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乳酸与DNA相互作用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1
作者 贾以泽 舒泉先 +3 位作者 丛瑞涛 毛银 周胜虎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4,I0001,共9页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DNA相互结合。结合分子对接构建了苯乳酸-ctDNA结合模型,结果表明苯乳酸更倾向于插入DNA的CG碱基对之间。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苯乳酸胁迫乳酸片球菌DY15后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壁成分与核酸合成修复方面,说明细胞壁与基因组DNA可能是苯乳酸的主要攻击靶点。乳酸菌酸胁迫应答机制的改变说明精氨酸代谢途径也可能是苯乳酸抑菌过程中的关键靶点,通过抑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细菌酸耐受性,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总而言之,该研究解析了苯乳酸的抑菌机制,为后续苯乳酸作为生物抑菌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CTDNA 抑菌机制 光谱法 分子对接 转录组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植物乳杆菌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婷 来欢欢 +2 位作者 赵微 崔美林 张秀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发酵液中鉴定到的蛋白分别为1999个、2005个,显著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分别有15个和59个,另外有26个蛋白消失,33个蛋白诱导表达。所鉴定蛋白质中酶占比最大,其次为转运蛋白。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表明,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条目共99条,主要集中在肽聚糖分解代谢和细胞壁大分子分解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嘧啶核苷酸代谢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共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辅因子生物合成途径和嘧啶代谢途径等53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蛋白质组学 抑菌机制 代谢功能分析
下载PDF
植物精油抑菌机制及其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嘉祺 闵德栋 刘云国 《中国果菜》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食用菌采收后含水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影响其商品价值,而植物精油有广谱抗菌性,在极低浓度下抑菌活性较强,常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中。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和植物精油的抑菌机... 食用菌采收后含水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影响其商品价值,而植物精油有广谱抗菌性,在极低浓度下抑菌活性较强,常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中。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和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探讨了不同剂型植物精油(可食性抗菌膜、微胶囊、纳米乳液等)在采后食用菌保鲜中的作用,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食用菌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 植物精油 抑菌机制 保鲜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0321抑菌机制分析及相关功能验证
4
作者 李小杰 邱睿 +4 位作者 刘畅 姚晨虓 白静科 陈玉国 李淑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5-894,共10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a-0321是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根际促生细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Ba-0321无菌滤液对烟草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a-0321是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根际促生细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Ba-0321无菌滤液对烟草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疫霉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效果,采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Nanopore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菌株Ba-03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功能注释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结果表明,菌株Ba-0321无菌滤液对尖孢镰刀菌和疫霉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含有10%无菌滤液的培养基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57.38%和34.30%。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菌株Ba-0321基因组大小为4099109 bp,共有编码基因3897个,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101904。在GO、COG和KEGG Pathway数据库中有大量编码酶类、萜类化合物、聚酮化合物代谢途径和参与防御机制相关基因被注释。利用anti-SMASH预测到13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编码Surf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aene、Bacillibactin、Macrolactin H、Bacilysin等多种抑菌活性物质。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了Ba-0321菌株基因组中确实存在抑菌物质合成基因簇及防御机制相关基因。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等抗性酶活性。本研究在基因组层面上解析了菌株Ba-0321的抑菌机制,为挖掘抑菌相关基因资源提供了分子基础,对该菌株的后续相关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 全基因组 抑菌机制 功能注释 功能验证
下载PDF
硒化甘草多糖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抑菌机制以及抗氧化作用探究
5
