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葵-镉抗性菌株修复镉污染土壤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兴 邓强 +5 位作者 岳晓岚 陈文祥 张周位 黄苑龄 张安丰 何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研究镉抗性菌株对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开展龙葵室外盆栽试验。从镉污染土壤、龙葵根际土壤和标准菌株中共筛选出3株抗镉产铁载体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以上3株菌株分别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为研究镉抗性菌株对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开展龙葵室外盆栽试验。从镉污染土壤、龙葵根际土壤和标准菌株中共筛选出3株抗镉产铁载体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以上3株菌株分别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苍黄假棍状杆菌(Pseudoclavibacter helvolus)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试验中,研究了此3株菌株单种及其复合接菌处理对龙葵生长和富集镉能力以及土壤修复效率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复合接种苍黄假棍状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显著(P<0.05)提高龙葵地上部分干质量(提高31.07%)、地下部分干质量(提升75.59%)、龙葵镉总积累量(提高30.28%)、地上部分镉积累量(提高31.53%)、转运系数(提高39.47%)和土壤修复效率(提高67.83%)。此外,接种以上复合菌株后土壤镉去除量的86.16%随淋溶流失,13.84%由龙葵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土壤 抗性菌株 龙葵 修复 淋溶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2 位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戊唑醇 诱导 抗性菌株
下载PDF
镉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对番茄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盛下放 白玉 +1 位作者 夏娟娟 江春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69,共3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镉(CdSO48H2O, Cd 200mg/L),从土壤中分离到3株具有很强的镉抗性细菌,经初步鉴定,它们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编号分别为NJ3、NJ9、RJ16).将分离到的3株菌分别接种到添加镉(200mg/kg)的土壤并进...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镉(CdSO48H2O, Cd 200mg/L),从土壤中分离到3株具有很强的镉抗性细菌,经初步鉴定,它们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编号分别为NJ3、NJ9、RJ16).将分离到的3株菌分别接种到添加镉(200mg/kg)的土壤并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抗性菌株均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活化植株根际镉,接RJ16菌株处理的番茄地上部植株干重、根际有效镉含量及植株吸收的镉含量分别比不接菌对照增加64.2%,46.3%,107.8%,而接NJ3和NJ9菌株处理的番茄植株吸收的镉与对照植株吸收的镉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抗性菌株 土壤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美琴 刘慧平 +1 位作者 张智广 韩巨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9,共5页
采用紫外线诱导及药剂驯化两种方法对番茄叶霉病菌的目标菌株进行多菌灵抗性诱导,分别经7、9代诱导后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菌株的EC50均大于500μg/mL,达高抗水平。突变体菌株与自然抗性菌株无药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 采用紫外线诱导及药剂驯化两种方法对番茄叶霉病菌的目标菌株进行多菌灵抗性诱导,分别经7、9代诱导后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菌株的EC50均大于500μg/mL,达高抗水平。突变体菌株与自然抗性菌株无药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与亲本菌株比较,突变体菌株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产毒量有所下降。室内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多菌灵与苯菌灵、菌核净及克霉灵之间具有正交互抗性,与瑞毒霉、扑海因及速克灵无交互抗性。乙霉威对多菌灵的高抗菌株表现负交互抗性或无交互抗性,但对敏感菌株不表现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番茄叶霉病 诱导 抗性菌株
下载PDF
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和交互抗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石有 刘倩宇 +4 位作者 万亚美 郭聪聪 庞民好 刘颖超 董金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9-446,共8页
为评价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及宁夏7省(自治区)的168株玉米穗腐病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经药剂驯化获... 为评价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及宁夏7省(自治区)的168株玉米穗腐病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经药剂驯化获得的拟轮枝镰孢抗多菌灵菌株主要生物学性状和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拟轮枝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132~0.7740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208±0.1437)mg/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供试病原菌群体中已出现对多菌灵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其中仍有35.71%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814±0.0289)mg/L作为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相对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在5.05~12.22之间。