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6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酶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项蓉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赵彦巧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是规模化生产AA-2G的可行方法。该文综述体外酶法合成AA-2G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和蔗糖磷酸化酶合成AA-2G的研究现状,并对AA-2G的功能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酶法合成 糖基转移酶 功能
下载PDF
抗坏血酸改性Mn_(3)O_(4)活化过硫酸氢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2
作者 陈婧 宋炳皞 +6 位作者 朱雷 陈宏 张杰 姜恒 于翰博 储琨 刘紫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采用水热-超声法制备抗坏血酸(AA)改性的Mn_(3)O_(4)(AA-MO),并通过XRD、FTIR、SEM、TEM和XPS等技术手段表征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将AA-MO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磺胺甲恶唑(SMX),结果表明,AA-MO/PMS体系在2.0~10.0的pH值范围内催... 采用水热-超声法制备抗坏血酸(AA)改性的Mn_(3)O_(4)(AA-MO),并通过XRD、FTIR、SEM、TEM和XPS等技术手段表征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将AA-MO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磺胺甲恶唑(SMX),结果表明,AA-MO/PMS体系在2.0~10.0的pH值范围内催化效能先升后降,在中性和偏中性环境中具有最佳降解效果.PMS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均能有效促进SMX的降解.稳定性实验显示,在3次循环使用后AA-MO相比MO具有更稳定的催化效能.自由基淬灭结果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_(4)^(·-))在降解反应中起主导作用.AA-MO与PMS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产生自由基降解SMX,AA的抗氧化性维持了复合催化剂的高催化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了降解过程中可能的6种中间产物.SMX通过开环、S-N键断裂、羟基化以及氧化作用等3种路径被降解.通过ECOSAR软件计算物质的毒性阈值并进行毒理分析,需要关注产物P2、P5和P7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Mn_(3)O_(4) 过硫酸氢盐 磺胺甲恶唑 催化降解 高级氧化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可见光/亚甲基蓝/抗坏血酸活化分子氧氧化水中的As(Ⅲ)
4
作者 王震华 张弈辉 +1 位作者 张道斌 吴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53,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可见光/亚甲基蓝(MB^(+))/抗坏血酸(H_(2)A)活化分子氧体系(可见光/MB^(+)/H_(2)A体系)氧化水中三价砷(As(Ⅲ))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光照、pH、H_(2)A浓度、MB^(+)浓度、As(Ⅲ)初始浓度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和有机质的对As(Ⅲ)氧... 本文研究了可见光/亚甲基蓝(MB^(+))/抗坏血酸(H_(2)A)活化分子氧体系(可见光/MB^(+)/H_(2)A体系)氧化水中三价砷(As(Ⅲ))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光照、pH、H_(2)A浓度、MB^(+)浓度、As(Ⅲ)初始浓度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和有机质的对As(Ⅲ)氧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和溶液光谱变化鉴定了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及其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As(Ⅲ)的氧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在pH=8.0—9.5范围内,As(Ⅲ)的氧化随着pH的升高而加快;pH=9.5条件下,H_(2)A剂量的增加对As(Ⅲ)的氧化呈现先促进后趋于稳定的趋势,H_(2)A最佳投加量为300μmol·L^(-1);MB^(+)最佳投加量为5 mg·L^(-1).机理研究表明,H_(2)A和分子氧之间的双电子反应产生的H_(2)O_(2)是可见光/MB^(+)/H_(2)A体系活化分子氧体系中氧化As(Ⅲ)的主要活性物种.MB^(+)经可见光激发后通过促进A·-的产生进而产生H_(2)O_(2).基于同样机制,另外两种噻嗪染料(劳氏紫和天青B)在可见光/H_(2)A体系中也能促进As(Ⅲ)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砷(As(Ⅲ)) 抗坏血酸(H_(2)A) 可见光 亚甲基蓝(MB^(+)) 过氧化氢(H^(2)O_(2))
原文传递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
5
作者 张羽飞 刘铁良 郑明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0,81-83,共5页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曝光、高温(60℃)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曝光、高温(60℃)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_(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_(E)。植物油在低温(20℃)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酶法 化学法 植物油 抗氧化 家庭储存
下载PDF
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鲜切兰州百合贮藏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熊思国 唐晓岚 +3 位作者 宋龙龙 潘旋 葛珺桥 姜爱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延长鲜切兰州百合贮藏期。方法:以兰州百合为原材料,经鲜切加工处理后,采用0(CK),1,5,10 g/L的异抗坏血酸钠(SI)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鲜切兰州百合的品质变化。结果:10 g/L的SI浸泡处理可以更好地维持鲜切兰州百合鳞片... 目的:延长鲜切兰州百合贮藏期。方法:以兰州百合为原材料,经鲜切加工处理后,采用0(CK),1,5,10 g/L的异抗坏血酸钠(SI)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鲜切兰州百合的品质变化。结果:10 g/L的SI浸泡处理可以更好地维持鲜切兰州百合鳞片的亮度,贮藏21 d时,褐变度、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组低23%,8%,45%。在贮藏结束时,SI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分别为97.22,0.09,11.89 U/g,显著低于CK组(P<0.05)。电子鼻分析表明,SI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兰州百合的风味有调节作用。结论:SI浸泡处理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采后处理技术,可以延缓鲜切兰州百合氧化褐变,从而维持其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兰州百合 抗坏血酸 贮藏品质 酶促褐变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miR156调控猕猴桃果实抗坏血酸代谢机制初探
