液,构建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所有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均进行被动超声荡洗治疗,其中A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B组给予复方苦参洗剂治疗,C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治疗,3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3组根管灭菌率及干预前后细菌DNA载量。结果3组根管灭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根管灭菌率高于A、B组(P<0.01)。干预后,3组细菌DNA载量有所下降,且C组低于A、B组(P<0.01)。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单药治疗,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根管灭菌率,降低细菌DNA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感染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复方苦参抗 被动超声荡洗 粪肠球抑菌效果 清除
原文传递
复合酸化剂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探讨
6
作者 李明举 杨小台 +2 位作者 赵玮 戚卿业 由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随着饲料中禁止添加除中草药外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畜禽生产中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普遍升高。药物投入增加和抗生素替代产品价格较高,导致饲养成本增加的问题凸显,高效绿色抗生素替代产品的寻找已成为畜禽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 随着饲料中禁止添加除中草药外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畜禽生产中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普遍升高。药物投入增加和抗生素替代产品价格较高,导致饲养成本增加的问题凸显,高效绿色抗生素替代产品的寻找已成为畜禽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鸡场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进行复合酸化剂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复合酸化剂对常见细菌的杀灭和抑制效果,为在养殖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酸化剂 大肠杆 沙门 最小浓度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戴悦 彭金菊 +5 位作者 张腾月 谢星朋 罗帅帅 谭绮梅 文娇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15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20 h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均为17 mm,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5 mm;发酵培养基pH小于5.0或者大于6.0时,抑菌活性丧失;菌株M15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30~60℃较稳定,但≥80℃时,发酵液抑菌物质失去活性;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E和蛋白酶K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 物质 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
8
作者 刘晓婷 黄伟英 +5 位作者 林倩蓉 于立梅 吴俊师 陈海光 刘巧瑜 王小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74-80,共7页
该文对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进行研究。测定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测定壳聚糖作用前后的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 该文对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进行研究。测定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测定壳聚糖作用前后的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液化沙雷氏菌的细胞形态变化,综合分析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MIC为6 mg/mL。经其处理后,液化沙雷氏菌生长被抑制,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等趋势增加,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正常代谢被破坏,细胞发生损伤。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菌体形态异常,细胞膜表面变得粗糙,细胞皱缩。壳聚糖能够改变液化沙雷氏菌的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影响其正常代谢,细胞形态变扭曲,有效控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液化沙雷氏 抑菌效果 机制 细胞结构
下载PDF
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瑞 张春杰 +1 位作者 王晓杰 花朋朋 《中国奶牛》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了明确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试验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当归及瓜蒌等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方,采用中药灌注液的常用提取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比... 为了明确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试验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当归及瓜蒌等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方,采用中药灌注液的常用提取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比稀释法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灌注剂对上述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每天对患病奶牛乳区灌注该中药复方灌注液40mL,连续14d,发现其对隐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达95.00%,对临床型乳房炎有效率达90.00%、治愈率达80.00%,用药后乳体细胞数低于20万个/mL,显著低于用药前乳体细胞数(P<0.05),平均日产奶量提高约1kg,表明该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奶牛乳房炎 灌注液 抑菌效果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黄芩、连翘提取物对草莓采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10
作者 赵香香 陆春霞 滕红梅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1,共10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草莓在采后贮藏及深加工过程中的病原菌,对草莓采后腐败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效果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对所分离的草莓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梯度(20、40、60、80、100 mg/mL)... 为了更好地控制草莓在采后贮藏及深加工过程中的病原菌,对草莓采后腐败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效果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对所分离的草莓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梯度(20、40、60、80、100 mg/mL)的黄芩、连翘单药及复配提取物对草莓病原菌的抑制率以及草莓表面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草莓腐败的主要病原菌是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和少根根霉,且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与药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抑菌作用最强的是黄芩与连翘以质量比2:1复配(FP 2:1)的提取物,当处理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对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和少根根霉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8.66%、88.89%和91.75%,EC_(50)值分别为23.54、0.55、1.74 mg/mL。草莓接种FP 2:1后,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接种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少根根霉的果实发病率分别为41.67%、29.17%、33.33%,病情指数分别为29.86%、22.92%、25.69%。黄芩与连翘复配(质量比为2:1)对草莓采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为草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采后 病原 黄芩 连翘 体外 抑菌效果
