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TMB比色法替代^(51)Cr释放法检测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建平 余谨 +3 位作者 陆华新 陈禹潭 马威 赵云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无致癌性、无放射性、灵敏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ADCC实验中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的微量Hb含量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Hb类似过氧化物酶效应催化双氧水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使其发生显色反应,改进吸... 目的建立一种无致癌性、无放射性、灵敏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ADCC实验中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的微量Hb含量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Hb类似过氧化物酶效应催化双氧水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使其发生显色反应,改进吸光度在600 nm处的检测体系。采用Nycodenz密度渗透压介质分离单核细胞作为ADCC的效应细胞。比较2种情况的灵敏度,并与51Cr释放法进行方法学对照。在ADCC实验中,分别用51Cr释放法和改良TMB法测定Hb自然释放率。结果显色反应结束后加硫酸酸终止测定最大吸收波长移至450 nm,不加酸终止测定波长为600 nm。不加硫酸终止的TMB法检测Hb低检出限是0.0075 g/L,显色时间20min,TMB最优浓度是0.62 g/L,空白吸收始终稳定的维持在<0.003的较低值。而加酸终止的TMB法低检出限仅为0.5 g/L。显然不加酸终止的改良TMB法的灵敏度非常显著地高于加酸终止的TMB法。在测定ADCC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率试验中,不加酸终止的改良TMB法仅需4 h孵育时间以及2.5×106 cell/ml红细胞浓度即可测定出释放Hb含量,而加酸后孵育时间要长达14 h并且需要更高浓度的红细胞才能测出自然释放Hb含量。用不加硫酸终止的TMB法检测ADCC活性与51Cr释放法相关性良好(r=0.999)。结论改良TMB比色法可以代替51Cr释放法检测ADCC的靶红细胞细胞毒效应。加酸终止、测定波长为450 nm的TMB比色法的灵敏度与51Cr释放法的灵敏度有显著差距,不适用低活性ADCC效应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游离Hb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抗体依赖性细胞细胞毒效应(adcc)
原文传递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董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 细胞介导 细胞毒效应 哮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比色法检测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在消化道癌症中的应用
3
作者 龚群 李素华 钱江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7年第4期228-229,共2页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K细胞,单核细胞等,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在抗感染、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病中起重要作用,测定AD-CC活性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对疾病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ADCC活性测定最...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K细胞,单核细胞等,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在抗感染、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病中起重要作用,测定AD-CC活性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对疾病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ADCC活性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溶血空斑形成试验,Cr释放法等,以上方法操作复杂,有放射性污染,为此我们运用比色的方法测定了正常人及临床确诊为癌症病人的ADCC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细胞毒作用 比色法 消化道癌症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个核上LFA-1和Mac-1的表达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毒效应的关系初探
4
作者 于敏 张华 +1 位作者 刘若英 田效松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PBMC)上LFA-1和Mac-1的表达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ADCC)和细胞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用微量比色法检测PBMC的ADCC指数和细胞毒指数的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PBMC)上LFA-1和Mac-1的表达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ADCC)和细胞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用微量比色法检测PBMC的ADCC指数和细胞毒指数的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BMC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MAs)LFA-1和Mac-1表达。结果 30例正常人CD11、CD11b和CD18阳性PBMC百分率分别为:50.76±8.70、20.0±3.43和38.56±5.34,经检验,ADCC指数CD11a、CD11b和CD18阳性细胞率明显相关(P分别<0.001、0.01和0.05)。细胞毒指数也与之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11a、CD11b和CD18不仅可能参与细胞毒发生的过程,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在ADCC中,除特异性抗体的桥联作用外,可能有粘附分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 LFA-1 MAC-1 抗体 细胞毒活性 细胞毒效应 微量比色法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与血清IgG含量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邹大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8期102-103,共2页