7
作者 周钰雯 陈超 +3 位作者 胡晶金 周雨菲 陈思懿 李旭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抗坏血酸(As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猕猴桃果实富含AsA,然而猕猴桃内外果皮AsA含量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通过生理生化以及转基因手段,探究猕猴桃内外果皮AsA代谢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猕猴桃内外果皮AsA合成途径和循环途径基因表达... 抗坏血酸(As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猕猴桃果实富含AsA,然而猕猴桃内外果皮AsA含量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通过生理生化以及转基因手段,探究猕猴桃内外果皮AsA代谢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猕猴桃内外果皮AsA合成途径和循环途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miR156的表达水平与果实AsA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转基因验证miR156正调控猕猴桃果实中的抗坏血酸含量,miR156调控猕猴桃果实中的抗坏血酸合成和循环途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6 猕猴桃 抗坏血酸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合成后修饰策略构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金属有机骨架基荧光静默系统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
8
作者 张婕 刘欣 +4 位作者 李梓欣 裴玉婷 杨宇琦 李慧敏 刘志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3,共11页
成功制备了一种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荧光性能和稳定结构的三维荧光金属有机骨架[Cd(L)(H_(2)O)_(0.5)]·DMF·2.5H_(2)O(1),其中H_(2)L=3-(四唑-5-基)三唑。1在识别Cr(Ⅵ)离子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并形成“开-关”... 成功制备了一种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荧光性能和稳定结构的三维荧光金属有机骨架[Cd(L)(H_(2)O)_(0.5)]·DMF·2.5H_(2)O(1),其中H_(2)L=3-(四唑-5-基)三唑。1在识别Cr(Ⅵ)离子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并形成“开-关”荧光静默体系(Cr_(2)O_(7)^(2-)@1),该体系可以快速检测水溶液中的Cr(Ⅵ)离子,这是Cr(Ⅵ)的紫外吸收光谱和1的激发光谱重叠而导致的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FRET)。此外,通过消除FRET的作用,Cr_(2)O_(7)^(2-)@1的荧光强度可以恢复或超越原始值,从而实现对水体系中抗坏血酸(AA)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荧光检测。同时,Cr_(2)O_(7)^(2-)@1体系可以成功检测维生素C片中的AA,回收率为98.20%~103.3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8%~3.42%。基于此,构建了以AA和铬(Ⅵ)为化学输入的荧光“IMPLICATION”分子逻辑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静默系统 金属有机骨架 Cr(Ⅵ) 抗坏血酸
下载PDF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9
作者 王道兵 冯迪 +10 位作者 曹翠峰 钟其顶 翟鹏贵 武竹英 岳红卫 童玲 张燚 洪玉玲 张红霞 徐胜 张洛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7,295,共6页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分离纯化,优化后色谱条件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pH 2的硫酸溶液(90∶10,体积比),流速0.250 mL/min,色谱柱温度30℃,进样量10μL,通过LC-IsoLink实现目标物全部氧化为CO_(2)气体,最终以气态形式进入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直接检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δ^(13)C,该方法结果稳定、准确。分别测定了7个合成来源的维生素C片和19个针叶樱桃粉,结果表明,天然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25.00‰~-22.01‰,合成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11.74‰~-10.28‰,两者分布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用于抗坏血酸产品标识的真实性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樱桃粉 抗坏血酸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天然 合成 δ^(13)C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菠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园园 林咸永 +2 位作者 金崇伟 章永松 方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 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DHA)含量随着铵硝比的提高逐渐增加.菠菜叶片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在铵硝比小于50%时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铵硝比则显著降低;铵硝比不影响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均随着供铵比例提高而逐渐提高,且与As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铵硝比增加菠菜叶片AsA含量,与其提高MDHAR、DHAR活性和加快AsA的再生循环有关,而与其对GalLDH和AAO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抗坏血酸 菠菜 L-半乳糖酸-1 4-内酯脱氢酶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强化脱氢动力学实现超低电池电压和大电流密度下抗坏血酸电氧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波 石建巧 +7 位作者 姜一民 肖磊 逯宇轩 董帆 陈晨 王特华 王双印 邹雨芹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72-380,共9页
