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头溢液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郑加荣 薄丽英 +1 位作者 孔芹 牟善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例乳腺浸润性...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乳头溢液患者(乳腺癌组)、50例乳腺导管增生病变伴有乳头溢液患者(良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乳头溢液和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用四格表法统计分析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乳头溢液和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且乳腺癌组中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高于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P<0.01);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表达水平与对应血清CEA、CA153、CA125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r=0.872、0.789、0.843),P<0.01;乳腺癌组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复发明显相关(P<0.01);肿瘤直径>2 cm、低分化、高分期、转移、复发患者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高中分化、低分期、无转移、无复发患者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水平;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与各单项及血清组合检测比较明显提高(P<0.01),分别为94.57%(87/92)、92.25%(131/142)、89.80%(44/49)。结论: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早期诊断供了新思路,明显提高了乳腺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溢液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应用研究
2
作者 马海梅 涂秀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效果。方法将金...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效果。方法将金湖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诊治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53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医院行体检的58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3组静脉血,对比分析3组CEA、AFP、NSE、CA199的差异,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探究4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CEA为(6.24±1.26)ng/mL、AFP为(5.95±0.83)U/mL、NSE为(19.64±3.17)μg/L、CA199为(32.69±4.23)kU/L,均高于对照组[(3.69±0.57)ng/mL、(3.71±0.58)U/mL、(13.67±2.05)μg/L、(24.57±3.69)kU/L]与健康对照组[(2.45±0.38)ng/mL、(2.89±0.41)U/mL、(10.59±1.36)μg/L、(21.35±2.46)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CEA、AFP、NSE、CA199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9(95%CI 0.841~0.977),高于CEA的0.810(95%CI 0.725~0.895)、AFP的0.707(95%CI 0.607~0.807)、NSE的0.798(95%CI 0.709~0.887)、CA199的0.701(95%CI 0.603~0.798)。结论血清CEA、AFP、NSE、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少华 杜文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MCLIA),探讨KL-6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5月... 目的建立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MCLIA),探讨KL-6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5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为对照组,利用MCLIA法测定NSE、SCC、CEA、CYFRA21-1血清含量,分析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与多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CLIA测定KL-6的空白检出限(LoB)为20U/ml、最低检出限(LoD)为50U/ml,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分别低于6%和8%,在检测范围50~10000 U/ml内成线性。KL-6单一指标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5项肺癌血清标志物联合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97.6%,AUC为0.997,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人血清KL-6全自动定量MCLIA检测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均符合临床要求。联合检测血清KL-6、NSE、SCC、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理想,对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血清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
下载PDF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在tPSA≤20 ng/mL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检出的应用价值及预测因素
4
作者 郑安琪 王卓楠 +5 位作者 董伟璇 李运轩 李磊 贺大林 吴开杰 段小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索^(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0 ng/mL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检出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成像结果的临床预测变量,并建立PET/CT阳性预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于西... 目的探索^(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0 ng/mL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检出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成像结果的临床预测变量,并建立PET/CT阳性预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18)F-PSMA PET/CT成像的175例患者的影像、病理、血清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依据PET/CT成像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计算阳性检出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8)F-PSMA PET/CT成像对tPSA≤20 ng/mL前列腺癌转移灶阳性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结果175例tPSA≤2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8)F-PSMAPET/CT检测出转移灶78例,未检出转移灶97例,阳性率为44.6%(78/175);有无尿路系统症状、PET/CT检查同期有无行雄激素剥夺(ADT)治疗及Gleason(GS)评分危险程度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尿路系统症状(OR=3.64,P<0.001)、GS评分危险程度(OR=3.96,P<0.001)及同期行ADT治疗(OR=3.71,P<0.001)与转移灶阳性检出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亦显示尿路系统症状(OR=3.19,P=0.002)、GS评分高危组(OR=2.95,P=0.005)以及同期行ADT治疗(OR=3.27,P=0.001)是影响PET/CT阳性检出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成功建立PET/CT列线图。结论血清tPSA≤20 ng/mL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几率仍较高,^(18)F-PSMA PET/CT对于转移灶的早期检出有较高价值;尿路系统症状、GS评分高危组以及同期行ADT治疗是影响转移灶检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结合预测列线图可以协助临床优化影像学检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转移 独立预测因子 预测列线图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下载PDF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原文传递