为探索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与血清IgG含量的相关性,用微量比色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用琼脂单相扩散试验测定人血清中IgG含量,对32例患者的外周血进行试验,测定其细胞毒活性及血清... 为探索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与血清IgG含量的相关性,用微量比色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用琼脂单相扩散试验测定人血清中IgG含量,对32例患者的外周血进行试验,测定其细胞毒活性及血清IgG含量。实验结果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r=0.57,P〈0.01)。机体血清的IgG含量高低可能影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微量比色 琼脂单相扩散IgG
下载PDF
关于“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商榷
6
作者 李秀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第2期90-90,共1页
免疫学是一门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科,其概念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材 (第三版,肖运本主编 )第一章第二节"免疫细胞"中讲到 K细胞的功能,文中叙述"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qu... 免疫学是一门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科,其概念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材 (第三版,肖运本主编 )第一章第二节"免疫细胞"中讲到 K细胞的功能,文中叙述"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比较模糊,现就 K细胞的作用提出笔者的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导 免疫学 病理生物学 K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活性氮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离体杀伤肝片吸虫童虫的机制
7
作者 章俊华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4期183-183,共1页
大鼠再次感染肝片吸虫后24-48小时内即可在肠壁和腹腔杀虫。腹腔单核/巨噬细胞是杀伤虫体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其杀伤效应依赖特异性抗体。本文首次报道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肝片吸虫童虫的机制。
关键词 肝片吸虫感染 活性氮 抗体依赖性 细胞毒 肝片吸虫童虫
下载PDF
溶瘤呼肠孤病毒联合CD30/CD16A双特异性抗体对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廖春香 龙世棋 +5 位作者 安媛媛 车启元 王念雪 陈亮 杨薇 赵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8,15,共9页
目的 探究溶瘤呼肠孤病毒(reovirus)联合CD30/CD16A双特异性抗体(Bs Abs)对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献血者肝素抗凝静脉血30 m 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筛... 目的 探究溶瘤呼肠孤病毒(reovirus)联合CD30/CD16A双特异性抗体(Bs Abs)对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献血者肝素抗凝静脉血30 m 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筛选获得N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纯度;溶瘤呼肠孤病毒(reovirus)预处理NK细胞(Reo-NK组),以单独NK组为对照,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2组NK细胞的活化作用;reovirus联合(CD30/CD16A) Bs Ab杀伤KARPAS-299细胞,分为Ig G1处理组(Ig G1+NK组)、CD30/CD16A处理组(CD30/CD16A+NK组)、病毒联合Ig G1处理组(Ig G1+Reo-NK组)及病毒联合CD30/CD16A处理组(CD30/CD16A+Reo-NK组),采用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NK细胞的活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活化标注物CD69和细胞毒性颗粒CD107a的表达;用reovirus联合(CD30/CD16A) Bs Ab处理NK细胞(Reo-NK+CD30/CD16A组),以NK联合(CD30/CD16A) Bs Ab为对照(NK+CD30/CD16A组),采用LDH释放试验检测2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体外新鲜分离的NK细胞纯度可达70%以上;与单独NK细胞组相比,Reo-NK组DLD-1细胞的杀伤率明显增高(P<0.01);KARPAS-299细胞上CD30分子的阳性率高达90%以上;Ig G1与(CD30/CD16A) Bs Ab抗体浓度大于1.00×10^-12mol/L时,与NK+Ig G1组相比,NK+CD30/CD16A组促进KARPAS-299细胞死亡率(P<0.05);与Reo-NK相比,Reo-NK+CD30/CD16A组能明显促进KARPAS-299细胞死亡率(P<0.01);随着reovirus滴度增加,NK细胞表面活化标致物CD69及细胞毒性物质CD107a阳性率随之上升;reovirus与(CD30/CD16A) Bs Abs相比可以进一步促进NK细胞的活化。结论 Reovirus可促进NK细胞的活化并增强其细胞毒作用,联合(CD30/CD16A) Bs Abs后可进一步促进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双特异性 呼肠孤病毒 自然杀伤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溶瘤作用 细胞毒效应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杀伤机理的体外研究-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9
作者 蔡银龙 吴观陵 赵慰先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9-52,共4页
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结果表明,正常小鼠的中性粒细胞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ADCC反应,这种ADCC作用不依赖补体,补... 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结果表明,正常小鼠的中性粒细胞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ADCC反应,这种ADCC作用不依赖补体,补体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这种ADCC无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虫 日本血吸虫 细胞介导 免疫效应 adcc 细胞毒作用 保护性免疫 效应细胞 曼氏血吸虫 免疫血清
下载PDF
转Wee1基因靶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萍 朱慧芬 +4 位作者 朱丽娟 杨敬 张悦 邵静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前后的NIT为靶细胞 ,检测CTL介导的胞毒效应 (LDH法 ) ,同时测定抗穿孔素抗体对此效应的影响。结果 :混合细胞培养可诱导CTL的增殖 ;转染Wee1基因及加入抗穿孔素抗体NIT组发生的细胞溶解的数量最少。结论 :转Wee1基因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穿孔素抗体可协同增强此抗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el基因 细胞 抗CTL介导 细胞毒效应 穿孔素抗体
下载PDF