作者 王燕 张梦圆 +5 位作者 王蒙蒙 杨慧莹 刘雨然 孙国结 朱晓庆 谷新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STEC)的体外抑菌机制和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SeGUP、GUP对STEC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测定各浓度的SeGUP、GUP对STEC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 目的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STEC)的体外抑菌机制和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SeGUP、GUP对STEC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测定各浓度的SeGUP、GUP对STEC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培养液中AKP、β-半乳糖苷酶(β-gal)、蛋白质含量以及结晶紫染色探究SeGUP、GUP对STEC细胞壁、细胞膜、生物膜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清洁级昆明小鼠血清中SOD、CAT、MDA含量变化。结果SeGUP IC_(50)为55.58 mg·mL^(-1),GUP IC_(50)为69.85 mg·mL^(-1),150 mg·mL^(-1)SeGUP能完全抑制STEC生长,GUP在200 mg·mL^(-1)才能完全抑制STEC的增殖。SeGUP组同一时间的AKP活性、β-gal活性、蛋白质含量与GUP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SeGUP组与GUP组比较能极显著降低STEC生物膜形成,P<0.01。抗氧化试验中,SeGUP组提高SOD、CAT含量以及降低MDA含量效果优于GUP组(P<0.01)。结论硒化修饰提高了GUP体外抑菌效果、破坏STEC膜结构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甘草多糖 甘草多糖 体外 抑菌机制 抗氧化
下载PDF
硒化甘草多糖联合抗生素对奇异变形杆菌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燕 李效振 +5 位作者 朱晓庆 谷新利 张梦圆 王蒙蒙 杨慧莹 刘雨然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72,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联合抗生素对奇异变形杆菌(PM)的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体内外抑菌效果通过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体外协同作用以及SeGUP、GUP对PM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进行分析... 试验旨在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联合抗生素对奇异变形杆菌(PM)的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体内外抑菌效果通过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体外协同作用以及SeGUP、GUP对PM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进行分析。抑菌机制通过PM细胞壁、细胞膜、生物膜、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浓度SeGUP比GUP抑菌圈大,MIC值小,对PM生长抑制更强;SeGUP与环丙沙星(CI)联合表现为协同,GUP与CI表现为相加;SeGUP能够极显著降低PM感染小鼠死亡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SeGUP、GUP、CI可极显著升高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和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菌体DNA含量,抑制生物膜形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结果表明,SeGUP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能力均优于G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甘草多糖 甘草多糖 奇异变形杆 体内外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翁甜 王昱晴 龙超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研究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抑菌机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香叶醇处理柑橘酸腐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其对酸腐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为研究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抑菌机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香叶醇处理柑橘酸腐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其对酸腐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0.500 g/L;MIC香叶醇处理酸腐病菌12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3.28±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17±1.88)%(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香叶醇处理破坏了酸腐病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壁与细胞膜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器无法分辨,呈现空泡化。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碱性磷酸酶和核酸发生外泄,相对电导率升高,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活性氧积累。综上所述,香叶醇通过抑制柑橘酸腐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破坏细胞结构、促进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积累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实验可为有效防治柑橘酸腐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酸腐病 香叶醇 抑菌机制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的抑菌机制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重阳 陈旭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405,共16页
ε-聚赖氨酸(ε-PL)是我国于2014年批准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因抑菌谱广、水溶性强、安全性高、耐高温和稳定性好等优良特征,而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替代化学食品防腐剂的关键品种。本文首先介绍ε-PL理化与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生产方法... ε-聚赖氨酸(ε-PL)是我国于2014年批准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因抑菌谱广、水溶性强、安全性高、耐高温和稳定性好等优良特征,而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替代化学食品防腐剂的关键品种。