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硫氧嘧啶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1例
1
作者 倪倩 周雁 +1 位作者 刘治军 傅得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28-1528,共1页
关键词 丙硫氧嘧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导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乐 田云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29-229,257,共2页
关键词 丙基硫氧嘧啶 中性粒细胞抗体 小血管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挺 吴宏成 +1 位作者 周莹燕 王国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6期475-477,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小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小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该病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硫氧嘧啶 中性粒细胞抗体 血管
下载PDF
丙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琳 邱晓燕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8期509-510,共2页
病例:患者,女,51岁,因“确诊甲亢20余年,肉眼血尿一周”于2012年9月5日入住华山医院肾内科。患者20余年前确诊为甲亢,后反复发作,先后使用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同位素治疗,近期使用丙硫氧嘧啶,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 丙硫氧嘧啶 小血管 华山医院 肉眼血尿 反复发作 肾内科 同位素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一例报告
5
作者 佘宁兰 杨忠 王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甲亢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可以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MPA),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丙基硫氧嘧啶 中性粒细胞抗体 小血管 病例报告 甲基泼尼松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宫占风 穆培丽 陈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8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 提高临床对丙基硫氧嘧啶(PTU)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认识,研究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其靶抗原.方法 对我院近年诊治的5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 目的 提高临床对丙基硫氧嘧啶(PTU)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认识,研究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其靶抗原.方法 对我院近年诊治的5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为29岁,服用丙基硫氧嘧啶至出现小血管炎症状的时间长短不一,6月~5年不等,多于服药期间发生,也有停药后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5例均有皮肤、肾脏、肺脏及血液系统受累,均为p-ANCA阳性.多数抗体滴度升高,而对照组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服用PTU无血管炎表现者其血清均为阴性.5例患者出现血管炎症状后均停用PTU,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病情好转,ANCA滴度下降,但短期内未能转阴.结论 PTU可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重症患者可有肺出血及肾脏损害,临床应高度重视,认识此病,及时停用PTU,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氧嘧啶 血管 中性粒细胞抗体
下载PDF
夏枯草预防丙基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吕俊斌 牛瑾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23-124,共2页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常用药,长期服用会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血管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表现[1]。小血管炎经确诊后临床上须停用PTU,并给予泼尼松、...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常用药,长期服用会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血管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表现[1]。小血管炎经确诊后临床上须停用PTU,并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对症治疗。作者在临床上发现PTU治疗甲亢期间联合服用中药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汤剂可以显著降低ANCA阳性小血管炎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丙基硫氧嘧啶 中性粒细胞抗体 小血管
下载PDF
甲巯咪唑诱发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相关性血管炎的文献分析
8
作者 曹谨谨 凌亚 +3 位作者 曹秀芳 周志伟 张倢 陈蓉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诱发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甲巯咪唑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为从...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诱发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甲巯咪唑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起至2023年10月31日,描述性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合计患者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为(47.79±23.47)岁。4例在服药1年内发生,9例在服药2~12年内发生,1例在服药后24年发生。ANCA相关性血管炎累及肾脏8例、累及皮肤和肺部5例、累及视力及累及心脏各2例。所有患者均停用甲巯咪唑,2例患者未经治疗自动好转,1例患者经过抗感染后好转,其他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甲巯咪唑诱发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较为罕见,患者起病时间较长,主要累及皮肤、肾脏、肺部、视力等多系统/器官,临床医生应注意药源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与原发性血管炎相鉴别,及时停药。出现严重脏器损伤时,及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相关性血管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补体C5a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苏勤雁 李燕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79-283,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5a及其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5a及其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补体C5a在AA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补体抑制疗法在AAV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血管 补体C5A 补体抑制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伴肾小球性肾炎的诊断预测模型
