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钙离子参与一氧化氮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调控
2
作者 刁倩楠 曹燕燕 +4 位作者 姚东伟 许爽 陆世钧 郁勤飞 张永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22-29,共8页
以低温敏感型甜瓜品种‘XL-1’为试材,在低温胁迫(10℃∕6℃)下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和Ca^(2+)在缓解甜瓜幼苗叶片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喷施200μmol∕L 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能够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 以低温敏感型甜瓜品种‘XL-1’为试材,在低温胁迫(10℃∕6℃)下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和Ca^(2+)在缓解甜瓜幼苗叶片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喷施200μmol∕L 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能够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的Ca^(2+)含量;而施用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后,Ca^(2+)含量有所减少。外源SN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SNP处理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而加入乙二醇四乙酸(EGTA,Ca^(2+)清除剂)、氯化镧(LaCl_(3),Ca^(2+)通道抑制剂)和三氟拉嗪(TFP、钙调素拮抗剂)后,NO对提高甜瓜幼苗抗氧化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推测Ca^(2+)可能通过调节ASA-GSH循环参与NO提高甜瓜幼苗的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低温胁迫 一氧化氮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梭鱼草叶片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与乙二醛酶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
3
作者 辛建攀 马思思 田如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3-1731,共9页
为了探明梭鱼草叶片细胞应对Pb^(2+)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 mg/L Pb^(2+)胁迫第14天和... 为了探明梭鱼草叶片细胞应对Pb^(2+)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 mg/L Pb^(2+)胁迫第14天和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总肽(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等抗氧化剂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第21天时叶片细胞中甲基乙二醛(MG)含量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无明显增加。(2)10.0 mg/L Pb^(2+)处理至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MDA、MG、GSH及NPT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甲基乙二醛酶Ⅱ(GlyⅡ)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3)在15.0 mg/L Pb^(2+)处理期间,梭鱼草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其GSH、NPT、PCs被诱导合成以螯合细胞中过量积累的Pb^(2+);同时叶片POD、SOD、APX活性和AsA含量显著增加。15.0 mg/L Pb^(2+)处理第21天时,乙二醛酶系统已经不能缓解高浓度Pb^(2+)胁迫诱发的羰基胁迫。可见,梭鱼草叶片对5.0 mg/L Pb^(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较高浓度(≥10.0 mg/L)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此时其主要通过合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AsA含量来减缓氧化损伤;本试验条件下梭鱼草叶片乙二醛酶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梭鱼草 抗氧化酶活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乙二醛酶系统
下载PDF
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颜志明 孙锦 +3 位作者 郭世荣 魏跃 胡德龙 王全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508,共7页
以2个不同耐盐强度的甜瓜品种‘玉皇’(耐盐性强)和‘雪美’(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2个甜瓜品种根系内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 以2个不同耐盐强度的甜瓜品种‘玉皇’(耐盐性强)和‘雪美’(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2个甜瓜品种根系内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升高,且‘雪美’变化幅度大于‘玉皇’;(2)盐胁迫下,施用外源脯氨酸提高了2个甜瓜品种根系中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GSSG含量,同时也提高了GSH/GSSG的比值,且对‘雪美’的作用大于‘玉皇’;(3)盐胁迫处理3 d时,2个甜瓜品种根系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下降,且‘雪美’下降的幅度较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5 d时),‘玉皇’幼苗根系内APX、DHAR、GR活性有所上升,‘雪美’根系中这3种酶活性则进一步降低;(4)盐胁迫下,施用外源脯氨酸提高了2个甜瓜品种根系内的APX、DHAR和GR的酶活性,且对‘雪美’的作用大于‘玉皇’。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脯氨酸可以通过增加非酶促抗氧化物质ASA、GSH的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对甜瓜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脯氨酸 盐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下载PDF
硝酸钙胁迫对营养液栽培嫁接茄子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国平 朱月林 +2 位作者 刘正鲁 张古文 杨立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3-1030,共8页
以日本引进的设施专用耐盐茄(Solanum melongena)品种‘Torvum Vigor’为砧木,栽培茄(S.torvum)品种‘苏崎茄’为接穗,用营养液栽培,对80mmol·L–1Ca(NO3)2胁迫下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 以日本引进的设施专用耐盐茄(Solanum melongena)品种‘Torvum Vigor’为砧木,栽培茄(S.torvum)品种‘苏崎茄’为接穗,用营养液栽培,对80mmol·L–1Ca(NO3)2胁迫下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及H2O2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NO3)2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片H2O2含量有所增加,但嫁接苗叶片H2O2含量显著低于自根苗。Ca(NO3)2胁迫下嫁接苗叶片抗氧化酶(APX、DHAR和GR)活性、AsA和GSH再生率、氧化还原力(AsA/DHA值和GSH/GSSG值)均显著高于自根苗。综上所述,Ca(NO3)2胁迫下嫁接苗保持良好的AsA-GSH循环效率,清除H2O2效率较高,细胞受氧化损伤程度较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茄子 CA(NO3)2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营养液栽培
下载PDF
旱柳幼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卫东 李廷强 +1 位作者 丁哲利 杨肖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根部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含量,增进了叶部AsA积累,根脱氢抗坏...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根部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含量,增进了叶部AsA积累,根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ate,DHA)含量在低Cd时升高,根和叶DHA含量在高Cd时降低;高Cd时根和叶AsA/DHA值大于对照;根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在低Cd时增加,高Cd时降低,不同浓度Cd均提高了叶部GSH含量,而根与叶部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不同程度低于对照,根和叶GSH/GSSG值高于对照;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在低Cd时轻微增加,高Cd时受到抑制,叶部APX活性不同程度增强;Cd不同程度提高了根与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仅在低Cd时根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升高,不同浓度Cd使叶GR活性高于对照;Cd也使根和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不同程度增加.这些结果表明旱柳通过调节AsA-GSH循环和谷胱甘肽代谢来实现对Cd的耐性与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代谢