下载PDF
黄芩、连翘复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初探
11
作者 赵香香 滕红梅 陆春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2期161-169,共9页
黄芩、连翘提取物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为探讨黄芩、连翘提取物单药及复配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抑菌稳定性和抑菌机理,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出了抑菌作用最强的黄芩、连翘复配提取物(2∶1);该提取物的抑菌时长高达168 h,且在... 黄芩、连翘提取物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为探讨黄芩、连翘提取物单药及复配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抑菌稳定性和抑菌机理,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出了抑菌作用最强的黄芩、连翘复配提取物(2∶1);该提取物的抑菌时长高达168 h,且在紫外照射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下具有较好的抑菌稳定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最佳复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3.125、12.500、25.000 mg/mL;处理组菌体生长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电导率变化提示其细胞膜渗透性增加,而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细胞出现损伤、粘连等形变。本研究为中药类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连翘 复配提取物 抑菌效果 稳定性 机理
下载PDF
银耳多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洋 潘丽秀 +3 位作者 陈洁 郭淋凯 宋东晓 黄训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采用抑菌圈试验检测古田银耳多糖对5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87μg·mL^(-1)银耳多糖溶液对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1.87~151.42μg·mL^(-1)银耳多糖溶液对金黄色葡萄... 采用抑菌圈试验检测古田银耳多糖对5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87μg·mL^(-1)银耳多糖溶液对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1.87~151.42μg·mL^(-1)银耳多糖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试验 古田银耳 致病 抑菌效果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霞 李永伟 刘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17-252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质控菌株ATCC27853及开封市第二中医院临床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包括非黏液型32例、黏液型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稀释法测量黄连解毒汤、阿...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质控菌株ATCC27853及开封市第二中医院临床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包括非黏液型32例、黏液型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稀释法测量黄连解毒汤、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棋盘法作联合测试,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明确相互作用关系,应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生物膜抑制的效果,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密度感应基因的表达。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质控菌株ATCC 27853、临床黏液型及非黏液型经阿奇霉素、黄连解毒汤单一及联合处理后,整体MIC值呈下降趋势,且FICI值以0~1之间居多;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质控菌株ATCC 27853、临床黏液型及非黏液型经阿奇霉素、黄连解毒汤单一及联合处理后,经F分析显示,4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阿奇霉素组、黄连解毒汤组及联合组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不同处理组别内铜绿假单胞菌非黏液型OD值均高于黏液型(P<0.05);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临床黏液型及非黏液型于阿奇霉素、黄连解毒汤在抑制浓度下单一及联合处理下,LasB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LasR基因、rhI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不随浓度升高呈线性变化。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抑制生物膜生长用以增强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活性,与阿奇霉素发挥协同或相加作用,且非黏液型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高于黏液型。此外,黄连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可能对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黄连解毒汤 阿奇霉素 抑菌效果 体外
下载PDF
鹧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茶多酚抑菌效果研究
14
作者 辛皎瑜 钟雅静 +4 位作者 沈启东 敖娜 梁玉文 付晶 刘春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9,共9页
采集腹泻鹧鸪粪便及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茶多酚对其体外抑菌效果检测。试验共分离得到8株分离菌,经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进化树证实8株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8株分离菌对氟苯尼... 采集腹泻鹧鸪粪便及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茶多酚对其体外抑菌效果检测。试验共分离得到8株分离菌,经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进化树证实8株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8株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磺胺苄啶、头孢唑林、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挑选对8种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的1株分离菌,命名为GXHZ20230407-6作进一步试验;GXHZ20230407-6携带耐药基因blaTEM、aadA1和sul2,及毒力基因fliC、fimH和iucD;茶多酚对GXHZ20230407-6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4 g·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茶多酚溶液浓度分别为1、2 g·L^(-1)时,GXHZ20230407-6生长和运动均显著降低(P<0.05);当茶多酚质量浓度高于0.25 g·L^(-1)时,GXHZ20230407-6耐药基因(blaTEM、aadA1、sul2)和毒力基因(iucD、fimH)表达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 大肠杆 分离鉴定 茶多酚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基于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壳聚糖构建紫苏醛递送体系及其抑菌效果探究
15
作者 孙悦 唐冬青 +5 位作者 余建梅 庞欣 朱闻蕊 秦雨昕 田俊 刘曼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9-207,共9页