10
作者 王俭梅 朱戈丽 +1 位作者 曹晨麟 彭清泉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目的 联合运用随机森林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伴肾小球性肾炎的诊断模型。方法 从GEO和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分... 目的 联合运用随机森林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伴肾小球性肾炎的诊断模型。方法 从GEO和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分析所用的数据集(GSE108113和GSE104948为训练集,E-MTAB-1944为验证集),并在AAV伴肾小球性肾炎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中鉴定出差异基因。针对差异基因,进行了GO、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应用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一步筛选特征基因,并构建和验证诊断模型。结果 鉴定出380个差异基因,其中194个显著上调,186个显著下调。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多与免疫反应和代谢过程相关的通路有关。EHHADH、CCL2、FN1、IL1B、VAV1、CXCR4、CCL5、CD44位于PPI网络的核心。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15个特征基因,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每个特征基因的权重并成功构建了诊断模型。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1.000。验证队列的AUC为0.808,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结论 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鉴定了AAV伴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并构建了诊断模型。该模型可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并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性粒细胞血管 急进性肾小球肾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诊断模型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张玉琴 童海玲 +3 位作者 侯晨 杨海晖 张卫茹 杨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总结2017年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AA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中老年男... 目的探讨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总结2017年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AA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中老年男性,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麻木、疼痛、无力。除神经系统受累外,部分患者伴有上呼吸道、肺部、肾脏、眼睛、耳、皮肤及全身关节受累,EMG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5例患者pANCA、MPO阳性,1例患者cANCA、PR3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AA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A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血管 周围神经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诊应对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红霞 石群 +3 位作者 杨婕 王娟 宋娟 秦利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APV)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性小血管炎,除原发性APV外,药物所致的APV也屡有报道,丙基硫氧嘧啶(PTu)是较常见的药物之一。本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APV)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性小血管炎,除原发性APV外,药物所致的APV也屡有报道,丙基硫氧嘧啶(PTu)是较常见的药物之一。本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PTU导致APV,经治疗后好转。本文旨在提醒广大临床医师,重视APV的发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丙基硫氧嘧啶
原文传递
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若兰 陈怿鹏 +1 位作者 高鹏丽 邢广群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 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水平。比较AAV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AAV患者、非活动、活动和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降解半乳糖胺(GalN_de)水平对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AAV组受试者血清降解岩藻糖(Fuc_de)、GalN_de、降解葡萄糖(Glc_de)、降解甘露糖(Man_de)、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A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GPA患者(P<0.05)。MPO-ANCA阳性AAV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PR3-ANCA阳性AAV患者(P<0.05)。非活动、活动及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GalN_d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度活动患者高于非活动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V患者血清Fuc_de与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呈负相关,Glc_de、Man_de及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N_de水平预测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 0.695~0.982,P=0.009),最佳截断值为0.204 mmol/L,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9.4%。结论 AAV患者血清糖萼降解后的单糖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疾病活动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 糖萼 降解单糖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从1例鼻窦炎的诊治认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14
作者 刘雪峰 杨智玲 +2 位作者 何佳怡 何健 马世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早期以难治性鼻窦炎症状为主的AAV诊疗过程,以其对临床起到借鉴作用。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反复发热3d于2022年6月7日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AAV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鼻腔黏膜坏死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
下载PDF
广西人群mTOR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关系
15