本文首先介绍ε-PL理化与生物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生产方法,随后,综述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ε-PL抑菌机制和食品防腐保鲜方面应用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当前ε-PL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瓶颈进行剖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其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食品防腐剂 Ε-聚赖氨酸 抑菌机制 食品防腐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的乳酸菌粗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爽 黄晓英 +4 位作者 苏雅航 白霞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 探究乳酸菌HS011(LactobacillusplantarumMG527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HS023(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ain NDO4)、嗜热链球菌HS033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23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 目的 探究乳酸菌HS011(LactobacillusplantarumMG527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HS023(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ain NDO4)、嗜热链球菌HS033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23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菌机制。方法 以MRSA为研究对象,探索乳酸菌粗提物对MRSA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影响、抗菌药物复合作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抽提物对MRSA生物被膜抑制和清除效果,以及抽提物对MRSA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等。结果 乳酸菌粗提物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MIC分别为5.75、5.00、6.00mg/mL;指示菌MRSA的生长过程受到粗提物明显抑制,在6h时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抑菌率分别为28.69%、69.20%和42.19%;3株乳酸菌粗提物与四环素复合使用时对MRSA的抑菌效果增强,抑菌直径分别提高了39.33%、32.00%、37.43%,但与亚胺培南复合使用时,其抑菌效果却减弱了;3株乳酸菌粗提物在1MIC时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清除效果,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7.30%、18.20%、17.57%,对成熟被膜的清除率分别为42.10%、54.50%、45.50%;通过测定指示菌的核酸泄漏量、胞外蛋白含量以及扫描电镜成像发现乳酸菌粗提物处理过的MRSA,其细胞膜被破坏。结论 3株乳酸菌的粗提物通过破坏MRSA的细胞膜有效抑制MRSA的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乳酸菌的抑菌机制探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壳聚糖的抑菌机制及其在肉及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婷 黄伟英 +5 位作者 陈淇 李滢 吴利真 于立梅 余彩欣 吴俊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00-106,共7页
肉及肉制品因微生物浸染易腐败变质,常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对肉及肉制品进行防腐保鲜。壳聚糖是一种无抗原性、无毒性、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防腐剂,其在肉及肉制品的防腐保鲜、改善品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壳聚糖对革兰氏阴... 肉及肉制品因微生物浸染易腐败变质,常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对肉及肉制品进行防腐保鲜。壳聚糖是一种无抗原性、无毒性、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防腐剂,其在肉及肉制品的防腐保鲜、改善品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壳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肉及肉制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型壳聚糖更是未来肉制品抑菌发展的总趋势。本文从菌种的类型概括壳聚糖的抑菌机制,综述了壳聚糖在肉及肉制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并对目前我国肉类工业中的壳聚糖应用瓶颈进行剖析及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壳聚糖在肉类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活性 肉类保鲜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11
作者 黄伟英 叶红雨 +7 位作者 刘晓婷 林慧莹 刘巧瑜 董浩 关玉凤 陈海光 吴俊师 王小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5-104,共10页
目的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肉食杆菌(Carbibacterium divergen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的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 目的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肉食杆菌(Carbibacterium divergen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的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由细菌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综合评价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保护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来分析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酶活性影响。结果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00 mg/mL和10.000 mg/mL,菌体经MIC和2 MIC处理后,其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其对肉食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腐生葡萄球菌被抑制的作用。SEM观察发现,经MIC乳酸链球菌素处理后的两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扭曲收缩、有褶皱,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含量和AKP活力升高,而菌体的SOD与CAT活力均降低。结论乳酸链球菌素能够改变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的形态、增加膜的通透性,造成了细胞内容物的泄露,降低菌体内细胞保护酶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腐生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 肉食杆 腐生葡萄球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细菌素抑菌机制和性能改进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海旭冉 吴海青 +5 位作者 程超 陶金山 耿傲盼 岳林芳 吴敬 苏少锋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3,共9页
