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糖尿病患者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
1
作者 王全先 代延朋 +5 位作者 丁燕子 付梦宇 张雪薇 邢金芳 董凯楠 袁恩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PC、PS和ATⅢ水平;按孕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和对照组PC、PS和ATⅢ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PC、PS和ATⅢ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和PC水平降低(P<0.05),但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PC和ATⅢ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r=-0.156、-0.134,P<0.05)。结论GDM患者PS和PC水平降低,且随孕周增大,PC、PS和ATⅢ水平降低,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谌祎玮 王宁 +1 位作者 肖旭平 周建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3
作者 朱珊 王玉 胡益飞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7例为观察组,非进展性脑梗死48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45名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血清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均P<0.05);而对照组血浆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3、5、7天血浆AT-Ⅲ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第5天比较,治疗第7天血浆AT-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Lp-PLA2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01),血清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01)。结论血浆AT-Ⅲ活性、血清Lp-PLA2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及神经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抗凝血酶ⅲ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周丽娟 吴蔚 +2 位作者 刘彦 吉薇 沈连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排除泌尿系统病变而尿蛋白≥0.05 g/24 h)分为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选择同期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vWF、ATⅢ检测,比较三组vWF、ATⅢ水平。结果: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组ATⅢ水平低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ATⅢ活性下降,提示其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vWF可作为T2DM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的鉴别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幸 张秀军 +4 位作者 薛源 薛峰 徐尧 冯静云 陈菲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8例肝硬化未伴消化道出...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8例肝硬化未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比较观察组不同出血程度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AT-Ⅲ、D-D水平与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1.28±7.67)%vs(35.62±8.34)%],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3±0.96)mg/L vs(3.68±0.8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41、4.775,P均<0.001)。校正Child-Pugh分级、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后血AT-Ⅲ(OR=0.411,95%CI:0.207~0.816,P=0.021)和D-D水平(OR=3.768,95%CI:1.821~7.798,P<0.001)仍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随出血程度增加,AT-Ⅲ呈下降趋势,D-D呈升高趋势(P均<0.05);观察组血AT-Ⅲ与出血程度呈负相关(r_(s)=-0.573,P<0.001),D-D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r_(s)=0.509,P<0.001)。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AT-Ⅲ、D-D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出血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监测肝硬化患者AT-Ⅲ、D-D变化,以预防消化道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下载PDF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抗凝血酶Ⅲ对脓毒症212例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庆华 陈家萍 +1 位作者 白云朵 司君利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脓毒症212例病人基...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脓毒症212例病人基本信息、入院24 h内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应用入院24 h最差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依据病人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在评估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PCT为(40.92±32.62)μg/L,高于存活组(30.67±32.34)μg/L,死亡组D-二聚体为(8.54±6.82)mg/L,高于存活组(6.25±6.06)mg/L(均P<0.05),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凝血酶Ⅲ为(60.75±19.71)%,低于存活组(67.97±16.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不能作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95%CI分别为:年龄1.05(1.02,1.88);APACHEⅡ评分1.11(1.03,1.19);SOFA评分1.14(1.03,1.27);PCT 1.00(0.99,1.02);D-二聚体1.01(0.96,1.07);抗凝血酶Ⅲ0.99(0.97,1.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预测脓毒症病人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9、0.78、0.61、0.62、0.59,联合检测时AUC为0.82,显著高于单一指标:SOFA评分、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Z_(1)=2.42,Z_(2)=4.32,Z_(3)=4.08,Z_(4)=4.73,均P<0.05)。结论检测PC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PCT)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预后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闫彬 翟素平 +4 位作者 胡天喜 芦翼飞 王雅 范春晖 杜伟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3期1817-18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确诊的163例DVT患者(其中125例为初诊DVT患者,38例为取静脉滤器患...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确诊的163例DVT患者(其中125例为初诊DVT患者,38例为取静脉滤器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137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DVT组中男性78例,女性85例,年龄(56.56±13.49)岁;对照组中男性92例,女性45例,年龄(42.31±10.32)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TⅢ等计量资料在不同人群或DVT亚组中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等计数资料。对DVT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TⅢ活性降低在DVT事件中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VT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DVT组的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89.79±11.08)%比(96.52±8.28)%,t=37.895,P<0.001]。ATⅢ减低组(ATⅢ≤80%)患者合并手术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比例高于ATⅢ正常组[71.43%(20/28)比47.42%(46/97),71.43%(20/28)比48.45%(47/97),χ2=5.024、4.612,均P<0.05]。Fisher判别函数评估ATⅢ水平联合传统凝血指标在甄别DVT中的应用:健康对照组Y1=0.114×年龄+1.742×凝血酶原时间-0.17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479×凝血酶时间+7.798×纤维蛋白原-0.378×D-二聚体+0.021×血小板计数+1.035×ATⅢ-132.585;DVT组Y2=0.203×年龄+1.949×凝血酶原时间-0.16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246×凝血酶时间+8.158×纤维蛋白原+0.105×D-二聚体+0.018×血小板计数+0.937×ATⅢ-127.587,总符合率为85.11%(223/262)。ATⅢ判断DVT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截断值为8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77%和91.24%。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ATⅢ<86.5%是发生DVT事件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460,95%可信区间为4.676~23.400)。结论DVT患者的ATⅢ水平显著降低,ATⅢ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有助于甄别DVT事件。ATⅢ<86.5%是发生DVT事件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应警惕ATⅢ水平降低人群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抗凝血酶ⅲ 凝血检测 血栓风险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和膜糖蛋白CD62P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生栓塞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亚瑞 施展 +1 位作者 李梦鸽 孙源博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33-36,67,共5页