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鹏 邢杰 +1 位作者 阎玉文 马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单核细胞(Monocyte,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和特异性IgG,然后取IgE和IgG高检测值时相的血清为免疫血清,以CO2培养法观察免...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单核细胞(Monocyte,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和特异性IgG,然后取IgE和IgG高检测值时相的血清为免疫血清,以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Neu、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大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和3周,血清特异性IgE最高,感染后5周,特异性IgG阳性率最高。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Neu和Mon对旋毛虫幼虫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孵育48 h时,Neu和Mon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0%。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总IgE与特异性IgE、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在免疫血清存在的情况下,Neu和Mon均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IgE IgG 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介导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毒作用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明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德华 顾惠明 王爱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细胞毒作用 体外试验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下载PDF
DSA对NK细胞介导ADCC效应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闫旭丽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选取培养至4-6代HUVEC与DSA共培养,将结合DSA的HUVEC作为靶细胞(CDH组),未结合D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UDH组);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应用MTT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间接反映DSA介导ADCC效应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强弱。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HUVEC细胞活性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在同一效靶比(1∶1、10∶1、20∶1)下,CDH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低于UDH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DH组;在效靶比为1∶1时,随着DSA浓度提高,CDH组HUVEC细胞OD值渐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SA可通过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 NK细胞 内皮细胞 单个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裸鼠在测定HBsAg的T细胞依赖性方面的应用
14
作者 高庆元 孙靖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89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疫苗大都是通过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即通常称之为体液免疫的机制而起作用。在液体免疫中,抗体的产生可以依赖、也可以不依赖于T细胞。在前一种情况下,抗原被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D抗原;后者则被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I抗原... 疫苗大都是通过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即通常称之为体液免疫的机制而起作用。在液体免疫中,抗体的产生可以依赖、也可以不依赖于T细胞。在前一种情况下,抗原被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D抗原;后者则被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I抗原。典型的T_D抗原如可溶性蛋白、细胞抗原等,它诱导的抗体产生细胞来源于Lyb5-B细胞。典型的T_I抗原如可溶性多糖、脂多糖等,这类抗原诱导Lyb5^+B细胞成为抗体产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依赖性抗原 细胞抗原 抗体产生细胞 体液免疫 T细胞依赖 可溶性多糖 可溶性蛋白 剂量效应 阴性对照 淋巴因子
下载PDF
靶向人c-Met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传苗 刘明珠 +3 位作者 黄艳平 储菲 李永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将纯化的Met-scFv进行功能性检测:ELISA检测Met-scFv亲和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t-scFv识别并结合肺腺癌细胞的特性;CCK-8法检测Met-scF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剂盒检测Met-scFv对靶细胞A549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提示,Met-scFv与c-Met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Met-scFv组信号呈阳性,提示Met-scFv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Met-scFv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毒性,且毒性大小与Met-scF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制备出靶向c-Met蛋白的Met-scFv,并可在体外识别并介导杀伤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单链抗体(scFv) A549细胞 靶向性 补体依赖细胞毒性(CD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原文传递
螺旋藻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及K细胞ADC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左绍远 马涧泉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PSP100mg·kg(-1),连续12d,可明显促进小鼠K细胞ADCC活性,PSP组K细胞毒指数(CI)比对照组升高54.7%。在5mg/L~320mg/L浓度范围内,PSP可促...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PSP100mg·kg(-1),连续12d,可明显促进小鼠K细胞ADCC活性,PSP组K细胞毒指数(CI)比对照组升高54.7%。在5mg/L~320mg/L浓度范围内,PSP可促进体外培养的C(57)BL/6J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DCC活性,最适浓度为80mg/L其CI值为对照孔的5.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PSP) K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