细菌素(bacteriocin)是一种纯天然且具备长效广谱抑菌能力的肽类或前体多肽物质。具有不易形成耐药性、安全无毒、无色无味等优点,具有抑菌、保健、易于肠道益生菌定殖等作用,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疗等领域。消费者对纯天然“0”添加... 细菌素(bacteriocin)是一种纯天然且具备长效广谱抑菌能力的肽类或前体多肽物质。具有不易形成耐药性、安全无毒、无色无味等优点,具有抑菌、保健、易于肠道益生菌定殖等作用,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疗等领域。消费者对纯天然“0”添加的诉求越来越高,出现排斥食品化学防腐剂的情绪。违法或过量使用化学防腐剂可能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甚至会对生物体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细菌素在提高食品品质与储存期限的同时,预防了化学防腐剂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并满足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需求。本文主要围绕着细菌素的来源、种类、功能机理、性能优化及对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开了综述,旨在为促进细菌素于众多行业中的有效使用和推广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抑菌机制 性能优化 食品 饲料
下载PDF
稻瘟病菌防控及基于细胞膜损伤的抑菌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盛悦 王航一 +4 位作者 万家静 田汶鑫 潘靖怡 张为民 白雪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16-620,657,共6页
稻瘟病菌是危害水稻种植的重要病害,也是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模式菌.从细胞层面揭示稻瘟病菌的抑菌机制,可以为水稻病害防治和新药开发提供靶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稻瘟病菌防控3种常用方法的优劣,并从细胞膜结构损伤、氧化损伤、膜相关酶... 稻瘟病菌是危害水稻种植的重要病害,也是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模式菌.从细胞层面揭示稻瘟病菌的抑菌机制,可以为水稻病害防治和新药开发提供靶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稻瘟病菌防控3种常用方法的优劣,并从细胞膜结构损伤、氧化损伤、膜相关酶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对基于细胞膜损伤的抑菌活性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高效绿色防控稻瘟病、开展基于细胞膜损伤的抑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抑菌机制 细胞膜 麦角甾醇
下载PDF
抗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植物内生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鹏飞 吴华芬 陈银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1-137,共7页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严重制约了桃产业的发展。为研究植物内生菌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健康桃树、博落回、金银花、板栗等健康植物材料中分离筛选出优势拮抗内生菌株,并测定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细胞膜与细胞...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严重制约了桃产业的发展。为研究植物内生菌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健康桃树、博落回、金银花、板栗等健康植物材料中分离筛选出优势拮抗内生菌株,并测定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细胞膜与细胞壁通透性、纤维素酶活性、胞外多糖(EPS)含量、呼吸代谢、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5株内生菌中,从金银花植株中分离的曲霉属JYY-3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200 mg/mL。经该菌株胞外代谢产物处理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核酸泄漏量、AKP活性和电导率显著提高,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此外,JYY-3菌株胞外代谢产物能显著降低病原菌纤维素酶活性、EPS含量、DNA和RNA含量,抑制其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经2.0MIC菌株JYY-3代谢产物处理12 h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的SDH、MDH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7.644、13.729 U/mg。可见,金银花内生菌株JYY-3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纤维素酶活性及EPS合成以减弱病原菌入侵植物能力,增大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使内容物外泄,抑制核酸合成以及呼吸酶活性等途径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本研究结果为植物内生菌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细性穿孔病 植物内生 活性 抑菌机制 胞外代谢产物
下载PDF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抑菌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房迅 王嘉伟 +4 位作者 吴迎花 屈靖朝 李锦辉 郭少波 刘智峰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银纳米颗粒(AgNPs)是一种新型的功能纳米材料,具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尺寸小、抑菌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着重对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抑菌机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制备方法 抑菌机制
下载PDF
细菌素的抑菌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李冰瑶 郑茵 +3 位作者 王涓 吴清平 张菊梅 丁郁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332,共10页
由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腐败变质始终是食品工业面临的巨大难题,而传统的抗生素防腐剂所产生的细菌耐药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出于人们对于安全和绿色防腐剂的巨大需求,细菌素的研究愈发成为焦点,以期... 由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腐败变质始终是食品工业面临的巨大难题,而传统的抗生素防腐剂所产生的细菌耐药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出于人们对于安全和绿色防腐剂的巨大需求,细菌素的研究愈发成为焦点,以期发现可有效控制食源性病原体的新型抗菌物质。细菌素是细菌分泌的多肽或前体多肽,分子量在1~100 ku之间不均匀分布,可以杀死或抑制同一生态系统中竞争营养物质的敏感细菌,少数细菌素还表现出抗病毒和抗真菌等特性。已有研究发现的细菌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例如:成孔、抑制细胞壁/核酸/蛋白质合成等。该研究综述了细菌素的种类与抑菌作用机制,并结合最新的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全面概述了细菌素抑菌的特性及其对未来食品行业的应用前景与展望,为细菌素更好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推动食品防腐保鲜技术的革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机制 食品工业 控制