鼠疫耶尔森菌低钙应答V抗原人源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6
作者 张黎 郑滨洋 +5 位作者 张琪 吴海莲 潘红星 朱凤才 吴海生 周剑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筛选抗低钙应答V抗原(Lcr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析抗体基因特点,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功能。方法使用PCR方法从鼠疫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外周血细胞cDNA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ScFv噬菌体抗体文库。用L... 目的筛选抗低钙应答V抗原(Lcr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析抗体基因特点,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功能。方法使用PCR方法从鼠疫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外周血细胞cDNA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ScFv噬菌体抗体文库。用LcrV对文库进行富集筛选,将获得的抗体基因表达成人IgG1后,测定抗体与LcrV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保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鼠疫耶尔森菌人源ScFv抗体文库,库容量为7.54×10^(8)。抗体文库经LcrV筛选后获得了3株抗LcrV抗体,命名为RV-B4、RV-D1和RV-E8。3株抗体重链为VH1-46和VH3-30,轻链分别为VL1-51、VK3-20和VK1-39。3株抗体经ELISA及Western blot验证均与LcrV特异性结合,其与V抗原结合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2.1 nmol/L、1.24 nmol/L和42 nmol/L。RV-D1体外降低人THP-1分泌TNF-α,动物攻毒试验中未发现抗LcrV抗体的保护效果。结论从鼠疫疫苗免疫人群获得了靶向低钙应答V抗原的人源抗体,以结合抗体为主,不能有效阻断病菌感染。所获得的单抗为鼠疫免疫基础研究、鼠疫诊断应用提供了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低钙应答V抗原 噬菌体展示 重组抗体 保护效果
下载PDF
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晓亮 王晓茵 +4 位作者 方汉卿 宋翠平 赵思俊 曹旭敏 李木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42-46,85,共6页
开展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技术操作快速、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大批量畜禽产品的快速筛查。抗体特性是免疫检测的核心,而人工抗原合成的质量直接影响特异性抗体性能。本文主... 开展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技术操作快速、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大批量畜禽产品的快速筛查。抗体特性是免疫检测的核心,而人工抗原合成的质量直接影响特异性抗体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碳二亚胺法、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重氮化法、戊二醛法等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以及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人工抗原鉴定方法,以期为免疫分析等相关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免疫分析 人工抗原 合成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可溶性B7-H4蛋白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王静 张虹宇 +2 位作者 张磊 赵仰光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51)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参数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及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sB7-H4水平变化,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值较对照组升高,RSV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sB7-H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7.69%(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化疗中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选择最优药物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B7-H4蛋白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的比较与评估
9
作者 刘颖昳 胡迪 +4 位作者 刘倩倩 迟盛仁 刘琳 王传彬 顾小雪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禽白血病监测与净化,研究使用由蛋清、细胞培养物、胎粪等多种样品组成的样品盘对7种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国产试剂盒DA、DB、DC,进口试剂盒IA、IB、IC、IDEXX)进行比较。结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禽白血病监测与净化,研究使用由蛋清、细胞培养物、胎粪等多种样品组成的样品盘对7种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国产试剂盒DA、DB、DC,进口试剂盒IA、IB、IC、IDEXX)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分析特性上看,试剂盒分析特异性均较好,未观察到与其他常见禽源病毒的交叉反应;与IDEXX相比,DA、IA的分析敏感性较高,DB、IC其次,DC、IB较低,对于ALV不同亚群,各种试剂盒分析敏感性差异可达2~3个稀释度;从诊断特性上看,与IDEXX相比,DB、DC和IC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高于90%;DA、IA和IB与IDEXX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高于80%;各试剂盒对于不同类型样品(DF-1细胞培养物、蛋清、胎粪)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存在差异;从重复性上看,DA和IA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综上所述,与IDEXX相比,当前国产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DA和DB、进口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IA和IC的各项性能可满足禽白血病净化各阶段对不同类型样品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净化 ELISA P27抗原
原文传递
精子相关抗原9联合PSAD、fPSA/tPSA比值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沈红梅 刘培龙 +2 位作者 顾屏 贲亮亮 徐珍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29-132,163,共5页
