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心肌缺血药物特征及作用机制 |
刘兰侠
李子见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23 |
0 |
|
2
|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研究进展 |
蒋炜
樊鹏程
马慧萍
景临林
贾正平
|
《医学综述》
|
2015 |
6
|
|
3
|
细胞保护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进展 |
王浩春
刘蔚
史寅奎
汪海
|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
2004 |
3
|
|
4
|
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曲美他嗪 |
赵秀丽
胡大一
|
《中国医药导刊》
|
1999 |
4
|
|
5
|
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进展 |
王英杰
王肖龙
|
《世界临床药物》
CAS
|
2009 |
2
|
|
6
|
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的评价 |
饶曼人
|
《药学学报》
CAS
|
1985 |
3
|
|
7
|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靶点 |
白纪红
吕秋军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2006 |
2
|
|
8
|
掌握心肌缺血昼夜节律合理使用抗心肌缺血药物 |
陈良细
|
《医学综述》
|
2000 |
4
|
|
9
|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进展研究 |
赵曲波
|
《中国医药指南》
|
2015 |
2
|
|
10
|
“代谢类”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研究进展 |
汪凡
秦明照
|
《中国医药导刊》
|
2006 |
1
|
|
11
|
三甲氧苄嗪对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
丁国林(摘)
|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
2005 |
0 |
|
12
|
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
詹志胜
朱永妹
|
《浙江临床医学》
|
2007 |
3
|
|
13
|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治疗90例对比分析 |
朱友群
张永琪
刘欢年
梁栋
陆鸣
|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
2008 |
0 |
|
14
|
三甲氧苄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体力负荷耐量的作用 |
СисакянАС
丁国林(摘)
|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
2007 |
0 |
|
15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缺血的影响SWISS Ⅱ随机对照试验 |
Paul Erne, MD
Andreas W. Schoenenberger, MD
Dieter Burckhardt, MD
Michel Zuber, MD
Wolfgang Kiowski, MD
Peter T. Buser, MD
Paul Dubach, MD
Therese J. Resink, MD
Matthias Pfisterer, MD
严子隽(译)
沈卫峰(校)
|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
2008 |
0 |
|
16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研究进展 |
王浩
何作云
|
《重庆医学》
CAS
CSCD
|
2006 |
7
|
|
17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
董晓冬
贾三庆
|
《中国医药导刊》
|
2003 |
1
|
|
18
|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效果不佳,三类问题需警惕! |
Alice
|
《临床误诊误治》
|
2018 |
1
|
|
19
|
硝酸酯类药物的那些事(上) |
薛松维
|
《中国乡村医药》
|
2017 |
0 |
|
20
|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
王立君
杜超
江平
刘莉莉
|
《河北医药》
CAS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