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速了生物质资源多层次转化利用的发展,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抗坏血酸是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脱氢抗坏血酸作为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不仅与抗坏血酸一起组成了生物抗氧化系统,而且还发挥... 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速了生物质资源多层次转化利用的发展,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抗坏血酸是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脱氢抗坏血酸作为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不仅与抗坏血酸一起组成了生物抗氧化系统,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医学功能,例如人体抗癌、抗病毒和抗衰老等.在众多的脱氢抗坏血酸制备方法中,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提供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使用水作为氧化剂和电能作为能量输入生产脱氢抗坏血酸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水体系内,较低的抗坏血酸理论氧化电位(E理论=0.390 V)使得抗坏血酸氧化反应/氢析出反应(AAOR/HER)电对可以在低电池电压下工作,降低了因高电压带来的能源消耗和设备要求等成本,实现低能耗条件下的化学品转化和制氢.本课题组通过简单的氧气等离子体在碳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OCGs),并揭示了OCGs和抗坏血酸分子脱氢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利用提升反应动力学的策略提高AAOR的电催化活性.得益于OCGs对抗坏血酸分子脱氢动力学的调控作用,所设计的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碳纸电极(PO-CP)可以在0.65 VRHE下驱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明显优于原始碳纸(CP)和其他金属基电催化剂.此外,在PO-CP电极表面抗坏血酸制备脱氢抗坏血酸的法拉第效率超过90%,并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20 h).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碳表面的含氧量增加,最终呈现饱和状态.进一步利用氢气退火作为对照组去除表面的OCGs,发现退火过程中所有类型的OCGs含量都明显下降,其中羧基和羰基的含量变化明显,说明退火处理可显著去除碳表面的C=O键,进而影响其AAOR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OCGs的引入提升了碳材料的AAOR本征活性,氢气退火对照组性能急剧下降,进一步表明了碳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对AAOR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结合XPS结果,分析其中C=O键可能对AAOR本征活性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为降低三维电极带来的传质影响及等离子体处理对碳表面清洁影响等,进一步选用商业碳粉(XC72)作为模型材料并在玻碳电极表面探究OCGs的影响,同时选择氧气等离子体刻蚀和电化学氧化方法作为OCGs修饰策略.电化学测试表明,XC72表面的电化学性能规律和碳纸表面类似,进一步表明了碳表面的OCGs对AAOR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来对AAOR的各基元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Gad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CGs修饰后,虽然AAOR的决速步骤没有发生变化(第一步脱氢过程),但是ΔGads变化明显.相比于原始碳晶格(G(ads(C))=1.36 eV),不同含氧官能团修饰下的碳表面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ads(-OH))=1.33 eV,ΔG(ads(C=O))=1.55 eV,ΔG(ads(-COOH))=1.24 eV.由此可见,含氧官能团特别是羧基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AAOR过程中脱氢能垒,通过增强脱氢动力学来实现高效的抗坏血酸转化.此外,还将AAOR和HER集成到质子交换膜型电解槽中,当PO-CP阳极和Pt/C阴极组装时,在0.98 V(80℃)的超低电池电压下获得了1.00 Acm^(–2)的电流,这是目前电催化有机物转化反应的一个非常有优势的数据.而且系统每产生1 m^(3)的氢气只需要1.54 kWh的电能,几乎是传统电解水(4.95 kWh)的三分之一.综上,基于抗坏血酸在PO-CP表面高效率的电化学转化,这项工作为电化学生物质转化升级和制氢提供了更环保更经济的策略,并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电极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抗坏血酸电化学氧化 氧等离子体 制氢 无金属电催化剂 脱氢动力学
下载PDF
差分脉冲伏安法对果蔬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12
作者 陈林林 宋佳琪 +4 位作者 王玲 杨茜瑶 郑凤鸣 张佳欣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6,共10页
采用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催化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利用电沉积法将Mb@AuNPs修饰到裸金电极表面,制备Mb@AuNPs/Au电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进行同... 采用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催化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利用电沉积法将Mb@AuNPs修饰到裸金电极表面,制备Mb@AuNPs/Au电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进行同时测定并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极组装条件为电沉积扫速100 mV/s、扫描圈数为40圈;检测体系为浓度0.20 mol/L 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2~5600μmol/L和1~6000μmol/L的线性范围内,Mb@AuNPs/Au对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同时检测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8),检出限分别为0.31和0.57μmol/L。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2.59%~109.26%、90.01%~103.51%,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果蔬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抗坏血酸 差分脉冲伏安 修饰电极