据研究统计,慢性疾病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遗留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肾脏病也逐渐增加,现在已成为常见慢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是其中常见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病理类型有20%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近年仍有上... 据研究统计,慢性疾病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遗留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肾脏病也逐渐增加,现在已成为常见慢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是其中常见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病理类型有20%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近年仍有上升的趋势。特发性膜性肾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血栓栓塞一旦发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严重影响预后与未来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抗凝血酶Ⅲ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这两个指标对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特发性膜性肾病 抗凝血酶ⅲ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下载PDF
凝血4项、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Ⅲ水平检测在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天鹏 梁孟乾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凝血4项、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应用于肝硬化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4项、D-D、AT-Ⅲ水平,并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凝血4项、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应用于肝硬化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4项、D-D、AT-Ⅲ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APTT、TT、PT、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T-Ⅲ、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A、B、C级患者的凝血4项、D-D、AT-Ⅲ水平检测发现,随着病情进展,APTT、TT、PT、D-D水平明显上升,FIB、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4项、D-D、AT-Ⅲ水平,可客观反映凝血状况,有效评估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情评估 抗凝血酶ⅲ水平 D-二聚体水平 凝血4项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白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在肝硬化病情发展中的变化趋势
10
作者 陈小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白蛋白(ALB)及血小板计数(PLT)在肝硬化病情发展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36例、B级78...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白蛋白(ALB)及血小板计数(PLT)在肝硬化病情发展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36例、B级78例,C级33例;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或无肝脏疾病且对检测指标无影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不同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的AT-Ⅲ、ALB及PLT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T-Ⅲ、ALB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组患者的AT-Ⅲ、ALB水平低于B级组,B级组患者的AT-Ⅲ、ALB水平低于A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及C级各组间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AT-Ⅲ及ALB水平随着肝硬化的发展变化显著,而PLT的变化相对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白蛋白 血小板 肝硬化 变化趋势
下载PDF
NLR、PLR、MLR及抗凝血酶Ⅲ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杨杭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1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HLAP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65例非HLA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NLR、PLR、MLR及ATⅢ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MLR及ATⅢ对HLAP的诊断价值,将观察组患者按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级标准分为轻症(22例)、中重症(16例)、重症(29例)三组,分析NLR、PLR、MLR及ATⅢ与HL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NLR、PLR、MLR及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LR与TC呈正相关(r=0.647,P<0.05);MLR与ATⅢ呈负相关(r=-0.617,P<0.05);ATⅢ与TC呈负相关(r=-0.42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MLR、ATⅢ四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HL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0.534、0.805、0.308、0.959;其中NLR最优,敏感度为75.81%,特异度为99.82%;四项联合诊断的AUC优于各项单独诊断,敏感度为84.76%,特异度为99.81%。重症组患者的NLR、PLR、MLR水平高于轻症组,ATⅢ水平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组患者的NLR、PLR、MLR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MLR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8、0.272,P<0.05),ATⅢ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139,P<0.05)。结论NLR、PLR、MLR及ATⅢ联合对诊断HLAP有较大价值,NLR、MLR、ATⅢ对于评估HLAP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降低对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孙中伟 周楚芝 +2 位作者 刘红 王志伟 温隽珉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降低对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心血管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血栓进行分组,血栓组100例,无血栓组110例。收集两...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降低对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心血管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血栓进行分组,血栓组100例,无血栓组11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小板五项参数、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分析抗凝血酶Ⅲ降低对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抗凝血酶Ⅲ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病情、基础疾病、体重指数、血小板五项参数、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凝血酶Ⅲ预测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的阈值为60.3%,即当抗凝血酶Ⅲ<60.3%时,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显著增加,AUC面积为0.646,通过抗凝血酶Ⅲ预测心血管术后血栓风险特异度(85.46%)较高,但敏感度(55.32%)较低。