下载PDF
国内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检测方法介绍
17
作者 陈庄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6期483-485,共3页
为了观察、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特点,不少作者立足国内条件采用并不断改进了各种NK细胞的检测方法。目前常根据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细胞毒)来反映NK细胞的功能。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为使实验... 为了观察、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特点,不少作者立足国内条件采用并不断改进了各种NK细胞的检测方法。目前常根据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细胞毒)来反映NK细胞的功能。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为使实验室能结合自己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KILLER 细胞毒试验 代谢特点 释放法 杀伤效应 细胞 人外周血 单克隆抗体 大颗粒淋巴细胞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华 黄向博 +1 位作者 沈弢 邵一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检测方法。方法 PKH26和CFSE染色的P815细胞为靶细胞,与P815特异性抗体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检测方法。方法 PKH26和CFSE染色的P815细胞为靶细胞,与P815特异性抗体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的百分比,并确定最佳效靶比及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的孵育时间。运用上述方法对23例HCV慢性感染者和22例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 ADC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来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最佳效靶比为10∶1,最佳杀伤孵育时间为4 h。慢性HCV感染者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 P=0.00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的检测方法,为病毒感染及药物研发中免疫学评价提供快速、敏感、安全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流式细胞
原文传递
自然杀伤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效应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19
作者 沈弢 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自2005年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体外培养[1]获得成功至今,HCV感染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大量研究显示,HC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是引起肝内炎症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对HCV病毒性肝炎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而固有免... 自2005年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体外培养[1]获得成功至今,HCV感染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大量研究显示,HC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是引起肝内炎症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对HCV病毒性肝炎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而固有免疫介导的抗HCV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人体肝脏内含有大量的固有免疫细胞,如NK细胞、NK T细胞、γδT细胞等,此类细胞约占整个肝脏淋巴细胞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自然杀伤细胞 自发清除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人源化抗组织因子(TF)抗体的制备及杀伤结肠癌细胞和抑制细胞迁移的机制
20
作者 赵亚蕊 赵邑 +4 位作者 赵峰梅 潘薇薇 张全爱 曹鹏程 梁欣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组织因子(TF)的人源化抗体对结肠癌细胞杀伤和迁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源化TF抗体高表达CHO-5G4.1细胞,经蛋白A(Protein A)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利用毛细管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法测定抗凝血活性,采用... 目的探讨靶向组织因子(TF)的人源化抗体对结肠癌细胞杀伤和迁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源化TF抗体高表达CHO-5G4.1细胞,经蛋白A(Protein A)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利用毛细管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法测定抗凝血活性,采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分析抗体对SW620和SW480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Transwell^(TM)检测抗体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明胶酶谱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源化TF抗体处理后,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的FAK(p-FA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两步法纯化人源化TF抗体毛细管SDS-PAGE检测纯度可达96.9%,并具有抗凝血活性。人源化TF抗体可通过ADCC杀死结肠癌细胞并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达到99%,并可降低MMP2的表达及p-FAK的表达。结论获得了高纯度的人源化TF抗体,该抗体可通过ADCC杀伤结肠癌细胞,并可抑制FAK信号通路降低MMP2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组织因子抗体 结肠癌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