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表明其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有所降低,同时发现其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拟轮枝镰孢对多菌灵的抗性与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及吡唑醚菌酯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拟轮枝镰孢 敏感 抗性菌株 生物学 交互
下载PDF
紫外光诱导哈茨木霉产生腐霉利抗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中 刘峰 慕立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通过紫外光照射结合使用含药培养基培养得到了 3个哈茨木霉腐霉利抗性突变菌株。抗性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较 ,其抗药性提高 1 0 0倍以上 ,与异菌脲、菌核净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交互抗性。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移培养 8次 ,抗性程度... 通过紫外光照射结合使用含药培养基培养得到了 3个哈茨木霉腐霉利抗性突变菌株。抗性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较 ,其抗药性提高 1 0 0倍以上 ,与异菌脲、菌核净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交互抗性。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移培养 8次 ,抗性程度未见下降。在适合度上 ,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有所下降 ,而在产孢能力、活体抑菌能力上有的抗性菌株要高于亲本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腐霉利 紫外光诱导 抗性菌株
下载PDF
可用于造纸废水处理的抗性菌株选育及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建 王丹 +4 位作者 李雪芝 刘巧 康从宝 曲音波 高培基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用逐步提高底物浓度的方法 ,定向选育出抗造纸废水毒性并能有效降低废水CODCr含量的几株高效白腐菌株 ,对其中Z - 1、Z -2和Z - 3等 3株菌株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菌株均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含量 ,但... 用逐步提高底物浓度的方法 ,定向选育出抗造纸废水毒性并能有效降低废水CODCr含量的几株高效白腐菌株 ,对其中Z - 1、Z -2和Z - 3等 3株菌株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菌株均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含量 ,但其各自的处理效果有所不同。菌株Z - 1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及使废水脱色 ,同时还可以降低废水的pH值 ,处理 4天后 ,色度降低 82 61 % ,处理 6天 ,CODCr含量降低 63 44% ,废水pH值从中性下降到pH值 2左右的水平 ;而菌株Z - 2和Z - 3在降低废水CODCr含量的同时 (其中用Z - 2处理 2天 ,CODCr含量下降 69 1 5% ) ,废水的色度有所增加 ,但pH值在处理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就处理效果而言 ,其顺序为Z -1 >Z - 2 >Z - 3。此外 ,用驯化后的菌株Z - 1直接处理蒸煮浓黑液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显示出菌株Z - 1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 废水处理 抗性菌株 白腐 定向选育
下载PDF
铅镉抗性菌株JB11强化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铅镉的吸收 被引量:5
8
作者 金忠民 沙伟 +3 位作者 刘丽杰 潘林 莫继先 郝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00-2906,共7页
研究了铅、镉抗性菌株(JB11)和生物降解螯合剂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提高高羊茅和红三叶草吸收土壤中铅、镉的能力。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株对Cd、Pb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JB11,经鉴定为成团泛菌属(Pantoea agglomerans)。JB11对Pb2+、C... 研究了铅、镉抗性菌株(JB11)和生物降解螯合剂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提高高羊茅和红三叶草吸收土壤中铅、镉的能力。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株对Cd、Pb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JB11,经鉴定为成团泛菌属(Pantoea agglomerans)。JB11对Pb2+、Cd2+、Cr6+、Cu2+、Zn2+、Ni2+等多种重金属和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具有抗性,在温度15—35℃和pH为5.0—9.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左右,在低于3%的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JB11、EDDS及1/2EDDS+JB11 3种处理下对生长在Cd 100 mg/kg、Cd 200 mg/kg、Pb 500 mg/kg和Pb 1000mg/kg的土壤中的高羊茅和红三叶生长及从土壤富集Cd、Pb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JB11能使高羊茅和红三叶的干重分别比对照都有增加。除外加JB11后在经Pb 1000 mg/kg处理的土壤中高羊茅地上部的Pb浓度、经Cd 200 mg/kg处理的土壤中红三叶地上部的Cd浓度以及经Cd 100 mg/kg处理的土壤中高羊茅和红三叶根部的Cd浓度以外,外加JB11后对其他重金属处理植物中Pb和Cd的含量都显著增加。外加EDDS后除在经Pb 500 mg/kg的土壤中高羊茅根部的Pb浓度增加差异不显著,对其余重金属处理都可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1/2EDDS+JB11的复合处理下植物重金属吸收量多数高于JB11和EDDS单独处理,JB11用于植物修复土壤Pb和Cd污染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镉抗性菌株 植物修复 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