作者 苏珊 薛超 邱承高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索广西人群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系。方法纳入2005—2022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AAV的住院门诊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AAV... 目的探索广西人群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系。方法纳入2005—2022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AAV的住院门诊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AAV组),另选择同期2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高通量测序法,对选定的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两组的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AV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结合AAV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rs484585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女性亚群,在共显性模型[OR(95%CI):0.11(0.01~0.86),P=0.005]和隐性模型[OR(95%CI):0.09(0.01~0.75),P=0.003]中,TT基因型与AAV易感性表现出强关联性,为AAV发病的保护因素。对于汉族亚群,在隐性模型[OR(95%CI):0.29(0.08~1.05),P=0.038]中,TT基因型与AAV易感性同样存在关联。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与rs4845856位点SNP各基因型存在关联(P<0.05)。AAV组中rs4845856位点SNP各基因型与病理分型无关联(P>0.05)。结论mTOR基因rs4845856位点SNP可能与广西人群AAV的遗传易感性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女性亚群重要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 自噬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广西
下载PDF
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
16
作者 蒋满凤 张四芳 +1 位作者 陈颖 彭利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在多科室医护共同诊疗、悉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骶尾部4期压力性损伤伤口创面较之前明显好转缩小,最终转归出院。后续随访患者骶尾部压力性损伤伤口经创面修复及积极换药后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 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下载PDF
从伏邪角度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17
作者 张玉娇 马秀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2期90-93,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因病机特征与伏邪致病特点密切相关,正虚邪实是此病之关键,扶正祛邪须贯穿于此病治疗的各个时期。从伏邪角度论治此病,临床应用颇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小血管 伏邪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效果
18
作者 鲁冰 王建刚 +1 位作者 谷裕 任东升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6-190,共5页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的效果。方法...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AV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予以TA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B组(n=39,予以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ANCA、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的ANCA、BVAS、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Q)、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recombinant 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均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低(P<0.05);2组的CD4+均升高,A组较B组更高(P<0.05);2组的CD8+、CD19+均降低,A组较B组更低(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76%)较B组(28.21%)低(P<0.05)。结论与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比较,TA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AV肾损害在降低血清ANCA值、减小BVAS、改善肾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胞免疫等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糖皮质激素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 肾损害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媛媛 郝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3-148,共6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AAV补体与凝血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从发病机制出发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本综述总结AAV发病机制中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相关性血管 补体 凝血 纤溶系统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与阴性微型多血管炎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伟新 陈欣 +5 位作者 姚小丹 唐政 王庆文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ANCA +ve)与ANCA阴性 (ANCA -ve)微型多血管炎(MPA)临床与病理的差异 ,探讨ANCA与MPA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31例微型多血管炎 (MPA) ,其中男 16例 ,女 15例 ,同时采用标准间接免疫荧... 目的 :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ANCA +ve)与ANCA阴性 (ANCA -ve)微型多血管炎(MPA)临床与病理的差异 ,探讨ANCA与MPA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31例微型多血管炎 (MPA) ,其中男 16例 ,女 15例 ,同时采用标准间接免疫荧光 (IF)和ELISA法检测血清ANCA ,根据血清ANCA结果分为ANCA +ve组与ANCA -ve组 ,比较两组肾脏及肾外脏器损害、肾脏病理及预后。两组患者血管炎活动分数 (BVAS1)无差异。  结果 :①血清ANCA :31例MPA中 19例ANCA阳性 (6 1 3% ) ,其中IF ANCA阳性者 8例 ,ELISA法ANCA阳性者 19例。血清抗 GBM抗体均阴性。②发病年龄及病程ANCA +ve组大于ANCA -ve组 ,分别为 (5 6± 11)岁vs(4 8 5± 16 8)岁(P <0 0 5 )和 (30 2± 47 7)月vs (6 5± 8 8)月 (P <0 0 1)。ANCA +ve组女性多于男性 (男 /女 8/ 11) ,而ANCA -ve组男性多见 (男 /女 8/ 4)。③ANCA +ve组需透析病例数及活检时SCr水平 (5 88± 334 ) μmol/L高于ANCA -ve(4 87±2 84) μmol/L(P <0 0 5 ) ,贫血程度更为严重 ,Hb(78 9± 16 2 )g/Lvs (95 5± 2 2 0 )g/L(P <0 0 1)。肾活检显示ANCA+ve组新月体比例显著高于ANCA -ve组 (6 1 7± 33 2 ) %vs (33 4± 32 8) % (P <0 0 1) ,ANCA -ve组细胞性新月体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 中性粒细胞抗体 微型多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