下载PDF
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德祥 秦海霞 +4 位作者 丁会纳 马冬云 李耀光 王晨阳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轻度和重度胁迫持续1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分别提高了16.57%和8.39%,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60.23%、73.61%、11.35%和87.97%、25.70%、114.64%;在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持续2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8.03%和6.81%,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24.54%、44.42%、56.80%和118.19%、41.42%、269.21%;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9.23%和33.31%。以上结果说明,施用硅肥可以增强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旱性,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硅肥 干旱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产量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SNP对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建新 王鑫 李博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8,共7页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及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100μmol/L SNP略微降...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及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100μmol/L SNP略微降低了黑麦草幼苗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NO信号转导途径关键酶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基蓝(MB)促进了MDA和H2O2水平的提高。NaCl胁迫下,SNP显著缓解了MDA和H2O2的积累,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脱氢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使ASA/DHA和GSH/GSSG提高,却对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无显著影响;MB逆转了SNP对NaCl胁迫下MDA、H2O2、ASA、GSH、DHA、GSSG含量和APX、GR活性及ASA/DHA和GSH/GSSG的调节作用,对MDAR和DHAR活性无显著影响。由此表明,NO可能通过GC介导参与盐胁迫下黑麦草叶片ASA-GSH循环中APX、GR活性和ASA、GSH含量及ASA/DHA、GSH/GSSH的调节,缓解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提高植株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NACL胁迫 多年生黑麦草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硫素对冬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云集 田文仲 +3 位作者 谢迎新 郭天财 王晨阳 刘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1-2196,共6页
选用大穂型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穂型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硫水平,通过遮雨棚中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对冬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循环... 选用大穂型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穂型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硫水平,通过遮雨棚中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对冬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循环系统测定指标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其中在花后28 d旗叶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表现有明显差异,但均表现为施硫处理高于对照,且达显著水平。2个品种花后旗叶中谷胱甘肽(GSH)含量、GSTs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在花后7~10 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AsA含量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步升高,至花后28 d达到高峰;花后旗叶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则随花后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由此证明,施硫对小麦生育后期植株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循环系统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硫素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 酶活性
下载PDF
盐胁迫下2种小麦幼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颖丽 吕丽荣 +2 位作者 李晶 李翠祥 李琼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0,82,共7页
以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和陇春3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5,100和200mmol·L^(-1))胁迫下2种小麦幼苗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坏中抗氧化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盐胁迫下2种小麦根中AsA、脱氢抗坏血酸(DHA)以及A... 以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和陇春3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5,100和200mmol·L^(-1))胁迫下2种小麦幼苗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坏中抗氧化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盐胁迫下2种小麦根中AsA、脱氢抗坏血酸(DHA)以及AsA/DHA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与对照相比,25mmol·L^(-1) NaCl处理使陇春27号根中GSH含量减少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升高,陇春30号中含量均减少.100和200mmol·L^(-1) NaCl处理下2种小麦根GSSG含量均增加.盐胁迫诱导2种小麦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mmol·L^(-1) NaCl处理的陇春27根和25mmol·L^(-1) NaCl处理的陇春30号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无显著变化,其他盐浓度胁迫导致陇春27号根中该酶活性都升高,而陇春30根活性下降.不同的是,盐处理下2种小麦根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与AAO活性变化不同,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25mmol·L^(-1) NaCl处理的陇春27根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无显著变化,其他浓度的盐处理下2种小麦幼苗根中的这2种酶活性较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盐胁迫下2种小麦根可通过提高AsA和DHA的含量及AsA/DHA的比值提高AsA-GSH循环的循环率,增强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缓解NaCl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此外,盐诱导的陇春27根中AsA的积累可能与DHAR活性升高有关,而陇春30号AsA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AAO活性的抑制及MDHAR和DHAR活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小麦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外源NO对镧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2 位作者 王金成 刘秀丽 李博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8-486,共9页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制,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0μmol·L^(-1 )La^(3+)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La含量及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0μmol...