下载PDF
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Cr(Ⅵ)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淼 汤岳琴 +2 位作者 于萍 周元祥 吴晓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6,共7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obacter、Ochrobactrum和Brachymonas属。对其中7株细菌,考察了菌株生长期、pH值和Cr(Ⅵ)浓度对菌株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有较高代谢活性的条件下具较高的Cr(Ⅵ)去除能力;pH值对菌株去除Cr(Ⅵ)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50mg/LCr(Ⅵ)、pH值为7~8的条件下,Microbacterium属16号和21号菌株在36h时对Cr(Ⅵ)的去除率达80%~95%;高浓度的Cr(Ⅵ)抑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中21号菌株在110mg/L的Cr(Ⅵ)浓度下去除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抗性菌株 Cr(Ⅵ)去除细 微生物分离
下载PDF
铜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铜的促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海艳 张艳峰 +2 位作者 孙乐妮 何琳燕 盛下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6-891,共6页
从铜矿废弃地重金属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两株抗高浓度Cu的细菌菌株HQN2和JYC17。对菌株HQN2和JYC17溶解难溶性Cu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QN2和JYC17具有明显的溶解碳酸铜的能力,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HQN2和JY... 从铜矿废弃地重金属耐性优势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两株抗高浓度Cu的细菌菌株HQN2和JYC17。对菌株HQN2和JYC17溶解难溶性Cu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QN2和JYC17具有明显的溶解碳酸铜的能力,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HQN2和JYC17分别使培养液中水溶性Cu含量增加306%和136%,培养液的pH由初始的7.00分别降低到4.08和4.46,另外,Cu能促进供试菌株有机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和乙酸等)的合成。菌株HQN2和JYC17对土壤中难溶性Cu亦有明显的促溶作用。与接灭活菌对照相比,菌株JYC17和HQN2分别使土壤中交换态Cu含量增加110%和270%。经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HQN2和JYC17分别被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废弃地 抗性菌株 铜促溶作用 有机酸 节杆 微杆
下载PDF
1株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去除Cr(Ⅵ)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杰 张丽丽 +2 位作者 李媛媛 段飞虎 张国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8-271,共4页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六价铬[Cr(Ⅵ)]抗性菌株ng 05,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比对研究其分类;同时研究反应温度、溶液p H值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该菌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去除条件;此外...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六价铬[Cr(Ⅵ)]抗性菌株ng 05,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比对研究其分类;同时研究反应温度、溶液p H值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该菌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去除条件;此外,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研究菌株去除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最佳反应温度为35℃,溶液p H值为9,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菌株ng 05对Cr(Ⅵ)的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对比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菌体表面的羟基作为电子供体将Cr(Ⅵ)还原为Cr(Ⅲ),氨基、羧基、C—H与Cr(Ⅲ)在菌体表面形成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芽孢杆 抗性菌株 分离筛选 生物去除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扎龙湿地土壤中抗性菌株对Pb和Cd去除率与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忠民 郝宇 +3 位作者 刘丽杰 莫继先 朱琨 李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0,共5页