目的:研究尿液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含量联合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PSA(tPSA)比值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 目的:研究尿液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含量联合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PSA(tPSA)比值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血清PSA水平处于灰区(4~10 ng/mL)的3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列腺穿刺术的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58例和前列腺良性组25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留取尿液并检测SPAG9含量,测定血清PSAD、fPSA、tPSA,计算fPSA/tPSA比值,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间患者的体质量、tPSA、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酸、前列腺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年龄、尿液SPAG9含量、血清fPSA/tPSA比值、PS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液SPAG9含量、血清fPSA/tPSA比值、PSAD是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尿液SPAG9含量、血清fPSA/tPSA比值、PSAD单独及联合均能诊断前列腺癌,3项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理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80.88%。结论:尿液SPAG9可作为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尿液SPAG9与血清fPSA/tPSA比值、PSAD联合检测对PSA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SA灰区 精子相关抗原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游离PSA/总PSA比值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原表位分析
11
作者 邹淑慧 宋丽云 +2 位作者 张丽琴 刘奕红 刘聪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8,108,共4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并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分析SARS-CoV-2 E蛋白的一级结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T细胞相关表位并计算其人口覆盖率。结果 SARS-...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并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分析SARS-CoV-2 E蛋白的一级结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T细胞相关表位并计算其人口覆盖率。结果 SARS-CoV-2 E蛋白含有75个氨基酸残基,脂溶性高,是疏水性蛋白,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区域12-34aa,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筛选出一个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并发现与MHC Ⅰ类和MHC Ⅱ类结合的10种肽是疫苗设计的有希望的候选者,这些候选表位可分别覆盖世界88.5%和99.99%的人群。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其中多个T细胞表位人群覆盖率较高,有希望成为疫苗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E蛋白 抗原表位 人口覆盖率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新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12
作者 文习之 张晓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133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抗原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内皮素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王冬亮 刘昊 刘玉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DN3、PRAME表达;EDN3、PRAME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DN3、PRAME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DN3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RAME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PRAME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DN3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PRAME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ED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RAME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得知,EDN3和PRAME二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vsEDN3=2.667、Z联合vsPRAME=2.68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AME、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DN3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表达显著降低,PRAME表达显著升高,二者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3 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培养阴性抗原阳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姚怡婷 潘允琪 +1 位作者 曾健 徐伟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1例隐球菌培养阴性,宏基因组测序检出新型隐球菌序列,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肺隐球菌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肺隐球菌病提供帮助。方法分析1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 目的分析1例隐球菌培养阴性,宏基因组测序检出新型隐球菌序列,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肺隐球菌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肺隐球菌病提供帮助。方法分析1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和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等方法进行复查,明确肺炎感染类型,并结合文献对肺隐球菌病进行复习讨论。结果该例患者HIV检测阴性,痰液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阴性;痰液、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为正常菌群生长,隐球菌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检测、生化检测、微生物培养结果均正常,隐球菌抗原阴性,墨汁染色未检出隐球菌;气管镜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提示新型隐球菌,序列数6,相对丰度46.15%,覆盖度0.0010%。口服氟康唑治疗3个月后患者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类圆形结节影伴空洞较之前缩小。结论临床工作中遇到免疫功能低下、且肺部影像学检查出空洞的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和呼吸道标本mNGS联合检测可以有效辅助临床对肺隐球菌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下载PDF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表达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李佳 何霞 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与HBV DNA表达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ICP病人血清PreS1 Ag阳性表达率、PreS1 Ag D(λ)值、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病人(P<0.05)。结论 合并ICP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PreS1 Ag阳性表达率及D(λ)值水平均明显升高,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水平变化均与HBV DNA含量有关,并可能预示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乙型肝炎 慢性 HBV前基因组RNA 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相关性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行干细胞移植联合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