下载PDF
A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抑菌机制
17
作者 苏添浩 刘康康 +4 位作者 张晓东 龙秀娇 陈赛黎 曹海雷 吕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3,共7页
以茶叶提取液为还原剂,采用原位还原方法绿色合成Ag/Fe_(3)O_(4)复合材料,系统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特性,并对其抑菌性能及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Ag(I)被还原为Ag0;振动样品磁强... 以茶叶提取液为还原剂,采用原位还原方法绿色合成Ag/Fe_(3)O_(4)复合材料,系统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特性,并对其抑菌性能及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Ag(I)被还原为Ag0;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表明:Ag/Fe_(3)O_(4)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所负载Ag0粒径在50~100nm之间;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茶叶提取液中的酚羟基起到了桥接金属元素及还原剂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抑菌研究表明,Ag/Fe_(3)O_(4)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76μg/mL和7.04μg/mL。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核酸、蛋白质的测定,以及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Ag/Fe_(3)O_(4)的接触使菌体表面结构坍塌、内陷、甚至分裂,并通过影响菌体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其基因的表达,达到抑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哲 黄静 +2 位作者 赵佳 王长彪 梁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1,共5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种类繁多的抑菌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近几年来,关于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和解淀粉芽孢杆... 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种类繁多的抑菌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近几年来,关于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 基因组 抑菌机制
下载PDF
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禹先 周彤 +2 位作者 谢鲲鹏 云宝仪 谢明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00-2006,共7页
研究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以及抑菌机制。以MRSA为供试菌,通过研究黄芩素对MRSA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膜、蛋白质、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并观察黄芩素与DNA结合后酶切图谱的变化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黄芩素... 研究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以及抑菌机制。以MRSA为供试菌,通过研究黄芩素对MRSA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膜、蛋白质、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并观察黄芩素与DNA结合后酶切图谱的变化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黄芩素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黄芩素对MRS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04mg·mL-1;黄芩素能抑制MRSA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当黄芩素作用MRSA 16h后,其菌体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组降低44.62%;黄芩素能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和Ⅱ的活性,当黄芩素的浓度为0.025mg·mL-1时即可抑制MRS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当黄芩素与DNA作用一定时间后,TaqⅠ的酶切电泳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初步推测黄芩素与DNA的结合位点可能是在T与CGA碱基之间或结合在与T/CGA相类似的碱基位置。上述结果表明,黄芩素对MRSA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DNA发生嵌入作用,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与转录,进而抑制了下游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引起菌体内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抑菌机制
下载PDF
虎杖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远遐 姬兰柱 +2 位作者 刘艳 张悦 易雪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本文采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虎杖,以苹果腐烂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固体培养方法研究虎杖乙醇提取物对病菌的抑制率,通过液体培养方法研究其对菌丝形态、菌丝干重等的影响,同时探究其对菌丝体内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蛋白酶活... 本文采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虎杖,以苹果腐烂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固体培养方法研究虎杖乙醇提取物对病菌的抑制率,通过液体培养方法研究其对菌丝形态、菌丝干重等的影响,同时探究其对菌丝体内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还原糖含量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杖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虎杖提取物浓度达800 mg/L时,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高达96.5%;抑制蛋白、葡萄糖等菌体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其含量最高可降低为对照的45.2%和23.0%,从而使病菌代谢速度减慢,抑制其生长;使2种细胞壁相关水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分别升高3.36和7.98倍,降解细胞壁,破坏菌体结构,使菌体自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苹果腐烂病 抑菌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