利用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从扎龙湿地土壤中筛选的抗性菌株对Pb、Cd的去除率与其生理生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胞长宽比与Pb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淀粉酶水解、过氧化氢酶和甲基红与Pb去除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性;... 利用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从扎龙湿地土壤中筛选的抗性菌株对Pb、Cd的去除率与其生理生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胞长宽比与Pb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淀粉酶水解、过氧化氢酶和甲基红与Pb去除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性;V-P与Cd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细胞长宽比、淀粉酶水解、甲基红对Pb去除率有明显的直接作用,但总的间接作用不明显;酪蛋白和过氧化氢酶对Pb去除率有明显的负向直接作用,但总的正向间接作用很大;淀粉酶水解对Cd去除率有明显的正向直接作用;V-P对Cd去除率有明显的负向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菌株 PB Cd 生理生化特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水稻小球菌核菌的杀菌剂及抗性菌株室内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德明 丁德亮 +3 位作者 郑志广 孙新 孙守钧 辛惠普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种杀菌剂在500μg/g浓度下进行筛选,获得2种抑菌率达100%的杀菌剂———多菌灵原粉和50%扑海因。用平板稀释法和组织培养法获得11株生物菌株,其中4种抗性菌株对该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为水稻小球菌核病药...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种杀菌剂在500μg/g浓度下进行筛选,获得2种抑菌率达100%的杀菌剂———多菌灵原粉和50%扑海因。用平板稀释法和组织培养法获得11株生物菌株,其中4种抗性菌株对该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为水稻小球菌核病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球 抗性菌株 室内筛选
下载PDF
葡萄白腐病菌对多菌灵不同抗性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彦 刘长远 +4 位作者 赵奎华 张博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63-64,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农药可促进葡萄白腐病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增加,抗药性菌株PAL活力始终大于敏感菌株,初步证明PAL活性与菌体抗药性有关;不同抗药性菌株之间的细胞膜透性之间存在差异,抗性菌株电导率均高于敏感菌株。初步明确了... 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农药可促进葡萄白腐病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增加,抗药性菌株PAL活力始终大于敏感菌株,初步证明PAL活性与菌体抗药性有关;不同抗药性菌株之间的细胞膜透性之间存在差异,抗性菌株电导率均高于敏感菌株。初步明确了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细胞膜透性可以作为鉴别不同抗药性菌株和检测病原菌抗药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抗性菌株 生理生化特
下载PDF
Nisin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抗性基因的克隆
15
作者 李艳芳 曹健 +3 位作者 吴兴泉 万谦 张洁琼 田广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利用乳酸链球菌肽(Nisin)抗性基因常与乳糖利用基因位于同一质粒上这一特性,在含300IU/mL Nisin和质量浓度为0.004g/100mL溴甲酚紫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从新鲜牛奶中初筛到5株Nisin抗性菌株。经脱脂乳培养基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 利用乳酸链球菌肽(Nisin)抗性基因常与乳糖利用基因位于同一质粒上这一特性,在含300IU/mL Nisin和质量浓度为0.004g/100mL溴甲酚紫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从新鲜牛奶中初筛到5株Nisin抗性菌株。经脱脂乳培养基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定为乳球菌。分别以5株抗性菌株的基因组和质粒DNA为模板,采用PCR对其Nisin抗性基因(NSR)保守序列进行了扩增,从其中3株抗性菌株(分别命名为N1、N2、N3)的质粒DNA上得到大小约400bp的目的基因产物。经16S rDNA鉴定,进一步确定3株抗性菌株均为乳酸乳球菌。分别以N1、N2、N3的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其全长NSR基因,均得到大小约1000bp的目的产物。将从N1得到的NSR基因全长产物与pMD-19T进行连接测序,结果显示,其与已发表序列的相似性达99%,可确定其为NSR基因,且位于抗性菌株N1的质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n抗性菌株 筛选 Nisin基因(NSR) 克隆
下载PDF
肠球菌属的高度抗性菌株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俊春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4年第1期60-61,共2页
肠球菌属的高度抗性菌株及检测方法上海职工医学院(200237)马俊春综述肠球菌能引起临床上重要感染,例如泌尿系感染,胆囊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脓毒症和败血症等。这些革兰氏阳性菌抵抗多种抗生素、包括多粘菌素、linco... 肠球菌属的高度抗性菌株及检测方法上海职工医学院(200237)马俊春综述肠球菌能引起临床上重要感染,例如泌尿系感染,胆囊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脓毒症和败血症等。这些革兰氏阳性菌抵抗多种抗生素、包括多粘菌素、lincosamides、复合磺胺、育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 抗性菌株 检测
下载PDF
嘧霉胺对灰霉病菌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及芽管长度的影响
17
作者 王英姿 纪明山 +1 位作者 祁之秋 毛亮 《现代农药》 CAS 2005年第4期39-40,共2页