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制,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0μmol·L^(-1 )La^(3+)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La含量及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0μmol·L^(-1 )SNP显著缓解了La^(3+)胁迫对燕麦幼苗根长、株高和植株干重的抑制,使叶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增幅下降;地上部La含量显著降低,并有效逆转了La^(3+)胁迫诱导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升高,提高了AsA/DHA和GSH/GSSG比值及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表明La胁迫下外源NO可抑制La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并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相关酶活性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减轻La胁迫诱导的H_2O_2对燕麦幼苗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燕麦 镧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采后ASM处理对苹果果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灿婴 葛永红 +1 位作者 朱丹实 靳韪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33-337,共5页
采后100mg·L-1的苯丙噻重氮(ASM)溶液浸泡苹果果实10min,24h后损伤接种P.expansum,测定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病斑直径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ASM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病斑直径,并提高了果实过氧化氢(H2O2)含量,抑... 采后100mg·L-1的苯丙噻重氮(ASM)溶液浸泡苹果果实10min,24h后损伤接种P.expansum,测定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病斑直径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ASM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病斑直径,并提高了果实过氧化氢(H2O2)含量,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及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由此表明,ASM处理通过抑制CAT活性促进果实前期H2O2的积累,从而启动果实体内其他防卫反应提高抗病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消除过量的H2O2对果实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苯丙噻重氮 诱导抗病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原文传递
海藻酸铈配合物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栾霞 陈振德 +1 位作者 汪东风 曹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4-621,共8页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研究了毒死蜱胁迫下海藻酸铈配合物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叶片中H2O2积累量比对照明显增加,非酶促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研究了毒死蜱胁迫下海藻酸铈配合物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叶片中H2O2积累量比对照明显增加,非酶促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的活性明显升高。在毒死蜱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铈配合物使菠菜叶片中的H2O2积累量减少,AsA和GSH含量升高,APX、GR、DHAR和MDAR等抗氧化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缓解了毒死蜱胁迫。试验表明,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铈配合物处理可使菠菜叶片对毒死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海藻酸铈配合物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菠菜
下载PDF
盐胁迫对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颖丽 马婷 +2 位作者 吕丽荣 李翠祥 滕玉瑾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9,共6页
以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5,50,100,150mmol·L^(-1))胁迫下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50mmol·L^(-1) NaCl处理诱导幼苗叶片AsA... 以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5,50,100,150mmol·L^(-1))胁迫下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50mmol·L^(-1) NaCl处理诱导幼苗叶片AsA和总抗坏血酸含量增加;所有盐浓度诱导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酶(AAO)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增强,而AsA/DHA比值、GSSG含量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降低.此外,低浓度盐胁迫下幼苗叶片GSH含量升高,而高浓度盐处理诱导叶片GSH含量降低.表明盐胁迫下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提高了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了幼苗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了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活性氧
下载PDF
水胁迫下转基因水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凯 郭蕾蕾 +2 位作者 刘文 刘涛 赵凤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分析了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共表达GST和CAT1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抗氧化系统特别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PEG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系统尤其是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 分析了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共表达GST和CAT1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抗氧化系统特别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PEG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系统尤其是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中转基因水稻的CAT、APX和MDAR的活性以及抗坏血酸的氧化还原状态在胁迫期间都增加,但非转基因水稻的这些指标只在胁迫5 d时增加。然而,非转基因水稻的GR、SOD和GST的活性则随着水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此外,在胁迫期间,转基因水稻的DHAR活性和GSH的含量也比非转基因水稻的高,但MDA和H2O2的含量则明显低于非转基因水稻的。这些结果表明,水胁迫下,GST和CAT1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共表达对整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产生了影响。转基因水稻受水胁迫伤害程度的降低是GST和CAT1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协同调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过氧化氢酶 转移酶 转基因水稻 水胁迫
