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观视域下马加的抗战文学书写
1
作者 刘家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满族作家马加很早就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中。在马加现代时期的创作中,抗战书写是其文学创作的重心。纵观马加的抗战书写,中华民族观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反帝抗战是马加抗战书写的重心,这揭示出马加在民族国家危难时具... 满族作家马加很早就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中。在马加现代时期的创作中,抗战书写是其文学创作的重心。纵观马加的抗战书写,中华民族观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反帝抗战是马加抗战书写的重心,这揭示出马加在民族国家危难时具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抗战书写中,阶级特性是其中的显著特色之一,这是马加接受中华民族观的重要视域;同时,抗战书写还与现代乡村革命密切结合,由此显示出马加对中华民族新进程中乡村变革作用的深切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观 马加 抗战文学
下载PDF
抗战文学文献整理与文化记忆工程建设研究
2
作者 王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7,84,共5页
抗战文学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保存方式各一等特点。为了推进文化记忆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搜集、整理抗战文学文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抗战文学文献信息系统,并推进其多维应... 抗战文学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保存方式各一等特点。为了推进文化记忆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搜集、整理抗战文学文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抗战文学文献信息系统,并推进其多维应用。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抗战文学文献,强化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文学文献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共同体”书写:“民族意识”与抗战文学的勃兴
3
作者 马率帅 赵学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表现为一种互渗互动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抗战文学中的民族意识、抵抗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发展过程;二是民族意识如何作用或影响抗战文学等现代文学;三是在具体“抗战”情境中,相关作家作品如何书写或表现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民族意识 共同体
下载PDF
文学对历史的承载与超越——评张中良著《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
4
作者 熊辉 《抗战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303-311,共9页
《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出版标志着抗战文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该书提出的"正面战场文学"概念拓展了抗战文学的研究空间,扎实的史料发掘和充分的作品解读彰显出著者严谨的治学风范。该书集中研究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出版标志着抗战文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该书提出的"正面战场文学"概念拓展了抗战文学的研究空间,扎实的史料发掘和充分的作品解读彰显出著者严谨的治学风范。该书集中研究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关系,呈现出正面抗战文学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它也是关于中国正面战场历史的书写。同时,该书对抗战官兵情感的分析、对战争的哲理性思考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追寻和缔造又超越了历史书写的范畴,具有厚重的思想和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文学 抗战文学 治学风范
原文传递
中国“抗战文学”特点之再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曹万生 李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3,共7页
“抗战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抗战文学,是指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存在大叙事、现实性、反形式化三大特点;从历史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则显示出创作发展和人性挖掘深度成正比的特征。抗战文学... “抗战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抗战文学,是指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存在大叙事、现实性、反形式化三大特点;从历史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则显示出创作发展和人性挖掘深度成正比的特征。抗战文学要出现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有待于我们对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广泛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叙事 人性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民族国家的想象与中华民族的认同——论五四文学与抗战文学中的乡土叙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晨怡 张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近代中国由"乡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文学特别是乡土文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的变化,从五四到抗日战争,乡土文学的叙事主题经历了一个由"启蒙"到"救亡"的变化。五... 在近代中国由"乡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文学特别是乡土文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的变化,从五四到抗日战争,乡土文学的叙事主题经历了一个由"启蒙"到"救亡"的变化。五四时期的乡土叙事,不仅是对农民自身的启蒙,也是对在"乡土中国"之上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召唤。而抗战文学正是通过对"救亡"的叙述,最终完成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重构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五四文学 抗战文学 乡土文学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晓风 凌孟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共10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期刊汇编、史料丛书与档案披露、抗战文学的作家全集与丛书出版、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发掘整理;而抗战文学史料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抗战文学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新局面,突出表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抗战文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战文学、抗日战争与区域文学以及报刊传媒与抗战文学等几个方面。新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理论话语的新收获突出表现为,研究者在新语境下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社会性质的重新体认,其中大多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反思,以及对于抗战文学审美特征的重新界定。在史料的开掘、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话语探讨方面皆有众多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大陆 抗战文学
下载PDF
九十年代“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被引量:9
8
作者 逄增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抗日战争题材 中国现代文学 政治话语 文坛 戏剧 小说 年代 抗战胜利 七七事变
下载PDF
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弓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9,共9页
丘东平以其丰富的阅历、真切的实感、炽烈的激情与犀利的分析眼光描写中国抗日战争。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一是较早地反映了七七事变之前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抵抗;二是真实地表现了正面战场的阳光与阴影;三是在热情... 丘东平以其丰富的阅历、真切的实感、炽烈的激情与犀利的分析眼光描写中国抗日战争。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一是较早地反映了七七事变之前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抵抗;二是真实地表现了正面战场的阳光与阴影;三是在热情讴歌敌后战场辉煌业绩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其复杂性以及两个战场之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东平 抗战文学 独特贡献
下载PDF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武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102,共9页