结论:抗凝血酶Ⅲ降低可作为心血管手术术后评估血栓风险的有效指标,当抗凝血酶Ⅲ<60.3%时,提示患者血栓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心血管手术 血栓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和蛋白S以及抗凝血酶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熠璐 徐迪 温静雅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严重程度、合并颈动脉病变情况、治疗阶段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 目的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严重程度、合并颈动脉病变情况、治疗阶段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PC、PS以及AT-Ⅲ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C、PS以及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严重程度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低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低于轻度亚组(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颈动脉斑块亚组低于颈动脉增厚亚组及正常亚组(P<0.05);不同治疗阶段亚组PS与AT-Ⅲ水平比较,急性期亚组低于恢复期亚组,恢复期亚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亚组PC水平低于恢复期亚组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PC、PS以及AT-Ⅲ诊断ACI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79~0.841)、0.822(95%CI:0.745~0.899)、0.797(95%CI:0.719~0.874)(P<0.001)。结论PC、PS以及AT-Ⅲ水平降低与ACI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为诊断ACI提供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凝血酶ⅲ 血浆蛋白C 血浆蛋白S
下载PDF
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与抗凝血酶Ⅲ水平的相关性
14
作者 付玉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与抗凝血酶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伴有冠脉病变患儿设为观察组,未伴冠脉病变患儿设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选取同期... 目的:观察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与抗凝血酶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伴有冠脉病变患儿设为观察组,未伴冠脉病变患儿设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三组均采用血栓弹力仪检测血栓弹力图参数,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抗凝血酶Ⅲ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与抗凝血酶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成块时间(K)值低于对照组,对照组R、K值低于健康组,观察组血细胞凝集成块速率(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凝血块的最大强度(MA)值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MA、CI、α角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弹力图参数中R、K值与抗凝血酶Ⅲ水平呈正相关(r>0,P<0.05),α角、CI、MA值与抗凝血酶Ⅲ水平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与抗凝血酶Ⅲ水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脉病变 患儿 血浆血栓弹力图参数 抗凝血酶ⅲ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耀全 李川 +1 位作者 龚运兵 邓永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3期158-159,共2页
肝素钠抗凝主要是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起作用。我们发现,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平原患者一样,均存在贫血,且血小板数量也未见增多,但在每次透析过程中,肝素钠用量常常是平原患者的2~3倍,其原因尚不清楚。为... 肝素钠抗凝主要是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起作用。我们发现,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平原患者一样,均存在贫血,且血小板数量也未见增多,但在每次透析过程中,肝素钠用量常常是平原患者的2~3倍,其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并和平原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与患者肝素用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抗凝血酶ⅲ活性 患者血浆 临床意义 高原 血浆抗凝血酶ⅲ 肝素用量 血小板数量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血小板检测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彩芝 莫丽亚 +2 位作者 邓永超 李爱国 杨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间三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DIC组和死亡组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IC组三项指标同时异常的发生率为70.37%。结论儿童脓毒症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检测有助于儿童脓毒症时DIC的早期诊断,并且对患儿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血小板 儿童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2 位作者 孙菲 李宁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急性期
下载PDF
心脏手术病人血小板、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尹述洲 邓硕曾 +1 位作者 卢光奎 赵耿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小板 (Plt)、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Plt水平将 6 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高Plt组 (Plt>2 5 0× 10 9/L) ,B组为低Plt组 (Plt <15 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小板 (Plt)、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与肝素相对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Plt水平将 6 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成两组 ,A组为高Plt组 (Plt>2 5 0× 10 9/L) ,B组为低Plt组 (Plt <15 0× 10 9/L ) ,每组 30例。麻醉诱导后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T Ⅲ活性、全血活化凝固时间 (ACT)基础值及肝素化后ACT值。结果 A组AT Ⅲ活性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肝素相对耐药患者多于B组 ,尤其以AT Ⅲ活性 <70 %的患者肝素相对耐药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Plt计数偏高与AT Ⅲ活性低有一定相关性 ,Plt计数高者AT Ⅲ活性下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小板 抗凝血酶ⅲ 肝素 耐药性 中心静脉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旭红 魏丹丹 +7 位作者 王慧超 徐静 王见涛 白春洋 王亚强 赵耀亭 李倩一 任学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46-1552,共7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免疫法(EIA)测定患者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及表型,并与正常组55例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ELISA法分析免疫复合物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后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TNF-α和IL-6对人脑血管内皮细胞AT-Ⅲ表达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同时,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伴随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多(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CD14+CD16+和CD14+CD32+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D14+CD64+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经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6分泌明显升高(P<0.01),而TNF-α或IL-6与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均可下调其AT-Ⅲ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明显降低,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复合物通过CD14+CD64+单核细胞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升高AT-Ⅲ活性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抗凝血酶ⅲ 免疫复合物 细胞因子类 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