下载PDF
抗坏血酸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红玉 王聪聪 +3 位作者 夏方山 杨轩 李尹琳 张杰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92-2398,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贮藏种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老化20 d的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5,1.5和2.5 mmol·L^(-1)的外源AsA引发...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贮藏种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老化20 d的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5,1.5和2.5 mmol·L^(-1)的外源AsA引发0(CK),4,8,16和24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AsA引发下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K(P<0.05),而其各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CK(P<0.05)。低浓度(0.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引发时间(P<0.05),但高浓度(1.5和2.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且其丙二醛含量上升。综上所述,外源AsA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密切相关,0.5 mmol·L^(-1)的AsA引发24 h是提高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种子引发 种子老化 燕麦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比率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对抗坏血酸的测定
14
作者 郑佳红 郑馨 周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1,17,共6页
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AA(抗坏血酸)的新型比率荧光传感器。该构建方法主要包括3个过程:Ce^(4+)氧化OPD(邻苯二胺)形成OPDox(2,3-二氨基吩嗪),加入AA后与Ce^(4+)反应生成DHAA(去氢抗坏血酸),DHAA与OPD反应生成DFQ(3-(二羟乙基)呋喃[3,4-b]... 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AA(抗坏血酸)的新型比率荧光传感器。该构建方法主要包括3个过程:Ce^(4+)氧化OPD(邻苯二胺)形成OPDox(2,3-二氨基吩嗪),加入AA后与Ce^(4+)反应生成DHAA(去氢抗坏血酸),DHAA与OPD反应生成DFQ(3-(二羟乙基)呋喃[3,4-b]喹恶啉-1-酮),同时抑制OPDox的生成。当加入AA浓度发生变化时,系统中DFQ和OPDox的荧光信号强度I_(424)和I_(564)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使用比率荧光信号(I_(424)/I_(564))来实现AA的测定。最低检测限低至0.62μmol/L。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回收率在96.31%—103.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 RSD在0.15%—0.43%之间。综上所述,该传感器在检测AA时具有比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AA的检测提供了较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邻苯二胺 比率荧光传感器
下载PDF
NiHCF/石墨烯膜电极用于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
15
作者 余小娜 苏趁意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8-61,共4页
将热还原石墨烯和铁氰化镍(NiHCF)颗粒经超声分散后得到NiHCF/石墨烯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等技术表征了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物的形貌及特征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NiHCF/石墨烯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材料... 将热还原石墨烯和铁氰化镍(NiHCF)颗粒经超声分散后得到NiHCF/石墨烯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等技术表征了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物的形貌及特征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NiHCF/石墨烯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传递性能.采用计时电流测试技术实现了对抗坏血酸的定量检测,在1×10^(-4)~7×10^(-4)mol·L^(-1)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和分析物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NiHCF/石墨烯膜电极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抗坏血酸的灵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铁氰化镍 抗坏血酸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流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媛 冯晓元 +3 位作者 石磊 杨军军 张莹莹 张开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4-938,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或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偏磷酸提取水果或蔬菜样品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提取液中的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可直接进行检...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或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偏磷酸提取水果或蔬菜样品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提取液中的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可直接进行检测,脱氢抗坏血酸在磷酸钠溶液中(pH 7.0-7.2)用L-半胱氨酸还原成L-抗坏血酸,之后测定以L-抗坏血酸表达总维生素C含量,脱氢抗坏血酸含量由总维生素C含量减去L-抗坏血酸含量获得。