下载PDF
外源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学玲 牛东伟 +2 位作者 庞海颖 任士福 李彦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以及对李花抗寒性的影响,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2个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对-2℃低温处理4h后2个品种的李花H_2O_2质量摩尔浓度以及...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以及对李花抗寒性的影响,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2个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对-2℃低温处理4h后2个品种的李花H_2O_2质量摩尔浓度以及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15 mmol·L^(-1)SA可以分别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的H_2O_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抗坏血酸、总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和AsA/DHA、GSH/GSSG。低温胁迫下,AsA-GSH循环受到破坏,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显著增强李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质量摩尔浓度,降低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维持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花 低温胁迫 水杨酸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对锌镉互作的应答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凡 徐忠俊 +2 位作者 韩明明 王凯 赵凤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0,共5页
实验分析了转GST和CAT 1双抗氧化酶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中花11号)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在锌、镉及锌镉复合处理条件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单一镉胁迫下,转基因水稻(T)地上部分的CAT和GST活性都比非转基因水稻(N... 实验分析了转GST和CAT 1双抗氧化酶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中花11号)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在锌、镉及锌镉复合处理条件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单一镉胁迫下,转基因水稻(T)地上部分的CAT和GST活性都比非转基因水稻(N)的高,而前者的DHAR活性和GSH氧还状态则低于后者的;T根系CAT、APX和GR的活性也高于N的,但其GST、SOD和DHAR的活性则低于N的。单一锌处理时,T地上部分的CAT、GST、DHAR、APX和GR活性及ASA氧还状态都比N的高;其根系CAT和APX的活性也高于N的,但GSH氧还状态则低于后者的。锌和镉复合处理时,T地上部分的CAT和GR活性都比N的高,其SOD和DHAR活性及ASA和GSH氧还状态却低于后者的;T根系的CAT、GST和APX活性都比N的高,而前者的SOD、GR和DHAR活性及GSH氧还状态则比后者的低。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之间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变化的差异,可能是外源基因和内源功能相关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 镉胁迫 锌镉互作
下载PDF
氟对茶树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8-1022,共5页
以一年生福鼎大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氟对茶树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处理浓度的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 以一年生福鼎大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氟对茶树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处理浓度的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均先升后降;总抗坏血酸(T-ASA)、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显著增加;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SA/DHA和GSH/GSSG均显著下降;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在低氟范围内,ASA-GSH循环对氟胁迫做出了抵御响应,及时清除活性氧(ROS),保护茶树免受伤害,但随着氟浓度的增加,ROS产生量超出了这些酶及抗氧化物质的清除能力,导致过量的ROS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活性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外源苯丙烯酸对黄瓜叶片弱光胁迫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龙 张申 杨小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7-52,共6页
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苯丙烯酸对弱光下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50μmol苯丙烯酸(CA)处理2天后,MDA和H_2O_2含量降... 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苯丙烯酸对弱光下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50μmol苯丙烯酸(CA)处理2天后,MDA和H_2O_2含量降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8天后,弱光胁迫显著提高了MDA和H_2O_2含量,提高了DHAR,MDHAR,APX和GR的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CA预处理则降低了弱光胁迫下MDA和H_2O_2含量,提高了DHAR,MDHAR,APX和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外源CA预处理通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缓解了弱光下黄瓜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弱光胁迫 苯丙烯酸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耐寒和非耐寒橡胶树幼苗叶片抗氧化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差异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广红 郭建春 +6 位作者 刘姣 姚远 李瑞梅 柳觐 李国华 和丽岗 胡新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耐寒和非耐寒橡胶树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反应差异。【方法】以橡胶树耐寒无性系‘云研77-4’和非耐寒无性系‘热垦501’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在橡胶树幼苗生长至2蓬叶时,进行4℃低...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耐寒和非耐寒橡胶树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反应差异。【方法】以橡胶树耐寒无性系‘云研77-4’和非耐寒无性系‘热垦501’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在橡胶树幼苗生长至2蓬叶时,进行4℃低温胁迫处理及28℃最适温度处理,设定3个时间梯度:1、12、24 h。处理完成后取第二轮叶片测定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无性系的H2O2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耐寒无性系‘云研77-4’的增减幅度大于非耐寒无性系‘热垦501’;与对照相比,2个无性系的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力以及As A含量、GSH含量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云研77-4’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 A含量、GSH含量高于‘热垦501’;GSH-PX活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与GSH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耐寒和非耐寒无性系橡胶树叶片抗氧化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在低温胁迫下的反应差异,表明叶片抗氧化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与橡胶树幼苗耐寒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低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