有关抗战文学的发生,学界一直关注不够,仅有的论述也大都侧重于强调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副刊以及左翼人士主导下的"文协"的成立。然而,重新考察和分析《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副刊,从"卢沟桥主题艺术运动"... 有关抗战文学的发生,学界一直关注不够,仅有的论述也大都侧重于强调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副刊以及左翼人士主导下的"文协"的成立。然而,重新考察和分析《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副刊,从"卢沟桥主题艺术运动"的策划到联合作家们团结起来成立"文协"等全国性组织,都是由《中央日报》及副刊或台前或幕后所主导。事实上,《中央日报》、《新华日报》这两大报纸副刊共同处在民国历史文化这一语境下,它们之间并非只是对台戏,还有更多复杂的关联,由此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发掘抗战文学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日报》 《新华日报》 民国机制 抗战文学
下载PDF
抗战文学概念正在文学史中悄悄延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福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抗战文学承载了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蓄研磨,尤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阔背景下,中国抗战文学的内涵、视野、文学史关系、价值蕴含、研究走向等正不断得以进一步梳理、发掘和揭示。2010年12月,在“纪... 抗战文学承载了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蓄研磨,尤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阔背景下,中国抗战文学的内涵、视野、文学史关系、价值蕴含、研究走向等正不断得以进一步梳理、发掘和揭示。2010年12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暨中国抗战文史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中外学者70余人会聚山城重庆,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多视角的学术研讨。本刊仅撷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拓展 精神价值 文学智慧 大后方文学 正面战场 历史面貌
下载PDF
抗战文学对正面战场问题的表现——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67,共12页
抗战文学在正面表现正面战场的同时,对正面战场存在的军纪废弛、军阀作风作祟、军事指挥失误与政略失当等严重问题,也有犀利的揭露与深刻的剖析,其中虽然不无激愤的情绪,但归根结底缘自对军队的期望与对抗战的必胜信念。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从《说倭传》看中国抗战文学的甲午源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辰 房福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31-37,共7页
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战败之后,在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以抗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中国抗战小说的源头。《说倭传》作为第一部从全局角度表现中日甲午战争的文学作品,更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其后全文附上的《中日... 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战败之后,在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以抗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中国抗战小说的源头。《说倭传》作为第一部从全局角度表现中日甲午战争的文学作品,更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其后全文附上的《中日议和纪略》和几乎事无巨细记录下来的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会谈过程更为我们揭示了两种国家观念之间的冲突。通过对《说倭传》等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将中国抗战文学的源头追溯到甲午中日海战中国失利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它大大拓宽了抗战文学的疆域,将抗战文学置于更广阔的空间内,还原了抗战文学长期被遮蔽在误解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倭传》 抗战文学 甲午中日海战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九一八”国难与东北抗战文学中的长篇小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逄增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8,共9页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性事件,此事件曾引起左翼文学的反响,但东北作家最先以具体感性的文学作品揭橥国难文学及抗战文学的大纛,显示出左翼反帝文学的实绩。长篇小说是东北作家写作的抗战文学中影...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性事件,此事件曾引起左翼文学的反响,但东北作家最先以具体感性的文学作品揭橥国难文学及抗战文学的大纛,显示出左翼反帝文学的实绩。长篇小说是东北作家写作的抗战文学中影响最大的部分,抗战中前期,其创作主要聚焦于国难中的人民悲愤与壮烈抗战,并各有共名主题下的叙事视角;抗战后期,则较普遍出现一种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或褒扬的倾向,既从民族病疴角度探究屡遭国难的内因,也发掘弘扬东北人民抗战雄风的历史因子,还对战时大后方的社会世相予以批判性描绘,从历史与现实双重视角中思考战争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这是一批在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文学,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中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抗战文学 长篇小说
下载PDF
从“小我”到“大我”——论抗战文学“家国”叙事的伦理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剑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8,共8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抗战文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文学现象。它在民族危难、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自觉地承担起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启迪国人的爱国精神,宣传和发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抗战文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文学现象。它在民族危难、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自觉地承担起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启迪国人的爱国精神,宣传和发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抗战文学从“家国”伦理叙事入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由“小家”到“大家”、由“小我”到“大我”的思想转变过程,不仅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而且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家国”叙事 伦理关系 思想转变
下载PDF
萧红作品与抗战文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
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的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 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的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红作品的主题,也是理解萧红作品的方法,可以藉此整体地理解萧红全部作品--从《弃儿》到《马伯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抗战文学 战争文学
下载PDF
“文协”的社群形态与抗战文学文化研究的视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洪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1,共11页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亚政治文化 《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中国文学 文化视角 视阈
下载PDF
论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类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明全 金安利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91-97,共7页
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有"野兽"与"魔鬼"群像、蜕变的"撒旦"、"冲突的人与兽"三种类型。由于抗战作家采用外在视角观看战争中的日本军人并将之作为群体形象加以塑造,故日本军人形象存在类... 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有"野兽"与"魔鬼"群像、蜕变的"撒旦"、"冲突的人与兽"三种类型。由于抗战作家采用外在视角观看战争中的日本军人并将之作为群体形象加以塑造,故日本军人形象存在类型化之弊,艺术塑造并不成功,但它却准确地反映了战时中国文人对侵华日军的总体认识和"他者"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日本军人 形象类型
下载PDF
抗战文学中的慰安妇题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学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慰安妇 题材
下载PDF
论老舍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书写 被引量:3
20
作者 喻晓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老舍主要形成于抗战时期的关于重庆书写的作品中,重庆具有抗战符码的意义。重庆书写代表了老舍创作中的一种功利型社会型艺术价值观,与代表老舍创作的第二次高峰、表现抗战的史诗性巨著《四世同堂》之间呈现出一种前后层递的关系。《... 在老舍主要形成于抗战时期的关于重庆书写的作品中,重庆具有抗战符码的意义。重庆书写代表了老舍创作中的一种功利型社会型艺术价值观,与代表老舍创作的第二次高峰、表现抗战的史诗性巨著《四世同堂》之间呈现出一种前后层递的关系。《四世同堂》的成功乃在于对重庆书写资源与北平书写资源的整合。重庆书写与北平书写所代表的风俗文化型创作倾向一起,构筑了老舍创作个性的丰富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抗战文学 重庆 《四世同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