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 3.5)为流动相,在245 n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50 mg/L的浓度范围内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42.0,19.4μg/kg,脱氢抗坏血酸的检出限为262μg/kg。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水平下,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2.8%-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水果 蔬菜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抑制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军 陈洪彬 +3 位作者 郭凤仙 郑瑞生 林河通 郑宗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通过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对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多酚氧化酶的酶抑制动力学研究,探明氧化白藜芦醇联合抗坏血酸协同抑制褐变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0.02%氧化白藜芦醇+0.15%... 通过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对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多酚氧化酶的酶抑制动力学研究,探明氧化白藜芦醇联合抗坏血酸协同抑制褐变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均能减缓余甘子的酶促褐变,对3种褐变酶即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联合处理对余甘子的酶促褐变及对PPO、POD、PAL的抑制活性强于单独使用。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PPO的IC_(50)为(3.300±0.010)μmol/L,抑制机理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而氧化白藜芦醇+抗坏血酸(1∶7)的IC_(50)为(1.600±0.020)μmol/L,抑制机理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协同使用导致抑制方式也发生改变。氧化白藜芦醇对PPO的抑制常数KI为0.904μmol/L,对PPO-底物形成的复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14.285μmol/L,而氧化白藜芦醇+抗坏血酸(1∶7)对PPO的抑制常数KI为0.840μmol/L,联合处理对PPO的抑制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酶促褐变 氧化白黎芦醇 抗坏血酸 酶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不同黄瓜品种幼苗中抗坏血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孙艳 徐伟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4-169,共6页
对高温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抗坏血酸以及与之代谢相关物质的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1 d,津春4号和农城3号的抗坏血酸总含量均急剧下降,降幅分别为50.8%和37.1%,处理2 d时总谷胱甘肽含量降至最低,降幅分别... 对高温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抗坏血酸以及与之代谢相关物质的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1 d,津春4号和农城3号的抗坏血酸总含量均急剧下降,降幅分别为50.8%和37.1%,处理2 d时总谷胱甘肽含量降至最低,降幅分别为36.9%和39.5%,之后逐渐上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peroxidase,AAP)活性经1 d胁迫后分别增加67.4%和39.6%,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ox-idase,AAO)活性胁迫4 d时分别降低44.0%和35.0%,另外,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也有所增加。抗坏血酸含量与谷胱甘肽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AAP及AAO活性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耐高温品种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AAP,AAO,MDAR和DHAR等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高温胁迫 抗坏血酸代谢 谷胱甘肽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金钊 马延军 +1 位作者 孙明昆 钱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1-224,共4页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法能取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5 60-异丙叉-L-抗坏血酸 合成
下载PDF
抗坏血酸浸渍后草莓中天然叶酸稳定性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美 张靖旋 +5 位作者 潘靖茹 孟梓怡 胡清心 林芷伊 王超 段翰英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浸渍后草莓中叶酸稳定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真空(0.09 MPa)和常压两种方式浸渍AsA,对比浸渍速率以及浸渍后中天然叶酸的稳定性及草莓的新鲜度。同时探讨真空浸渍AsA的草莓在8 d冷藏过程中,天然叶酸的... 为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浸渍后草莓中叶酸稳定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真空(0.09 MPa)和常压两种方式浸渍AsA,对比浸渍速率以及浸渍后中天然叶酸的稳定性及草莓的新鲜度。同时探讨真空浸渍AsA的草莓在8 d冷藏过程中,天然叶酸的含量及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浸渍AsA的传质速率更快(k2=0.01),浓度更高(1.24 mg/g)。草莓中总叶酸含量为100~128μg/100 g,主要叶酸种类为5-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及叶酸降解产物或合成底物对氨基苯甲酸。草莓经8 d冷藏后,真空浸渍组和对照组的四氢叶酸分别下降了7.70%和42.51%,对氨基苯甲酸分别上升了57.13%和77.89%,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5-甲基四氢叶酸在第4天分别上升了24.47%和12.67%。质构结果表明,第8天时,真空浸渍组硬度(92.60 N)明显高于对照组(57.20 N)。因此,真空浸渍AsA处理可以抑制四氢叶酸降解(p<0.05),从而提高叶酸在冷藏中的稳定性,保护草莓的质地。该研究为提高草莓叶酸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浸渍 真空浸渍 抗坏血酸 叶酸稳定性 四氢叶酸 质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