目的构建荷载紫苏醛的递送体系,降低紫苏醛的刺激性,提高其亲水性应用。方法利用液-液分散法制备荷载紫苏醛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粒,加入稳定剂酪蛋白酸钠(casein sodium,NaCas),再结合壳聚糖(chitosan,CTS)制得递送体系。体系构建... 目的构建荷载紫苏醛的递送体系,降低紫苏醛的刺激性,提高其亲水性应用。方法利用液-液分散法制备荷载紫苏醛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粒,加入稳定剂酪蛋白酸钠(casein sodium,NaCas),再结合壳聚糖(chitosan,CTS)制得递送体系。体系构建后对纳米粒的粒径、电位、包封率、冻干复溶性等进行表征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黄曲霉的菌丝生长、生物量、孢子萌发和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含量,以比较游离紫苏醛和荷载紫苏醛的zein-NaCas-CTS纳米粒的抑菌效果。结果当zein/NaCas/CTS添加量比为1.00:1.00:2.00时,荷载紫苏醛的zein-NaCas-CTS纳米粒粒径为342.27 nm,电位为+49.37 mV,包封率达到98.18%。荷载紫苏醛质量浓度为1/3 mg/mL的zein-NaCas-CTS纳米粒对菌丝生长、生物量和AFB1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游离紫苏醛,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zein-NaCas-CTS的递送体系可显著提升紫苏醛的物理特性和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酪蛋白酸钠 壳聚糖 紫苏醛 黄曲霉 抑菌效果
原文传递
市售4种抗菌药物对5种水产病原菌抑菌效果分析
16
作者 龙梓健 张家豪 +1 位作者 江飚 苏友禄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1期34-36,共3页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或杀灭水产常见病原菌的国标药物,通过对比不同厂商生产的抗菌药物,评估其抗菌效果,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精准用药指导。本研究选取了市售A、B两家厂商的四种抗菌药物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四种药物对五...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或杀灭水产常见病原菌的国标药物,通过对比不同厂商生产的抗菌药物,评估其抗菌效果,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精准用药指导。本研究选取了市售A、B两家厂商的四种抗菌药物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四种药物对五种水产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水产养殖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药物 科学合理用药 抑菌效果 有效
下载PDF
西吡氯铵漱口水抑菌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江丹 刘都树 刘庆刚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对CPC抑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均对CPC抑制白色念珠菌有影响。1%的APG和AEO9完全拮抗0.05%CPC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1%的吐温20与0.05%CPC复配有抑菌效果,1%的F127和CO40与0.05%CPC复配... 对CPC抑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均对CPC抑制白色念珠菌有影响。1%的APG和AEO9完全拮抗0.05%CPC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1%的吐温20与0.05%CPC复配有抑菌效果,1%的F127和CO40与0.05%CPC复配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保湿剂对CPC的抑菌效果无影响。作用时间、稀释倍数和稀释液均对含CPC的抑菌漱口水抑制白色念珠菌有影响。最优的使用条件是,作用3min,用纯水稀释漱口水至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 漱口水 白色念珠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室内抑菌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晓宇 张蕾 杨成超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目的】探究树木防冻防病膜剂的抑菌效果,为生产提供一种良好的防冻保护剂。【方法】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和3种真菌(小穴壳菌属、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树木防冻防病膜剂的抑菌效果,为生产提供一种良好的防冻保护剂。【方法】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和3种真菌(小穴壳菌属、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并与市面常用药剂进行比较。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比3个浓度(0.3‰、0.6‰和1‰)下农用链霉素和防冻防病膜剂对两种冰核细菌抑制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比4个浓度(100 mg·L^(-1)、300 mg·L^(-1)、600 mg·L^(-1)和1000 mg·L^(-1))下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防冻防病膜剂4种药剂对3种引起杨树溃疡病和烂皮病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1)与农用链霉素相比,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且抑菌效果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设置的最高试验浓度下,防冻防病膜剂对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0.9 mm和19.1 mm。(2)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3种真菌抑制效果较好,多菌灵在100 mg·L^(-1)浓度下对3种真菌抑制率能达到100%,甲基硫菌灵在100 mg·L^(-1)浓度下对2种真菌(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抑制率能达到100%,在600 mg·L^(-1)浓度下对小穴壳菌属抑制率能达到100%。(3)防冻防病膜剂与百菌清对3种真菌的抑制效果相当,防冻防病膜剂的抑制效果随着药剂浓度增大而增强,当浓度达到1000 mg·L^(-1)时,抑菌率为100%。【结论】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和3种真菌均有较好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冻防病膜 抑菌效果 冰核细
下载PDF
16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动物癣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19
作者 李亚兰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为了研究地肤子等16种中药对犬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犬小孢子菌2种动物癣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通过水提法提取苦参、百部、黄柏等16种中药的有效抑菌成分,采用液体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为了研究地肤子等16种中药对犬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犬小孢子菌2种动物癣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通过水提法提取苦参、百部、黄柏等16种中药的有效抑菌成分,采用液体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研究其中几味中药的联合用药效果。结果显示:苦参、百部、防风、五倍子、白鲜皮、艾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抑制效果较好,其MIC值均≤25 mg/mL;苦参、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对犬小孢子菌抑制效果较好,其MIC值均≤25 m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联合用药试验表明,苦参和百部联合、防风和白鲜皮联合使用时表现相加作用;对犬小孢子菌联合用药试验表明,苦参和白鲜皮联合、防风和蛇床子联合使用时表现相加作用,其FICI≤1。故在选择中药治疗皮肤癣菌时要合理地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石膏样小孢子 犬小孢子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0
作者 李亚茹 周林燕 +4 位作者 李淑荣 曹珍珍 张乐 魏明 彭春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5-329,共5页
植物精油对引起果蔬腐烂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常见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主要... 植物精油对引起果蔬腐烂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植物精油对果蔬中常见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主要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和DNA等结构,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等途径,最终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本文还提出植物精油抑菌作用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精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抑菌效果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