16
作者 徐丽 万滢 +2 位作者 阮海涛 雷路 陈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 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完善治疗前的护理评估,重点落实预处理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植入综... 目的 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完善治疗前的护理评估,重点落实预处理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植入综合征的护理,并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治疗过程。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造血干细胞,外周血中检测到持续性CAR30转基因,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均为Ⅰ级,未观察到神经毒性。随访20.4(12.1,34.4)个月,患者均存活并保持其反应性。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高度活性,护理在治疗各阶段以及毒副反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口腔黏膜炎 腹泻 血液病护理
下载PDF
肿瘤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T细胞受体抗原筛选技术
17
作者 朱润棣 李贵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TCR所靶向的抗原信息有助于提高TC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高效、高通量的TCR抗原筛选技术的缺乏限制了TCR-T疗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TCR抗原筛选技术用于解析TCR及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信息。本文从抗原定向筛选、TCR定向筛选以及双向筛选三方面对TCR抗原筛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其优缺点,展望TCR抗原筛选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抗原筛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受体 抗原 TCR抗原筛选技术 TCR-T疗法
原文传递
融合超抗原可提高T细胞衔接器治疗实体瘤的疗效
1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3,共1页
2024年2月7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陈枢青教授、周展副教授团队在《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Superantigen-fused T cell engagers for tumor antigen-mediated robust T cell activation and tumor cell kil... 2024年2月7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陈枢青教授、周展副教授团队在《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Superantigen-fused T cell engagers for tumor antigen-mediated robust T cell activation and tumor cell killing”(DOI:10.1016/j.ymthe.2023.12.011),提出了强效免疫激活剂(超抗原)和T细胞衔接器(TCE)协同增效的新思路。研究人员利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高效刺激T细胞激活和增殖的特点,设计了SEA融合的TCE,其与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孵育后,杀伤肿瘤活性显著增强,且其活性依赖于肿瘤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治疗 抗原 T细胞激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协同增效 实体瘤 免疫激活剂 肿瘤抗原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的免疫学性质及其在新型疫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玉洁 余海燕 +1 位作者 杨雨婷 杨国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关键的毒力因子,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与自噬反应抵抗机体对MTB的清除,从而减弱机体对MTB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此外,ESAT-6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与固有免疫细胞的大量坏死可促进...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关键的毒力因子,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与自噬反应抵抗机体对MTB的清除,从而减弱机体对MTB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此外,ESAT-6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与固有免疫细胞的大量坏死可促进MTB的扩散、定植,引发MTB的全身感染。ESAT-6还可抑制Th1细胞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加速MTB感染进程。在这一感染过程中,ESAT-6所具备的高度免疫原性使其可作为优势抗原用于新型结核病(TB)疫苗的研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TB)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 自噬 凋亡 优势抗原 综述
原文传递
半抗原直接包被的四环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建立
20
作者 张玉超 刘良禹 +1 位作者 朱思洁 刘旭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建立更优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TC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T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采用酸性高锰酸钾羧化酶标板,... 为建立更优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TC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T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采用酸性高锰酸钾羧化酶标板,将TC直接包被在酶标板上,并对ELISA反应体系条件进行优化,构建一种半抗原直接包被的TC ELISA检测方法。所制备的MAb特异性良好,交叉反应率低。所构建的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IC_(10)值为0.306 ng/mL,半数抑制率IC_(50)值为9.26 ng/mL,牛奶和水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46%~101.89%、96.84%~102.50%。与人工完全抗原包被的检测方法相比(IC_(10)值:0.624 ng/mL,IC_(50)值:28.24 ng/mL,牛奶和水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86%~105.12%、94.04%~105.56%),检测灵敏度有明显提高,并可用于实际样品中TC含量的检测,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抗原包被 人工完全抗原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