用原色底物法分别测定灰葡萄孢菌经嘧霉胺药剂驯化后的菌株与驯化前原始野生菌株的胞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力,并对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及芽管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嘧霉胺药剂驯化后的菌株较驯化前原始野生菌株的胞外酶活力及菌株孢子... 用原色底物法分别测定灰葡萄孢菌经嘧霉胺药剂驯化后的菌株与驯化前原始野生菌株的胞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力,并对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及芽管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嘧霉胺药剂驯化后的菌株较驯化前原始野生菌株的胞外酶活力及菌株孢子的萌发芽管长度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嘧霉胺 抗性菌株
下载PDF
诱变选育高产木聚糖酶Nystatin抗性菌株的研究
18
作者 吴小刚 徐燕 曾莹 《饲料工业》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自然界中植物性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组成,其中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的含量可达30%~35%,其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最高。木聚糖是由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外连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醛酸构成... 自然界中植物性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组成,其中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的含量可达30%~35%,其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最高。木聚糖是由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外连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醛酸构成的侧链基团。木聚糖酶是专一降解木聚糖的一种复合酶,此外还有一些脱支链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抗性菌株 诱变选育 半纤维素 植物原料 禾本科植物 葡萄糖醛酸 成分组成
下载PDF
大肠杆菌噬菌体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嘉琪 孙蓉蓉 +3 位作者 张灿 刘文华 邹玲 任慧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噬菌体抗性菌株的产生是噬菌体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噬菌体的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之间的的差别,本研究将大肠杆菌短尾噬菌体Bp4与宿主大肠杆菌共培养,经双层平板法筛选,结果显示获得了对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大肠杆菌,且该抗性菌... 噬菌体抗性菌株的产生是噬菌体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噬菌体的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之间的的差别,本研究将大肠杆菌短尾噬菌体Bp4与宿主大肠杆菌共培养,经双层平板法筛选,结果显示获得了对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大肠杆菌,且该抗性菌株不能被Bp4裂解。将该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进行了形态及培养特性的比较,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基因组出现3处突变,造成乙醛脱氢酶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十一碳二烯磷酸α-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1的色氨酸发生无义突变,以及UpfB蛋白的亮氨酸发生同义突变;采用玻板凝集试验检测了二者的血清型,结果显示敏感菌株为O78型大肠杆菌,而抗性菌株与O78抗血清凝集现象不明显,表明抗性菌株血清型发生了变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对替米考星、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降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未出现死亡,感染后0~48 h前小鼠体况计分一直维持在45分以上,之后略有下降;而敏感菌株接种的小鼠在接种后72 h内共死亡4只,且体况计分比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低约30分,表明噬菌体抗性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噬菌体抗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均下降,为噬菌体治疗中出现的抗性菌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 抗性菌株 基因组测序 耐药 血清型
下载PDF
青海甜醅中乳酸菌种群构成及病原菌拮抗性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桓玉萍 薛宇 +2 位作者 李熠 周文渊 杨振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2,共6页
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采集自青海地区的甜醅样品中的乳酸菌种群进行分析,以探索青海传统发酵食品甜醅中的乳酸菌构成并进行功能乳酸菌分离,同时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对其中病原菌拮抗... 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采集自青海地区的甜醅样品中的乳酸菌种群进行分析,以探索青海传统发酵食品甜醅中的乳酸菌构成并进行功能乳酸菌分离,同时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对其中病原菌拮抗性菌株进行了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甜醅优势乳酸菌为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crustorum、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以及4种未能分类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株乳酸菌分离株B29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高效抑制效应,胞外产物抑菌作用受蛋白酶影响最大。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扫描电镜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B29为植物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甜醅 乳酸 种群 病原抗性菌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